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摊余成本包含哪些
扩展阅读
跨省出差费用如何报销 2025-05-20 22:10:52
居间服务费用不完怎么办 2025-05-20 21:47:57
三星gear怎么找资源 2025-05-20 21:46:58

摊余成本包含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9-14 18:19:38

⑴ 什么是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
一、算法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 现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
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初始摊余成本就是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买价+相关费用。而所谓的实际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来对债券在有效期内的现金流进行折现,使得折现所得现值总额等于取得债券的实际成本(即初始摊余成本)。在收到债券利息的账务处理为,投资收益的确认金额等于初始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这一确认的投资收益与实际收到的利息之间的差额就是对初始摊余成本的调整额。调整额为正,则摊余成本会增加,调整额为负,则摊余成本会减少。

⑵ 摊余成本怎么计算

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1、溢价发行:

每期摊销额=票面面值×票面利率-实际成本×实际利率。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摊销额=初始实际成本-累计摊销额。

2、折价发行:

每期摊销额=实际成本×实际利率-票面面值×票面利率。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摊销额=初始实际成本+累计摊销额。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⑶ 会计上的摊余成本怎么计算,在溢价和折价两种情况下计算有什么区别

摊余成本计算方式:

假设A企业溢价发行5年期债券面值100元,实际发行价格125元,票面年利率10%,每年付息,5年到期后一次性偿还本金100元。

100×10%×(P/A,i,5) + 100×(P/F,i,5) = 125

其中(P/A,i,5)为利率为i,期数为5期的年金现值系数;(P/F,i,5)为利率为i,期数为5期的复利现值系数。

用插值法计算出实际利率i=4.33%

第一年年末摊余成本

=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本期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 应付利息(票面利率*票面面值)

=125+125*4.33%-100*10%

=120.4125;

区别:

溢价发行债券和折价债券区别如下:

1、当你的债券票面利率高于银行利率时,由于投资人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对于发行方来说,溢价发行相当于从投资人那里多收取一部分钱来弥补今后将付给投资人的那部分利息。

2、相反,当你的债券票面利率低于银行利率时,如果你不折价发行,没有人会来购买你所发行的债券,因为债券的风险比银行储蓄高,而如果你不能够提供更高的利率,投资者没有理由购买你发行的债券。

3、折价发行,相当于弥补给投资者一部分在今后他无法从购买债券中获得的利息,使得他能够获得比银行利息更高的一个利息。

(3)摊余成本包含哪些扩展阅读

溢价或折价是由于债券的票面利率与实际利率不同而引起的。当债券票面利率高于市场利率,表明债券发行单位实际 支付的利息将高于按市场利率计算的利息,发行单位则在发行时按照高于债券票面价值的价格发行,即溢价发行,对购买者而言为溢价购入。

溢价发行对投资者而言,是为以后多得利息事先付出的代价。对发行者而言,是为以后多付利息而事先得到的补偿。如果债券的票面利率低于市场利率,表明发行单位今后实际支付的利息低于按照市场利率计算的利息,则发行单位按照低于 票面价值的价格发行,即折价发行,折价发行对投资者而言,是为今后少得利息而事先得到的补偿,对发行者而言是为今后少付利息而事先付出的代价。

⑷ 在持有至到期投资中,摊余成本是什么意思

摊余成本一般是指实际支付的价款,包含手续费但是不包含购买价款中含有的利息。在持有至到期投资中,投资时的会计分录为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A
贷:银行存款 B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当成本<银存时,在借方)C
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银行存款”为例,此时摊余成本就为你付出的银行存款,也即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两个明细科目的之差(成本和利息调整)
每个期末计提利息时,如第一年年末,以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为例
会计分录:借:持——应计利息 (面值*票面利率)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应计利息和投资收益之差)D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这时的摊余成本为B或者是AC之差)
此时第一年末的摊余成本为 A+D(可以理解为A和D都在借方)
第二年年末计提利息的会计分录:
借:持——应计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持——利息调整(应计利息和投资收益之差)
贷:投资收益(第一年末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以后年度处理类似,若是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债券,应计利息科目该为应收利息即可。
以上是我个人的理解。

⑸ 怎么计算摊余成本,摊余成本计算表应包含哪些要素

摊余成本包括你的剩余本金,月付款额,利率,摊余成本就是未付款的本金。

⑹ 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算

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算
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算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参考内容:.:dongao./zckjs/fdzl/201308/115171.s
债券摊余成本可能这位同学数学不怎么扎实哈,给你说个数学上的理解你就懂了,首先每年的利息年金折现,用到的折现率就是市场利率,就是让你求的。
具体的是每年的利息是1100*3%=33,用到成本会计里面的年金现值,其实和会计上面的是一样的,简化的而已
所以折现,然后下面的就是很重要的一个理解了,你用r1=6%,可以得到p1(自己计算),然后用r2=7%,可以得到一个p2.(注意要使得这两个价格在105000两边)然后你想想,高中数学上面是不是说过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啊,这两点其实就是上面你特殊值确定的两点,可以列出一个直线式,然后假定这个是直线变化的,把你的价格p带进去,不久得到对应的市场利率了嘛,这个是这样计算的哈,可不是我自己创造的哦!

实际发行价格为=1000万*(p/f,5%,5)+1000万*6%*(p/a,5%,5)=10432700元
第一年利息费用为=10432700*5%=521635元
应付债券摊余成本=10432700-(600000-521635)=10354335元
第二年和第一年方法一样
利息费用为517716。75滩余成本为10272051。75。。。。。。。
什么是摊余成本?比如发行债券的摊余成本?采用实际利率法怎么核算?摊余成本是实际利率法中的一个概念,
摊余成本=初始成本-已收回的资金+累计折价摊销额-累计溢价摊消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每期摊销额=现值*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与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计算相同吗1、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确认的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成本
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公允价值+相关交易费用之和(分录中体现为成本+利息调整)
应付债券也是这样的
请看分录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面值票面价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有可能在借,有可能在贷两者差
贷:银行存款实际付出的金额
借:银行存款实际付出的金额
贷:应付债券-面值票面价
-利息调整有可能在借,有可能在贷两者差
2、这两者计算摊余成本是一样的方法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摊余成本第一种方法:
该可转债券的负债成份的公允价值=5000*6%*(P/A,9%,5)+5000*(P/F,9%,5)=4416.41万元;
11年末的摊余成本=4416.41*1.09-300=4513.89万元;
12年初的摊余成本=4513.89*1.09-300=4620.14万元。
第二种方法:
12年初的摊余成本=(5000+300)/1.09=4862.38万元。
应付债券期初摊余成本a+c-b
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利息费用-支付的利息-支付的本金公式里的利息费用是指交易费用,支付的利息包括债券包含尚未支付的利息,所以期末不管是不是已经支付利息,此利息都是实际存在的,不可能为0
一个会计问题——关于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包括~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计算利息费用是,要把所有“应付债券”下的所有二级科目都算上,即“应付债券”的余额乘以实际利率作为利息费用
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摊余成本①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
借: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
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这里可以将期初摊余成本理解为本金,而每期的现金流入可以理解为包含了本金和利息两部分,其中“现金流入-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本期收回的本金。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
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因为是一次还本付息,所以此时的现金流入为0,则实际利息增加期末摊余成本。
这样可以么?

⑺ 通俗的讲 摊余成本 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摊余成本是指用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

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

(一)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三)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期末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该摊余成本实际上相当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7)摊余成本包含哪些扩展阅读:

假设A企业溢价发行5年期债券面值100元,实际发行价格125元,票面年利率10%,每年付息,5年到期后一次性偿还本金100元。

作为发行价格昂贵的补偿,溢价发行的票面利率会相对较高,(1+10%×5)×100=(1+i×5)×125计算出实际利率为i=4%。

第一期票面利息为100×10%=10元,实际利息应为125×4%=5元,两者差额5元即为溢价的25元在本期摊销的额度,这就是上文中的“(二)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中的一期的金额。得到第一期期末的摊余成本为120元。

如此计算5期,第一期期初摊余成本为125元,每期摊销额5元,第一期至第五期每期期末摊余成本为120元,115元,110元,105元,100元。第一期期初的摊余成本与初始实际成本相等,最后一期期末的摊余成本与票面面值相等。

每期摊销额=票面面值×票面利率 - 实际成本×实际利率

期末摊余成本= 期初摊余成本 - 本期摊销额 = 初始实际成本 - 累计摊销额

折价发行的发行价比票面价值低,利率也较低:

每期摊销额=实际成本×实际利率 - 票面面值×票面利率

期末摊余成本= 期初摊余成本 + 本期摊销额 = 初始实际成本 + 累计摊销额

⑻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怎样计算包含哪些内容

摊余成本等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总账余额,即其明细分类账户对冲后总账的金额。
摊余成本=期初±以回收的本金

⑼ 什么是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指用实际利率作为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实际利率是将未来合同现金流量折现成初始确认金额的利率。

摊余成本并不是通常会计上理解的成本,而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通俗点说,一项资产的摊余成本就是债务人还欠你多少钱,一项负债的摊余成本就是你还欠债权人多少钱。

计算公式是这样的: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己收回的本金-己发生的减值损失

没看懂是正常的,下面改编CPA会计教材中第一个涉及到摊余成本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例帮助大家理解一下摊余成本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例】20X0年1月1日,小明以1000元购入小李公司的5年期债券,面值1250元,票面年利率4.72%,按年付息,每年付息59元,到期支付本金,以上条件可算得实际利率为10%。

第一年年末,小明自己盘算,这笔投资可以收到的利息是1000元本金与10%的实际利率计算得到的100元。可是小李公司实际只能支付面值与票面利率计算得到的59元。小明拿到59元后很不爽,去找小李公司理论,小李公司说我们现在没有能力再付给你41元,就算我们又问你借了41元吧,等债券到期时一起还给你。小明心想,现在你已经欠我1041元了。

这个1041元其实就是债券的在第一年年末的摊余成本,可以套用一下上面的公式,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1000元)+投资收益(100元)-应收利息(59元)-己收回的本金(0)-己发生的减值损失(0)。

第二年年末,小明自己盘算,这笔投资可以收到的利息是新的本金1041元与10%的实际利率计算得到的104.1元。可是小李公司实际只能支付面值与票面利率计算得到的59元。小明又去找小李公司理论,小李公司说我们现在没有能力再付给你45.1元,就算我们又问你借了45.1元吧,等债券到期时一起还给你。小明心想,现在你已经欠我1086.1元了。

这个1086.1元其实就是债券的在第二年年末的摊余成本,可以套用一下上面的公式,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1041元)+投资收益(104.1元)-应收利息(59元)-己收回的本金(0)-己发生的减值损失(0)。

以此类推,省略中间年份的分析,可以通过这张表计算得到每期期末的摊余成本。

金额单位:元

年份 期初摊余成本(a) 实际利息收入(b) 现金流入(c) 期末摊余成本(d=a+b-c)

20X0 1,000.00 100.00 59.00 1,041.00

20X1 1,041.00 104.10 59.00 1,086.10

20X2 1,086.10 108.61 59.00 1,135.71

20X3 1,135.71 113.57 59.00 1,190.28

20X4 1,190.28 119.03 59.00 1,250.31

到了第五年年末,小李公司支付59元利息后,小明可以向小李公司要求偿付的金额为1,250.31元,省略尾数即为小李公司发行债券的票面金额12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