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突击虎”使用虎式底盘,炮弹却重324公斤,怎么抑制后坐力的呢
二战时期,自纳粹德国的“海狮计划”失利以后,就开始调转枪口,转而把战略重心逐渐转向了东线战场上的苏联。
可是随着战争的深入,在苏联军队的拼死奋战之下,纳粹德国又一次宣告闪电战失败,转而陷入了持久战。
再加上苏联所处地区那相对寒冷的气候条件,使得纳粹德军每攻占一条街道、小巷、甚至是一栋楼都必须付出不小的代价。
于是就有人想到了既然战争成本那么大,那还不如直接动用重火力一路推过去算了,相对来说反而更为节约成本。
反观虎式底盘,其本身所承载的虎式坦克整备质量虽然重达57吨左右,可其所搭载的主力火炮也就仅仅只是一门88毫米的“KwK36L/56坦克炮”而已。
更别提坦克作为一种对火力、防护、机动等各方面属性都极为看重的战略性陆战武器,其势必会在不断的实验和实践当中将其性能调整到所能达到的最优水平。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毕竟只是变形版本,其也只有底盘一样而已,其它地方肯定完全不同。
可问题是底盘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就像坦克那样,想要在同等技术条件下增强火力,势必就需要以削弱防护或者机动性能为代价,反之亦然。
㈡ 一辆主战坦克在作战中行驶一小时需要多少汽油
坦克行驶耗油多少看他的马力多少,马力大的耗油多,俄罗斯T-80坦克动力系统采用GTD-1000燃气轮机,发动机标定功率约为724kW(985马力),最大内部燃油载量1000升,公路最大行程400公里,油耗为250升/百公里;
美国M1A1坦克采用AGT-1500型燃气涡轮发动机,最大功率:1103千瓦(1500马力),最大内部燃油载量1907.6升,公路最大行程498公里,油耗为383升/百公里;
德 国豹2A6采用MTU公司研制的MB873Ka-501型4冲程12缸V型90°夹角水冷预燃室式增压中冷柴油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柴油发动机之一。发 动机功率:1100千瓦(1500马力),最大内部燃油载量1200升,公路最大行程550公里,油耗为219升/百公里;
法国勒克莱 尔主战坦克该坦克使用的动力是UNI柴油机(UNI Diesel)公司销售的1台V8X1500型超高增压柴油机,重1850kg,在 2500r/min时功率达1103kW(1500马力),燃料储备:1300升,公路最大行程:550km,油耗为236升/百公里.
日本90式主战坦克发动机采用三菱重工生产的两冲程水冷V型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输出功率达811千瓦,它的燃油储量为1100升,最大速度70公里/小时,最大行程340公里,油耗为323升/百公里.
中国99式坦克采用了883千瓦(1200马力)的涡轮增压中冷式大功率柴油机,最大公路时速达70公里/小时,最大行程为600公里。油耗为410升/百公里.
英 国挑战者主战坦克使用的是珀金斯发动机(PerkinsEngines)公司生产的康达(Condor)12V-1200型涡轮增压柴油机,在 2300r/min时功率为882kW(1200马力)。公路最大速度:56km/h ,燃料储备:1797L ,最大行程为450千米,油耗为399升 /百公里
㈢ 如何制作DIY一个低成本高性能的遥控坦克
玩具坦克是用两个电机分别控制左右履带来实现、前进、后退、转向的。跟真坦克的结构完全不同。还有一个电机是控制炮塔转向的。
㈣ 美国把退役的坦克都要扔在水里,这究竟是为何呢
美国把退役的坦克都要扔在水里,这究竟是为何呢?
作为世界唯一一个超级军事大国,美国拥有着数量众多的退役坦克。对于美军而言,处理这些退役的坦克最简单的方法便是将其投入海洋当作人工礁石。我们都知道,坦克被称为钢铁怪兽,那么这些数量众多的坦克美军为何不选择回炉重造呢?
那么对于美国将退役坦克投入海洋的这一行为,大家又是怎么看待的呢?
㈤ 99式坦克
因为火炮稳定器没有开
行军中火炮稳定器是不开的
战斗过程的视频很少公开,曾经只公开过一段非常模糊的视频
96坦克在60km时速能够命中1500m左右的静止坦克目标,全速行进中潜望镜中的图像会有2度左右的慢速抖动。
99不详,只知道全速看不出抖动,估计能首发1500m处的高速运动中的坦克命中率会很好。
m1坦克,豹2坦克都做不到这一点(哪怕就是96坦克的运动中射击的能力,m1a1只具备25km速度下对于静止目标的射击,m1a2速度稍微高一些,但是无法进行行进间的连续射击,除非是极低速度下并在平坦地域才行,因为车身如果颠簸,装弹手无法装填,所以m1一般慢速行进射击或者短停射击)
了克莱尔能够行进间高速射击,此外t64,t72,t80,t90都可以(不过速度没有99或者96那么高,除非是t80,t80能超越96,无法超越99)。
㈥ 一个月花1700元坦克300养车成本分析!
以响亮的名字“出圈”,占据话题制高点,再以产品亮点留住“吃瓜群众”,透过现象看本质,坦克300的营销策略或许是值得大多数自主品牌学习借鉴的。一方面,当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年轻消费者逐渐成为汽车市场主力军时,坦克300懂得以与时俱进的营销手段,与年轻消费者进行“有效沟通”。
当然,如若你资金充足,且对越野强度需求更高,不妨直接上顶配车型(征服者),其配置表现在同价位是很难得可贵的。以上就是本期养车成本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到对坦克300有意的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㈦ 月均支出超过千元 坦克300养车成本解析
总的来看,作为一款硬核越野车,坦克300在保养方面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钱,7500公里一次的保养频次也不算非常的频繁,不过作为硬核SUV,其油耗较高使得其油费较高,虽然官方公布的工信部综合油耗只有百公里9.3升,但实际上会比这个数值高一些,而我们计算的在最理想情况下,每年1万公里月均油费也在四五百元,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在考虑这款车的时候还是要斟酌一下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㈧ 月销过万供不应求的坦克300,它是如何做到的
月销过万供不应求的坦克300,它是如何做到的?很长一段时间,越野SUV市场尚未大,消费者需求并未完全满足。当我到达真正的枪时,城市SUV非常困难。牧马人,普拉多的越野实力得到了广泛认可的,可以面对的消费者只能在袋子里表明阿拉醒。在30万元内,您可以真正匹配“艰难的越野”SUV,BJ40就是其中之一。
此外,坦克300的豪华属性是BJ40没有。原创卫生位于中国的高端品牌,品牌风格高于北京品牌,可提供真皮座椅,座椅按摩,后杯夹,品牌音频,PM2.5过滤,品牌音频,PM2.5过滤,保证某些驾驶等级。 BJ40的综合配置中的“简单”不仅仅是“简单”,更像是越野工具车,不喜欢它。
㈨ 退役坦克该如何处理中国做法与众不同,很实用,什么做法
上个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坦克成为了世界战场上最耀眼的军事装备,不仅造就了德国的闪电战,同时也成就了前苏联的钢铁洪流。因此在二战之后,坦克就得到了一个非常响亮的称号——陆战之王。
㈩ T-72主战坦克的意义
换装北约120毫米炮的T-72-120,具有讽刺意昧的是它并不来自下塔吉尔,而是过去的竞争对手哈尔科夫,T-64因为一直没有出口,在这个被硬通货主宰的时代反倒不如T-72有生命力。
“172M工程”的底盘设计基本上源于“167工程”,但修改措施也不少车首上装甲的倾角、驾驶员中置和双侧传动变速箱就是吸收自T-64。火控系统是在T-64A主战坦克的火控系统基础上发展而来,动力舱布局也不同于“167工程”。“172M工程”的发动机采用B-45的增大马力改进型B-46。行走装置大部分与“167工程”相同,每侧6个人直径负重轮和3个托带轮。不过扭杆和液压减震器更换成新的型号。这是因为“172M工程”的战斗全重比“167工程”重了5吨。火力方面,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获得M-60A1主战坦克后,通过实车检测,苏军发现115毫米坦克炮无法对西方的L-7(105毫米)系列坦克炮占据优势。在这之后,苏联就决定研制125毫米坦克炮以与西方坦克抗衡,并将该口径定为制式口径。所以,作为新型号的“172工程”和“172M工程”是必须装备新的大口径炮的,这并不是继承T-64主战坦克的设计。其实T-64也是直到T-64A才装备125毫米炮,之前苏联装备的T-62和T-64坦克装备的仍是115毫米炮。另外,“172M工程”的炮塔是全新设计的流线卵形炮塔,在纵向剖面上虽然跟T-64A很像,但实际外形跟T-64主战坦克和“172工程”带菱角的炮塔是不一样的。从正面或上方观察很容易通过炮塔区分出两者。由此可见,所谓外界风传的T-72主战坦克是T-64主战坦克简化型的说法其实并不正确。但卡尔采夫确实采用了很多简化设计(并不一定简化自T-64)来降低坦克的生产成本和难度。例如:火控系统采用的是机械弹道计算机。虽然与T一64的机电模拟弹道计算机相比功能单一且性能相对落后,但成本低廉。炮塔装甲采用钢钢复合结构,两层装甲板之间填充的是石英沙粒。结构上比T-64A主战坦克炮塔正面的复合装甲简单。同样,车首装甲的结构和成分也比T-64A简单。
当整个研制工作进入尾声的时候,卡尔采夫从总设计师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享受他幸福的退休生活去了。副总设计师韦涅季托夫继任并接手整个项目。“172M工程”样车被制造出来之后,各方面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测试,其中许多测试是十分严酷的。“172M工程”经受住了各种考验,表现出较好的可靠性,并用实际表现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后来在装甲兵总局的安排下,“172M工程”又跟T-64A主战坦克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在可靠性上T-64A虽然有大幅度提高,但依然不如“172M工程”。
虽然“172M工程”的总体性能逊色于T-64A,但是其各项设计比T-64A坦克要成熟可靠,结构也相对简单,这样的结果是“172MT工程”比T-64A更加容易生产。装甲兵总局也因此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是选择性能还是选择可靠性。最后的折衷方案是同时列装两种坦克。“172M工程”由此被获准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军方编号T-72。一代名车T-72主战坦克就此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