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养一只螳螂虾要多少成本
扩展阅读
物流企业成本构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费用怎么分配 2025-05-18 04:12:06

养一只螳螂虾要多少成本

发布时间: 2022-09-23 22:16:42

A. 雀尾螳螂虾哪里有卖的大约多少钱谢谢!

海水水族店铺有卖,这些东西都是野采的,能不能碰到要看运气。这东西大约在80元左右。

B. 人们都很爱吃皮皮虾,养殖皮皮虾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几年前,有一个叫螳螂虾的人,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在网上出名了。我一看原来是:在我们当地叫螳螂虾的生物。螳螂虾其实生活在沿海地区,当时并不受欢迎,但也有一些人喜欢吃,尤其是那种大的、贴着的螳螂虾,很贵。但有些人认为买别的东西更好,因为肉很稀少,而且很贵。那里没有人去养殖它们,有几个原因。首先,养殖需要技术。养殖螳螂虾的水质要干净,温度和盐度都要把握好。它们非常凶猛,与其他海洋动物一起养殖时容易死亡。所以必须单独养殖。

因为虾是一种比较新的事物,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更没有吃过,如果连吃都没有吃过,怎么会有人想养殖呢。而且养虾需要海水,这使得在许多内陆地区很难养殖。而与整个国家相比,有多少人住在海岸附近?另外,螳螂虾对水质的要求很高,这导致内地模拟海水环境的成本较高,所以大多数人不知道如何养殖螳螂虾。

C. 中国允许把螳螂虾当成宠物 私人养殖吗

普通螳螂,到了夏天,树上很多,螳螂应该不是保护动物,饲养普通螳螂应该可以的。至于珍惜品种的螳螂,一般也是搞不到的。

D. 雀尾螳螂虾怎么养

雀尾螳螂虾是非常脆弱的,它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在虾子入水之前一定要先将水中的有害物质清理掉,将ph调到6.2-6.8之间,KH值调节到1-2之间。

雀尾螳螂虾对水温也是很敏感的,适合观赏虾生长的水温是22-24度之间,而观赏虾繁殖的最佳温度则是25度,在低温中饲养观赏虾会增加虾子的寿命,所以建议各位虾友注意控制温度。

雀尾螳螂虾的食物以素食为主,可以适当的喂食一些肉食,像这样搭配合理比较有利于它的生长。观赏虾养殖过程中,除供应有机波菜等含有丰富营养的食物外,还可供给蒙脱石、怪粉等对美白及增红有作用的辅助材料。

(4)养一只螳螂虾要多少成本扩展阅读:

生活习性

雀尾螳螂虾栖息在水下3-40米的深处,通常在10-30米的深处发现。它们喜欢22-28°C的水温。这些螳螂虾最常见于它们的U形洞穴中,通常建在靠近沙质和沙砾地区的珊瑚礁基地附近。

在石礁的岩石缝里面,若有猎物经过,它就会用偷袭的方式袭击猎物,如同守株待兔的掠食者。当然,其领域性强,个性也相当的凶残。

雀尾螳螂虾极为好斗,凶残又领域性强,常常表现得无所畏惧。鱼类是它的主要敌人,在露天地带被抓住后,它总要进行斗争。

E. 有谁知道五彩螳螂虾怎么养

“锤击型”螳螂虾往往在随活石混入主缸后便可“自力更生”,不需要专门的照顾。只要拥有一套健全的海水设备,把一些基本参数维持好,养活它是很容易的。食物包括活鱼、虾、贝类、蟹类及冷冻的动物性食物。

以下是海水观赏鱼网站提供的相关数据(雀尾螳螂虾):
饲养难度:容易;
饲养要求:盐度 1.020-1.025;酸碱度 8.1-8.4
水族箱最大成体尺寸:10厘米(这应该是一般成体尺寸,不乏体长超过10厘米者)
岩礁缸兼容性:危险
食物要求:肉食
主要产地:印度洋
种属:节肢动物

F. 螳螂虾 习性

螳螂虾

螳螂虾的生活以及分布

螳螂虾属于甲壳纲家族中的口足目动物。大约共有700种。它们中的大多数都生存在西太平洋温暖水域中珊瑚岛的边缘。
地洞在螳螂虾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要在沙地上打一个洞并不容易,因为沙土太松,洞顶很容易垮塌。地穴是螳螂虾的重要财产,所以它们非常注意及时清除下滑的沙子,保持入口处的清洁。为了建造自己的家,螳螂虾挖出石头,疏松沙砾,并将前肢弯成筐子状,再用这只筐把碎石运走。这些动物的洞穴确实是个奇迹,整个洞能达到9.8米长。
获得洞穴的另一种办法是武力夺取。
打伏是家常便饭。螳螂虾之间的战斗是力量的较量,洞穴的拥有者往往拼命战斗,因此胜利常常是属于它们。
只有雌性才允许进入雄性的洞,但两个性情暴躁的动物之间的交配永远不会是温柔多情的。雄性螳螂虾必须时时注意,以免受到攻击,前5对是可以像钩子一样抓东西的长长的爪子。

螳螂虾的各种特点
螳螂虾非常善于打埋伏。强烈的攻击可将敌人置于死地。
披着钙化装甲的龙虾、立着脚尖悄然路过的螃蟹也常成为螳螂虾的攻击对象。螳螂虾两个锤节的猛烈打击可以毁坏蟹的神经系统并使它当场毙命。用它头下带倒刺的臂飞快地刺向食物,这一点颇像螳螂。
有一种有掌节的螳螂虾更是厉害。有掌节的螳螂虾体重较轻,其保护装置已进化得能够抵御连续不断的打击,像古罗马的角斗士,它们战斗时躲在由卷曲的尾巴做成的盾牌后面,以躲避敌人的攻击。
螃蟹坚硬的壳使它免受许多敌人的打击,然而它却抵御不了这种螳螂虾的凶猛进攻。它首先攻击螃蟹的腿,先敲掉螃蟹几条腿,使它不能退,不能逃,然后用灵巧的嘴把受伤的蟹拖到洞里吃掉。
这些动物的长刺可穿透一十二点七厘米,而且每个长刺上都有13个尖利的齿。

螳螂虾是世界上运动速度最快的动物之一,即使在水的阻力下,它的速度也十分惊人。
螳螂虾极为好斗,而且常常表现得无所畏惧,它能抓住比它身体大10倍、重10倍的章鱼类动物。章鱼类动物找到一个裂缝藏起来,三思后才敢接近螳螂虾的巢。
鱼类是螳螂虾的主要敌人。在露天地带被抓住后,它们总要进行斗争,在猎手嘴里挣扎的螳螂虾很难咽下去,许多又被原封不动地吐了出来。
螳螂虾中的体重冠军产自菲律宾,它着一身绿色,能长到1.6米。它的身体和尾部全被钙化的鱼鳞、钙化的球形物武装起来。当口足目动物长大些时,它们的武器便增加了战斗力量和保护力量,当这些重量级动物互相攻击时,对于一个没有准备的对手不啻是重重的一击。
口足目动物掌节的进化,使它们的攻击更具杀伤力。螳螂虾凭借它的速度、力量成为西太平洋温暖水域中出色的拳击家。
澳大利亚科学家最新发现,一种叫“螳螂虾”的海里动物通过发出色彩鲜艳的荧光来恐吓警告敌对者或者吸引性配偶,这种利用荧光来进行信息交流的行为,在海里动物中还是首例。

这种虾能长到22厘米长,是海底一种凶暴的食肉动物。它能从洞穴里突然窜出,用它强有力的前肢抓住游过的鱼来当作食物。

在最新出版的一期《科学》杂志上,一项国际联合研究报告指出,这是一种常见的大西洋螳螂虾。当螳螂虾需要保卫领地或者抵抗敌对者时,它就会摆出警惕的姿势,并利用身上的黄色荧光斑纹来增强这种警告信号。

研究学者还发现当雄螳螂虾碰到雌螳螂虾时,仍然发出类似的荧光。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副教授贾斯廷-马歇尔说,螳螂虾的荧光不仅用来警告敌对者,而且也用来吸引异性配偶。

当螳螂虾进行警告或者性吸引时,它把头和胸高高抬起,并展开它那吓人的附属肢体,这使得它看起来更加高大威猛,同时也能突显出它身上的颜色斑纹。这些色斑不仅反射普通的黄光,同时也发出黄色荧光。

研究学者指出,由于水的光过滤作用,一般的视觉信号在水里是不可靠的。但由于荧光能够与水里的蓝光(由于蓝天光线的反射)形成强烈的对照,因此荧光在水里比在空气中更鲜明。

螳螂虾还具备一种迄今为止人类所知的最复杂的色彩视觉系统。马歇尔说,那些低级甲壳类动物的颜色接收能力比人类要强得多,比如它们能看得见我们肉眼所无法看得见的紫外线。

马歇尔说,一段时期以来,人们利用荧光来作为“引诱物”。我们制造荧光灯、给衣服添加荧光粉、在广告上使用荧光颜料,甚至在现在有些夜总会里还有荧光纹身。

在去年出版的一个研究性刊物上,马歇尔曾经展示过一种澳大利亚相思鹦鹉,这种相思鹦鹉的翅膀会产生荧光,已被证实是充当信息交流的工具。这是除人类之外,在动物王国里动物利用荧光进行信息交流的首例。

马歇尔说,在海洋世界中,我们知道珊瑚也发出荧光,但这与视觉行为无关;一些常见的海里生物,比如鱿鱼,它们虽长有荧光片,但这些荧光片是否充当信息交流的工具目前还不确定;而螳螂虾通过发出荧光来进行信息交流,这在海里动物中还确实是首例。

一些品种的螳螂虾有一种强有力的武器——藏缩在身体下面的一对锤。当它攻击猎物时可以在10万分之一秒内将锤弹射出去,弹射的冲击力度最高竟能达到60kg,瞬间由摩擦产生的高温甚至能让周围的水冒出电火花。螳螂虾在动物攻击速度排行榜上排名第二,仅次于兵蚁的大颚。
螳螂虾有很多别名,大连叫做虾爬子,北京等地称皮皮虾,上海称作赖尿虾,我国南方和东南亚一带称之为螳螂虾。在北方寒冷水域,螳螂虾的个头较小,一般为10厘米左右,而在南方温暖水域则能长到30厘米,一只的重量可以达到400克左右。

这种高度聪明的猎食者拥有一对强大的前爪,其发动攻击的力量相当强大,甚至可以击碎玻璃,切断人的指头。

一种口足目甲壳动物的掘穴捕食性海虾,有一双可移动的有柄的眼和一对相连接的紧握的附器,亦称“螳螂蟹”,“螳螂虾”(Any of various burrowing predatory marine crustaceans of the order Stomatopoda, having movable stalked eyes and a pair of jointed grasping appendages. Also called: mantis crab mantis shrimp)

G. 螳螂下淡水养殖技术

虾蛄的养成技术(一) 养成方式

目前虾蛄的养殖方式按照养殖过程不同,可分为人工全程养殖、育肥暂养和贮存暂养。人工全程养殖就是放养2厘米左右的人工苗种或3~7厘米的自然苗种,培育到成虾蛄出售为止的养殖。育肥暂养就是将较瘦的成虾蛄或个体相对较小的成虾蛄培育成较肥壮的虾蛄,或雌性经越冬再培育成卵巢发育程度较好的(生育)虾蛄出售的过程。而贮存暂养指的是收购成虾蛄,贮存到一定数量,以鲜活形式运输到外地市场或出口,赚取地区性差价的临时性贮养过程。

按照养殖地形式的不同,可将虾蛄的养殖方式分为低坝高网养殖与土池养殖两种。滩涂低坝高网养殖塘,一般选择在风浪较小的港湾,在较广阔而平坦的滩涂上建塘。其面积为 5~50亩,视其苗种的数量而定。堤坝高0.6米,宽1.0米,塘底平坦略向港心倾斜;在坝中心线上用网孔约为4毫米(以放养的仔虾蛄或Ⅲ相假蚤状幼体逃不出力度)的聚乙烯网片相图,并用毛竹及绳固定;在围网内堤坝面上(距围网1米左右)再用细网目的网片覆盖,以防虾蛄钻洞逃出;收获成虾蛄之前,在养殖塘的最低处安装锥形网收获。养殖土池面积要求为几亩至几十亩,塘堤高2.0~2.5米,水深1.5~2.0米,设有进出海水的闸门,能放干池水,并安装防逃网;池底土质以松软为好,且不能有黑的腐泥。目前,大部分的对虾塘能用来养殖虾蛄,但必须清除池底黑淤泥。

虾蛄的品种很多,但不是所有的品种都值得养殖,一般选择个体大、生长快、种苗易得、对盐度与温度适应性强、市场售价高的品种来养殖。目前,浙江一带已在养殖的品种为黑斑口虾蛄、尖刺口虾蛄和口虾蛄。另外,广东沿海的棘突缺角虾蛄和斑琴虾蛄体体长都在30厘米以上,市场价格与龙虾不相上下,也是很有前途的养殖品种。

苗种准备

养殖用的苗种来源有两方面:人工苗种和自然苗种。由于虾蛄的人工育苗迄今还未达到生产性现模,因而种苗主要来自于自然海区。自然苗种大多用定置涨网和底拖网等捕获,也有在滩涂洞穴中直接用手捕的。网捕时时间不能太长,以防苗种长时间受压损伤或死亡。种苗运输可采用充氧水运或保湿干运,运输时间控制在10小时之内为佳,以确保运输成活率。运输时也要注意避免高温、日晒、雨淋和风吹;高温季节宜选择在夜间运输或采用冰块降温。若自然苗与养殖地处于不同海区,需注意水温与盐度是否有差异,差异大必须采用过渡的方法。
虾蛄养殖全年都可进行,各地主要依据人工苗的培育情况与当地海区的虾蛄苗旺发时间来确定放养季节。浙江沿海一般在4~10月份都有虾蛄苗出现;口虾蛄苗以4~6月最多,而黑斑口虾蛄和尖刺口虾蛄苗旺发于6~8月。虽然虾蛄能自然越冬,但其生长期在水温高于15℃的春、夏、秋季。

场地准备

虾蛄在放养前,养殖塘必须要清塘。虾蛄虽捕食凶猛,但它也有天敌,如海鳗、鰕虎鱼等。因而,在放养前必须清除其敌害生物及致病病源等。若养殖中发现天敌,也应尽量消灭之。清塘一般按清塘药物的有效期提前进行,选择晴朗天气,在退潮时尽量放干池水,用高浓度的生石灰(300×10-6)泼洒;也可用200×10-6的漂白粉消毒。

放养技术

苗种放养的合理密度是养殖成功的因素之一。虾蛄的放养密度应视池塘条件、苗种质量与规格、饵料供应情况、养殖管理水平等而定。一般海捕自然苗种个体较大,体长在3~6厘米以上,可放5 000~7 000尾/亩;若放养2厘米左右的人工苗,其放养密度可适当高些,为8000尾/亩左右;若以虾蛄的第Ⅲ相假蚤状幼体放养,放苗量为1.5万~3万尾墙。

为了充分利用水体,提高养殖效益,在虾蛄塘中也可混养其他水产品种。宜混养利用中上层水体的鱼虾类及用吊养或筏式养殖的贝类,这样不致于与虾蛄争夺土池底面积。

放苗时要注意如下问题:温盐度差异及虾蛄苗的质量。消除温盐度差异可用苗袋浮于池水中和加池水逐步过渡的方法。质量好差可根据虾蛄的形态、活力、体色及活动状态等来区别,质量好的虾蛄苗,其活力强、体色鲜艳不发白、甲壳坚硬、附肢齐全,入水后能迅速游散而不在局部打转或沉底翻白。

为了估算虾蛄苗的放养成活率,可在小网箱中暂养一定数量的苗来检查。

投饵技术

由于虾蛄的第Ⅲ相假蚤状幼体及仔虾蛄广泛摄食底栖的甲壳类、多毛类、小型鱼类、双壳贝类、头足类和蛇尾类等,所以,若放养人工苗种,以培育基础饵料为佳,防止人工投饵的不适而造成的生长不良或死亡,以提高放养成活率;若放养个体较大的自然苗种,因它摄食力强,能适应人工投饵,所以也不一定培养基础饵料。

由于虾蛄的食性是以动物性为主的杂食性,因而,一般的水产品种也都能食。常用的饵料品种为小杂鱼、虾、贝等,但以鲜活的鸭嘴蛤为佳,可减少底质污染。投饵需均匀,并在每天傍晚投饵较适宜。若投喂大型的鱼虾或厚壳的贝类时,需预先把食物切小或破壳。

投饵量以其摄食率为依据,并随其个体大小及其生理状况、水温高低、天气情况、饵料种类及新鲜程度、水质好坏等适当调整。体长在7厘米以前,投饵量为虾蛄总重量的21%~40%;体长为8~11厘米,投饵量为其总重量的11%~20%;体长在12厘米以上,投饵量为其总重量的10%左右。

水温变化对虾蛄生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水温对其摄食量的影响而实现的。水温低于15℃或高于32℃,摄食量明显减少,生长也明显减速,需减少投饵量。若在春夏季的繁殖季节,因生殖活动虾蛄摄食量也大大减少,也需降低投饵量。另外,虾蛄不喜欢摄食不新鲜的饵料,同时也极易污染水质与底质,应尽量少投。

适宜的投饵量是虾蛄正常生长的保证,饥饿对虾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小个体比大个体对饥饿更为敏感。而饵料过量投喂造成残饵腐烂发臭,导致水质和底质变坏,严重威胁依赖于底泥营穴居生活的虾蛄。因而,应严格控制投饵量,并经常观察其摄食情况。设立饵料台和下塘摸底泥观察,是常用的饵料检查方法。

水质控制

养殖中水质管理的目的,就是使养殖用水中的水温、盐度、溶氧、透明度、水色及塘中生物密度等保持在养殖品种所需的最适生长要求范围内,以利于养殖品种的正常生长,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虾蛄是较典型的潮间带生物,对温盐度的变化有较强的耐受性,但虾蛄养殖时,由于密度高,常引起水质变化,因而必须进行水质管理。日常水质管理的工作为:每天1~2次测量记录水温、盐度与溶氧。视塘中的水质状况,决定是否适当换水。保持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透明度控制在30~50厘米。夏天应增加池水水位,并尽可能多换外海清凉新鲜水,使水温保持在33℃以内,防止水温太高而影响虾蛄摄食生长或死亡。水温高于33℃,虾蛄有明显的死亡现象。在冬季也应加深水位,以防水温太低(<5℃)而冻死。虽然虾蛄对盐度的适应性很广,但对于盐度变化较大的地方,要注意盐度的骤变。养殖期间,每隔10~15天,可用2×10-6的生石灰来改善水质与底质,它还能增加水中的钙质,有利于虾蛄的脱壳和防病。

监测管理

虾蛄的生长速度较快,在正常条件下,其体长每旬可增长0.9~1.0厘米。总体来说,虾蛄的体长增长养殖前期比后期要快。在繁殖季节,雌性个体体长不再增长,因它所吸取的能量用在性腺发育上,等过了生殖期后,它仍能继续生长。据试验,同等条件下,黑斑口虾蛄的生长比口虾蛄要快。

生长测量一般每10天进行1次,样本用地笼网放饵料诱捕,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每次测量样本要求在50尾以上。对于虾蛄存塘数的估算,因其营穴居生活,很难用简便的方法来统计,但可根据其旬生长量、投饵量,再结合当时的水温等水质条件来推算。

在虾蛄的养殖中,需做好如下日常管理工作:

(1)经常检查拦网是否破损,并清除挂在网上的杂物或脏物。
(2)检查堤坝有无漏洞或决口,若有发现及时修补。
(3)经常检查虾蛄的摄食情况,取样解剖,观察其胃内含物情况。
(4)退潮或放水时检查残饵情况、敌害情况和底质情况。
(5)每10天取样测量其生长情况。每旬若体长生长达到0.9~1.0厘米以上,说明是正常的,若这不到这要求,应查明原因。
(6)平常观察其钻穴习性、脱壳习性及其他生活习性。若发现虾蛄白天不肯钻穴,说明可能底质严重被污染或缺氧。
(7)注意天气变化情况、港湾水质情况等,若发现天气异常,应及时做好防范措施;若发现赤潮等水质不洁现象,不宜进水,并加强增氧。

收获

虾蛄达到商品规格后,根据市场需求,即可起捕销售。据调查,市场价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虾蛄的个体大小、肥满度好差及雌性性腺的发育(生膏)程度。一般个体在11厘米以上、肥满度好的虾蛄,市场销售较畅;在繁殖季节,只要雌性性腺发育好,个体即使稍小些(雌性约8厘米就能性成熟),也受欢迎。由于虾蛄具钻穴性,故其捕捞方法具有特殊性,根据其生活习性,养殖虾蛄采用的捕捞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套张网捕捞:在水温为15℃以上的季节,用此法捕捞既简单又省力,一般可捕出总量的90%以上。但此法只适用于夜里退潮时捕捞,且捕捞当晚不能投喂饵料,因为虾蛄具昼伏夜出活动捕食习性,饱食后就钻穴栖息。具体方法为:先把套张网安放在水闸的凹槽中,待晚上退潮时开起闸门,放出池水,虾蛄就会顺流而入网内。池水放干后,涨潮时重新进水,次日晚上再捕。如此反复进行。

(2)地龙网捕捞:在虾蛄养殖的中后期,进行间捕或因市场行情捕大留小时宜用此法。若当晚养殖塘不投饵,而在地龙网内放诱饵捕捞效果更佳。地龙网是一种陷阶式的定置网,T字形。它有许多入口和一个囊网,在每个入口处都有倒须网片,虾蛄进入网口不易出来,而入囊网被捕。作业时,将网放置在池塘中,晚上虾蛄因摄食而出洞活动时钻进网内。次日早晨,只要从囊网中倒出即可。视需求量和面积大小放置一定数量的地龙网进行捕捞。

(3)干地捕捉:用以上两种方法捕捞后余留的虾蛄或因水温低已入穴越冬的虾蛄捕捞,则只好用干池捕捉。具体方法是:先把池水放干或拍干,即可见池底的虾蛄洞穴。“U”字形的虾蛄洞穴有两个近圆形的出口,一大一小。用脚从大洞口窜入,用力蹬几下,虾蛄即从小洞口爬出。由于养殖时密度高,其洞穴常相通;或在越冬时,洞穴变成了“Y”形,用脚蹬方法就难见效,那只好借助其他工具挖取。这样逐洞捕捉,基本可捕净池养的虾蛄。

混养其他游泳性鱼虾类,而需同时捕捉,可用套张网捕捞;若不同时收获,不宜放干池水,应多次收捕,或选择几种捕捞方法混用。

H. 螳螂虾12mm的厚度够吗

你的意思是养一只螳螂虾,然后用12毫米厚的玻璃做鱼缸,是不是不容易被击破,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你忽略了,那就是水的问题,养一只螳螂虾如果是在没有水的情况下螳螂虾的破坏能力不能够打破,但在有水的压强下这点就有可能实现了,当然也取决于螳螂虾破坏的位置,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鱼缸在靠近底部的地方有条哪怕微小的裂缝也会因为水的压力很快破裂,所以你的这个问题,要根据你鱼缸的大小盛水量来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