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长期借款怎么核算啊
长期借款的核算分为取得借款、期末计息和到期偿还三个阶段。
1、取得借款
借:银行存款
长期借款——利息调整
贷:长期借款——本金
注意:当取得借款与合同约定的数额不一致时,则有“利息调整”,也就意味着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不一致,后续期间涉及利息调整的摊销;若取得的借款就是借款合同约定的数额,则没有“利息调整”,也就意味着实际利率和合同利率是相同的。
2、期末计息
借: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①
贷:应付利息(本金×合同利率)②
长期借款——利息调整(倒挤)③=①-②
注意:一次还本付息的长期借款,“应付利息”改为“长期借款——应计利息”科目。
3、偿还本金
借:长期借款——本金①
财务费用等④
贷:银行存款②
长期借款——利息调整③
(1)长期借贷成本怎么算扩展阅读:
长期借款业务的会计处理:
企业借入的长期借款,除应按规定办理借入手续外,还应按期支付利息,并按规定期限归还借款。因此,长期借款的会计处理应反映长期借款的借入、利息的结算和借款本息的归还情况。
1、长期借款利息的处理
长期借款利息的处理一是在发生时直接确认为当期费用(即费用化),另一方法则是于发生时直接计入该项资产(即资本化)。具体做法是:
(1)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所发生的,计入所建固定资产价值,予以资本化。
(2)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后所发生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予以费用化。
(3)属于流动负债性质的借款利息,或者虽然是长期负债性质但不是用于购建固定资产的借款利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4)为进行投资而发生的借款利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5)筹建期间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除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外),应当根据其发生额先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然后在开始生产经营当月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
2、长期借款利息的计算
对长期借款利息的计算目前有单利和复利两种方法。
单利就是只按本金计算利息,其所生成利息不再加入本金重复计算利息。计算公式为:
借款本利和=本金+本金×利率×期数
复利是指不仅按本金计算利息,对尚未支付的利息也要计算应付利息,俗称“利滚利”。在西方国家,长期借款利息一般按复利计算。在中国,国内企业的长期借款利息一贯采用单利;外商投资企业、中外合营企业的长期借款利息则一般按复利计算。
2. 如何计算一次还本付息长期借款的资金成本
处理方法是相同的
在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利息费用时,不管是一次还本付息的,还是期末付息的,在计提财务费用(也就是每期的利息摊销)时,应先计提应付利息。
实际上,摊余成本是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以下调整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利息调整金额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如果企业持有的投资为到期一次换本付息的,还应加上已计提的利息。这里之所以没有提到分期付息的情况,是因为,对于分期付息的情况,宣告发放利息当日就已确认为收入。
与一次还本付息中“应计利息”当对应的,分期付息的账户科目应为“应收利息”,一个为投资的二级科目,一个是应收账目,为资产账目下的一级账户,是有所区别的。
3. 长期借款计算公式是什么
对长期借款的利息计算,我国目前有单利和复利两种方法。
单利是指在计算借款利息时,只按借款本金计算利息,其前期产生的尚未偿付的利息不再加入本金重复计算利息的计息制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借款利息金额=本金x利率x期数
由于长期借款的金额一般较大,因此,在会计核算中,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重要性原则,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需要在每期期末逐期计提。每期计提的计算公式如下:
每期借款利息=本金x相应期限的利率
复利是指在计算借款利息时,不仅本金需要计算利息,而且前期未付的利息并入本期本金滚动计算利息的计息制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借款期内利息总额=本金x(1利率)期数-本金=本金x[(1利率)期数-1]
当期借款利息=(本金截至本期期初累计未付的利息)x相应期限的利率
按照国际惯例,长期借款的利息一般按复利法计算。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常常根据借贷双方的约定,采用单利法计算利息。
长期借款的账务处理:
(一)取得长期借款
企业借入长期借款,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长期借款——本金”科目;如存在差额,还应借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科目。
(二)发生长期借款利息
长期借款利息费用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利息费用应按以下原则计入有关成本、费用: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管理费用;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的,计入财务费用。
如果长期借款用于购建固定资产的,在固定资产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应当资本化的利息支出数,计入在建工程成本。长期借款的应付利息按合同利率计算确定。
4. 银行借款资本成本计算公式
因为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可以在交企业所得税时税前扣除,可以抵税25%,如,长期借款利息100万元,企业利润200万元,则企业所得税为(200-100)*25%=25万元。也就是说,100万元的利息成本,实际上真正企业负担的只有75万元,有25万元是抵了税的。所以利息费用要打个7.5折,即乘以(1-25%)部分才是企业真正的成本。所以,当企业计算资金成本时一般会告诉你企业所得税税率,目的就是暗示着计算企业资金成本时要乘以(1-25%)。
借款资金成本=年借款利息*(1-所得税率)/(借款金额-借款费用)资本成本率:是指公司用资费用与有效筹资额之间的比率
你可以把借款金额*(1-筹资费用率)理解为(借款金额-借款费用)
拓展资料:
1.债券成本
是由企业实际负担的债券利息和发行债券支付的筹资费用组成,一些资料里也叫债券资本成本。发行债券的成本主要指债券利息和筹资费用。债券利息的处理与长期借款利息的处理相同,应以税后的债务成本为计算依据。债券的筹资费用一般比较高,不可在计算资本成本时省略。
2.长期债券资本成本计算公式为:长期债券的资金成本=长期债券年利息×(1-所得税税率)/长期债券筹资额×(1-长期债券筹资费用率)。在计算时,分子计算年利息要根据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分母筹资总额是根据债券发行价格计算的。
长期债券是发行者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发行的债券。长期债权资本成本率一般有长期借款资本成本率和长期债券资本成本率两种。长期债券成本率=[按借款总额计算的年利息额*(1-所得税税率)]/[借款总额*(1-筹资费用率)]*100%。
3.由于利息费用计入税前的成本费用,可以起到抵减所得税的作用。因此按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借款或券成本的计算公式分别为:式中:Kb----债券资本成本;Ib----债券年利息;T----所得税率;B----债券筹资额;或称债务本金)Fb----债券筹资费用率=筹资费用/筹资总额。或式中:Rb----债券利率。
4.公司债券资本成本计算:一般模式:公司债券资本成本率=/1-手续费率折现模式:根据“现金流入现值-现金流出现值=0”求解折现率融资租赁资本成本融资租赁资本成本计算只能采用贴现模式普通股资本成本第一种方法——股利增长模型法Ks=当年年股股利x1+股利增长本/当前等股市价X1-筹资费率+股利增长率=预计下年每股股利/当前每股市价X1-筹资费率+股利增长率普通股资本成本计算采用的是贴现模式。留存收益资本成本与普通股资本成本计算相同,也分为股利增长模型法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不同点在于不考虑筹资费用
5. 一年多次付息长期借款资本成本率计算公式推导
年利率r,一年付息n次,则每个付息周期的利率就是r/n
,1元本金复利计算
第一期后本利和即终值=1+r/n
第二期后本利和即终值=(1+r/n)*
(1+r/n)=(1+r/n)^2
全年n期,终值=(1+r/n)^n
年资金成本=(1+r/n)^n
-1(减掉本金1元)
6. 长期借款怎么计算
长期借款要根据总账、明细账的期末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长期借款”项目,反映企业借入尚未归还的1年期以上(不含1年)的借款本息。本项目应根据“长期借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附:长期借款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借款。
二、企业借入的长期借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归还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三、企业所发生的借款费用,是指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
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专门借款,在满足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的条件时至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借款费用,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以后发生的,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一)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的条件是指同时满是以下三个条件:
1.资产支出已经发生;
2.借款费用已经发生;
3.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
(二) 如果国定资产的购建活动发生非正常中断,并且中断时间超过3个月,应当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将其确认为当期费用,直至资产的购建活动重新开始。
(三)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是指,资产已经达到购买方或建造方预定的可使用状态。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1.固定资产的实体建造(包括安装)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或者实质上已经完成;
2.所购建的固定资产与设计要求或合同要求相符或基本相符,即使有极个别与设计或合同要求不相符的地方,也不影响前其正常使用;
3.继续发生在所购建固定资产上的支出金额很少或几乎不再发生。
四、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包括利息、汇兑损失等)应按照上述规定,分别计入有关科目: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借记“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的,计入财务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预提费用”等科目;属于发生的与固定资产购建有关的借款费用,在符合开始资本化的条件时至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本科目;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与购建固定资产相关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存款利息,在所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应冲减所购建固定资产的工程成本。
五、本科目应按贷款单位或债权入设置明细账,并按借款种类及期限等进行明细核算。
六、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偿还的长期借款本息。
7. 根据企业的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怎么计算税前债务成本
实际债务成本,就是资金成本,也就是因举债融资支付的利息或牺牲的价格优惠。
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的借款成本,就是借款本金乘以借款利率,再加上相关担保费、顾问费、财务咨询费等各项变相利息的费用。
8. 银行借款资本成本计算公式
借款资金成本=年借款利息*(1-所得税率)/(借款金额-借款费用)。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可以在交企业所得税时税前扣除,可以抵税25%。
拓展资料
银行借款是向银行借入的款项。我国国营企业的银行借款,有的作为流动资金使用,如工业企业的定额借款、超定额借额、结算借款,商业企业的商品流转借款、农副产品预购定金借款; 有的作为进行小型技术措施使用,如工业企业的小型技措借款、工业技措借款;
有的作为进行基本建设、专用基金工程使用,如基建借款、大修理借款。银行借款应有物资保证,按规定用途使用,按期归还,并支付利息,银行存款可在“银行借款”帐户核算。
借入时,贷 (或增) 记该帐户。归还时,借 (或减) 记该帐户,余额表示尚未归还的结欠数。银行借款也可按其用途分别设置“基建借款”、“流动资金借款”、“专用借款”等总分类帐户
银行借款的分类:
1. 按提供贷款的机构,分为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和其他金融机构贷款
政策性银行贷款是指执行国家政策性贷款业务的银行向企业发放的贷款,通常为长期贷款。如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主要满足企业承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要;中国进出口信贷银行贷款,主要为大型设备的进出口提供的买方信贷或卖方信贷;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主要用于确保国家对粮、棉、油等政策性收购资金的供应。
商业性银行贷款是指由各商业银行,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向工商企业提供的贷款,用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需要,包括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其他金融机构贷款,如从信托投资公司取得实物或货币形式的信托投资贷款,从财务公司取得的各种中长期贷款,从保险公司取得的贷款等。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一般较商业银行贷款的期限要长,要求的利率较高,对借款企业的信用要求和担保的选择比较严格。
9. 长期借款资本成本率
为什么算这个的时候分子是借款额乘以年利率乘以1-所得税率而不是所有应交的利息之和乘以1-所得税率??——这个都是一样的。
借款资金成本率=年借款利息*(1-所得税率)/(借款金额-借款费用)
借款资金成本率=借款额*年利率*(1-所得税率)/(借款金额-借款费用)
----------------------------------------
不惧恶意采纳刷分
坚持追求真理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