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浅谈如何加强基层部队伙食管理
作者: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满洲里边防大队 段海姣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观念也发生的巨大的变化。单纯的吃饱吃好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大家逐渐开始追求饮食的科学化,营养化。新的饮食理念给部队伙食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并增添了许多困难。为了更好的改善基层官兵现实生活,保证官兵身心健康,各级组织必须从当前基层部队伙食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人员素质,强抓制度落实,从而使基层部队伙食水平顺应时代发展,满足官兵需求。 一、基层伙食管理的特点 基层伙食管理,它与其它方面的管理有很大的不同和区别,相比其他方面的管理有如下的特点: (一)地域性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生活风俗和饮食习惯各异。关于中国数千年形成的饮食习惯可以用这几句话来简单概括“如南方人喜米饭,北方人喜面食;山西人喜爱喝老陈醋,四川人钟爱于辣椒,广东人除了两条腿的门和四条腿的板凳,其他都会尝一尝。”广大官兵来自祖国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民族,这种饮食习惯的地域性,决定了伙食管理特点的差异性。 (二)连续性 人们要维持生命,就必须每天摄入一定数量的营养,这是人的生理所决定的。我基层边防官兵担负着沿边沿海地区的安全保卫任务,广大官兵每天坚持训练,体力消耗大,每天需要补充营养。为满足官兵对营养的要求,增强官兵体质,提高部队战斗力,炊事人员必须一日三餐不断,为官兵提供热食保障,让官兵吃的既营养又卫生。伙食管理渗透于每天的炊事工作之中,因此,伙食管理工作具有连续性的特点。 (三)群众性 伙食管理涉及到部队所有人员,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从将军到士兵,人人都关心”,“事小关系大,人人都说话”的工作。因为伙食搞得好不好,关系到每个官兵的切身利益和身体健康,影响着官兵的思想情绪和部队的凝聚力。再则,大家的伙食要靠大家办,要发动群众参与伙食管理,实行民主管理,要按群众的要求办好伙食。理解群众的心理,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需,充分依靠群众搞好伙食管理。 二、当前基层部队伙食管理水平的现状 (一)领导思想不够重视 部队的官兵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各地区的饮食习惯不尽相同,来到部队后,许多官兵没能及时调整好自己的饮食习惯,对于符合自己口味的食物就多吃,不符合自己口味的就少吃甚至不吃,完全不符合驻地的饮食规律。有的基层单位平时省吃俭用,过节时却暴饮暴食、大吃大喝;有的基层单位吃的标准很高,顿顿有大鱼大肉,但官兵们却并不满意。同时,由于基层单位人员少,任务繁重,客观上导致部分基层主官放松了对伙食管理的监检查指导,这些意见建议都未合理的途径反馈给领导,领导的重视也就跟不上,对于制度的监督落实也就逐日松散了,而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官兵的身心健康。 (二)订食谱制度形式化 通过此次部队实习了解到了这种现象的存在,我所在的实习单位飞云江边防派出所在制定食谱工作中,不召开经委会征求大家的意见,不去调查了解市场的菜价和季节变化,按照以往的惯例,凭个人意愿,就将食谱制订出来,没有方向也没有标准,多次造成大家反应伙食单一,意见较多,这是一种很盲目的实际操作。究竟花了多少钱才不超支,花多少钱才能达到食物定量标准,怎么样才能达到营养膳食平衡等一系列问题,都欠缺必要的考虑。 (三) 伙食费开支不合理,检查督导不到位 部分基层单位仍然存在重钱轻物、重供轻管的思想,经济民主组活动不经常开展;伙食费情况也不按照规定公开,在伙食费的开支上打“擦边球”,伙食费挪用现象较严重,用伙食经费购买私人用品,请客送礼等侵占士兵利益的现象时常发生;我所在的实习单位是基层派出所所以在食堂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还有个别干部还通过各种渠道从食堂拿菜拿肉,有的给养员和炊事员用食堂的主副食品送人情,拉关系等等。 (四)炊管人员选配不合理 部分新上任的司务长和炊事员在业务技能和伙食保障方面工作经验少,遇事总觉得无从下手,总是拿不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少数单位在炊事人员选配上错误的认为炊事员只要老实、能吃苦就好,文化程度低一些问题不大等等。另外,有些战士认为在炊事班干工作没面子,又没有好处比其他人辛苦,对于想考学的战士没时间复习,感觉在炊事工作上前途无望等等,这些原因造成炊事员对本职工作兴趣不大,工作热情不高,上进心不强,从而导致了饭菜质量不高,伙食调剂不好,膳食搭配、科学配餐则成了“纸上谈兵”。 三、提高基层部队伙食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 基于以上伙食管理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为更好地提高基层部队伙食管理,可参考以下基本对策: (一)加强教育,狠抓落实 1.认真组织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单位领导要加大对伙食管理的重视程度,通过组织教育,使炊事员意识到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神圣的,光荣的,从而以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保障工作中,全心全意为广大官兵服务。 2.严格日常管理,坚持好一日生活制度 炊事员要尽可能参加单位的各项活动,必须参加每日的点名,确保人员的在位率。 3.组织炊事员学习伙食管理相关制度 学习相关制度让他们明确自身的职责,认真做好各自的工作,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4.健全奖惩制度 伙食管理人员要加强经常性监督检查工作,随时掌握伙食经费和实物的使用情况,对于发现的浪费现象,应追究责任到人,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进行批评教育和必要的处罚。同时,对于在工作中勤俭节约,厉行节俭的先进个人要给予奖励,在广大的官兵中树立大家学习的榜样。 (二)制定科学的食谱并严格落实 伙食保障管理的提高,少不了科学的食谱。充分利用基层部有着良好的就餐规律,制定科学食谱。 1.应当严格落实订食谱制度 严格落实订食谱制度,这就要求炊管人员要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听取官兵意见并同单位经济民主组一起制订出科学食谱,相互监督。 2.强化知识学习 炊事人员存在着缺乏营养配菜实际工作经验的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知识,了解食谱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科学。 3.熟练软件 后勤管理部门还可以利用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开发的《军人标准食谱软件》来弥补炊管人员在制订营养食谱上的欠缺。 (三)严格伙食费开支,做到专款专用 伙食费是部队一切工作的保障,是保障官兵基本生活的费用,伙食费管理的好坏,关系到每个就餐人员的切身利益,甚至影响到基层单位的全面建设。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好就变穷”。 首先,伙食费要量入为出,节约使用,计划开支,留有余地。一要节约粮秣加强对粮秣的保管,防止被盗。二要节约副食,副食采购要有计划,防止造成积压和浪费。三要节约水电应当大力推进以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改造,要按照资源化、再利用化的原则。 其次,伙食费开支要实行经济民主,经济公开,按月公布伙食账目,重大开支项目应经民主讨论和单位首长批准。军需部门应定期检查下属单位伙食账目,保证伙食费专款专用,使有限的伙食费发挥最大的保障效益,坚决杜绝随意盲目开支伙食费的行为。基层单位主官要树立廉洁自律的形象,带头接受官兵的监督,不能安排不合理的经费开支,更不能把伙食费当作“万能经费”乱开支。 最后,安排后勤人员定期走入市场进行调研,了解蔬菜的价格和质量,掌握市场的动态和行情,在采购时也要货比三家,采购那些物美价廉的主副食品。 (四)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 要想使单位的伙食质量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就必须抓好人员的管理培训,不断提高伙食管理效益,其具体方法主要是把好“三关”。 1.把好人员选配关 司务长在选配人员时,应建议党支部给予一些便利例如:可在入党方面优先考虑炊事班的士兵,在年终评优秀士兵时也可优先考虑,并能在平时多给出一些时间,以便考学的战士在繁忙之余可有时间复习。从而调动提高战士的积极性,促使大家踊跃报名,在其选配时应该着重考虑炊事人员的各方面素质,通过考试和谈话等多方面的形式来对炊事人员进行考评,从而选出负责任的炊事员。 2.抓好人员培训关 要想炊事员的素质及技能有所提高,必须得抓好人员的培训,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一是上级业务部门,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为基层伙食单位的炊事员举办培训班;二是选拔有培养前途的优秀炊事员到地方进行代培;三是以老带新,在岗位上练兵。同时,培训内容还得不断丰富更新,培训工作的开展必须得具有科学性和计划性。 3.做好考核评比关 单位每月要对炊事员的“德、能、绩”等情况进行一次测评,并建立人员档案。对综合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优秀人员进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职责履行不到位的个别人员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4.提高基层部队伙食管理,必须给予高度关注 提高基层部队伙食管理水平,主要是树立官兵正确的观念,核心是落实科学的饮食制度,根本是提高炊事人员的能力水平。部队伙食管理水平提高了,就能更好地促进部队战斗力、凝聚力的提高,基层部队的全面建设。 提高基层部队伙食管理要靠后勤人员的努力,更需要广大官兵的支持。伙食管理作为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必须给予高度的关注。提高基层部队伙食管理水平,关键是提高官兵的意识、核心是落实科学的食谱,根本是提高炊事人员能力水平。就能更好的促进部队战斗力、凝聚力的提高,基层部队的全面建设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B. 部队伙食标准那么低,为啥却能吃得很丰富
1、各个连队的伙食粮草都是司务长上报然后全团统一购买的,价格指定跟普通家庭上菜市场的不一样。 2、每个连队除了日常的操课还有很多的连队建设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连队自种菜地。我们是边防连在草原上连队的院子相对比较大,菜地就更大了。夏季的一些应季水果蔬菜都是能够达到半自给的。 3、我们连队除了人外还有军马,军犬他们的伙食统一都算在连队的日常支出里的。军犬军马一天大概有是三四十的标准。但是你懂的这玩意的实际支出并不高军犬光吃剩饭就行。军马除了冬天的草料,玉米,舔块也就没啥支出了。全连在籍军犬两条,军马32。你们算算这是多少钱。 4、我们连队是有连队资产的,我们吃的羊跟牛都是我们的连队资产。你们也别问资产有多少,反正就是我们连队的牛羊都放在当地牧民那里,放他那一年生多少羊羔牛犊我们不管,我们只要求能供给连队牛羊数量不少,剩下的都归牧民。 5、部队战士对待粮食上是很节省的,绝对不允许战士馒头米饭吃一半扔泔水桶里。影视剧里连长把泔水桶里的馒头捡起来吃了这事就发生在我的新兵连。我们班长的原话是,“过去讲话咱们吃的是皇粮,吃的都是老百姓给的,咱们没有资格浪费粮食。”
C. 针对你单位实际情况谈一谈在伙食管理中如何做到勤俭节约
摘要 针对我单位实际情况 谈伙食管理中如何做到勤俭节约的 ,首先 设计三套 伙食 就餐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在食堂就餐 ,第二种方案 是在食堂分餐 ,第三种方案就是员工自带饭盒 公司补贴 。
D. 如何降低职工食堂成本,提高服务
1、树立成本控制意识
意识是指导人们日常行为的动因,要对职工食堂进行成本管理就要让每一位食堂员工,包括食堂管理者树立起成本控制意识,了解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进而将意识转化为行动,方可体现成本控制的价值。
具体可以采取以下3种方式:定期对全员进行成本管理方面的培训,通过邀请食堂成本管理方面的专家,利用授课的方式向每一位员工宣讲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普及成本管理知识,使每一位员工对食堂成本产生一定程度的了解,明白节约食材、节省能源的必要性。
定期召开成本会议,通过与会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总结在成本控制中遗漏的问题,发扬在成本控制中积累的优势;学习成本控制中先进的理念,进而使食堂所有员工认识到做好成本控制是提升食堂整体管理水平的基础。
引入“五常”管理理念,“五常”管理理念源于20世纪50年代日本企业的“5S”现场管理法,其要义为“工作常组织、天天常整顿、环境常清洁、事物常规范、人人常自律”。
例如,通过“常组织”,将各类食材和工具按照使用频率的高低划分为必需品、非必需品以及无用品,工作现场只留必需品,削减非必需品,清理无用品,从而减少采购和仓储成本。
通过“常整顿”,将各种必需品分门别类放置,放置地点明确标识,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让员工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充分调动员工的自律性,最终树立起成本控制意识。
2、实施全员、全流程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经济管理工作,仅集中在某一环节或某一类人群是无法达成成本控制目标的,因此要采取全员、全流程的成本控制。
全员成本控制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考虑,从横向来看,包括采购人员、验收人员、仓储人员、领料人员、菜品制作人员、服务人员、菜品定价人员,甚至财务人员以及人事管理人员等;从纵向来看,包括食堂的一线员工、中层管理者、高层决策者甚至服务对象。所谓全员成本控制,就是要将各个环节的人员纳入其中。
全流程成本控制是指将食堂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纳入成本控制当中,并且要将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处理好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保证信息传递的有序、高效。
同时,在全流程成本控制中不仅要关注显性成本,例如食材采购成本、水电费成本,还要关注隐性成本,例如服务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只有成本控制做到全员参与、全流程实施才能真正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3、完善成本控制制度
成本控制的有效实施依赖于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建立一套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应从以下两点入手:制定规范的成本标准,即对菜品的制作成本实现精确量化。部分职工食堂为每道菜品制定了标准菜谱,明确每一种菜肴所需各种原料、配料、调料的确切数量以及烹饪方法等信息,同时在食堂设立了专职配菜员。
其任务是按照标准菜谱为厨师提供规定数量的食材,再由厨师负责制作加工,进而使菜品制作更具有量化标准,据此成为控制成本的重要依据。
在生产经营各环节制定严格的成本控制制度,建立标准的工作流程,规范各类单据的使用方法,明确各类人员的成本责任,将生产经营涉及的所有活动制度化、流程化、规范化。这不仅为成本控制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而且也降低了发生风险的可能。
4、革新成本控制手段
成本控制手段是成本控制实施时的工具,但就目前来看,职工食堂的成本控制手段仍较为落后和单一。因此,革新成本控制手段能够大大提升成本控制的实施效率,具体可采取以下3种方式:搭建信息化成本控制系统,信息化成本控制系统是未来成本管理发展的趋势。
就职工食堂而言,可以将采购、验收、入库、领料等环节整合进一套ERP管理系统当中,食堂员工只需要在计算机上按照一定的顺序操作,即可完成上述环节的记录与核算工作,同时利用网络还可以增设食材最新市场价格查询、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等功能。这不仅减轻了食堂员工的工作量,还极大增强了数据传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成本分析方法多样化,成本分析除了利用Excel制作电子表格外,还可以利用Access数据库进行数据梳理和整合,从而能够快速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此外,食堂管理者还可以采用成本性态分析、价值链分析、目标成本分析等方法来划分成本责任,优化成本结构,确定售价,进而使成本分析更加科学,成本决策更加合理。
加大引进和培养成本管理专业人才。食堂管理者可以从外部招聘既懂财务知识又了解食堂业务特点的专业人员,委托其开展食堂成本控制工作,也可以在内部培养优秀员工成为食堂成本管理员,协助食堂管理者履行好成本管理职责,完成成本控制目标,为食堂的稳定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成本控制意识缺失
成本控制意识缺失是单位内部职工食堂成本管理面临的首要问题,尤其是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的职工食堂。财政为每位职工都制定了较高的伙食标准,因此食堂员工普遍缺乏成本概念,其成本控制意识较为淡薄。此外,成本控制意识缺失不仅体现在食堂一线员工中,一些食堂管理者也对成本管控缺乏了解。
究其原因:没有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不懂成本控制的方法,导致入不敷出等情况接连发生。食堂管理者往往只是简单地通过上调饭菜价格弥补食堂成本的缺口,但这种方法常使食堂陷入了饭菜不断涨价的恶性循环当中,最终严重影响食堂的正常运营和持续发展。
E. 一个40个人的职工食堂,怎样控制成本
控制成本有很多因素,抛开伙食标准,我认为主要是环节控制,比如最重要的是采购环节,货比三家,精打细算,就省了一大半了;其次是避免浪费,需要工作人员和就餐人员共同配合;另外还有用好人,让每个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绝对不能人浮于事,您自己可以对比测算一下,宁可给能者多加点薪水,也比多用几个滥竽充数的人节省成本,他们还有动力。供参考。
F. 军队伙食节约的重要性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后勤管理中,如何搞好伙食管理工作,提高基层伙食质量,对于提高队伍战斗力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许多基层单位条件一样、标准一样、人员一样,伙食保障水平却反差很大。下面,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加强基层伙食管理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当前基层伙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力度不够。伙食管理关系到每名官兵的切身利益,影响着官兵的思想稳定和部队战斗力的提高,然而很多时候伙食管理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其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基层伙食单位主官思想上存在偏差。认为抓伙食管理不是什么中心工作、重要工作,只要训练、管理搞上去就可以了,搞好伙食是司务长、炊事班的事,用不着领导来操心。二是广大官兵参与伙食管理的积极性不高,认为伙食管理是领导的事,能少管点则少管点。许多官兵甚至对伙食标准不了解,认为只要吃饱就行了,对吃到什么标准不清楚。
(二)制度落实不严格。伙食管理制度是在部队建设中一点点摸索出来的,是做好伙食管理工作的依据和保证。但有些制度,在部分伙食单位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如:个别单位把伙食费当作“万能经费”乱开支,不管什么费用都从伙食费里支出;个别基层单位在制定食谱工作中,不召开经委会征求大家的意见,而是按照以往的惯例,将食谱制订出来,算是完成任务。有些单位就是订了食谱也没有严格根据食谱购菜,而是只凭个人意向采购。
(三)经委会作用不明显。由于平时受训练、执勤工作的冲突,部分单位不能及时召开经委会,有些单位也只是走过场,图形式,从而导致不能及时全面了解和反馈官兵对伙食的意见和建议,经委会的作用体现不出来。
(四)浪费现象严重。一些单位调剂上欠科学性,开支没有计划,花钱大手大脚,对就餐人员观察也不细致,不了解每顿饭后的饭菜剩余情况、人员口味的喜好等,因此,不能进行合理搭配膳食,加上部分炊事员不注意节约,造成了极大浪费。
二、加强基层伙食管理的对策
如果思想认识、管理、服务不随之提高,部队的生活质量就难以得到实质提高。要解决好当前基层伙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从抓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加强管理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对伙食管理中存在各级不重视的问题,一是要按标准办。就是立足部队的伙食费标准来办,伙食费标准一直是在提高,伙食费标准是经过科学论证的,只要管理跟上,在标准内应该完全能够吃饱、吃好;二是要按规定办。《基层后勤建设若干规定》也进一步作了明确规定:基层部队官兵的伙食要达到斤半加四两,要不折不扣地落实;三是要按需求办。就是要满足基层官兵的实际生活需要。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逐步由“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变。同样,部队的生活水平也应该实现这个转变。而且希望在吃饱的基础上吃得有味道,吃得有营养和吃得经济。
(二)严格落实制度,发挥监督作用。伙食管理制度是伙食管理经验的结晶,是做好伙食管理工作的保证。一是管好经费。就是管好标准伙食费,主要防止两个问题:一是把伙食费当作“万能经费”乱开支,杜绝什么费用都从伙食费里支出;另一方面是片面追求“伙食结余”,在伙食开支上作文章。二是发挥“三个作用”。首先是发挥基层部队党支部的核心作用。搞好伙食是基层部队党支部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定要从部队全面建设和提高战斗力的高度去抓,并且要自觉接受监督,自觉维护战士的利益;其次是发挥后勤机关的指导作用。机关要经常到基层帮助、指导工作,切实解决基层存在的问题,促进搞好伙食管理;三是落实“五项制度”。伙食管理五项制度是抓好基层伙食管理行之有效的办法,制度一旦流于形式,管理就成了“空中楼阁”。
(三)开展评比活动,促进相互学习。开展先进食堂评比活动是加强伙食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最大限度发挥经费和物资的使用效率,全面提升伙食保障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先进食堂评比活动,可使各伙食单位领导、给养员、司务长和经委会成员充分认识伙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其加强对相关标准制度的学习及落实,并促使炊事人员改进服务态度,做好伙食调剂改善。通过先进食堂评比,还可以广泛收集各就餐人员对伙食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各伙食单位在伙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好的经验和方法,从而对各伙食单位及时发现问题,学习推广好的经验做法起到了积极作用。
G. 浅谈如何加强部队基层伙食管理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伙食问题是后勤保障的首要问题,也是热点问题。许多基层单位条件一样,标准一样,人员一样,伙食保障水平却反差很大。伙食费的标准在提高,如果思想认识、管理、服务不随之提高,部队的生活质量就难以得到实质性提高。一、提高认识在基层伙食保障的思想认识上,主要有两个问题需加以解决。一是重视不够。很多人认为抓伙食管理不是什么中心工作、重要工作,只要训练、管理搞上去就可以了,搞好伙食是司务长、炊事班的事,用不着领导来操心。这样看问题是不全面的。“吃”不仅是为了身体,更重要的是为了部队的战斗力。中央军委领导对部队伙食十分关注,几年来多次调整伙食费标准,从以前的每人每天6.7元增加到今天的每人每天9.8元,增长幅度达46.27%。二是思路不清。有的同志对办好伙食倒是挺重视,就是不知道怎么抓、如何管。有的平时省吃俭用,过节时暴饮暴食。有的中队吃的标准很高,顿顿大鱼大肉,但战士们并不满意。伙食应该:一是按标准办。就是立足部队的伙食费标准来办,伙食费标准一直在提高,伙食费标准是经过科学论证的,只要管理跟上,在标准内完全能够吃饱、吃好;二是按规定办。
H. 部队的伙食好吗部队上的餐食一般是什么标准
部队的伙食好吗?部队上的餐食一般是什么标准?
现在部队食堂的饭菜很好。 吃饭到“胃”,“食”有保证。 再挑剔的人也不能选择军营饮食的缺点。成为士兵12年间饮食发生了变化的样子。04年的藏兵,伙食费17元,八菜一汁。 这个标准当时已经很高了,比内地部队贵四五元。 但是,饭菜不好。 数量足够了,但是质量提不上去。 每天白菜、薯仔和萝卜总是一样的。 如果把猪肉罐头放入白菜煎、醋拌薯仔泥、薯仔泥、水煮萝卜、白菜、薯仔、萝卜中炖,这就是几道菜。 吃饭排到最后,没有菜了,只有蔬菜汤会变成馒头。 我最记得有几次吃饭也不够。
I. 部队的伙食问题
我当兵所在连队,是一个步兵连队。因为兵种及时间不同,伙食方面的一些过程,还是有所差异的。
我当兵那个时候,平常时间的伙食费标准,是每天五角钱多一点,具体详细数目,我不知道。后来,又涨了点,是七角钱多一点。我们师的坦克团的伙食标准,那个时候比我们高,大约是一元一角钱左右。国家法定节日,伙食标准是每天三元钱。另外,因病住院的战士,伙食标准好像是每天一元七角钱(我记得一个大概,不是特别准确),要比一般战士高很多。
别的兵种伙食怎样,具体的我不太清楚。我当兵的时候,一个完整的步兵团是住在一块的,有多个连队,生活的最基本单位是连,这和有些国家有些不同。从当时我们全团各个连队的具体伙食情况来看,各个连队的实际生活标准,是不同的,这与那个连队干部的领导和沿袭下来的习惯,是有很大的直接关系的。这方面的话题,我想今天就不说了,只是提示大家注意,不能简单拿伙食标准来单一说具体问题。
平常的伙食标准每天五角钱,要想使得战士(连队干部基本上不带家属,也与战士一样在连队一同吃饭,但是得按照规定从工资里扣除伙食费等)吃的好(无论伙食再差的连队,管饱是必须的),连队的干部战士,那就得想办法了。
首先,我当兵的时候,各个连队都有一块菜地。我们连一年四季的蔬菜,都是我们自己种的。说得不客气一点,我们连队还悄悄卖过菜。有一个很大的菜窖,在入秋之后,就开始储存大白菜、薯仔、胡萝卜、大萝卜、大葱等,另外,还用很大特别大的大缸,做些咸菜、酸菜之类的。夏季和秋季蔬菜产量多的时候,还晒些干豇豆、茄子之类的,冬天吃起来,味道很不错。
第二项,就是养猪。部队养猪和地方有所不同,从幼猪到架子猪,基本上不大量喂麸子、稻糠、粮食这类饲料,大量喂食的是草。把打来的草,晒干,用粉碎机粉碎,喂猪的时候,把这些粉碎得很细的草料用大锅一煮,稍微添一点点精料,放点盐,就这么提这大桶往猪食盆一到,猪就吃了。这样的养猪方式,从猪仔到架子猪,大致得三四年才能把猪的架子搞起来,这时的猪,除了那副架子,基本上就是一副厚皮,瘦得很。选好长成的架子猪,把其圈其来,开始用精饲料喂,基本上用不了三个月,这猪就长得是又圆又肥,到这个时候,就是宰杀吃肉的时候到了。
那时,部队也和全国人民一样,肉食供应是有定量的,只是价格低一些,连队按月都买回来。可是,这点供应肉有点少,战士的生活总得想办法提高吧,于是养猪吃肉,是当时我们连队肉食的主要供应渠道。
养猪的成本,可以说就是饲料。可是想想,这一个全训部队,一年中还是有一些时间是不训练的(正常全训步兵连队一年有一百八十天),这抛去学习的天数、节假日的天数,剩余下来的时间,不就是劳动的时间吗?
对于我们来说,训练的强度很大,可是劳动的强度,也不低呀!像养猪这样的事情,得通过劳动的过程,打得很多的草拉回来,这不解决了养猪的大部分成本吗?
第三项,就是部队农场的建设和规模。
因为地理因素的缘故吧,我们这个地区的部队,要各自没有自己的农场,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只是一个耕种面积多少的问题。我们团,自己的农场搞得很有点样子,连师部都羡慕。开垦的种植面积达五千多亩,好是好了,可是到那农场抡着去干活的时候,那一望无际的大条田,一个命令安排下来,从这头干到那一头,能让你一辈子都知道什么叫广袤的田野。
当时,我们规定的粮食供应中,有杂粮。可是,有了这么一个规模的部队农场,说实话,我当兵的时候,吃杂粮那是调剂自己的胃口。唯一的缺点,就是大米太少,一个月吃大米饭的日子,大约只有两顿,整天基本上是早饭馒头,午饭馒头,晚饭还是馒头,实在是有点单调。
有了这样的一个基本保证之后,我当兵的那个时候,平时标准的那个五角钱伙食费用,实际吃的标准,要比这个多很多,我们连,很多杂粮,也就当作了喂猪的精料了。
我一顿饭吃一斤(五个二两的馒头),说起来,现在的一些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可能不相信。我们连一个战士,二两的菜包子,一顿可以吃十个(两斤),你们相信吗?
那个时候,连队养的猪到宰杀的时候,我是没有见过两百五十斤以下的,一个月宰杀一头猪,则平均每一个人的肉食供应就基本上是两斤肉,要是宰杀两头,就是四斤肉,这还不包含国家规定供应的那份。
对部队伙食情况,我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就简单介绍这一点。通过这点回忆告诉大家一点的就是,很多客观条件是非常具体的,只要你主观上想办法,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认真地干,一些事情在有了可利用的条件之后,是可以改变那些客观问题的,而且还生活得不错。如我们连队的伙食,我就觉得在那个时期,吃得很好,原因就是没有等、靠、要的那种懒惰的习惯和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