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成本可以用什么指标衡量

成本可以用什么指标衡量

发布时间: 2022-08-22 09:08:53

❶ 考核企业的成本核标指标主要有哪几项

1)成本费用率,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收入总额;
2)成本(费用)降低率,(实际费用-预算费用)/预算费用*100%
3)成本费用百元销售额占比,即利润表各项目除以营业收入总额,通常是累计数值对比去年同期,这样误差减少。

❷ 企业的成本用什么标准来衡量!!

企业产品成本的构成分两块:生产成本、销售成本
其中:第一;生产成本
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1、 直接材料——构成该产品的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电力的成本;
2、 直接人工——直接参与生产该产品的工人工资及福利成本;
3、 制造费用——为生产该产品参与的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设备房屋折旧、车间办公费用等。
第二:销售成本
为销售该产品所发生的费用
含办公费用、折旧、差旅费、招待费、工资及福利等等

❸ 成本考核的指标

1、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在成本指标中,实物指标是基础,价值指标是一种综合性指标。
2、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3、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
单项指标是反映成本变化中一个侧面的指标,如单位成本。综合指标是总括反映成本的指标,如总成本等。

❹ 成本指标有哪两个

首先,需明白成本指标是什么?
就是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了企业在当期发生的所有成本费用所带来的收益的能力。
其计算公式为: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l00%
其中,成本费用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如果能够获得其他业务支出数据的,还应当包括其他业务支出数据。
如果无法获得其他业务支出数据的,计算公式也可以变为: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利润))×l00%
需要指出的是,成本费用利润率中的利润,应当是指营业利润,而非利润总额。
这是因为:
1、利润总额中除了包括营业利润以外,还包括了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等非营业性收入在内。
2、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是用于反映企业的正常的营业活动获利能力,因此,成本费用只包括与营业活动有关的成本及费用,即营业利润前发生的各类成本及费用。
所以,基于上述原因,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中的利润,应当使用营业利润,而非利润总额。
经济指标在反映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数量表现时,是以理论经济学所确定的经济范畴的涵义为依据。供参考。

❺ 成本效益分析可用哪些指标进行度量

如果用比率分析法,有以下几种指标:
1,相关指标分析法。
产值成本率=成本/产值*100%;
销售收入成本率=成本/销售收入*100%;
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2,构成比率分析法,
直接材料费用比率=直接材料成本/产品成本*100%
直接人工费用比率=直接人工费用/产品成本*100%
制造费用比率=制造费用/产品成本*100%

❻ 成本效益分析以什么为测量标准

测量标准为要看具体使用的方法:

如果用比率分析法,有以下几种指标:

1、相关指标分析法:

产值成本率=成本/产值*100%;

销售收入成本率=成本/销售收入*100%;

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2、如果用构成比率分析法,有以下几种指标:

直接材料费用比率=直接材料成本/产品成本*100%

直接人工费用比率=直接人工费用/产品成本*100%

制造费用比率=制造费用/产品成本*100%

(6)成本可以用什么指标衡量扩展阅读:

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

针对某项支出目标,提出若干实现该目标的方案,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计算出每种方案的成本和收益,通过比较方法,并依据一定的原则,选择出最优的决策方案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概念首次出现在19 世纪法国经济学家朱乐斯·帕帕特的着作中,被定义为“社会的改良”。

其后,这一概念被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重新界定。

到1940年,美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 ·卡尔德和约翰·希克斯对前人的理论加以提炼,形成了“成本—效益”分析的理论基础即卡尔德—希克斯准则。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成本—效益”分析开始渗透到政府活动中,如1939年美国的洪水控制法案和田纳西州泰里克大坝的预算。

60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投资项目的增多,使得人们日益重视投资,重视项目支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就需要找到一种能够比较成本与效益关系的分析方法。以此为契机,成本—效益在实践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网络-成本效益分析

❼ 简答题成本指标有哪两个

首先,需明白成本指标是什么?
就是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了企业在当期发生的所有成本费用所带来的收益的能力。
其计算公式为: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l00%
其中,成本费用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如果能够获得其他业务支出数据的,还应当包括其他业务支出数据。
如果无法获得其他业务支出数据的,计算公式也可以变为: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利润))×l00%
需要指出的是,成本费用利润率中的利润,应当是指营业利润,而非利润总额。
这是因为:
1、利润总额中除了包括营业专利润以外,还包括了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等非营业性收入在内。
2、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是用于反映属企业的正常的营业活动获利能力,因此,成本费用只包括与营业活动有关的成本及费用,即营业利润前发生的各类成本及费用。
所以,基于上述原因,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中的利润,应当使用营业利润,而非利润总额。
经济指标在反映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数量表现时,是以理论经济学所确定的经济范畴的涵义为依据。

❽ 成本指标的三级指标有哪些,请列举出来

1.成本计划的数量指标

(1)按子项汇总的工程项目计划总成本指标。

(2)按分部汇总的各单位工程(或子项目)计划成本指标。

(3)按人工、材料、机具等各主要生产要素划分的计划成本指标。

2.成本计划的质量指标,如项目总成本降低率

(1)设计预算成本计划降低率=设计预算总成本计划降低额/设计预算总成本。

(2)责任目标成本计划降低率=责任目标总成本计划降低额/责任目标总成本。

3.成本计划的效益指标,如项目成本降低额

(1)设计预算总成本计划降低额=设计预算总成本-计划总成本。

(2)责任目标总成本计划降低额=责任目标总成本-计划总成本。

成本

成本是企业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的必要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的分类:1、根据应用情况可以分为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2、根据形成的时间可以分为历史成本和未来成本;3、根据生产经营的范围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4、根据与决策的关系可以分为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

降低企业成本的方法包括节约企业的材料消耗、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实行定额成本的管理、加强企业成本的预算控制以及实施全面的成本管理模式等。

收益

收益是指来自企业期间交易的已实现收入和相应费用之间的差额。它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会计收益是根据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以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所获得的销售收入,减去为实际销售收入所支出的成本得出的。这些经济业务,既包括外部交易,也包括内部交易。与外界的业务活动使企业的资产或负债发生转移,由于它通常是直接的货币收支,因而其量度一般也是确切的。企业内部的资产之使用或转移,由于是非直接的货币收支,因而其量度通常并不确切。按照传统会计观点,市场价格或预期价格发生变化而引起的价值变动不包括在内部资产转移之列。当发生交易时,旧资产的价格通常转移到新资产中,这便是计量收益的交易法。交易法自然而然地会推导出在销售或交易时确定收益这一程序以及会计中成本转移惯例。

2、会计收益是建立在会计分期的假设之上的,它指的是某一特定期间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早期的会计收益是根据现金收付制来计算的,而现代的会计收益则是按权责发生制划分当期收入和费用,在进行了恰当的配比后计算出来的。不过,以现金制确定的收益更易于被使用者所接受。

❾ 经济成本三级指标是指什么指标

成本指标的三级指标包括:

1、成本计划的数量指标:按子项汇总的工程项目计划总成本指标;按分部汇总的各单位工程计划
成本指标;按人工、材料、机具等各主要生产要素划分的计划成本指标。

2、成本计划的质量指标:设计预算成本计划降低率=设计预算总成本计划降低额÷设计预算总成
本;责任目标成本计划降低率=责任目标总成本计划降低额÷责任目标总成本。

3、成本计划的效益指标:设计预算总成本计划降低额

成本指标三级指标对比的基数由于分析的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有计划数、成本指标定额数、前期实际
数、以往年度同期实际数以及本企业的历史先进水平和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水平等。将成本指标的实际数与计
划数或定额数对比,成本指标以揭示计划或定额的执行情况。

但在分析时还应检查计划或定额本身是否既先进
又切实可行。因为实际数与计划数或定额之间差异的产生,除成本管理水平的原因以外,还可能由于计划或定
额太保守或不切实际。将成本指标的本期实际数与前期实际数或以往年度同期实际数对比,可以考察企业成本
指标的发展变化情况。将成本指标的本期实际数与本企业的历史先进水平对比,将本企业实际数与国内外同行
业的先进水平对比,成本指标可以发现与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从而学习先进、赶上和超过先进。

对比分析法
只适用于同质指标的对比,例如,产品实际成本与产品计划成本对比,实际原材料费用与定额原材料费用对
比,成本指标本期实际制造费用与前期实际制造费用对比等。在采用这种分析方法时,应该注意对比指标的可
比性。进行对比的各项指标,在经济内容、计算方法、计算期和影响指标形成的客观条件等方面,应有可比的
共同基础。如果相比的指标之间有不可比因素,应先按可比的口径进行调整,然后再进行对比

❿ 成本指标是什么

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了企业在当期发生的所有成本费用所带来的收益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l00%
其中:成本费用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如果能够获得其他业务支出数据的,还应当包括其他业务支出数据。
如果无法获得其他业务支出数据的,计算公式也可以变为: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利润))×l00%
需要指出的是,成本费用利润率中的利润,应当是指营业利润,而非利润总额。这是因为:
1。利润总额中除了包括营业利润以外,还包括了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等非营业性收入在内。
2。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是用于反映企业的正常的营业活动获利能力,因此,成本费用只包括与营业活动有关的成本及费用,即营业利润前发生的各类成本及费用。
所以,基于上述原因,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中的利润,应当使用营业利润,而非利润总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