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收入减去成本等于什么
1、收入减去成本等于毛利(经营利润),收入-成本-费用=利润总额,利润总额-交所得税=净利润。
2、成本一般是指进货的成本和进货的费用,如烤鸭的成本就是买鸭的钱和运费、烤鸭用到的料、烤鸭师付工资、烤鸭用的水电费。
3、费用一般有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是指老板和管理人员的工资、房租、办公室的费用(电话费等)。销售费用是指买烤鸭人员工资、包装等等。
(1)销售收入除成本价是什么扩展阅读:
通常在营业收入管理中主要应考虑以下几项影响因素:价格与销售量、销售退回、销售折扣、销售折让。
销售退回是指在产品已经销售,营业收入已经实现以后,由于购货方对收到货物的品种或质量不满意,或者因为其他原因而向企业退货,企业向购货方退回货款。销售折扣是企业根据客户的订货数量和付款时间而给予的折扣或给予客户的价格优惠。按折扣方式分为现金折扣和商业折扣。
现金折扣是企业给予在规定的日期以前付款的客户的价格优惠,这种折扣是企业为了尽快收回款项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商业折扣是在公布的价格之外给予客户一定比例的价格折扣,通常是企业出于稳定客户关系,扩大销售量的目的。
销售折让是企业向客户交付商品后,因商品的品种、规格或质量等不符合合同的规定,经企业与客户协商,客户同意接受商品,而企业在价格上给予一定比例的减让。
营业收入的预测方法有许多,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判断分析法、调查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本量利预测法等。
判断分析法。判断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有销售经验的工作人员或者有关专家对市场未来变化进行分析,以判断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某种产品的销售趋势。包括意见汇集法、专家判断法。
意见汇集法也称推销员意见综合判断法,是由本企业熟悉市场情况的推销人员对各类顾客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意见填入卡片或表格,然后由销售部门进行综合汇总,对某种产品的销售趋势进行分析预测。
专家判断法是指向学有专长、经验丰富的有关专家征询意见,对某产品未来销量进行判断和预测的方法。
⑵ 营业成本除以营业收入得出的是什么
耗费的成本额。1.营业成本除以营业收入得出的是营业成本比率,即:
营业成本率=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
此指标是指:每得到一单位(元)的营业收入需要耗费的成本额。
此指标主要用于观察主营业务成本是否存在异常波动,还可以直接观察出利润变动的趋势,即指标的数值越大,利润就越少
2.(2)销售收入除成本价是什么扩展阅读: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什么是旅行社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旅游社营业收入是指旅游社在一定的时间内所有收入;
旅游社营业成本是指旅游社在这段时间内所有支出。
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业务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Operatingcosts),也称运营成本。是指企业所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的成本。营业成本应当与所销售商品或者所提供劳务而取得的收入进行配比
3.按规定来说
没有收入是没有成本的。
因为要收入与成本配比。
有收入才有成本。
借:营业收入20贷:营业成本12投资收益8为什么营业
你这笔分录是在冲(注)销前期的账务,这是有收益是因为前期的账务做的是亏损的。现在冲会,就会显示有收益咯。
营业收入与营业总收入营业成本与营业总成本之间的区别?坐等!!!
从理论上讲,营业收入与营业总收入之间的差别是由赊销引起的。
在计算相关指标时,如周转率时,应收账款是由赊销引起的,其对应的流量为赊销额,而非全部的营业收入。但外部人员无法取得赊销数据,只好直接使用营业收入计算。实际上相当于假设现销是收现时间为零的应收账款。
4.一般应结合企业经营实际情况,依照财务会计相关账务报表进行分析判断,有依有据如实进行撰写。可以参考如下纲要展开:
1,收入实绩,构成情况,单价情况,销售情况,适当结合市场行情进行说明。
2,内部经营成本费用的构成情况,一般应罗列明细项目进行考核分析,成本费用高企的原因。
3,可以适当与上年对比,进行说明。
实际上,应该先对自身经营深入分析,才能如实作出合理有效的说明。
以上仅供参考,请予核实,依法操作。
2008年所得税是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乘以25%吗?
不是。
是按利润总额*25%
⑶ 收入减去成本等于什么
收入减去成本等于毛利(经营利润),收入-成本-费用=利润总额,利润总额-交所得税=净利润。
成本一般是指进货的成本和进货的费用,如烤鸭的成本就是买鸭的钱和运费、烤鸭用到的料、烤鸭师付工资、烤鸭用的水电费。
费用一般有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是指老板和管理人员的工资、房租、办公室的费用(电话费等)。销售费用是指买烤鸭人员工资、包装等等。
毛利占商品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百分比称毛利率。毛利率一般分为综合毛利率、分类毛利率和单项商品毛利率。商品销售毛利率直接反映企业经营的全部、大类、某种商品的差价水平,是核算企业经营成果和价格制订是否合理的依据。
(3)销售收入除成本价是什么扩展阅读:
关系:
毛利是净利的基础,一家企业毛利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它的净利,而净利最终是要分给大股东,如果是上市公司的话,盈利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股价走势。所以说,一家没有足够高的毛利的企业,通常没有投资价值的。
利会因行业而异,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比如非经常性损益。因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等是所有企业固定的,但非经常性损益差别可以很大,进而间接影响净利。非经常性损益指与公司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偶然性发生的盈利或亏损。
⑷ 主营业务收入除以主营业务成本是什么
主营业务收入除以主营业务成本是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主要是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少计算收入、多结转成本的问题。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不是标准财务分析指标,不过在实务中经常会用到,可以用于观察主营业务成本是否存在异常波动。
拓展资料: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本行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根据各行业企业所从事的不同活动而有所区别,如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指“产品销售收入”;建筑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指“工程结算收入”;交通运输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指“主营业务收入”;批发零售贸易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指“商品销售收入”;房地产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指“房地产经营收入”;其他行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指“经营(营业)收入”。企业在填报主营业务收入时,一般根据企业会计损益表中有关主营业务收入指标的上年累计数填写。
主营业务成本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性活动所发生的成本。企业一般在确认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或在月末,将已销售商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转入主营业务成本。企业应当设置“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按主营业务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用于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成本,借记该科目,贷记“库存商品”、“劳务成本”等科目。期末,将主营业务成本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贷记该科目,结转后,“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无余额。
⑸ 成本除以收入与收入除以成本之间分别指什么他们分别表示什么率
是销售成本率,即销售收入中成本额所占的比率。70%就是100元的销售收入中,有70元的成本。
⑹ 本期销售成本除以本期销售收入等于什么啊
等于销售成本率 。
销售成本率 %= 销售成本/销售收入 × 100% 说明每百元销售收入中有多少销售成本,即成本占收入的比重,数值越大,利润越少。
销售成本是指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或提供劳务的人工成本,以及销售的其他业务成本。它包括两部分: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拓展资料:
1.其中,主营业务成本是企业销售商品产品、半成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所形成的成本;其他业务成本是企业销售材料、出租包装材料、出租固定资产等业务形成的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应当以产品的销售数量或者提供的劳务数量以及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或者单位人工成本确认。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成本=产品销售数量或提供劳务数量×产品单位生产成本或单位人工成本。 在销售产品方面,可以直接在“库存商品明细账”中获取产品的销售数量;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计算确定,如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但是,企业一旦选择了某一种方法,就不能随意改变,这是会计一致性原则的要求。
2.销售成本是指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或提供劳务的人工成本,以及销售的其他业务成本。它包括两部分: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其中,主营业务成本是企业销售商品产品、半成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所形成的成本;其他业务成本是企业销售材料、出租包装材料、出租固定资产等业务形成的成本。
3.主营业务成本应当以产品的销售数量或者提供的劳务数量以及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或者单位人工成本确认。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成本=产品销售数量或提供劳务数量×产品单位生产成本或单位人工成本。
4.在销售产品方面,可以直接在“库存商品明细账”中获取产品的销售数量;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计算确定,如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但是,企业一旦选择了某一种方法,就不能随意改变,这是会计一致性原则的要求。
⑺ 销售价 除以 成本 等于什么(这个公式是声明意思) 谢谢!
加成比,这个方法是:成本加成定价法。
加成定价法是为了确定一种产品的价格而把一个百分比(或绝对的)数量加到所估计的产品平均(或边际的)成本上。
具体又包括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标准成本加成法。
1.采用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
采用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其“成本”基数是指单位产品的制造成本,“加成”内容包括非制造成本(如推销成本及管理成本)及目标利润。
2.采用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
采用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其“成本”基础是指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加成”内容包括全部的固定成本及目标利润。
(7)销售收入除成本价是什么扩展阅读:
加成百分比的确定:
确定附加于成本基础上的加成百分比,是成本加成定价法的核心问题。无论是采用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还是采用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所确定的加成数除了能提供所需的利润外,均还需包含一部分成本项目。
(1)若采用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
加成百分比=〔(投资额×期望的投资报酬率)+非制造成本〕÷(产量×单位制造成本)
假设某公司投资1 000 000元,每年产销A产品50 000件,其单位制造成本40元,销售与管理费用每年500 000元。若该公司期望获得的报酬率为20%,则采用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其加成百分比计算如下:
加成百分比=[(1 000 000×20%)+500 000]÷(50 000×40)=35%。
按此加成百分比计算,A产品的目标售价为40×(1+35%)=54(元)。
(2)若采用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
加成百分比=〔(投资额×期望的投资报酬率)+固定成本〕÷(产量×单位制造成本)
假设某公司投资1 000 000元,每年产销A产品50 000件,其单位变动成本25元,固定性制造费用750 000元,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每年500 000元。若该公司期望获得的报酬率为20%,则采用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其加成百分比计算如下:
加成百分比=[(1 000 000×20%)+(750 000+500 000)]÷(50 000×25)=116%。
按此加成百分比计算,A产品的目标售价为25×(1+116%)=54(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加成定价
⑻ 营业额除以成本是什么
营业成本除以营业收入得出的是营业成本比率。
营业成本率是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成本费用率指标可以评价企业对成本费用的控制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促使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节约支出,提高经营质量。
账户设置:
“主营业务成本”用于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成本。“主营业务成本”账户下应按照主营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应将本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本账户应无余额。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运营成本
⑼ 售价减去成本价等于什么
售价减去成本价等于利润。
售价即销售价,销售价是商家根据自己情况提高或降低指导价得到的最终销售价格,是浮动价格。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它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拓展资料:
成本控制(Cost Control )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
同时还是铂略咨询Linked-F重点关注的企业财税难点。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
成本控制就是指以成本作为控制的手段,通过制定成本总水平指标值、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以及成本中心控制成本的责任等,达到对经济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过程。
成本控制是指降低成本支出的绝对额,故又称为绝对成本控制;成本降低还包括统筹安排成本、数量和收入的相互关系,以求收入的增长超过成本的增长,实现成本的相对节约,因此又称为相对成本控制。
企业成本控制是指企业根据预先确定的成本制度和管理控制目标,在一定职权范围内,在成本过度耗费发生之前,对各种可能影响企业成本的主要因素和不利条件进行管控,进而采取风险预防和控制成本的措施,从而保证成本制度和管理控制目标顺利实现。
根据成本控制的阶段进行划分,企业成本控制主要分为事前企业成本控制、事中企业成本控制和事后企业成本控制三类。
第一,事前企业成本控制是整个作业成本控制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整个作业管理流程的成本。
第二,事中企业成本控制是指对整个物流企业运行成本的事中控制,包括对物流人力、物力、财力的事中控制以及劳动工具等费用支出的事中控制。
第三,事后成本控制是指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成本问题,及时进行问题纠正,保证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成本要求(CCA2101:2005第2.5.10条)。满足成本要求主要是指满足顾客、最高管理者、相关方以及法律法规等对组织的成本要求。成本控制的对象是成本发生的过程,包括:设计过程、采购过程、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销售过程、物流过程、售后服务过程、管理过程、后勤保障过程等所发生的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的结果应能使被控制的成本达到规定的要求。为使成本控制达到规定的、预期的成本要求,就必须采取适宜的和有效的措施,包括:作业、成本工程和成本管理技术和方法。
如VE价值工程、IE工业工程、ABC作业成本法、ABM作业成本管理、SC标准成本法、目标成本法、CD降低成本法、CVP本-量-利分析、SCM战略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管理、环境成本管理、存货管理、成本预警、动量工程、成本控制方案等等。
开展成本控制活动的目的就是防止资源的浪费,使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并保持已降低的成本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