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虚列支出违反哪些规定
法律分析:虚列收入、虚列成本至少在两个方面触犯了法律
1. 违反会计法,这是严重的造假行为,首先违反了会计法;这样的报表如果用于对外报告给投资人、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等,不管是用于融资还是提供统计数据,根据其导致的后果不同,就会出现触犯民法、刑法,而不仅仅是行政法规
2. 这个是典型的偷逃税款行为,税务局的处理手段会从补税同时补交滞纳金,到罚款,到民事诉讼,到刑事诉讼,进去也是很容易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第二十六条 公司、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随意改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二)虚列或者隐瞒收入,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
(三)随意改变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费用、成本;
(四)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分配方法,编造虚假利润或者隐瞒利润;
(五)违反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其他行为。
② 虚列支出违反哪些规定
法律分析:虚列财政配套资金,违反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法律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第七条:财政预决算的编制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预算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追回有关款项,限期调整有关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
(一)虚增、虚减财政收入或者财政支出;
(二)违反规定编制、批复预算或者决算;
(三)违反规定调整预算;
(四)违反规定调整预算级次或者预算收支种类;
(五)违反规定动用预算预备费或者挪用预算周转金;
(六)违反国家关于转移支付管理规定的行为;
(七)其他违反国家有关预算管理规定的行为。
③ 虚列费用
虚列费用指不据实列支各项经营管理费用,以报销虚假的大量不符合实际的公杂费、差旅费、车船使用费、会议费、业务招待费等方式,违规套取资金费用支付中介手续费或挪作他用,甚至为本单位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报销费用从而扩大经营成本。
一、怎样能查到虚列费用
1.获取或编制应付账款明细表。
2.对应付账款明细余额进行分析并作必要的重新分类。
3.函证应付账款。
4.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
5.抽取未能函证、虚列费用期末余额变动较大以及函证未果的明细账户进行抽查
二、虚列费用整改建议
1.上级单位应加强对下级单位业务费用报销的监督力度,细化费用报销审核的管理办法。
2.加强合规政策培训,提升全体人员的合规意识。
3.建立处罚制度,对虚列费用等违反财务法规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
4.梳理预算及财务政策,从政策导向上引导规范化的费用报销行为。
三、虚列费用问题成因分析
1.由于上级单位以及纪检部门的制度规定,公司中层的车补控制在一定的额度,公关费需要写详细的说明,为了给中层多发车补,为了避免在费用中出现较敏感的公关费,该公司办公室就采取了虚列费用、套取资金的形式。
2.财务部门经办人员对费用报销审核不严,同时缺乏对财务数据的日常分析。尤其财务经理也是车补的受益者,因此也对费用审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七十六条
当事人可以就查明事实的专门性问题向人民法院申请鉴定。当事人申请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具备资格的鉴定人;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当事人未申请鉴定,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委托具备资格的鉴定人进行鉴定。
④ 虚列成本偷逃税款怎么处罚
法律分析:最低限度就是把虚列的成本调增,补税,再者就是罚款,但是如果偷逃税款数额较大可能会面临刑事处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六十四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五条 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欠缴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六条 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骗取的退税款,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在规定期间内停止为其办理出口退税。
第六十八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规定期限内不缴或者少缴应纳或者应解缴的税款,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税务机关除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的规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外,可以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⑤ 虚列成本的处罚税务处理
摘要 税务局的处理手段会从补税同时补交滞纳金,到罚款,到民事诉讼,到刑事诉讼等一系列出发哦。
⑥ 虚列支出违反了什么规定
法律分析:虚列财政配套资金,违反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法律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第七条 财政预决算的编制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预算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追回有关款项,限期调整有关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一)虚增、虚减财政收入或者财政支出;(二)违反规定编制、批复预算或者决算;(三)违反规定调整预算;(四)违反规定调整预算级次或者预算收支种类;(五)违反规定动用预算预备费或者挪用预算周转金;(六)违反国家关于转移支付管理规定的行为。
⑦ 虚列支出套取资金违反什么规定
套取财政资金违反了《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截留、挪用财政资金;滞留应当下拨的财政资金;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其他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第三百八十六条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第三百八十七条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
拓展资料:套取资金,涉嫌多种违纪行为,甚至涉嫌犯罪。其中又分为单位行为违纪(或涉嫌犯罪)和个人行为违纪(或涉嫌犯罪),又分为直接责任人员违纪(或涉嫌犯罪)和单位领导违纪(或涉嫌犯罪)等,要根据具体违纪(或涉嫌犯罪)事实来定性。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⑧ 虚列费用违反哪些规定
法律分析:根据情节,可以对单位和个人处以罚款、行政处分,还可以吊销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证书。严重的还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第四十三条 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其中的会计人员,五年内不得从事会计工作。
⑨ 虚列成本偷逃税款怎么处罚
最低限度就是把虚列的成本调增,补税,
⑩ 虚列费用的处理
法律分析:虚列支出,根据情节,可以对单位和个人处以罚款、行政处分,还可以吊销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证书。严重的还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第四十三条 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其中的会计人员,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