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航空公司 如何降低或者控制成本
1,在登机时,将飞机停在远机位,比停在廊桥边的收费要低很多。
2,机上要搞请清洁时,让空乘人员自己搞,不要请清洁工人。
3,机上的食物饮料在保证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份量尽量要少点。
4,机上餐具要轻薄。
5,少做广告,要做就要做最好,最棒,最具创意,最吸引眼球的。
6,选择耗油少的新型双引擎飞机,例如空客350,波音787等,四引擎和旧客机的会很耗油的,还要尽快淘汰旧的,过时的客机。
7,使用新型燃油。例如新西兰航空的生物油,既环保又省钱。
8,在许可的情况下,减少乘客可免费携带或托运的行李额度。
9,使用节水航空马桶。你知道吗,马桶冲一次水要耗费一升燃油。
10,客机上的个人娱乐系统的显示屏要稍微小一点,灯光调暗些,或者装少一些等,这样都能节点。
11,客机上的饮料最好用大的瓶子或盒子装,不要装配小瓶的。就是说比如要供应可乐,就在飞机上配大号瓶的可乐,再用轻巧的纸杯装配给乘客饮用。这样能环保些,也能节约饮料费和燃油。
12,开发新的着陆方式。比如北欧航空。
13,机场外的办公楼要选租金便宜的。
14,机场贵宾休息室不要转配得太奢华。要样子很华丽,成本很低廉。
15,尽量推广电子登机牌,这样能节省一笔不少的纸钱,又支持了环保。
16,机上的空乘人员不要太多了……
17,尽量提高飞机的利用率。
18,看情况,选择租飞机还是买飞机。
19,如果飞国外的航线就斟酌一下,看看哪边的燃油便宜些,看能不能顺便带些过去或回来,准备下次飞时再用了它。
20,选择目的地时,应选择客流量较大的,条件成熟的目的地。
21,尽量使用代码共享,休息室共享。
22,如果是大中型航空公司,尽量加入一些合适自己的航空联盟。
② 空间站是怎么降低航天器研制成本的
我们知道,以往的载人航天器都是发射之前宇航员就要进入航天器舱内,并与航天器一起发射入轨。飞行任务完成后,航天器再载着宇航员返回地面。对于这类航天器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具备很高的可靠性,以保证在发射和返回过程中宇航员的安全。同时,还要配备应急救生系统,以便在一旦发生不测时,携带航天员逃离危险区,然后安全着陆。宇航员救生系统,是一个结构相当复杂、试验工作量很大、要求很高的分系统。对于载人航天器的高可靠性要求及宇航员救生系统的装配,使整个航天器的设计、制造难度增大,造价增高。然而空间站在发射时不载人,而是在发射后在轨道上接纳宇航员,同时它本身又是一种不返回的航天器。这样一来就大大简化了航天器的结构,减小了设计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从而也就极大地降低了研制成本。
③ 多家航空公司将下调燃油附加费,燃油附加费的改动能拉动旅客的消费吗
燃油附加费可以拉动旅客消费,毕竟燃油附加费降低对行业有利。这意味着航空公司的燃油成本下降了,以前因成本考虑而取消的航班现在可以飞了。对于乘客来说,可以直接降低出行成本,拥有更多出行选择,激发出行意愿。为了分担航油等成本上涨的压力,航空公司恢复了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的征收。在接下来的六个月里,燃油附加费的征收标准已经上调了五次。燃油附加费的成本已经成为影响旅客出行的因素之一,燃油附加费调整,旅客购票最多可节省60元。
要知道燃油附加费的降低对整个行业都有好处。这意味着航空公司的燃油成本将会下降。之前因成本考虑而取消的航班现在可以运营。对于旅行者来说,它可以直接降低旅行成本,拥有更多的旅行选择,激发旅行者的旅行意愿。行业平均票价近期逐渐下降。8月5日燃油附加费下调后,两种因素叠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游客的暑期出行。
④ 航空工业的规模成本与效益是什么样的
由于市场需求的减少,世界航空工业的总规模正在明显减小。特别是在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等航空工业强国,航空工业的从业人员直线下降,企业数量减少,许多航空工业企业关闭了一些生产工厂和试验设施。航空工业外围的转包商数量也急剧减少。美国是世界航空工业的头号大国,其航空航天工业的从业人员已从1989年高峰时的133万减至1995年的78万,而且今后还有可能继续减少。据统计,从1990年到1993年,世界航空航天工业从业人数已减少17%,销售额减少约10%。而间接从事航空工业转包生产的从业人员减少的幅度更大。
各国在缩小航空工业的规模时都十分注意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加强现代化管理来提高效益,而且大幅度裁员本身也有利于提高效益。许多航空工业公司在压缩规模时,都推行了以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和现代化管理为主要内容,改革生产工艺和流程的新的工业工程方法,“精益求精”、“并行工程”、“适时生产”等新的方式正在被更多的航空工业企业所采用,并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高度结合也带动着航空工业的迅速发展,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技术正在逐步被航空工业企业采用,并正在缩短研制生产周期,提高产品水平方面发挥明显的作用。美国的波音777新型客机的研制已实现了无纸设计。正如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等四家权威机构编写的《21世纪的航空技术》报告中所描述的,“最佳制造企业的发展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进展:有熟练技能的人、智能计算机系统、自动生产设备和全适应控制的精确生产加工方法。”不难想象,随着高新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方法的推广,航空工业作为高技术产业的优势将会更加突出。
⑤ spacex成功回收火箭能降低多少成本
美国SpaceX公司成功实现了火箭的回收着陆,这大大降低火箭的发射成本。但究竟能降低多少成本呢?
SpaceX的火箭回收为民营航天业节约了大量的成本。之前,火箭在用于发射任务后,一般会作为垃圾丢弃。这样一来,太空公司的每一次发射任务,都需要花费数百万美元生产全新火箭。SpaceX CEO伊隆·马斯克(Elon Musk)表示,“猎鹰9号”火箭的制造成本高达6000万美元,燃料成本仅为20万美元。他认为,可重复利用火箭可以不断降低这部分成本。从理论上讲,只需要给一枚火箭重复灌入燃料,即可执行多次发射任务。
但是,实际上非如此。SpaceX需要确保它所回收的火箭仍然具备再次发射的条件。“猎鹰9号”在飞行时经历了大幅的温度变化,而且要承受极高的压力和振动等环境中的诸多极端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对火箭本身造成磨损,所以,回收之后的火箭或许需要进行维修和更新,才能再次执行发射任务。翻修火箭引擎往往成本高昂。如果翻修时间太长,SpaceX就无法频繁地发射。
翻修成本是是航天飞机成本高昂的主要原因之一。航天飞机使用巨大的一次性燃料箱和两个可以重复使用的火箭助推器完成发射。一旦完成太空任务,航天飞机可以像飞机一样在返回地面。航天飞机的可反复使用设计是为了节约资金,因为除了外部燃料箱外,其他的组件都可以反复使用。“可惜的是,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美国宇航局委员会成员兼航前天飞机项目主管维恩·海勒(Wayne Hale)表示,“这是一台极其复杂的设备,需要进行大量翻修才能再次升空。”航天飞机的主要引擎经过几次发射之后必须更换。这种飞行器还需要在两次任务之间展开许多检修。另外,在从海洋中回收之后,其火箭助推器也需要不断更新,而且每次都要使用新的外部燃料箱。总体而言,这将把每次发射任务的成本推升到4.5亿至15亿美元之间。
多数翻修工作都是专项检修,并对某些部位进行细微调整,使得回收后的火箭能够重新符合航天标准。这些成本应该不到50万美元,远低于一枚新火箭所需的6000万美元成本。保卢斯说“这仍然可以大幅降低成本。”。
⑥ 低成本航空公司运用单一机型具体有哪些的好处
大致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好处
驾驶员培训费用降低,
飞机维护费用降低;
地面支持费用降低;
统一机型意味着从同一飞机公司购买,购买成本或租赁成本页能降低;
⑦ 为什么航空公司愿意以低于平均成本的价格卖票用经济学原理分析
你好,原因是因为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指的是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举个例子,航空公司一个航班假设有200个座位,成本是10万元,平均成本就是500元。如果航班没有坐满,而如果同时有新的乘客愿意以300元的价格成交,这个价格明显低于平均成本,那么航空公司是否应该把票卖给他呢?
这个例子中,平均成本是500元没有问题了,现在就是考虑边际成本是多少。新的乘客愿意以300元价格买到机票,如果航空公司不同意,航班当然要照飞,但是损失的是一个单位的平均成本;如果航空公司同意,那么有可能损失的只是一份空中午餐或者几杯饮料。
也就是说,航空公司低于平均成本出售机票的边际成本是一份空中餐或者饮料,低于平均成本,所以应该出售这张机票!
提问者,没有别的意思哈,我只是说明一下,我只是很努力地说得简单易懂,但可能没有过多的修饰语言,如果哪一句因为语法或者别的问题让你感到依然困惑,希望你追问我,我会继续解释,呵呵。
⑧ 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包括哪些初期投入大概是多少
一、航班涉及的运行的成本: 具体到每一航班运行成本涉及的比较多,我将其分为2大部分, ①固定成本:主要包括如下部分, ⑴人力成本:主要包括飞行员,乘务员,机务等相关人员的工资以及福利成本。 ⑵飞机折旧:主要包括:航材消耗件摊销,高价周转件摊销,飞发折旧,飞发大修理的分摊,就当前中国民航来说,这是所有民航企业中的成本核算的大头。 ⑶餐食及机上供应品费用:飞机上餐食和饮料等机供品的费用 ⑷民航基础建设基金:国家规定的用于民航基础建设的费用 ⑸销售费用:主要指代理人,为公司贡献销售后取得的提成。 ⑹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主要指公司与银行或公司进行融资租赁时,产生的利息费用。 ⑺驻外机构费用:驻外机构的各种费用(包括人员薪资和设备等费用)的分摊。 ⑻管理费用:管理费用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为保证公司正常运行的所涉及的所有费用都可以归到这一费用中来,包括:公司管理人员的薪资、福利、各种设备等。 ⑼起降服务费:飞机在机场起落时,机场公司所收取的起降费用 ⑽外站航班代理费和航路费:主要指外站航班的航务代理费用和管制部门征收的航路费。 ⑾其他杂项成本,如广告费等 ②可变成本: 可变成本主要指飞机执行航班时,实际航段耗油所需的费用,由于实际的航段耗油与当日具体的客货总重量(即业载),以及当天的天气和飞机的性能衰减有关,通过AOC的sabre系统,一般在起飞前2——3小时内,可以具体的算出。 对于航班运行来说:在某个使用周期来说,其固定成本所包含的这些项目,对于固定的飞机执行相同的航段来说,其固定成本是可以固定和确定下来。 航空业的利润是很大 但竞争是残酷的 尤其是对民营企业 没有ZF支持 那.........不多说 懂的 !
⑨ 天舟4号发射成功!“火箭回收”让发射成本大降90%,啥时候能用
加油!5月10日01时56分,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升空,2点06分左右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2时23分飞船上的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8时54分,货运飞船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总计花费了6个多小时。
和网友想象的一样,货运飞船简直是个庞然大物,长10.6米、直径3.35米,装载了200多件货物,货物总重量达5吨,这是即将发射的神舟十四号中三名航天员6个月的生活、科研物资!
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是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它可算是老熟人了!长征7号自2016年首飞以来先后发射了货运1号、2号、3号飞船,这次是第四次发射货运飞船了,成功率为100%。
很多网友将长征系列火箭与马斯克的猎鹰九号做比较,整体来说两个系列火箭各有优势,但我国的长征系列却有个显着“不足”——尚未实现火箭回收。那么问题来了,我国的火箭回收技术究竟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什么时候能与猎鹰九号掰一掰手腕呢?
大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火箭回收技术的一大优势。目前我国长征7号系列火箭成本大约在7000万美元左右,每发射一次意味着几千万就消失不见,火箭回收技术可将发射成本降至现有的1/10,即大降90%,太有诱惑力了!要知道发射火箭的燃料不值钱,仅占成本的1%,最贵的还是“竖立的大块头”。
事实上,在马斯克实施他的星链计划之前,旗下spacex公司一门心思研究火箭回收技术,直至最后攻克,为何?星链卫星总计约4.2万颗,按照一枚火箭携带50颗卫星计算,发射完毕所以卫星至少需要840枚火箭,这将是一笔巨大开支,谁能承受!
3 月中旬猎鹰 9 号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一次将53颗卫星送入太空,重点是这是一个“十二手”的老火箭,只能说“太省钱”!
对我国而言,掌握火箭回收技术也很紧迫。2020年9月我国向国际电联提交了GW-A59 和 GW-2 的两个宽带 星座 申请,卫星总数为12992颗,预示着“中国版星链”正在加速!这种情况下,如果火箭不能回收,这些火箭发射升空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了,而且成本巨大!
2022年1月网上一段有关火箭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的主角是“长征八号”,火箭从高空飞速下落,等靠近地面时火箭底部展开4个支架,稳稳降落在着陆台上。
这种火箭回收方案与马斯克的猎鹰九号几乎是一模一样,所以网友推测我国也就采用这一方案。然而等到2月下旬,一篇名为《还能这样回收?新一代载人火箭方案有新意!》的文章突然走红,作者是中国航天 科技 集团,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回收方案——网系回收。
网系回收前半段和猎鹰九号类似,也是向着陆点降落,但在着陆点上我国设置一个支架和钢丝绳组成的网系装置,该装置设有一个容纳火箭的网口,关键是这个网口可以前后、作用移动!网口在火箭即将着陆时自动与火箭对接,火箭顺势进入网口内,网口将火箭头部牢牢“束缚”,完成火箭回收!
其实,火箭回收技术除了上述两个方案外,我国也尝试过其他方案。比如在火箭子级上安装大号降落伞,当子级完成任务在脱落途中,会被打开的降落伞缓慢带到地面。这一方案相对来说技术难度小、成本较低,曾在我国长征三号乙火箭的助推器上试验过,达到了预期效果。
再比如加装栅格舵,我国曾在长征二号丙火箭安装了栅格舵,利用它成功将火箭残骸回收至预设地点,效果也算理想。
相比之下,我国采用火箭垂直回收和网系回收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而且从媒体所透露出的信息来看,这两种方案可能是同时推进,均有了不小进展。
某蓝航天是民间一家航天公司,2021年7月该公司完成了10米级垂直起飞和垂直降落自由飞行,因为高度较小,所以被业内叫作“蚱蜢跳”,但它几乎是所有火箭垂直回收公司都要走的一步。
2022年5月6日该公司再次取得突破,火箭在升至1000米高度后,顺利完成了纵向和横行移动,并在着陆点平稳降落,距离靶心位置仅有0.5米的误差。
长征八号作为“国家队”的新一代火箭,2020年在文昌航天发射场试飞成功,据负责长征八号火箭的宋设计师介绍,长征八号在设计之初就确定采用“可重复使用技术”方案,目前在自主控制、着陆缓冲机构等做了大量试验,现在正在主攻关键的回收技术。
网友可能疑惑,为何长征八号在火箭回收上还赶不上民企?其实不然,长征八号属于可根据需求而设计的两档配置的智慧火箭,同时要满足较大的推力和稳定性等不同需求,所以开发难度远远大于民企火箭。
不管是从发射成本,还是我国即将组建的中国版“星链”,都需要掌握火箭回收技术。当然,至于哪种回收方案更佳,需要针对不同的场合匹配。比如网系回收,成本小、技术门槛小,民企航天公司可以大规模使用。但若火箭在月球降落、发射、回收,那垂直回收无疑是最佳方案。
#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 #天舟四号成功对接天和核心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