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廉价劳动力优势多还是劣势多
劣势多,可替代性太强,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就是劣势了,要是在欧洲等国,那就是优势了。(我是站在劳动者的位置考虑得出的答案)
2. 经济学里资本和劳动之比K/L和w/r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k是资本投入,r是对应的价格所以k/l指一个地区的资本总量。同理w/r指劳动总量。
K/L表示一个劳动力需要的资本配置,可以衡量企业是哪种性质的公司。例如,这个比值小,那就是劳动密集企业,或者比值大,就是资本密集企业。
w代表劳动者收入,或者说劳动价格;r代表利率,w/r显示劳动力的时间成本,按照当期利率计算,付给工人的工资,是资金时间成本的几倍。过高的工资将导致资金成本非常大,比如借入10万元一年,给工人发工资,利息r=10%,那么w/r=100倍。
(2)劳动力和资本成本哪个便宜扩展阅读
经济学核心规律
是由经济活动中最深层次的本质展开来的经济活动的内在必然联系,决定支配经济活动中其他层次的规律。经济发展是价值的发展不是金钱的增长。
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价值规律而非价格规律是经济学的核心规律。
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价值规律而非价格规律是经济学的核心规律。
以经济为中心是以再生生产力为中心而非以钱为中心,经济发展是价值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再生生产力的发展、中国人民创新能力的发展而非GDP数字增长。
从现象看经济发展是社会财富快速增加;从本质看经济发展是先进生产力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快速增加不仅是高楼林立,先进生产力快速发展应落实为社会资源可再生能力、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与人民生活状况确实改善。
改革开放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进一步提高、再进一步提高“先进生产力”——再生生产力
3. 为什么资本租用成本减少会导致资本更加密集,资本-产出比增加
资本租用成本减少,使资本要素相对于劳动力要素的价格变得便宜,使资本要素更多地替代劳动力要素,资本/劳动力的比率增加,所以资本更加密集,另一方面由于边际要素产出递减,所以资本-产出比必然增加。
4. 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为何这么便宜
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包括很多欧美的研究机构都认为中国唯一的武器就是廉价的劳动力。这个论据有一定的道理,软件行业的工程师的市场价格和发达国家比,大概是三分之一,我们的农民工的工资比例拉的还要大。所以我们的劳动力从普通的民工到有技术含量的工程师、管理人员,我们普遍工价比发达国家低,这当然是中国的竞争优势,但是光看这个变量不够,因为中国在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我们的工价还要低啊,那个时候就没有看到中国有什么国际竞争力的东西。那个时候一个中国的工人是美国工人的工价的百分之一。
为什么更便宜的时候没有竞争力。要理解中国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要加两个变量。一个就是劳动力是一个要素,要素不能直接变成产品的,尤其不能直接变成有竞争力的产品,要让劳动力变成产品,就要组织起来,这个组织的成本非常之高。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我们的组织成本非常昂贵,因为我们选择了错误的体制,内部的信息损耗非常大,人们没有动力好好工作,劳动力是很便宜,但是把劳动力组织起来的生产方式,交易方式非常落后。
5.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在本质上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呢
劳动力存在市场,如果某个岗位某类技能紧缺,则该类型的劳动力价格(薪水)上涨,如果某些岗位技能的人才很多,则可能价格(薪水)下降。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就是典型的例子。
劳动的价值应该是劳动产出结果的价值(减去原料、设备、厂房等成本)。这是马克思的分析,分析认为资本家付出的薪水是劳动价值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
资本家认为,资本也有产出,没有资本,工人劳动的机会都没有。剩余价值实际上是资本的产出。
6. 人力资本与人工成本的区别
1、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是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亦称“非物力资本”。由于这种知识与技能可以为其所有者带来工资等收益,因而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资本--------------人力资本。
2、人工成本是指雇主在雇佣劳动力时产生的全部费用。人工成本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费,劳动保护费、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费用等7大项。
从定义不难看出,人力资本是一种为自身以后的发展而进行的投入。而人工成本是向他人支出的费用
7. 人力资本和劳动力资源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你好,人力资本是属于高级核心人才,而劳力资源是指普通的白领蓝领阶层。其最重要的区别就是资本是企业的核心,很难找到,而且普通的劳动力资源就很好找到。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句话就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
8. “资本劳动比”是指什么
资本劳动比率简称“劳动资本比率”。资本对劳动的比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或经济部门中资本和劳动的构成,以及资本和劳动的强度。这里的劳动力数量是用劳动力数量来表示的。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中,有些部门资本大而劳动力少,即劳动资本比率高,而有些部门的情况正好相反,即劳动资本比率低。劳动资本比率高的产业一般称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资本比率低的产业一般称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1. 在世界经济中,有的国家资本充裕,劳动力贫乏;而有的国家恰恰相反,资本短缺,劳动力丰富。前者劳动资本比率高,被称为资本密集型国家;后者劳动资本比率较低,被称为劳动密集型国家。一般来说,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生产成本要低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低劳动比产业生产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其成本低于高劳动比产业。因此,资本密集型国家通常专门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如汽车和电视。相反,劳动密集型国家主要生产服装、手表等劳动密集型商品。这一问题在劳动经济学中已经讨论过,劳动经济学中主要通过劳动的边际替代率来讨论。
2. 生产中应该使用各种生产要素或投入。这些生产要素或投入的不同组合就是各种生产方式或技术。在生产中,劳动和资本总是以一定的比例合作。在某些情况下,劳动和资本的比例是固定的,劳动和资本不能相互替代。例如,如果一个劳动单位与几个固定的资本单位相匹配,如果劳动不增加而资本增加,产出就不能增加。这是固定比例的生产函数。
3.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两个投入的不同比例可以实现相同的产出。劳动力和资本可以相互替代。这就是生产要素的替代。例如,为了生产50个单位的产品,生产者可以使用更多的劳动力和更少的资本,或更少的劳动力和更多的资本。前者可以看成是劳动力对资本的替代,后者可以看成是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边际(技术)替代率的概念可以从两者之间的相互替代关系中得到。 在保持产出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的投入量而减少另一要素的投入量称为边际替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