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进行成本与效益权衡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Substance Over Form Principle)
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形式或人为形式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其实质内容。
所以会计信息拟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非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
Ⅱ 个人在进行选择时,成本收益的权衡仅涉及价值或货币额吗
额,正好说反了哈!收益性支出又称收益支出。“资本性支出”的对称。是指企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其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因而由本年收益补偿的各项支出。这些支出发生时,都应记入当年有关成本费用科目。资本性支出是指受益期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支出,即发生该项支出不仅是为了取得本期收益,而且也是为了取得以后各期收益;收益性支出指受益期不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支出,即发生该项支出是仅仅为了取得本期收益;资本性支出是该项支出是不仅仅为了取得本期收益。
Ⅲ 如何衡量绩效考核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1、明确绩效目标。作为人资部门,全面掌握利润考核指标不太现实,需要以绩效考核小组为核心,解决指标来源和责任心问题。
2、绩效考核成本。不能过度考核。考核要为管理效率和经营考核。
Ⅳ 企业做追溯,如何找到成本与收益的平衡点
先说一下企业做追溯有什么好处?
1、帮助传统企业加速“互联网+”转型。
2、促进采购、生产、流通、销售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提升效率,节约成本。
3、当发现产品质量缺陷时,可迅速实现召回,将损害与损失降至最低。
4、有效防止假冒伪劣,保护企业利益,提升品牌信誉和形象。
5、一物一码,区域保护,追溯码追踪去向,防止窜货现象发生。
6、保护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提升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忠诚度、信赖感。
企业的产品做了追溯码,能给企业带来的不只是好处,更是价值!!!
其中第2、3条,生产流程标准化、规范化,是企业节约成本的一大举措,尤其在仓储方面,物联网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第5条说到的防止窜货是市场的经营成本,来去可追,这些都是节流。
收益方面主要反应在品牌价值的提升,产品做追溯二维码,提升质量可靠性,消费者也认可,原先是普通商品,现在变得高大上了,适当抬高些价格也在情理之中。最为重要的是,消费用户对产品质量安全的信任,加深了对品牌的忠诚度,有利于消费用户的重复消费,让假货、山寨无处容身,这才是最大收益!
Ⅳ 作决策时,应该如何考虑各种成本和利润
做决策时首先得从成本最小化与利润最大化两角度出发,从而获得最大利益,当然成本的考量需要考虑到决策的机会成本,即作出最优决策所能获得的收益(例如买股票A能获得收益1,买股票B获得收益10,但只能买一种股票,那么你买股票A相比于买股票B而言所付出的机会成本就为10),机会成本的考量是很多投资者未考虑在内的,但又是很具有决策意义的
Ⅵ 简述成本收益评估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收益法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充分考虑资产的各种贬值因素,并且,由于是用未来收益来衡量资产的价值,其结果较容易被投资者所接受。其局限性是,大多数设备因为所预测的现金流量是由包括房屋、机器设备在内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土地、无形资产等整体资产带来的,很难量化到单台机器设备上。预测未来收益和确定折现率的主观因素较大,两者直接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在运用收益法评估时,应注意其收益期限不能是无限期;要考虑设备的技术含量、技术进步是否有提前淘汰被评估设备的可能性。稍有疏乎即将带来风险。鉴于以上受到收益预测的限制等因素,故在评估工作中,收益法多作为一种补充法,用来确定设备的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同时用来分析企业是否存在无形资产。
Ⅶ 分析成本与收益,且举例说明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与会计成本
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会计成本: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出.
这家企业经营所需资金,一来源于银行贷款,另为自有资金。他放弃的自有资金的年利息是5万元。
则该机会成本为:5万元
会计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
经济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机会成本
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是经济利润最大化。
例:假设某企业每年收益为100万元,用于生产的实际支出为:
设备折旧:3 万元
厂房租金:3 万元
原材料支出:60万元
电力等: 3 万元
工人工资:10万元
贷款利息:15万元
会计成本是多少?94万元
会计利润?6万元
经济利润?-1万元
假如该企业是单人业主制,他若不经营该企业而去找一份工作,年工资为2万元,机会成本为:2万元
该企业不值得经营下去!!
Ⅷ 成本收益分析理论如何解决矛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企业的所有者不能亲自经营企业,就会找人代理,这时委托人购买的是代理人的服务与管理才能。
但由于代理人具体管理着企业,掌握着比委托人更多的信息,从而有条件凭借这个优势来获得更多的私人利益,由此造成委托人的损失。
成本收益分析程序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1、首先澄清有关的成本和收益
2、然后计算这些成本和收益
3、继而比较项目寿命期间出现的成本和收益
4、最后选择项目。
(8)成本和收益怎么权衡扩展阅读
成本收益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从社会的角度而非中央(联邦)政府的角度来界定和估计预期成本和收益。
(2)在成本收益的计算中,要以机会成本界定成本,要使用增量成本和收益而不能使用沉没成本。
(3)在净收益的计算中,只计算实际经济价值,不包括转移支付;只是在讨论分配问题时,才考虑转移支付。
(4)在计算成本和收益时,必须使用消费者剩余概念;而且,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估计支付意愿。
(5)市场价格为成本和收益的计算提供了一个“无可估量的起始点”,但在存在着市场失灵和价格扭曲的情况下,不得不利用影子价格。
(6)一项公共工程是否可以接受,这种决策依据净现值标准决定,其中要计算出内部收益率。
(7)在使用净现值标准时,不仅要利用实际贴现率,而且还要分析对其他各种贴现率的灵敏性。
Ⅸ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原则:
系统原则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本身又由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分配管理等子系统构成。在财务管理中坚持系统原则,是理财工作的首要出发点,具体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整体优化只有整体最优的系统才是最优系统。理财必须从企业整体战略出发,不是为财务而财务;各财务管理子系统必须围绕整个企业理财目标进行,不能“各自为政”;实行分权管理的企业,各部门的利益应服从企业的整体利益。
(2)结构优化任何系统都是有一定层次结构的层级系统。在企业资源配置方面,应注意结构比例优化,从而保证整体优化,如进行资金结构、资产结构、分配结构(比例)优化。
(3)环境适应能力强财务管理系统处于理财环境之中,必须保持适当的弹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达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境界。
现金收支平衡原则
在财务管理中,贯彻的是收付实现制,而非权责发生制,客观上要求在理财过程中做到现金收入(流入)与现金支出(流出)在数量上、时间上达到动态平衡,即现金流转平衡。企业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发生,是因营业收入与营业支出产生的,同时又受企业筹资与投资活动的影响。获取收入以发生支出为前提,投资以融资为前提,负债本息的偿还支付及红利分配要求企业经营获利或获得新的资金来源。企业就是要在这一系列的复杂业务关系中保持现金的收支平衡,而保持现金收支平衡的基本方法是现金预算控制。现金预算可以说是筹资计划、投资计划、分配计划的综合平衡,因而现金预算是进行现金流转控制的有效工具。
成本、收益、风险权衡原则
在理财过程中,要获取收益,总得付出成本,同时面临风险,因此成本、收益、风险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理财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成本、收益、风险三位一体的观念,以指导各项具体财务管理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1)成本、收益权衡在财务管理中,时时刻刻都需要进行成本与收益的权衡。在筹资管理中,要进行筹资成本与筹资收益的权衡;在长期投资管理中,要进行投资成本与投资收益的权衡;在运营资金管理中,收益难以量化,但应追求成本最低化;在分配管理中,应在追求分配管理成本最小的前提下,妥善处理各种财务关系。
(2)收益、风险权衡收益与风险的基本关系是一个对等关系,高收益、高风险,低收益、低风险。但应注意的是,高风险并不必然带来高收益,有时甚至是高损失。可见,认真权衡收益与风险是很重要但也是很困难的。在筹资管理中,要权衡财务杠杆收益与财务风险;在投资管理中,要比较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在分配管理中,要考虑再投资收益与再投资风险;在分配管理中,要考虑再投资收益与再投资风险。在整个理财中,收益与风险权衡的问题无处不在。一般情况下,风险与收益总是相互矛盾的,为追求较大利益,往往要冒较大风险,如果风险过大会减弱企业未来获利能力,如果收益过小也会增加企业未来风险。因此,财务管理的原则是: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使收益达到较高的水平;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将风险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3)成本、收益、风险三者综合权衡在理财过程中,不能割裂成本、收益权衡与收益、风险权衡,而应该将成本、收益、风险三者综合权衡,用以指导各项财务决策与计划。权衡即优化,决策的过程即优化的过程。财务管理中,各种方案的优选、整体(总量)优化、结构优化等,都体现了成本、收益、风险三者的综合权衡。
管理原则
在全面协调、统一的前提下,按照管理物资与管理资金相结合、使用资金与管理资金相结合、管理责任与管理权限相结合的要求,实行各级、各部门共同承担责任的财务管理,以调动全体员工管理的积极性,将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务求有效。
委托代理关系原则
现代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一般包括顾客与公司、债权人与股东、股东与经理以及经理与雇员等多种关系。企业和这些关系人之间的关系,大部分居于委托代理关系。这种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冲突的利益关系,需要通过“合约”来协调。在组成合约集的众多关系中,都会出现代理难题和代理成本。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会有多次利益背离,委托人为了确保代理人的行为符合自己的利益,就有必要进行激励、约束、惩罚和监督,而这些强制措施都会带来代理成本。为了提高企业的财务价值,可以预见,企业将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如员工持股、利润分成、高层管理人员股票期权以及灵活的福利制度等,来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同时也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另外,对于财务合约中的债务合约、管理合约等的执行情况要进行监督,建立健全完善的约束机制。
Ⅹ 成本收益分析理论如何解决矛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企业的所有者不能亲自经营企业,就会找人代理,这时委托人购买的是代理人的服务与管理才能。
但由于代理人具体管理着企业,掌握着比委托人更多的信息,从而有条件凭借这个优势来获得更多的私人利益,由此造成委托人的损失。
成本收益分析程序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1、首先澄清有关的成本和收益
2、然后计算这些成本和收益
3、继而比较项目寿命期间出现的成本和收益
4、最后选择项目。
(10)成本和收益怎么权衡扩展阅读
成本收益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从社会的角度而非中央(联邦)政府的角度来界定和估计预期成本和收益。
(2)在成本收益的计算中,要以机会成本界定成本,要使用增量成本和收益而不能使用沉没成本。
(3)在净收益的计算中,只计算实际经济价值,不包括转移支付;只是在讨论分配问题时,才考虑转移支付。
(4)在计算成本和收益时,必须使用消费者剩余概念;而且,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估计支付意愿。
(5)市场价格为成本和收益的计算提供了一个“无可估量的起始点”,但在存在着市场失灵和价格扭曲的情况下,不得不利用影子价格。
(6)一项公共工程是否可以接受,这种决策依据净现值标准决定,其中要计算出内部收益率。
(7)在使用净现值标准时,不仅要利用实际贴现率,而且还要分析对其他各种贴现率的灵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