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层住宅的建筑成本和多层住宅的建筑成本哪个高啊为什么
那肯定是高层了。高层一般是剪力墙结构,更往上的就是筒体 筒中筒还有伸臂结构等等。多层一般就是框架或者框架剪力墙。材料用量不一样,就是因为高度越高,水平力越大,越容易倾倒。还有高层的重力得在基础层得到释放 所以基础层就得做的更好。你应该知道基础是很难做的一部分。
㈡ 建筑物层高的确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使用功能净空的要求
和建筑的功能有关,是住宅还是办公楼净高要求是不同的。一类办公建筑不应低于2.70m;二类办公建筑不应低于2.60m;三类办公建筑不应低于2.50m。
3、结构梁板所占用的高度
4、自然采光所要求的窗口高度
5、使用感受的要求
如果一个厅的面积较大,较低的层高会使人有压抑感。所以较大的厅要求有较大的层高。
㈢ 同面积的高层建筑和低层建筑哪个成本高,效益高
相同的建筑面积高层建筑的成本要比低层建筑高许多。
高层建筑要承载的负荷远远高于低层建筑,因此,承重墙、立柱、钢筋的排布等等都远比低层建筑严格。另一方面,施工成本也会增加许多,主要是要增加材料的垂直运输成本,人工费也会增加。
这里说的效益,如果从开发商方面讲,肯定效益高了,相同的地皮高层的建筑面积远多于低层,平均每平方米的地皮成本低许多,效益就好。
㈣ 建筑高度每增加1cm,单方造价增加多少钱
层高增加十公分房屋造价增加百分之三左右。
建安成本是房屋建筑成本和房屋设施设备安装成本的简称。建筑成本控制是工程项目全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影响建筑成本控制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设计,建筑功能,层高与层数,建筑材料与设备标准等等。其中建筑层高与层数因素对于建安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因素。 概括地讲,建筑物层数(高度)对造价的影响,因建筑类型、形式和结构不同而不同。理论上如果增加一个楼层不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单位建筑面积的成本可能会降低。但是当建筑物超过一定层数时,结构形式就要改变,单位成本通常又会增加。所以在项目总体规划允许高度范围内,项目决策人掌握降低开发成本的临界点是非常关健的。
一、建筑物的层高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前题下应尽可能降低。
在相同建筑面积的条件下,受到层高变化影响的主要项目是外墙、内墙、墙体饰面等,由于层高的增加还要由此引起相关项目的变化,如:
整体建筑高度加大其基础设计随荷载的加大而增加,外墙、内墙等垂直承重及分隔构
件的增加,垂直构件的抹灰装饰量增加;
2. 采暖、卫生、空调、电气,垂直管道及管径的增加;
3. 因空间体积加大而造成的水、暖、电、空调设备容量的增加;
4. 墙体脚手架及水、暖、电空调安装脚手架的增加;
5. 垂直构件的模板数量的增加等等,从而造成了工程总造价的增加。
据资料分析,住宅层高从3米降到2.8米,平均每套住宅综合造价可下降4%左右。平均每降低0.1米,能降低造价2%左右。这是因为层高和净高的降低可以使基础、墙体、柱、内外装修、管线、采暖等工程量减少,从而降低工程造价。一般住宅层高可控制在2.7米~2.8米。
二、根据不同性质的工程综合测算建筑层高每增加10cm,相应造成建筑造价增加2~3%左右。
但当建筑层数增加时,单位建筑面积所分摊的土地费用及外部流通空间费用将有所降低,从而使建筑物单位面积造价发生变化。因此对于地皮特别昂贵的地区,为了降低土地费用,提高建筑密度,中、高层住宅也是比较经济的选择。
㈤ 请问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住宅的建筑、结构设计上有什么对成本构成主要影响的区别
根据《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 第1.0.3条 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
一、低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
二、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
三、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
四、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
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 37-87 》第1.0.5条 民用建筑高度与层数的划分
一、住宅建筑按层数划分为: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
二、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m者为高层(不包括高度超过24m的单层主体建筑)。
三、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第3.0.3条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多层,中高层,高层。另据第5.0.6条,住宅净密度的规定分解为住宅建筑净密度和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也是按多层,中高层,高层分别限制。本条参见《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
一方面,层数越高,单位面积的建筑成本就越高,另一方面,层数越高越有利于降低土地成本。因此低地价地区建筑成本占总体开发成本比重较高,通常选用低建筑成本的多层来降低总成本。高地价地区因地价成本占总体开发成本比重较高,通常选用高层来降低总成本。
4-6层的多层与7层-9层的中高层最大差别在于7层以上必须装电梯。而4-6层的多层仅有极少数的高端楼盘配置了电梯。依《住规GB 50096》第4.1.6条,入户门高于16米就必须装电梯。6+1类的入户门在第六层,计作六层。细节差别就太多了,多层阳台的栏杆高度不低于1.05米,中高层不低于1.10米(GB 50096 第3.7.2)。多层楼梯的宽度不低于1米,中高层楼梯宽度不低于1.1米(4.1.2)。
其他的差别包括多层的建筑容许使用砖混结构或底框结构。(还要看当地情况,9度设防区禁止底框结构,8度设防区容许底框结构建6层,6度设防区容许底框建7层)。而中高层结构需要使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层则要用框剪结构。传统上砖混结构的建筑成本较低,但近年来的趋势是多层建筑中使用框架结构的比例上升,砖混结构的使用圈梁,构造柱配筋率较高的约束砌体结构更加普遍。
7-9层的中高层和10-11层的高层最大的区别在于,7-9层的中高层适用的防火规范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根据《建规》8.4.1 条8层和8层以上应设消火栓。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GB 50045-95》第1.0.3条,中高层不适用该规定,而高层适用。依照《高规》3.0.1条规定,10-18层的高层耐火等级要求是二级,19层及以上的耐火等级要求是一级。
这里不单单是层数的问题。同样层数的塔式住宅的防火要求高于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比如对消防电梯的要求单元式高层12层及以上的必设,塔式的话10层及以上必设。《高规》6.2.3 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其疏散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6.2.3.1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6.2.3.2 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6.2.3.3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只要满足1.1米宽度,台阶之类标准的就算疏散楼梯,封闭楼梯,防烟楼梯的要求一路上行。
在各个规范中高度超过16米,高度超过32米,高度超过50米。大致就是6层以上,11层以上,18层以上。以上分类体系在现行建筑标准中普遍使用。现行国家标准中没有小高层的概念。小高层不是一个严格的概念。有些标准用其他区分,比如考虑控制建筑体型系数时《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2010》 标准分区采用了≤3层,4~8层,9~13层,≥14层的区分。
根据青岛对规定解释:“7~11层住宅每单元可设一台电梯;12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单元设置电梯不应少于2台;12~14层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1台电梯时,应采用联系廊或屋顶联通。” 实践中,联系廊被认为对住房的安全性和私密性影响较大,还影响采光,有扰民问题,虽较经济,但是属于低水平配置。实际上建12-14层楼外加联系廊的情况不多。现在的趋势是11层以下单元式布局,每单元一台电梯,18层楼两台电梯集中布置或将成为标配。
得房率比拼不带电梯的多层最优,7-11的中高层和高层因为电梯会差一些。因为消防要求12-18层的高层再差一些,因为电梯数量,和消防要求更高18层以上的高层得房率最低。
户型上来说,多层,中高层和11层以内的高层基本都是单元板楼,南北通透,户型普遍较好。但是考虑公摊面积,两户一梯的板式单元电梯楼不适合安排太小的户型。两室户型更适合无电梯的板式单元多层,而1室户型更适合在18层或更高的多户共享2-3梯的楼中安排。
㈥ 楼房盖的越高开发商越挣钱,为何楼房都是33层以下的
开发商拿地后务必作出基本建设规划平面图,建设指标,报城建局批准后才可进行基本建设。盖高楼的土地资源利用率比较高,可以节约土地资源,但是超过层的属于超高层建筑,特多层建筑,这类建筑工程的安全消防建筑抗震等级,紧急状况避灾,智能安防系统,对市政工程配套设施的要求都不一样,因而如果你想盖超高层建筑,特多层建筑,务必政府机构开会研究明确,看周边环境以及配套设施,以及当地市场经济情况,是否可行
高层建筑本身的造价成本要高一些,一般高层建筑都是花园洋房,老人孩子上下楼也比较方便,不用爬楼梯那般艰苦,除此之外多层建筑基本上要求更加苛刻,还有一些消防要求标准都十分的高。多层建筑之中,由于上下左右楼幢的遮挡难点,房子越高的房子采光和空气流通相对更强,因而楼房价格更高一些一些。最开始由于多层建筑整体绝对高度高,对建筑结构和建筑质量的要求比较高,因而基本建设多层建筑的成本是比较高的
㈦ 楼多高后就不经济了
建筑越高,楼层就越多,土地利用效率也就越高,这是肯定的。
建筑高度的经济性主要体现在其建设成本上,因为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抗震、消防等因素要求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建筑的安全运行。以《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95》(2005年版,下文简称为《高规》)为参照,可以推出几个建筑高度的台阶。
一、1.0.3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高层建筑及其裙房:
1.0.3.1 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
1.0.3.2 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
24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和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套用《高规》,而不足者套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俗称《低规》),高层建筑防火措施比多层建筑要求高,这可视为第一个台阶。
二、6.2.4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6.3.1 下列高层建筑应设消防电梯:
6.3.1.1 一类公共建筑。
6.3.1.2 塔式住宅。
6.3.1.3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
6.3.1.4 高度超过32m的其它二类公共建筑。
公建32米、单元式住宅11层,可视为第二个台阶。
三、6.1.1 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6.1.1.1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6.1.1.2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单元之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单元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大于1.2m且为不燃烧体墙的单元式住宅。
超过十八层,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十八层以上部分每层相邻单元楼梯通过阳台或凹廊连通(屋顶可以不连通),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部分单元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且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大于1.2m且为不燃烧体墙的单元式住宅。
住宅18层,可视为第三个台阶。
四、6.1.13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略)
6.1.14 建筑高度超过100m,且标准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m2的公共建筑,宜设置屋顶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略)
100米,可视为第四个台阶。
五、1.0.5 当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超过250m时,建筑设计采取的特殊的防火措施,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
250米,可视为第五个台阶。
以上“台阶”仅以“消防措施及设备配置”为出发点得出,仅供参考,如果考虑结构、抗震、防灾等因素应该还可以细化。
㈧ 为什么室内与室外高度相差越多,造价越高
因为原材料和其他维修费用高。
电梯及楼梯的成本增多,建筑物的维修费用也将增加。所以造价高。概括地讲,建筑物层数对造价的影响,因建筑类型,形式和结构不同而不同。理论上如果增加一个楼层不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单位建筑面积的成本可能会降低。但是当建筑物超过一定层数时,结构形式就要改变,单位成本通常又会增加。
但当建筑层数增加时,单位建筑面积所分摊的土地费用及外部流通空间费用将有所降低,从而使建筑物单位面积造价发生变化。因此对于地皮特别昂贵的地区,为了降低土地费用,提高建筑密度,中高层住宅也是比较经济的选择。
㈨ 为什么楼层越高,造价含量越低
如果你对房产比较熟悉一定会注意到,一般的建筑层数都是比较类似的,6、11、18、30层的建筑物比较常见。为什么这些建筑物的层高都有这些固定值呢?从开发商的角度而言,当然是经过测算后,造价最划算的方案。
一般而言,建筑工程的造价是随着层数的增加而提高的。建筑物的层数(高度)对造价的影响,因建筑类型、形式和结构不同而不同。理论上来说,如果增加一个楼层不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形式,那么,单位建筑面积的成本可能会降低。但是当建筑物超过一定层数时,结构形式就要改变,单位成本通常又会增加。所以,在项目总体规划允许的高度范围内,项目决策人掌握降低开发成本的临界点是非常关健的。
一、建筑物的层高与造价的关系
在相同建筑面积的条件下,受到层高变化影响的主要项目是外墙、内墙、墙体饰面等,由于层高的增加还要由此引起相关项目的变化。
根据资料分析,住宅层高从3米降到2.8米,平均每套住宅综合造价可下降4%左右。平均每降低0.1米,能降低造价2%左右。这是因为层高和净高的降低可以使基础、墙体、柱、内外装修、管线、采暖等工程量减少,从而降低工程造价。一般住宅层高可控制在2.7米~2.8米。
二、住宅层数与造价的关系
1-30层的住宅,根据建筑结构、设备综合、规范要求等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楼层段:
1-6层:将一层住宅造价定为100,则二层为84.72,三层为78.51,四层为74.98,五层为73.65,六层为72.37。因此,可得出结论,六层以内住宅的层数越多,造价越低,且相邻层次间造价差值也越小,多层住宅以采用5~6层为好。
7-12层:7层及以上住宅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米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11层及11层以下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电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13-18层:12层及以上的高层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2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19-30层:19层及19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因为19层及19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又加设防烟楼梯间。建筑高度达到或超过100米的高层民用建筑要到省里去报批,手续繁杂得多,不过事实不止这些,关键问题是建筑成本将大幅度提升:100米高楼的消防等级必须提高一个档次。消防成本提高不止一点,《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后,高层住宅已突破100米的限制,上限不再是30层。即使如此,该防火规范中以100米为分界点,对高楼消防提出了很多不同等级的强制性要求结论:在确定的范围段内层数越高则越经济、单方造价成本越低、获利越大(例如确定的层数段为12-18F,如果规范都满足的情况下,采取18F比较合适)。综合以上因素一般经济(即临界)层数为6层、11层、18层、30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