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辅助生产实际费用 怎么计算
用计划成本分配法计算辅助生产实际费用公式就是:计划成本分配法的实际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归集的费用+按计划分配率分配转入的费用。辅助生产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按计划分配率分配转出的费用。如果>0的话,超支差异,转入管理费用借方。如果<0的话,节约差异,可以用红字进行转出。计划成本分配法指的是按照计划成本将费用在各辅助生产车间进行分配以及调整的一种方法,又叫做“内部结算价格分配法”。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来为各受益车间以及部门提供服务的数量,然后按照计划单位成本分配给各受益车间以及部门,其中包括受益的其他辅助生产的车间,然后用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实际费用,再加上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分配来的费用同按照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分配数之间的差额,然后对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进行追加的分配,或者是将其差额全部计入到企业管理费。
会计
会计就是把企业有用的各种经济业务全部统一成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通过记账、算账以及报账等一系列的程序来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的经济信息。会计通常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机关单位或者是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并且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的活动。具体来说,会计就是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的核算以及监督,并且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会计方法一般是有: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以及会计检查方法。会计的对象指的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指的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也就是资金运动或者是价值运动。会计目标也称为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者是达到的标准,也称作财务报告的目标。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主要是从数量方面来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的情况,通过一定的核算方法,从而为经济管理提供数据资料。反映职能应该包括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反映,也就是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会计应该对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需要以合法真实的自我凭证为依据,要有完整的并且连续的记录,并且按经济管理的要求,提供系统的数据资料,从而便于全面掌握经济活动情况,考核经济的效果。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的监督主要是利用会计资料以及信息反馈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加以控制和指导,包括了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监督。会计监督除了货币的监督,还有实物的监督。
Ⅱ 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
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
1、直接分配法
直接分配法的特点是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而是将各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个受益单位。
3、计划成本分配法
计划成本分配法的特点是辅助生产车间为各受益单位提供的劳务,都按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之间的差额采用简化计算方法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Ⅲ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如下:
Ⅳ 计划分配法中的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成本怎么计算
摘要 一、计划成本分配法计算公式为:
Ⅳ 辅助生产成本如何分配、核算
辅助生产成本:是为了核算辅助生产部门而设立的,尤其是辅助生产部门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 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方法 分配辅助生产成本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和按计划成本分配法等。 1.直接分配法 直接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成本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个受益单位或产品。 2.交互分配法 应先对各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劳务进行分配,然后再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成本,按对外提供劳务的数量,在辅助生产以外的各收益单位进行分配。 工业企业辅助生产成本的核算 1.企业本月发生的各项直接辅助生产费用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 银行存款 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等 2.月终,分摊计入辅助生产成本的制造费用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3.月终,辅助生产成本按一定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管理费用 产品销售费用 产品销售成本 其他业务支出 在建工程等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和分配,是通过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进行的。
Ⅵ 计划成本分配法的方法计算
在生产实践中,各辅助生产部门发生的实际生产费用与计划成本存在差异是在所难免的。因此,“计划成本分配法”的核心问题是“成本差异”的计算。前面资料中规定的计算公式是:成本差异= 各辅助生产部门发生的费用+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入的费用-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而案例中隐含的计算公式为: 成本差异=辅助生产实际成本-按计划成本分配合计。
我们仅就锅炉车间为例分析本案例的差异计算:锅炉车间直接生产费用为28 730元;应从机修车间转入760元(200×3.80);则锅炉车间辅助生产实际成本为29 490元(28 730+760);锅炉车间按计划成本分配合计为30 820元(13 400×2.30,包括机修车间的400×2.30);锅炉车间最后的“成本差异”为-1 330元。
从锅炉车间的计算过程中不难发现,本案例是在用一个已经含有计划成本成分的数字29 490元(28 730+760)和另一个完全为计划成本的数字相减,来求得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这种做法不但极为繁琐,又使得“成本差异”成为一个完全虚拟、丧失实际基础的数字。
笔者认为:辅助生产实际成本就应当为各辅助车间当期发生的直接生产费用,即锅炉车间为28 730元;而计划分配成本就应当为按该车间计划单位成本对“外部使用部门”的分配成本,即锅炉车间为29 900元(21 850+8050);“成本差异”就应当为各辅助车间生产费用减去对“外部使用部门”分配计划成本的差,即锅炉车间为-1 170元(28 730-29 900)。这样做可以省略不必要的交互分配计算,又使得辅助生产实际成本更为“实际”,才能真正体现简易分配方法的简单容易操作。
看出:按计划成本“对外”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金额仍然为41 300元(31 350+9 950);待分配的“成本差异”仍然为-270元。即计算结果与案例解析完全相同。但本方法会使得计算更为简便,分配表更为清晰易懂。
Ⅶ 结转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怎么算的
当制造费用发生时:
借:制造费用-水电,车间人员工资等
贷:现金/银行存款
月底结到成本: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水电,车间人员工资等
(7)辅助车间计划成本怎么算扩展阅读:
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1、工时比例
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是指按照生产工人生产各种产品所消耗的工时比例来分配生产成本的方法。对于这种分配方法,审核员应检查企业是否有真实、正确的时间记录。
一种产品的制造成本=生产该产品的工人的实际工作时间*制造成本分配率
2、工资比例
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是指按照生产工人工资在各种产品成本中所占比例分配生产费用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生产各种产品的机械化程度应该是大致相同的,否则产品的机械化程度较低的使用更多的工资和熊更多的制造成本,在产品高度的机械化熊更少的生产成本,从而影响成本分配的合理性。
一种产品的制造成本=生产该产品的工人的实际工资*制造成本分配率
3、机器工作时间的比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产品的生产,因为这类产品的机器设备使用、维护成本和机器运行时间有密切的联系。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要有各种产品消耗的机器工时的完整原始记录。
审核员应首先核实被检查企业的机械化程度和机器工时记录,查明这种分配方法是否适用于该企业,然后检查数字计算的正确性。该方法的计算程序和原理与生产时间比例分配法基本一致。
Ⅷ 辅助生产成本怎么计算
辅助生产成本--是为了核算辅助生产部门而设立的,尤其是辅助生产部门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分配辅助生产成本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和按计划成本分配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