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如何评价沉没成本
扩展阅读
物流企业成本构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费用怎么分配 2025-05-18 04:12:06

如何评价沉没成本

发布时间: 2022-11-02 08:07:40

A. 沉没成本是什么

——往往我们生活工作中的决策会受到沉没成本的很大影响。

但是在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意思就是你以前为做一件事所投入的时间金钱情感这些都已经无法回来,已经沉没掉了,他们不应该影响你当下的决策。

道理很简单,但是做起来难吗?非常难。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学有多少人是在学校里混日子,但是只有少部分人意识到自身没有成长,但是又不愿意抛弃这么多年投入的时间,所以一直就混到毕业,拿一个文凭;再比如我们去看电影,看了十分钟就觉得是一部烂片不喜欢看,但是我们还是会坐到电影结束,哪怕睡到电影结束。我们生活中大量的决策都是这样的,被沉没成本影响,让我们无法根据现在的情形以及自我的原则主动选择。

罗胖都在讲一个问题,就是我们面对选择的时候应该怎么去选择,大部分的人面对选择时都会出现下面三种情况:

偏好快收益,偏好确定性

这也是我之前在吴伯凡老师文章中看到的穷人思维,穷人思维就是希望作出的选择马上就会有收益,而且只关注眼前利益,没有自己的原则,同时当机会出现时,更多看到的是风险而不是机会;

不愿放弃存量

就像文章开头讲的,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受到太多沉没成本的影响,无法放弃存量,人的带宽是有限的,不愿放弃存量,那么也就收获不到增量;

没有根本原则

感觉做事情从来没有核心原则,所做出的选择全部像是应激反应;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选择?

我们需要回到我们选择的第一性原理,就是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应该把目光从别人那里移开,不要比较,不管做什么选择,都以最根本的那个原则作为参照点,不断的用那个参照点自我纠错。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是刚刚离开校园的小白,在事业上,你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就是成长学习啊,那么你所做的选择就应该以这个为参照点,不要去关心你身边的同学谁谁进了什么企业,一个月拿多少钱,那些都不是你应该关注的点;其实简单来讲就是你的目的要明确。这里有一个我从罗胖文章中看到的公式:

你的成就=核心算法*大量重复动作的平方(原谅我不会打平方的符号)

就我个人的理解就是揪住一个原则,也就是你的核心价值观,如果是企业就像企业的使命,抓住不放,面对选择时,无论别人怎么看怎么说,都用这个原理做决策。

就拿我自己来讲,在事业上,我的核心算法就是成长,当我面对选择的时候我就问自己,做这件事对我有什么成长,有什么提高,无论看起来像不像机会,我都会这样问自己。

我们会面临大量的选择,有时也会遇见大量像机会的机会,抓住核心算法!当我们不断的在选择中重复我们的核心算法,那么成功的几率就会越来越大。

往往我们选择的时候还不愿意放弃存量,明明你知道大城市或许有更好的发展,但是你就是不愿意放弃现在稳定的工作;明明知道这个行业已经快不行了,但是还是不愿意尝试新的行业;

我们太关注确定性的及时利益,却从来不会从未来推导现在,就像李笑来老师讲到的一样活在未来,我们的思维眼光应该放在未来,我们的行动聚焦现在,做好当下的每一步。

乔布斯有一句名言叫:

Stay hungry , Stay foolish . 保持饥饿,保持愚蠢。

各种理解都有,放在今天这个话题上,我的理解就是永远保持探索的精神,不断放空自己,回到原点,放弃一切存量,不断挑战,像一个傻子一样,不断前进着。

B. 什么是增量成本和沉没成本

增量成本就是边际成本,指在不增加人员,机械设备的情况下,每多生产一个产品所带来的成本。沉没成本是指要素一旦完成配置,无法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所能改变的成本,它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

C. 什么是沉没成本并举例说明

一、沉没成本是指由过去的决策所产生的不可挽回的成本,属于历史成本,现在及未来的任何决策都无法挽回沉没成本沉没成本包括时间、金钱和精力等等。从决策的角度看,以往发生的费用只是造成当前状态的某个因素,当前决策所要考虑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用及所带来的收益,而不考虑已往发生的费用。
二、沉没成本举例
1.投资者花10万购买了一辆车,付款后这10万就是已经付出去的沉没成本,投资者只享有该车子的所有权,而没有了那10万元的支配权。
投资者可以二手车市场上将车子卖出,卖出价格一般要低于新车买入价格,那么卖出价和买入价之间的差额就是沉没成本,车子购买时间越长卖价就越低,沉没成本也就越高。
可见沉没成本可以是固定成本,也可以是变动成本。沉没成本也不仅限于支出的,购车过程中付出的时间成本、交通成本等都属于沉没成本。
2.有一项目A,上马项目需要添置设备B,购置成本20 000元,而决策者目前已经拥有闲置的设备C,其帐面成本为30 000元,并在主要性能上与设备B相同,但要完全满足项目A的需要,还必须对其进行改造,改造成本5 000元。
这样就出现了两个方案,购置方案和改造方案。对购置方案而言,设备成本为20 000元,而对改造方案则为35 000元(30 000+5 000),如果以两方案的设备成本进行比较,那么购置方案的设备成本更低,减少了15 000元(35 000-20 000),这样一比较,好像应该选择购置方案了。
那么,是否意味着真的应当做出如此的决策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购置方案中,设备成本20 000元在决策时尚未实际发生,如果决策采用该方案时,新增成本也为20 000元;而在改造方案中,由于闲置的设备C的帐面成本在决策前已经实际支出,无论决策结果如何,都无法收回该帐面成本(假设该设备无转让价值),因此,帐面成本30 000元即为沉没成本,而改造成本5 000元才是新增成本。
通过这样的分析,购置方案在新增成本上要比改造方案高15 000元(20 000-5 000),所以,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应当选择改造方案,而不是购置方案。
【拓展资料】
沉没成本在投资中的作用
沉没成本在经济活动中是比较容易被投资者所感知的,很多人会因为已经付出过的成本而坚持一项投资,忽略了投资本身是否对自己有利。
例如投资者花50万元购买了一间商铺,但商铺位置不佳一直未能出租,每月还需缴纳物业费,投资者决定将商铺以48万元卖掉。如果考虑沉没成本,很多人会认为投资者是亏损的,不应该卖掉。然而从机会成本考虑,投资者可拿这48万参与其他利润更高的投资项目。

D. 如何理解沉默成本的无关性

要注意的是,还可以进一步简化这个式子。TR/Q是总收益除以产量,即平均收益。正如我们以前所讨论的,任何一个企业的平均收益就是物品的价格P。同样,VC/Q是平均可变成本AVC。因此,企业的停止营业标准是:
如果P<AVC,停止营业。
这就是说,如果物品的价格低于生产的平均可变成本,企业选择停止营业。这个标准是直观的:在选择生产时,企业比较普通一单位所得到的价格与生产这一单位必定引起的平均可变成本。如果价格没有弥补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完全停止生产,状况会变好一些。如果条件改变,以致价格大于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可以重新开张。
现在我们全面描述了竞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战略。如果企业生产什么东西,那么,它生产的产量在边际成本等于物品价格的水平上。但如果在那种产量时价格小于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停止营业并什么也不生产会更好一些。图14-3说明了这些结论。竞争企业短期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以上的那一部分。
我们对企业停止营业决策的分析,是沉没成本无关性的一个例子。我们假设,企业不能通过暂时停产来收回它的固定成本。因此,在短期中,企业的固定成本是沉没成本,而且,企业在决定生产多少时可以放心地不考虑这些成本。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以上的边际成本曲线的那一部分,而且,固定成本的大小对供给决策无关紧要。
沉没成本的无关性解释了实现企业是如何决策的。例如,在80年代初,许多最大的航空公司有大量亏损。美洲航空公司1992年报告的亏损为4.75亿美元,三角航空公司亏损5.65亿美元,而美国航空公司亏损6.01亿美元。但是,尽管有亏损,这些航空公司继续出售机票并运送乘客。乍一看,这种决策似乎让人惊讶:如果航空公司飞机飞行要亏损,为什么航空公司的老板不干脆停止他们的经营呢?

E. 沉没成本如何解释爱情

沉没成本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英文叫Sunk Cost,指那些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可以是金钱、时间、精力、感情投入等等。在一件事情上的沉没成本越大,当人考虑是否坚持这件事的时候,就会越不理性,越容易发生“沉没成本谬误”的状况。

在情感真人秀节目中,有一种现象特别常见:明明知道自己在一段感情中很不快乐,对方有许多让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可真要说分手,又不肯。是还爱着对方吗?又没有多爱,甚至有点儿讨厌。这是因为不甘心那些沉没成本,宁可继续让自己受罪。

详细解读

想要挽回,就不能忽略爱情里的沉没成本。人们常说,恋爱中的让对方智商为零。爱情是个感性的事情,当人们遇到跟爱情有关的事情时,也容易进入一种完全感性的状态,对方现在应该就是处于这种状态。但当一个事情进入一个极端的时候,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尤其是对于想要挽回心爱的人来说,因为这已经两个人共同处于一种感性的状态,而是对方变得理性,开始计较在一起时自己的得失,那么此时的对方,也应该放下感性,进入理性状态,甚至要比对方更为理性。

这个时候当回顾彼此的感情过往,以及展开挽回行动时一定不能忽略的一个词,叫做沉没成本。

F. 要怎么样才能面对交易中的“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业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例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因此,沉没成本是决策非相关成本,在项目决策时无需考虑。相对的,新增成本是决策相关成本,在项目决策时必须考虑。现实经济中,骑虎难下的投资项目比比皆是,到底是继续投资还是决然退出,总是令投资决策者左右为难。本文作者积多年的投资实务经验和研究,在该文中详细介绍了决策成本的概念,澄清了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区别,并提出了如何利用沉没成本建立企业竞争优势和减少沉没成本的办法。该文对于中国的行政总裁、财务经理和投资经理尤具启发意义,相信各位读完本文后,能在投资决策时拨开各类似是而非的成本因素的困扰,从而做出明智的投资决定。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2000年8月决定今后民用飞机不再发展干线飞机,而转向发展支线飞机。这一决策立时引起广泛争议和反弹。该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于1992年签订合同合作生产MD90干线飞机。1997年项目全面展开,1999年双方合作制造的首架飞机成功试飞,2000年第二架飞机再次成功试飞,并且两架飞机很快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单机适航证。这显示中国在干线飞机制造和总装技术方面已达到90年代的国际水平,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

G. 爱情里的沉没成本效应

在情感真人秀节目中,有一种现象特别常见:明明知道自己在一段感情中很不快乐,对方有许多让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可真要说分手,又不肯。扪心自问还爱吗?不爱了,甚至有点儿讨厌。

那到底是什么心理,让一个人对一段糟糕的关系恋恋不舍呢?如果追问下去,他很可能会说:都这么多年了,已经投入了那么多感情、时间、精力、甚至钱财,如果现在分手了,不就什么都没了?

一、沉没成本谬误

不甘心自己付出过的一切白白打了水漂,哪怕不爱了,哪怕在互相伤害,哪怕看不到未来,都仍要紧紧抓着不放。这种现象,不光在感情中会发生,在人们做任何决策时都可能存在。

我们在决定是否继续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考虑这件事的利弊,还会考虑自己在这件事上已经投入了多少。在行为决策理论中,这叫沉没成本谬误。

那么,什么叫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英文叫Sunk Cost,指那些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可以是金钱、时间、精力、感情投入等等。

在一件事情上的沉没成本越大,当人考虑是否坚持这件事的时候,就会越不理性,越容易发生“沉没成本谬误”的状况。



二、让沉没成本影响决策,意味着放弃新的机会。

举个生活中的小例子:

我好不容易攒钱买了双挺贵的皮鞋,可才穿了一天,就发现它虽然漂亮,穿在脚上却很不舒服,走路累脚不说,还把脚趾磨得又红又肿。理智告诉我不应该再穿这双鞋了,可我为它花了这么多钱啊,哪能浪费了呢,于是我不舍得扔,继续忍着疼穿它。
这其实就跟开篇讲到的爱情困惑是一个道理,就因为不甘心那些沉没成本,宁可继续让自己受罪。

而正因为不肯放弃一段不合适的感情,而丧失了拥有新的更好的恋情的机会,才是最大的损失。

三、正确的应对心态

1、别再考虑沉没成本,调整心态。

沉没成本就像已经泼出去的水,无论如何是收不回来的。既然不可能收回,就控制自己不要再去想它。

调整心态,既然爱过就不后悔,当初所有的付出都是因为爱,是不求回报的,只要付出的时候,自己是安心和快乐的,就已经值得。虽然最终没能修成正果,但在这个过程中,体验了、成长了、成熟了,这就是收获。

回到前面买鞋的例子。既然钱已经花出去了,无论是否穿这双鞋,钱都回不来。如果坚持穿它,只会让我的脚继续受罪,说不定还要花更多的钱来挽回健康。哪怕沉没成本很高,也要及时停止,至少不会继续损失更多。

2、分析当下和未来的利弊,理智决策。

在我们做决策的时候,要把目光放在当下和未来,而不是过去。只需要考虑现在和未来,继续这件事到底是不是有利于自己。

有个办法可以尝试,比如买鞋的例子,我就假装这鞋子是人家免费送的,按这样的假设去决定还要不要继续穿它。

放到爱情这件事上,如果不知是否应该继续,不妨这样考虑:假设以前你们没有任何关系,一切从零开始,你还想跟这样一个人谈恋爱吗?

你看,只要别再理会沉没成本,决策就会变得非常简单和清楚。

四、合理利用沉没成本

既然多数人很难不受沉没成本的干扰,我们在恋爱中也可以适当利用这个规律,更好的经营感情。

可以适当地允许或引导对方为这段关系投入一些时间、精力、感情、金钱等等,当对方遇到其它诱惑,对这段感情有所动摇的时候,或许会考虑到曾经付出的沉没成本,而有所顾虑。

在爱情中,认识和运用沉没成本谬误的概念,在困惑时,做出明智的抉择。

H. 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及时止损—清醒认识、避免“沉没成本”陷阱

在经济学中,“被打翻的牛奶”称为“沉没成本”。所谓“沉没成本”就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所做出的决定,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在现阶段内无法改变或者无法补救的现象。

不管是部分“沉没成本”还是整体“沉没成本”,都已经是无法挽回的现实。管理者如何对待“沉没成本”,将大大影响到下属的情绪,甚至影响企业的利益。


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瞬息万变,投资决策上的失误也很难免。“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实践及调查结果表明,人在做决策时往往处于一种亚理性状态。所以如何避免决策失误对管理者来说才是真正的考验。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这就要求管理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避免更多的损失,甚至化被动为主动,将险境转化为企业发展机遇和动力。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比如:你买了一张非常不容易拿到的电影票,但是很不幸,外面下起瓢泼大雨。这张电影票价值50元,如果你不去看,这50元就打水漂了,变成了“沉没资本”。但是如果你选择去的话,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如:在电影院的餐饮费用,来回打车的费用以及因为大雨而消耗在路上的时间等。也就是说,您将花费更多有形和无形的成本来挽救“沉没成本”。

管理者之所以会陷入“沉没成本”的怪圈,不断的追加“错误投资”,原因主要是人们不服输,不愿面对现实的想法在作祟。在这种情况下,与其在“沉没成本”上投入更多的成本,还不如早点放弃,避免更大的损失。

(1)思维定式决策“沉没成本”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在做任何重大决定的时候,都要进行必要的市场调查,不管是增添新的高 科技 设备,还是新产品的开发等。

在做任何决定的时候,人的脑海中总会很快浮现出一个解决方案,而大脑的潜意识总会对这一方案非常重视,因而产生思维定式。这就体现管理者在做决定的时候,不能一意孤行,垄断决定权,而应该集思广益,耐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尽量对问题作出客观有效的分析,不掺杂太多私人感情。最后,综合大家的观点,做出准确无误的判断。

(2)安于现状“沉没成本”

很多管理者在现状面前容易乱了脚步。作为一个管理者,你的决定很有可能就是企业前进的风向标。但是每个人在利益面前都会很自然地产生一种心态:要保护自己已经到手的利益,从而不再思考是否还有更具价值的利益等待开发。如何突破现状的迷雾,带领企业创造新的辉煌,是管理者应当深思的问题。为避免掉进“现状”的陷阱,管理者应该时刻保持清醒,不忘自己的目标,随时检查自己是否陷入了“现状”的牢笼,止步不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原地踏步就等于退步,就已经具备了被现实淹没的可能。那些已经不能再跟上潮流产品和服务,那些已经落伍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那些已经残缺不全的市场意识和应变姿态,若不能随时更新,将很快丧失市场竞争力,也很有可能变成“沉没成本”。

(3)全员赞同“沉没成本”

当有一天,你发现自己不管做什么决定,周围的员工都拍手称赞时,千万不能因此沾沾自喜,要看到“所有人都赞同”背后的问题:当所有人都赞同你的观点的时候,你就应当寻找新的员工了。因为已经没有人提反对意见供你做参考,他们要么是对这份工作不够了解,要么就是安于现状,不愿意思考。你所要做的就是招聘新的成员到公司来,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血液和能量。在没人反对的环境中做出错误决定的概率相当高。

“殷鉴未远,在夏后之世。”任何一项“沉没成本”的形成都不会是偶然的,其中必然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如果处置得当,这些问题就会转为宝贵的经验,帮助管理者在以后的工作中减少犯错误、走弯路的概率。牛奶之所以会被打翻,要么是因为牛奶的放置不合适,要么是当事人太粗心......管理者要做的就是找出导致错误的原因,在不脱离实际情况和摒弃主观意识前提下,总结经验,寻找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