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气雾剂的特点
气雾剂类具有以下优点:
(1)药物可以直接到作用部位或吸收部位,具有十分明显的速效作用与定位作用,尤其在
呼吸道给药方面具有其他剂型不能替代的优势。
(2)药物封装于密闭的容器中,可保持清洁和无菌状态,减少了药物受污染的机会,而且停后残余的药物也不易造成环境污染。此外,由于容器不透明,避光,不与空气中的氧和水分直接接触,故有利于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3)使用方便,一揿(吸)即可,老少皆宜,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用药顺应性,尤其适用于OTC药物。
(4)全身用药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并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
(5)药用气雾剂等装有定量阀门,故给药剂量准确。
气雾剂与其他大多数剂型不同的是:这类制剂的包装需要耐压容器、阀门系统和特殊的生产设备,故产品成本较高。此外,作为气雾剂重要组成部分的抛射剂(主要是氟氯烷烃类)可破坏臭氧层,具有严重的环境保护问题,而且在动物或人体内达到一定的浓度都可以致敏心脏,造成心律失常。由140多个国家签定的《蒙特利尔条约》要求在2005年全面禁止使用氟氯烷烃类抛射剂,因此,开发性能优良的非氟氯烷烃类抛射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⑵ 防狼喷雾剂一瓶多少
180元
⑶ 气雾剂的起源
气雾剂概念最早源于1862年Lynde提出的用气体的饱和溶液制备加压的包装。直至1926年,挪威化学工程师埃里克·罗塞姆(Erik Rotheim)用液化气体制备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气雾剂的原形。
1943年Goodhue用二氯二氟甲烷(商品名F12)作为抛射剂制备了便于携带的杀虫用气雾剂,这应该是气雾剂发展过程中最具有实际意义的重要进展。1947年杀虫用气雾剂上市,当时需要很厚很重的耐压容器。随着低压抛射剂和低压容器的开发成功,气雾剂成本降低,并迅速发展起来。20世纪50年代气雾剂用于皮肤病、创伤、烧伤和局部感染等,1955年被用于呼吸道给药。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越来越活跃,产品越来越多,包括局部治疗药、抗生素药、抗病草药等。此外,近年来新技术在气雾剂中的应用越来越多,首先是给药系统本身的完善,如新的吸入给药装置等,使气雾剂的应用越来越方便,病人更易接受。其次是新的制剂技术,如脂质体、前体药物、高分子载体等的应用,使药物在肺部的停留时间延长,起到缓释的作用。
与气雾剂类似的剂型有喷雾剂、粉雾剂,本章主要介绍气雾剂。《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收载气雾剂6种,《美国药典》27版收载20个品种的气雾剂和6种抛射剂。
⑷ 医用喷雾器
喷雾器其实是喷雾器材的简称."雾"其实是水的微滴。
目前,按照喷雾器喷雾的原理分为四种。
第一种用的是伯努利原理。
伯努利原理说的是在同一流质里,流速大,压强小;流速小,压强大。流体会自动从高压流向低压。在通过三叉管时,低速流动的水流向高速的流动的空气。水被高速空气撕成一小滴一小滴(设想水龙头里流出的水,刚开始速度慢,是水柱;但后来速度逐渐增大后就变成一滴一滴了)。这些小水滴喷出来后就成了雾。
第二种用的是把水压入细管造成高速水流,高速水流碰到障碍物后裂成小水滴的原理。
情形像把水龙头打开后用手指堵住。家用的喷雾器多用这种结构,成本低。
第三种是让水带上电荷(水是电介质),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把水分成微滴的原理。
这种方法的水滴颗粒很小。同样的原理也用于给汽车涂漆。
第四种是超声雾化原理。
振动可以在水面引起“浪花”,超声波的振动频率十分高,于是它的“浪”的波长很小,因此它的“浪花”——小水滴也很小,这些小水滴就成了雾。
目前定型生产使用的机动喷雾器有背负式,担架式和与拖拉机牵引配套的机型,应用较普遍的是背负式,而其中使用最广泛是东方红-18 型背负式弥雾喷粉机,以1E40F 汽油机(1.6 马力)为动力,采用高压离心式风机,由发动机曲轴直接驱动风机轴以5,000 转/分的速度转动。贮药箱既是贮液箱又是贮粉箱,只需在贮药箱内换装不同的部件。喷管主要由塑料件组成,不论弥雾和喷粉都用同一主管,在其上换装不同的部件即可。发动机和风机都是通过减震装置固定在机架上,以减少它们在高速动转时产生的震动传给机架。其弥雾工作原理:当发动机曲轴驱动风机叶轮高速旋转时,风机产生的高压气流,其中大部分经风机出口流向喷管,少部分流经进风阀、软管、滤网到达贮药箱内药液面上的空间,对液面施加一定压力,药液在风压作用下通过粉门、出水塞接头、输液管、开关到达喷嘴(即所谓气压输液)。喷嘴位于弥雾喷头的喉管处,由风机出风口送来的气流通过此处时因截面突然缩小,流速突增,在喷嘴处产生负压。药液在贮药箱内受正压和在此处受负压的共同作用下,源源从喷嘴喷出,正好与由喷管来的高速气流相遇。由于两者流速相差极大,而且方向垂直,于是高速气流将由喷嘴出的细流或粗雾滴剪切成细小的雾滴直径在100~150μm,并经气流运载到远方,在运载沿途中,气流将细小的雾滴进一步弥散,最后沉降下来。从风机产生的高速气流,大部分经风机出口流向弯头、喷管,少部分经进气阀进入吹粉管。由于风速高、风压大,气流便从吹粉管小孔吹出来,将贮药箱底部的药粉吹松散,并吹向粉门(即所谓气流输粉)。同时由于大部分高速气流通过风机出口的弯头时,在输粉管口处造成一定的真空度,因此当粉门开关打开时,药粉就能够通过粉门,输粉管被吸入弯头,与大量的高速气流混合,经喷管吹向作物。
其中:消杀公司专用(药用和消毒)的喷雾器,超低容量喷雾器,气溶胶喷雾器等,制作工艺更精密,喷雾雾化效果更精确.
⑸ 简述气雾剂喷雾剂粉雾剂的区别和联系
喷雾剂概念:指不含抛射剂,借助于手动泵的压力将液喷射成雾状的制剂。质量要求:1 物分散均匀、稳定。溶液型喷雾剂的液要澄明;乳剂型喷雾剂分散相在分散介质中应分散均匀;混悬型喷雾剂中的物应微粉化。2 无毒、无刺激。3 用于创面的应无菌。
气雾剂概念:指物与适宜的抛射剂封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密封容器中而制成的制剂。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喷出。质量要求:1 无毒、无刺激。2 喷出物的雾滴或雾粒要细小、均匀、剂量准确。3 泄露与爆破应符合规定,确保安全使用。4 用于烧伤、烫伤的气雾剂应无菌。
不难看出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与前者靠借助外力喷射,后者借助内压及抛射剂喷出。另外后者相对前者的缺点有:1 成本较高(因内压容器、阀门系统和特殊的生产设备)。2 抛射剂有致冷效应,多次使用于受伤皮肤创面可引起不适于刺激。3 抛射剂有一定的毒性,不适宜心脏病患者作为吸入气雾剂使用。4 易发生爆炸。
⑹ 喷雾剂什么原理
现有的喷雾器有四种。
一种用的是伯努利原理。伯努利原理说的是在同一流质里,流速大,压强小;流速小,压强大。流体会自动从高压流向低压。在通过三叉管时(具体的图不能画出来了,自己领悟),低速流动的水流向高速的流动的空气。水被高速空气撕成一小滴一小滴(设想水龙头里流出的水,刚开始速度慢,是水柱;但后来速度逐渐增大后就变成一滴一滴了)。这些小水滴喷出来后就成了雾。
第二种用的是把水压入细管造成高速水流,高速水流碰到障碍物后裂成小水滴。情形像把水龙头拧大后用手指堵住。家用的喷雾器多用这种结构,成本低。
第三种是让水带上电荷(水是电介质),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把水分成微滴。这种方法的水滴颗粒很小。同样的原理也用于给汽车涂漆。
第四种是超声雾化。振动可以在水面引起“浪花”,超声波的振动频率十分高,于是它的“浪”的波长很小,因此它的“浪花”——小水滴也很小,这些小水滴就成了雾。医院里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喷喉机就是用超声雾化。
我们生活中的家用喷雾器,大致可分为两部分:瓶部,用来盛水;盖部,用来喷水。其原理主要在于盖部。
在盖部的中央有一个手柄,与手柄连接的是一个塑料管,塑料管一直伸进瓶部。在塑料管的底部,有一个小孔,以使水进入塑料管中。拉动手柄,带动活塞上提,使空气进入塑料管中;按下手柄,带动活塞下降,将空气推入瓶部,使空气对水产生压强,将水推进塑料管旁一根较细的、与喷头相通的管中。在手柄的前后两侧,分别是变化式喷头和开关。喷头可以调节,使水的喷出量适当;按下开关,水就从喷头中喷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