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简述边际产出递减原理是什么
简述边际产出递减原理是:开始的时候,收益值很高,越到后来,收益值就越少。用数学语言表达: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y随x的变化而变化,随着x值的增加,y的增加量在不断减小。
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
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由于其他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可变要素就相对过多,于是边际产量就必然递减。
边际成本的计算公式:
边际成本的计算公式:边际成本率=总成本的变化量/产量变化量。
边际成本在任何产量水平上,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资、原材料和燃料等变动成本。
边际成本递增的根本原因就是边际产品的递减原则。边际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下,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成本总额的变动数。通常只按变动成本计算。边际成本用以判断增减产量在经济上是否合算。
Ⅱ 在网络经济学中为什么说“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收益递增”
在经济学中,边际成本指的是最后一件产品的生产对于总成本的增加量。相似,边际收益指的是最后一件产品的生产对于总收益的增加量。
由于网络经济学中,用户需要获取的最重要“商品”为信息,而同一条信息对于不同消费对象而言是不需要成本增加的。也就是说,当网络中的“商品”诞生时,它的主要成本就已经消耗完成,继续利用该“商品”不需要增加新的边际成本。所以说网络中的边际成本不仅仅是递减,甚至可以说几乎为零。边际成本降低,自然会引起边际收益的递增。
Ⅲ 边际产量递减的原因
原因如下:
(1)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2)在理解这个规律时,要注意:
第一,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技术水平不变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革。
第二,这一规律所指的是生产中使用的生产要素分为可变的与不变的两类。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研究的是把不断增加的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不变的生产要素上时对产量所发生的影响。
第三,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产量递增、边际产量递减、产量绝对减少。
(3)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研究一种生产要素合理投入的出发点。
拓展资料:
边际产量(Marginal proct)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边际产量的应用:
企业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术语叫做边际产量值,就是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品的市场价格,而边际产量指的是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例如,当企业把工人数量从一个增加到2个时,生产苹果从100箱到180箱,第二个人的边际产量是80箱。
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一个竞争性的、利润最大化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到劳动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工人工资这一点上。而边际产量值的增加意味着要递减达到工人工资这个点就需要提供更多的工人。所以边际产量增加值曲线也是劳动需求曲线。为了增加劳动需求,一个最有力的措施就是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也就是提高劳动生存率,提高生产技术。
就业影响
中国的人口在增长,同时技术也在飞速进步。以前以为后者的存在会导致工人需求的减少,因为技术进步意味着用更少的人可以生产同样多的产品,那么将有更多的人失业。
原本的思考是在生产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而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是不可能满足定量的生产的,他们总是想办法提高产量,满足中国需求之后就开拓国际市场,产品总量其实是在飞速增长的,在这个前提之下,技术的进步就反而促进了就业。
人口问题
中国的人口问题是在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化处理。人口一方面是消费者,消耗了有限的人类资源,更重要的一方面,人还是唯一伴以智慧的劳动者,他们能够创造财富,而后一方面才是人类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
中国人口是多了,但与中国现存的生产规模是大抵符合的,或者说中国现存的生产规模是由人口规模决定的,所谓人有多大产,地也有多大产。中国现存的人口问题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农村的劳动生产率低,导致就业不充分。所以现学现卖的话,利用边际产量决定劳工需求的原理。
解决人口问题的当务之急就是提高农村的劳动生存率,或者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创造新的就业途径,利用非第一产业的高边际产量解决低边际产量的第一产业的剩余人口问题。
假设商品x的生产要素有两种:A和B ,当B保持不变,增加一单位的生产要素A,可以带来产量增加1,(比如A是劳力,B是机器设备)此时的边际成本是市场上一单位生产要素A的价格。假如增加A带来的是产量是增加2,则相应的边际成本是1/2生产要素A的价格。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及其关系
第一,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第二,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Ⅳ 什么是边际成本递减规律
边际成本递减是指随着产量增加,所增加的成本将越来越小,例如规模效应。边际成本递减是几乎每种商品的普遍规律,但应明确,对于一般商品而言,其递减的范围是有限的,即超过一定的限度,生产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成本将出现上升。
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中,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到总成本的增量。
边际成本通常只按变动成本计算。边际成本用以判断增减产量在经济上是否合算。它是在管理会计和经营决策中常用的名词。例如,生产某种产品100个单位时,总成本为5 000元,单位产品成本为50元。若生产101个时,其总成本5 040元,则所增加一个产品的成本为40元,即边际成本为40元。当实际产量未达到一定限度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扩大而递减。
但应注意的是,当产量超过一定限度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扩大而递增。因为,当产量超过一定限度时,总固定成本就会递增。由此可见影响边际成本的重要因素就是产量超过一定限度(生产能力)后的不断扩大所导致的总固定费用的阶段性增加。
Ⅳ 分析边际产量递增与递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这里涉及到一个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当生产技术水平和其他的生产要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在生产中不断增加某一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当这种投入量的总量小于某一特定的数值时,每增加一单位该投入所导致的边际产量不断增加,但随着可变投入的不断增加,可变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最终会逐步减少,最终会等于零或小于零。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L1),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边际产量计算公式
边际产量(MP)=总产量的增加量(Q)/劳动的增加量(L)。边际产量也称边际产品,而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
当增加一个单位产量后所增加的收入高于边际成本时就是合算的,反之则是不合算,因此增加任何一个单位产量后的收入都不能低于边际成本,否则必然会亏损。
Ⅵ 为什么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先下降后上升
因为在一定范围内固定成本不变,可是变动成本却是在变的。也就是说,产量增加,变动成本也会增加。
在一定时期内,产量的增加,会降低产品的平均固定成本,因而会使平均成本下降。这就是所谓的规模效应,但这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一定产量范围内”。由于产量的增加,同时会使变动成本增加。特别是由于边际成本递增现象的存在,产量增加时,平均可变成本也会上升。
把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变动成本结合起来,在产量上升时,平均固定成本下降,平均变动成本上升,两者相互抵销。当平均变动成本的上升超过平均固定成本的下降时,平均成本就会上升。
边际成本的作用
边际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变化规律,配合边际收入,计算边际利润。
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0时,方案可行。
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0时,方案不可行。
边际成本的变化规律:
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与平均成本的变动规律相似,也先随产量增加而降低,达到一定规模后开始增加。只不过它达到最低时的产量比平均总成本及平均变动成本的较小,在平均总成本与平均变动成本达到最低点时,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Ⅶ 什么是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如何正确理解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在技术给定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增加某一种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在开始阶段可能会上升,但迟早会出现下降的趋势,这就是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也称之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体现的是某一种要素投入与其总产量之间的反向关系。
理解为企业TP(总产量)总是随着劳动要素的增加而产生递增,在前期未成规模时,边际成本较大,边际收益较小;
企业俱备规模后,边际成本急剧下降,销售单价不变,边际收益加大,总收入上升较快;当企业的资本存量利用接近饱和,再增加劳动要素将导致平均边际成本上升,边际收益下降,总收入下降。所以整个TP应为倾斜S型曲线。
实际举例:
一个面包坊有两个烤炉为固定不变,作为可变生产要素的工人从1个增加到2个时,面包的边际产量和总产量都会增加。如果增加到3个工人,1个工人打杂,尽管这个工人增加的产量不如第2个工人(边际产量递减),但总产量仍增加了。如果增加第4个工人,面包坊内拥挤,工人之间发生矛盾,总产量反而减少了。
Ⅷ 在短期,当边际产量递增时,为什么边际成本递减举例说明
我举个简单例子:
1 产量 100个 总成本1000元 其中 变动成本800元
固定成本200元
因此 总的单位成本10元/个 单位变动成本8元/个 单位固定成本2元/个
2 产量变动为150个 总成本1400元(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化)
边际产量50个 总边际成本=400/50=8元
结论:产量增加一个单位,总成本只增加8元(而不是10元)因此当边际产量递增时,为什么边际成本递减。原因是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变少了。
因为固定成本是有限度的固定,当超过经济规模后固定成本将会相应的增加,所以说以上结论在短期正确,长期来说不一定正确
Ⅸ 微观经济学中的短期成本变动和边际报酬递减有什么关系
边际成本先递减,当产量达到最有规模时,边际成本又会实现递增。由于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收入则先递增,再递减短期成本应该是可变动成本,不包括固定成本,可变动成本分为变动边际成本和变动总成本。
变动边际成本先下降后上升,变动总成本先先平缓上升再急剧上升,成本变动曲线是不一样的,边际收入曲线先急剧上升再平缓上升然后可能下降。
每一单位产品需要越来越多的资源投入。这是因为生产系统中有某些不可变的固定生产因素,例如土地,导致某固定范围内的生产量被局限;除非将固定生产因素增加,例如增加土地,才可改变局势。
(9)什么导致边际成本递减扩展阅读:
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
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由于其他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可变要素就相对过多,于是边际产量就必然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