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商业零售业如何结转成本
你所有的开支!减去毛收入!纯收入!结转结转成本目录
概述
含义
编辑本段概述
进货时: 借:库存商品 贷:银行存款 销售时: 借: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结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结转损益: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编辑本段含义
主营业务成本:是损益类帐户,用来核算企业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成本.它的借方登记已销售商品\产品\劳务供应等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帐户的数额,结转后应无余额.该帐户也应按产品类别设置明细分类帐户。 库存商品:是指企业库存的各种外购商品、自制商品产品、存放在门市部准备出售的商品、发出展览的商品,以及存放在外库或存放在仓库的商品等。为进行库存商品的核算主要应设置“库存商品”科目,实行售价金额核算的商品流通企业还应设置“商品进销差价”科目
❷ 老师我们批发零售行业怎么结转成本
您好,根据批发零售的货物数量,乘以货物库存的单价来结转成本处理。
❸ 商品销售成本怎么结转
商品销售成本的结转,有随销售随结转和定期结转两种做法。随销售随结转即在商品销售的同时结转成本,定期结转一般在月终一次结转成本。 商品销售成本结转的方式有分散结转和集中结转两种。 分散结转方式是按照库存商品明细账户逐一计算商品销售成本,逐笔登记结转的方式。这种方式计算工作量较大,但能提供每个品种的商品销售成本详细资料。 集中结转方式是按照库存商品明细账户的期末结存数量乘以进货单价,计算出期末结存金额,然后按大类汇总,在商品类目账上倒算出商品销售成本,并进行集中结转,不再逐笔计算和结转每个品种的商品销售成本的方式。这种方式工作简化,但不能提供每一种商品的销售成本。 此外,对非商品销售的发出商品的计算和结转,包括加工商品发出、商品短缺等,采用随发生随结转的方式。对其计算的单价确定有两种方法:一是采用逐日结转商品销售成本的,按商品明细账的当日结存商品的单价计算;二是采用定期结转商品销售成本的,按期初结存商品的单价计算。
❹ 批发零售食品月末结转成本怎样计算
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话,本期销售成本=(期初库存商品金额+本期进货金额)*本期销售数量/(期初库存商品数量+本期进货数量)
❺ 已销售的产品成本如何结转
已销售的产品按照买价结转成本,会计工作中重要的具体业务,通常它是把一个会计科目的发生额和余额转移到该科目或另一个会计科目的做法,这个做法叫结转。结转的目的大体有四个:其一是为了结出本会计科目的余额;
其二是为了计算本报告期的成本;三是为了计算当期的损益和利润的实现情况;其四是为了保持会计工作的连续性,一定要把本会计年度末的余额转到下个会计年度。
(5)食品零售如何结转成本扩展阅读
本年利润账户的余额表示年度内累计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该账户平时不结转,年终一次性地转至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账户,借:本年利润,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如为亏损则作相反分录。年终利润分配各明细账只有未分配利润有余额,需将其他明细账转平,借: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贷:利润分配— 提取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
❻ 零售业商品单品多销售成本该如何结转
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用一款可以进销存的业务软件,管样可以核算出每个货品的发出成本,不然你就是计明细账,非常的累。
❼ 如何结转商品成本
转一篇文章让你参考下:
《商品零售企业存货成本核算方法——零售价法》
零售价法是商品零售企业经常采用的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在这种方法下,首先用成本占零售价的百分比计算出期末存货成本,然后倒挤出本期的销售成本。采用这种方法的程序如下:
(1)在商品存货明细账上同时按成本价和零售价登记期初存货和本期购货,计算出本期可供销售的存货的成本和售价总额。
(2)本期销售的存货,在其明细账中只登记售价,不登记成本价,并据此计算出期末存货的售价。
(3)计算成本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率=(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期初存货售价+本期购货售价)×100%
(4)计算期末存货的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售价总额×成本率
(5)计算本期销售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本期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例1】某商店2007年5月份的期初存货成本为289 480元,售价总额为360 000元,本期购货成本为620 000元,售价总额为806 000元;本期销售收入为820 000元。请计算该商店5月份的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销售成本。
按照前述所列程序,计算结果如下:
本期可供销售的存货成本=289 480+620 000=909 480(元)
本期可供销售的存货售价总额=360 000+806 000=1 166 000(元)
期末存货的售价总额=1 166 000-820 000=346 000(元)
本期成本率=(909 480/1 166 000)×100%=78%
期末存货成本=346 000×78%=269 880(元)
本期销售成本=909 480-269 880=639 600(元)
目前我国商品零售企业广泛采用的售价金额核算法,实际上是零售价法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售价金额核算法的具体账务处理程序如下:
(1)平时商品存货明细账的进销存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进价的差额记入“商品成本差异”账户。
(2)期末,计算进销差价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发生的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发生的商品售价)×100%
具体计算时也可按以下方法计算:
进销差价率=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月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月末“受托代销商品”账户余额+本月“主营业务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l00%
(3)根据进销差价率计算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进销差价,其计算公式如下:
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进销差价率
或,
=本期“主营业务收入”账户贷方发生额×进销差价率
(4)调整本期已销商品的销售成本。
本期已销商品实际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例2】接例1,本期购销业务及有关的计算程序,在“售价金额核算法”下的会计处理如下(有关增值税的分录略):
(1)结转入库商品成本:
借:库存商品 80 600
贷:材料采购 620 000
商品进销差价 l86 090
(2)本期销售商品:
借:银行存款 82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20 000
(3)平时结转商品销售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820 000
贷:库存商品 820 000
(4)计算进销差价率:
进销差价率=(70 520+186 000)/(360 000+806 000)×l00%=22%
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820 000×22%=180 400(元)
(5)根据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冲转销售成本:
借:商品进销差价 180 4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80 400
经过调整,本期商品销售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639 600(=820 000—180 400)元;“库存商品”的期末借方余额为346 000元,“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的贷方余额为76 120元。企业在会计期末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存货项目中的商品存货部分,应根据上两个账户的期末余额的差额列出。上述两个账户期末余额的差额为269 880(=346 000-76 120)元,该项数额与按存货成本率计算的期末存货成本完全一致。
❽ 零售业期末成本怎么结转
零售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结转成本分录如下。
结转售出商品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结转本月应交税金和商品成本:
借:本年利润
贷:应交营业税及附加
主营业务成本
结转本月销售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本年利润
结转本月三项费用:
借:本年利润
贷:管理费用
营业费用
财务费用
如果赢利,即本年利润贷方余额,结转利润分配: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在“未分配利润 ”栏目)
如果亏损,即本年利润借方余额,结转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