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谈谈你对成本理论的评价
(一)成本不属于价值范畴
《资本论》旨在分析资本剥削制度,因此,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最普遍、最常见的商品的二重性入手,正是抓住了要领;但是作为成本会计教材也从分析商品二重性开始,这是为了说明什么呢?可能是一些理论工作者依据马克思关于价值w的公式:W=C+V+m,令成本为k,于是:w=k+m,移项:k=w-m也就是:成本等于商品价值减剩余价值。但须指出:这里的成本k是一个抽象,或者说,它是成本的本质部分,即社会必要生产费的一部分,并非成本会计作为对象的现实的历史成本。
马克思早在《资本论》第3卷第1章指出,成本具有一种假象,似乎它是价值本身的一个范畴。不仅指明是假象,并且正面指出,成本这一范畴,同商品的价值的形成或同资本的增值过程毫无关系。(中共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资本论》第3卷第33页)。换言之,成本只是生产过程中的耗费,资本借生产耗费的过程来对劳动者实行剥削,但这种生产耗费与榨取的剩余价值率和量的大小程度是毫不相关的。由此可见,半个世纪以来借助从商品二重性入手来解说成本,从根本上是误会,从惟理上终于未能将成本是什么说明白。
Ⅱ 产品成本分析的内容,通常包括哪些方面
产品成本分析的内容,通常包括:全面分析与重点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专业分析与群众分析相结合的原则、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事后分析与事前、事中分析相结合的原则等。
成本分析的原则是指组织成本分析工作的规范,是发挥成本分析职能作用,完成成本分析任务和成本分析方法的准绳。
成本分析,是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分析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研究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动原因,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的分析方法。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正确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揭示成本升降变动的原因,为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Ⅲ 如何认识成本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1-04
Ⅳ 如何进行成本分析
1、正确计算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计算产生的差异;
2、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
3、正确对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
4、提出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措施和方案。
成本分析是根据成本资料对成本指标所进行的分析。其包括成本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方面。
1、成本的事前分析是指在成本未形成之前所进行的成本预测。进行事前成本分析,可使企业的成本控制有可靠的目标。
2、成本的事中分析是指对正在执行的成本计划的结果所进行的分析。事中分析主要是为了进行成本控制,防止实际成本超过目标成本的范围。
3、成本的事后控制是指对成本实际执行的结果所作的分析。事后分析主要是对成本执行的结果进行评价,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总结成本降低的经验,以利于下一期的成本控制活动的开展。
(4)如何评价产品成本扩展阅读
成本组成
1、持有成本
现金的持有成本,是指企业因保留一定现金余额而增加的管理费及丧失的再投资收益。实际上,现金持有成本包括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两部分。
2、转换成本
现金的转换成本,是指企业用现金购入有价证券以及转让有价证券换取现金时付出的交易费用,即现金同有价证券之间相互转换的成本,如委托买卖佣金、委托手续费、证券过户费、实物交割手续费等。
3、短缺成本
现金的短缺成本,是指在现金持有量不足而又无法及时通过有价证券变现加以补充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现金的短缺成本与现金持有量呈反方向变动关系。现金的短缺成本随现金持有量的增加而下降,随现金持有量的减少而上升,即与现金持有量负相关。
Ⅳ 产品成本分析有几种方法
产品成本分析方法有三种。分别为:对比分析法,连锁替代法,相关分析法。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通过成本指标在不同时期(或不同情况)的数据的对比,来揭露矛盾的一种方法,成本指标的对比,必须注意指标的可比性。
比较形式
(1)绝对数比较,如上年产品单位成本10元,本年产品单位成本为9.5元;
(2)增减数比较,如本年成本比上年降低0.5元;
(3)指数比较,如本年成本比上年降低5%。
2.连锁替代法
也称连锁置换法、连环替代法。它是确定引起某经济指标变动的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计算方法。
适用范围:在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共同影响着某一指标的情况下,可应用这一计算方法
(1)在计算某一因素对一个经济指标的影响时,假定只有这个因素在变动而其它因素不变;
(2)确定各个因素替代顺序,然后按照这一顺序替代计算;
(3)把这个指标与该因素替代前的指标相比较,确定该因素变动所造成的影响。
3.相关分析法
企业的各种经济指标,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一个指标变了,就会影响到其他经济指标。例如:生产数量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成本的相应变化,利用数学方法进行相关分析,找出有关经济指标之间规律性的联系,即为相关分析法。
Ⅵ 怎样分析产品生产成本
原料+水电等能耗+人工+物流+税+媒体广告宣传+促销品,基本等于你的保本价
Ⅶ 关于产品成本的思考和理解
计算一款产品或某个项目的成本,需要从其全生命周期去评估哪些环节会产生成本,先了解全流程上哪些环节会产生哪些成本,然后再去分析和判断。
在产品需求导入阶段,可能产生的成本有市场调研和需求调研的成本。从产品定义的角度来看,需求分析和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大体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一般是搜集数据的相关方式方法,其中包括采购行业调研报告等。定性分析,大多是竞品分析、用户语料分析、客户沟通等。
小结来看,所有服务于需求导入的成本,我们统统放在这个部分来列举。可能存在的成本包含且不限于:
从产品全生命周期来看,需求导入之后,就是产品进行各种评估、产品定义。这部分可能更多是人员成本,但凡是人员成本的部分,本文略过不详述,以“人力成本”来代指;如果某些服务外包的,也等同于我们外聘的“人力成本”。
在预研阶段除人力以外的成本,可能产生的成本还有:
这个阶段也就是公司常规理解的产品成本,即产品生产需要的成本情况。行业上一般也是基于此来计算产品毛利,大致如下:
产品从产线批量下线之后,会有销售、售后几个环节。所以对应的成本可能会有:
产品成本和毛利计算,这个有行业的一般规范,但通常各公司会有自己的一套核算体系。可能的用途和对应的做法,大致如下:
以上,是各公司面对产品成本的不同做法。一般地,行业计算毛利的方法:产品毛利 = 产品未税售价 - 产品未税成本。这里的成本一般只包括:BOM成本、产品licence成本、生产成本、产品良率、物料损耗成本。而其他上述列出的成本,有些归为销售费用(市调、推广等)、有些算作研发投入(产品测试认证、Demo样机等)、有些算作供应链部门费用(MOQ造成的呆滞料等成本)、有些则算作公司运营成本(售后运营、管理人员分摊、研发人员正常薪资)。
所以无论是产品人,还是决策人,在看到“产品毛利”、“产品成本”的时候,可能都需要深入了解一下,它们到底包含了哪些,不包含哪些,从而辅助自己做出更正确的决策。其实本文内容和定位有些尴尬,对于介绍产品成本显得有些繁杂,涉及很多与传统“产品成本”不相关的内容;对于介绍公司成本,又有很多类似“财务成本”、“行政办公成本”等没有介绍到位。希望各位看官按照自己公司情况,自行理解吧。也欢迎各路大神指导和补充。
Ⅷ 产品成本分析包含哪些内容
1.定价目标。定价目标,是指企业通过对特定产品价格的判定或调整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定价目标大致有以下几种:[1]
(1)追求盈利最大化;
(2)维持或提高市场占有率;
(3)实现预期的投资回收率;
(4)实现销售增长率;
(5)适应价格竞争;
(6)保持营业额;
(7)稳定价格、维护企业形象。
2.成本构成分析。成本构成通常包括技术成本、安全成本、配送成本、客户成本、法律成本和风险成本等。
3.问题分析。
4.建议与意见。
Ⅸ 什么是产品成本,如何理解产品的理论成本与现实成本
产品成本指的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实际耗费,包括材料成本、设备折旧、包装材料成本、人工费等,理论成本通常是指在通常条件下的上述成本之和,而现实成本是指在现有条件下上述成本之和,通常由于现实成本会大于理论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