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财务管理)什么是信用成本如何计算信用成本
在当前市场形式下,企业信用政策的灵活运用及赊销(铺底销售)业务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市场销售,然而,赊销是具有成本的,简称信用成本。
信用成本主要包括:风险成本、机会成本、资金占用成本
1、 风险成本:简称损失成本或清算成本,铺底通常都有无法收回的风险,但绝大部分为清算风险,即获得铺底企业清算时通常用前期的货物抵消帐款。
2、 机会成本:由于铺底而导致此部分资金放弃其他方面投资所损失的收益或因缺少资金而造成的成本增加。
3、 资金占用成本:铺底所造成的资金短缺必须向银行贷款来弥补,银行贷款利息即为资金占用成本。
(1)信用成本由哪些因素决定扩展阅读:
以金额100万元、帐期1个月的铺底为例,计算所产生的信用成本,通过分析历史铺底销售,发现发生以上成本的概率分别为:
风险成本10%、机会成本30%、资金占用成本100%
1、风险成本:
铺底如果无法收回时,铺底企业通常会选择退回100万元的货物来抵消帐款。实际上此部分货物大多为滞销或残次品,公司回收后须打折(结算价八折)处理(概率10%)。
风险成本=100×(1-80%)×10%=2(万元)
2、机会成本:=
以公司采购单价15元的机箱面板材料为例。供应商规定:现金预付结算,售价15元/片,否则每片加价1元。100万元可采购6.7万片机箱面板材(概率30%)。
机会成本=100÷15×1×30%=2(万元)
3、 资金占用成本:
目前银行贷款月利率为0.72%,100万元贷款
资金占用成本=100×0.72%×100%=0.72(万元)
② 企业应收账款的信用条件、信用成本是什么
企业应收账款的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要求客户支付赊销款项的条件, 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
应收账款的信用成本是指企业在采用赊销方式促进销售时,会因持有应收账款而付出的一定代价。它主要包括:
1、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资金成本率
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应收帐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2、 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是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而耗费的开支。它包括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费用、应收账款账簿记录费用、收账费用以及其他费用。
3、 坏账成本
坏账成本是企业持有应收账款而可能带来的无法收回的坏账而造成的损失。
③ 商业信用的成本
信用成本主要有应收账款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损失。
(1)机会成本。是指企业将资金投放于应收账款而丧失的其他投资收益。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可按下列步骤计算:
①计算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余额+ 期末应收账款余额)/2
②计算维持赊销业务占用资金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变动成本率
③计算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维持赊销占用资金×资金成本率
(2)管理成本。是指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而发生的相应费用,主要包括:财务部门调查顾客信用情况的费用;收集各种信息的费用;帐簿的记录费用;收账费用;其他费用。
(3)坏账成本。指应收账款因故不能收回而发生的损失,即坏账损失。坏账成本意味着企业蒙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这种损失对企业来说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成本,应收账款金额越大,逾期拖欠越久,坏账损失就越大。坏账成本=赊销金额×坏账损失率。
④ 应收账款信用成本主要包括哪些
机会成本
管理成本
坏账成本
⑤ 影响企业信用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有以下因素:
一是文化因素。文化是一个群体区别于别的群体的稳定的意识形态。一定的社会文化对该社会成员的态度和行为构成约束。文化对信用的作用首先在于影响该社会成员的认知。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家族为中心的社会,家族文化导致对外人较强的不信任和对亲属圈较高的信任,造成了中国社会的低信任度。相较而言,西方国家受基督教文化影响较深,基督教文化中提倡的博爱思想,鼓励对他人广泛信任,有助于提高社会的信任度。中国社会的低信任度使社会成员对企业信用的认知程度较低,这不仅增加了企业信用形成的成本,也使得信用的价值降低,会对企业守信的意愿起反作用。文化的另一个作用在于影响企业承诺的范围。一定文化形成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对企业的行为提出要求,并对企业的行为价值做出判定。
二是制度因素。制度可以减少不确定性,影响人们对他人行为的预期。在企业信用形成过程中,制度的作用在于影响企业的承诺范围。如通过法律法规确定或者限制一定的行为,使企业作出符合利益相关人利益的承诺;对消费者权益的界定,使企业必须做出相应的承诺。又如,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明确,限制了企业的相应行为等。其次,制度的作用在于影响企业承诺的意愿。一定奖励和惩罚制度的建立,可以影响企业承诺的收益和成本,进而影响企业承诺的意愿。再次,制度的作用还在于影响人们的认知,如通过法律监督和惩罚手段,对企业行为构成威慑力,使人们形成基于法律的信任,提高认知程度。又如,通过一定的资格认定制度,使人们获得关于企业能力和动机的认知。就目前来看,我国信用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表现为整个信用体系发展程度低,失信现象严重,不但企业信贷、信用销售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而且拖欠贷款、偷逃税款、商业欺诈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信息因素。信息的功能在于可以获得建立信任所需要的知识,消除不确定性。信息的作用在于影响人们的认知,进而影响企业的行为意愿。在信息较容易获得的情况下,人们对企业能力和动机可以做出比较正确的估计,信用的形成比较容易。而在信息成本较高或者信息容易失真的情况下,人们不容易形成对企业的任职,信用形成比较困难。另一方面信息的获得成本也决定了监督企业信用的行为成本,从而决定了监督效率。在信息成本较低的情况下,社会对企业的监督比较容易,企业失信受到处罚的概率较高,失信的成本也较高,企业倾向于守信。反之,如果社会成员(司法部门、交易者)获取信息的成本很高,则会减少对企业的监督,企业失信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四是市场因素。市场体系的完善程度和市场竞争状况会影响到企业竞争策略的选择。一般来说,在一个较完善的市场中,公平竞争和诚信原则比较容易得到彰扬。这是因为在完善的市场中,信息成本较低,交易方通过长期的博弈最终倾向于选择诚实信用。反之,如果市场体系不完善,则信息成本和监督成本均较高,失信有时会更加有利可图。同样,当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时,企业随时面临着被竞争者替代而失去市场的危险,其行为受到竞争者和消费者双重制约,企业倾向于选择守信;而当市场供不应求,企业产品颇有销路时,企业失信的可能性大。
⑥ 影响企业信用评级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企业信用评级的因素主要有:
1、企业信用的环境要素。
指的是影响企业信用状况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法律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等内容。
2、企业信用的基础要素。
指的是影响企业信用状况的内部条件,主要包括企业素质、规模实力、管理机制等信用评估内容。
3、企业信用的动力要素。
指的是的经营能力、成长能力、发展前景等信用评估内容,体现了企业信用的动力,是推动企业不断前进,改善信用状况的作用力。
4、企业信用的表现要素(信用评估的主要内容)
偿债能力和履约情况是企业信用状况的表现。企业信用状况的好坏,最后要从偿债能力和履约情况表现出来。
5、企业信用的保证要素(企业信用状况的根本)
指的是企业信用状况的保证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或盈利能力。企业信用状况的表现是偿债能力和履约能力,信用中国而保证偿债能力和履约能力的关键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或盈利能力。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5-13,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⑦ 信用成本中的机会成本为什么考虑变动成本率
信用成本主要有应收账款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损失。
(1)机会成本。是指将资金投放于应收账款而丧失的其他收益。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可按下列步骤计算:
①计算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余额+ 期末应收账款余额)/2
②计算维持赊销业务占用资金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变动成本率
③计算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维持赊销占用资金×资金成本率
(2)管理成本。是指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而发生的相应费用,主要包括:财务部门调查顾客信用情况的费用;收集各种信息的费用;帐簿的记录费用;收账费用;其他费用。
(3)坏账成本。指应收账款因故不能收回而发生的损失,即坏账损失。坏账成本意味着蒙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这种损失对来说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成本,应收账款金额越大,逾期拖欠越久,坏账损失就越大。坏账成本=赊销金额×坏账损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