❶ 摊余成本计算公式是什么
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摊余成本=上期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现金流入。
折价发行:
每期摊销额=实际成本×实际利率-票面面值×票面利率。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摊销额=初始实际成本+累计摊销额。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❷ 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算
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算
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算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参考内容:.:dongao./zckjs/fdzl/201308/115171.s
债券摊余成本可能这位同学数学不怎么扎实哈,给你说个数学上的理解你就懂了,首先每年的利息年金折现,用到的折现率就是市场利率,就是让你求的。
具体的是每年的利息是1100*3%=33,用到成本会计里面的年金现值,其实和会计上面的是一样的,简化的而已
所以折现,然后下面的就是很重要的一个理解了,你用r1=6%,可以得到p1(自己计算),然后用r2=7%,可以得到一个p2.(注意要使得这两个价格在105000两边)然后你想想,高中数学上面是不是说过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啊,这两点其实就是上面你特殊值确定的两点,可以列出一个直线式,然后假定这个是直线变化的,把你的价格p带进去,不久得到对应的市场利率了嘛,这个是这样计算的哈,可不是我自己创造的哦!
实际发行价格为=1000万*(p/f,5%,5)+1000万*6%*(p/a,5%,5)=10432700元
第一年利息费用为=10432700*5%=521635元
应付债券摊余成本=10432700-(600000-521635)=10354335元
第二年和第一年方法一样
利息费用为517716。75滩余成本为10272051。75。。。。。。。
什么是摊余成本?比如发行债券的摊余成本?采用实际利率法怎么核算?摊余成本是实际利率法中的一个概念,
摊余成本=初始成本-已收回的资金+累计折价摊销额-累计溢价摊消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每期摊销额=现值*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与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计算相同吗1、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确认的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成本
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公允价值+相关交易费用之和(分录中体现为成本+利息调整)
应付债券也是这样的
请看分录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票面价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有可能在借,有可能在贷两者差
贷:银行存款实际付出的金额
借:银行存款实际付出的金额
贷:应付债券-面值票面价
-利息调整有可能在借,有可能在贷两者差
2、这两者计算摊余成本是一样的方法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摊余成本第一种方法:
该可转债券的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5000*6%*(P/A,9%,5)+5000*(P/F,9%,5)=4416.41万元;
11年末的摊余成本=4416.41*1.09-300=4513.89万元;
12年初的摊余成本=4513.89*1.09-300=4620.14万元。
第二种方法:
12年初的摊余成本=(5000+300)/1.09=4862.38万元。
应付债券期初摊余成本a+c-b
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利息费用-支付的利息-支付的本金公式里的利息费用是指交易费用,支付的利息包括债券包含尚未支付的利息,所以期末不管是不是已经支付利息,此利息都是实际存在的,不可能为0
一个会计问题——关于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包括~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计算利息费用是,要把所有“应付债券”下的所有二级科目都算上,即“应付债券”的余额乘以实际利率作为利息费用
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摊余成本①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
借: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
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这里可以将期初摊余成本理解为本金,而每期的现金流入可以理解为包含了本金和利息两部分,其中“现金流入-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本期收回的本金。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
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因为是一次还本付息,所以此时的现金流入为0,则实际利息增加期末摊余成本。
这样可以么?
❸ 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计算
债券的摊余成本是指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
主要包括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以及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当期的投资收益-当期的现金流入-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收到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期初的摊余成本-已收回本金±利息调整(或:溢折价)累计摊销额(+投资收益-实收利息)-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如果是首期计算,公式中期初摊余成本就是该投资的初始实际支付,即公允价值加相关费用。
如果不存在减值时,其摊余成本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一级科目的账面余额数即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和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尚未摊销的金额)的合计数。如果存在减值的话,其摊余成本就是其一级科目的账面余额-计提的减值准备。
❹ 管理会计中调整利息费用怎么计算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28
❺ 利息调整本期摊销额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利息调整本期摊销额与实际利率法相关。 实际利率法又称“实际利息法”,是指每期的利息费用按实际利率乘以期初债券账面价值计算,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的差额,即为本期(摊销的溢价或折价)。
计算方法:假设不考虑本金的收回以及资产减值因素, 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累计利息调整摊销额
也等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本金”借方余额+“利息调整”借方余额(贷方余额以“-”列示)+“应计利息”借方余额,即账面价值,在持有期间将“利息调整”明细账户余额摊销至零。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2-01-2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❻ 摊余成本怎么计算
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1、溢价发行:
每期摊销额=票面面值×票面利率-实际成本×实际利率。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摊销额=初始实际成本-累计摊销额。
2、折价发行:
每期摊销额=实际成本×实际利率-票面面值×票面利率。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摊销额=初始实际成本+累计摊销额。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❼ 利息调整要怎么算
购入时:借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4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730.8
贷:银行存款 41730.8
由于题中是高于面值买入,比面值多付了1730.8,但是当债券到期时,人家只会还给你面值的部分也就是40000的本金,并不会给你41730.8,这超出的1730.8你多花钱了,当然得需要补偿回来。那补偿的在哪里呢?这1730.8就体现在你得到的利息中,这部分钱作为利息调整,应收的利息是40000*6%=2400,但是这不是真正的全部收益,还有你多付出的那1730.8在里面。所以实际利息收入(投资收益)=票面利息收入- 利息调整。我们要把这1730.8分摊在五个会计年度中。
第一年 应收利息为40000*0.06=2400(每年都不变),实际利息收入(投资收益)41730.8*0.05=2086.54
那么第一年的利息调整为2400-2086.54=313.46.也就是说我们在应收的利息中除去了这个利息调整,至此我们已收回本金313.46,致使我们的投资本金由41730.8减少了313.46,
那么第二年时的摊余成本成为了41730.8-313.46=41417.34,第二年的利息调整2400-41417.34*0.05=329.13
第三年的利息调整为2400-(41417.34-329.13)*0.05=345.59,
第四年的利息调整2400-(41088.21-345.59)*0.05=326.87,
第五年的利息调整,可以用倒挤法,总共的利息调整为1730.8,那么第五年用总共的减去前四年的1730.8-313.46-329.13-345.59-362.87=379.75.
❽ 摊余成本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摊余成本计算公式:
溢价发行:
每期摊销额=票面面值×票面利率-实际成本×实际利率;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摊销额=初始实际成本-累计摊销额;
折价发行:
每期摊销额=实际成本×实际利率-票面面值×票面利率;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摊销额=初始实际成本+累计摊销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