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期末要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谢谢
一、“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期末要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这句话表述不准确。会计准则中的原话是“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发出材料还应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二、说明。
1、《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主要规范了存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企业取得存货应按成本计量。企业在日常核算中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的存货成本,实质上也是存货的实际成本。比如,采用计划成本法,通过“材料成本差异”或“产品成本差异”科目将材料或产成品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2、企业的存货的日常收发及结存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时,材料的收发及结存,无论总分类核算还是明细分类核算,均按照计划成本计价。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原材料”、“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等。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月末,计算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并进行分摊,根据领用材料的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从而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2. 会计问题 原材料计划成本法转变为实际成本法
我认为应该按材料的金额分配记入各种材料的成本中去。即:
分配率=材料成本差异/各种材料的计划成本合计
某种材料应调整的差异=分配率*该种材料的计划成本。
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原来的该种材料的计划成本+(-)应调整的差异。
上式中,如果差异是正的即超支,应加。如果差异是负的即节约,应该减。
将计算后的结果记入“原材料”账户的期初余额,作为新的实际成本法的期初余额。
3. 怎样将实际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而对于材料收发业务较多且计划成本资料较为健全、准确的企业,一般都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收发核算。
用计划成本核算的企业应该设置“材料采购”、“原材料”和“材料成本差异”三个科目:
“材料采购”科目核算材料采购的实际成本。
“原材料”科目核算按计划价格从“材料采购”科目结转过来材料的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材料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异金额。如果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为正数,余额在借方;反之,本材料成本差异为负数,余额在贷方。
平时材料申领、加工、转移等操作,会计部门均以计划成本进行核算。到月底要将发出的材料调整为实际成本需要将正差异(或负差异)加到材料的计划成本中去,将其调整为实际成本。首先要计算当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然后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乘以(1+材料成本差异率)才可得到企业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的公式如下: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十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十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当月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当月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1+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4. 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期末应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这是为什么
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时,期末应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因为月末会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先结转计算成本先,再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后,就是变成了领用材料的实际成本。
5. 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在什么时候调整为实际成本
在会计实务中,大型的企业公司由于业务量大,企业与企业之间长期的供销合作,诚信誉度,所采取的日常采购暂收暂付估价预算核算的一种方法。但会计核算必须是实质重于形式,当某业务终结后,应及时办理业务的实际成本核算和账户结转。
6. 原材料实际成本,产成品计划成本,月末怎么转为实际成本
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然后进行调整。
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差为正数,表示实际大了,叫"超支差";差为负数,表示实际小了,叫"节约差".在发出材料时,先结转的是计划成本, 然后再调整为实际成本。
公式变换为:
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
在这个式子中,材料成本差异是正数就加,是负数就减.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7. 会计中,计划成本怎么计算转换为实际成本
计划成本+分摊差异=实际成本,即将成本差异按照规定合理分摊,然后结转,计划成本就变成实际成本。
8. 计划价改为实际价核算如何做分录
原材料用计划核算,必须开置的账户是材料成本差异,如果原材料原来是用计划价核算,现在要改用实际价核算,这个调整也是很容易的事,因为材料成本差异可能是在借方(超支差异)可能是在贷方(节约差异)。如果是超支差异,余额在借方,可从贷方转出去,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
贷:材料成本差异
这样不是增加了原材料的成本,减掉了超支成本差异。
如果是节约差异,材料成本差异余额在贷方,那可以从借方转出去,
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原材料
这样贷方余额也转出去,节约差异冲减原材料成本。
总之是从反方向转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