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薪酬核算方法
摘要 工业企业对于不同性质人员的工资核算方法是不同的: (一)一线操作工人工资核算 1、计件制工资 A.按照单位产成品的标准总工时(参考行业数据或者经过使用现场秒表核对),推算每道的工序标准工时。 B.按照单位产成品的预定人工成本(可以根据产品销售价格的一定比例核定)和上述标准工序工时,推算出每道工序的标准人工工资。 C.按照不同级别操作工人的档次,核定工资倍数,乘以B中的标准工资算出每个工人的应得工资,以兹对熟练员工的鼓励。 D.按照生产部门规定的奖惩标准(如出勤率、产品质量、返工率等),最终计算出月度实得计件工资。 2、计时制工资 对于部分工作,如返工、停工待料、清理流水线、搬运工作等,无法使用计件工资进行核算。可以使用计时工资对计件工资进行补充。 A.标准计时工资的核定 参考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推算出单位计时工资。 B.按照A中的标准计时工资,参考1/C的相应规定,根据车间统计员的统计结果,计算出每位工人的实得计时工资。 (二)二线操作工人的工资核算 对于非一线操作工人,如品质人员、配料员、仓库工人等,可以参考计时工资来进行核算。若企业的工资核算比较健全,可以进一步采用与一线工人工资挂钩的方式...
‘贰’ 工资核算日常主要分哪几个步骤()
工资核算日常主要分:
1、人力资源部根据各部门上报的员工每月出勤情况及奖惩情况为依据,结合人力资源部的考勤情况,核算工资,并制作工资明细表,作为工资发放凭据。
2、工资发放采取银行打卡制。
3、工资实际发放一律保留至元,四舍五入。
公司工资发放的计算方法:
1、入职、离职员工工资计算方法为: 当月工资=员工工资÷30×当月实际出勤天数
2、计薪天数=应出勤天数+公司福利性假期天数(公休假)
3、除公司福利性假期天数外请假: 当月工资=员工工资÷30×当月实际出勤天数 工资发放管理
工资支付的时间和要求:
我国工资支付的法律规章明确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工资应当按月支付,是指按照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工资。
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对于实行小时工资制和周工资制的人员,工资也可以按日或周发放。对完成一次性临时劳动或某项具体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按有关协议或合同规定在其完成劳动任务后即支付工资。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工资支付
‘叁’ 成本核算中工人工资怎么分配
由于工资制度的不同,生产工人工资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也不同。在计件工资制下,生产工人工资通常根据产量凭证计算工资并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计时工资制,如果只生产一种产品,生产人员工资属于直接费用,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如果生产多种产品,就要求采用一定分配方法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通常按产品实用工时比例分配法:
工资分配率=(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各种产品实用工时之和)*100%;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工资费用=该种产品实用工时*分配率。
(3)员工工资如何成本核算扩展阅读
成本核算目的:
构建全面的企业成本管理思维,寻求改善企业成本的有效方法;
跳出传统的成本控制框架,从公司整体经营的视角,更宏观地分析并控制成本;
掌握成本核算的主要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根据情况的变化改良现有的核算体系;
掌握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为决策者提供关键有效的成本数字支持。
‘肆’ 工资如何核算才正确
目前针对固定月薪制工资计算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方法:
A:(固定月薪/应出勤天数)*实际出勤天数+固定月薪/20.92/8*1.5*平时加班工时+固定月薪/20.92/8*2*周末加班工时;
B:(固定月薪-固定月薪/20.92*缺勤天数)+固定月薪/20.92/8*1.5*平时加班工时+固定月薪/20.92/8*2*周末加班工时;
C:固定月薪/20.92*实际出勤天数+固定月薪/20.92/8*1.5*平时加班工时+固定月薪/20.92/8*2*周末加班工时;
按照A方法:其工资为:600/23*19+600/20.92/8*1.5*21=608.58
按照B方法:其工资为:600-600/20.92*4+600/20.92/8*1.5*21=598.21
按照C方法:其工资为:600/20.92*19+600/20.92/8*1.5*21=657.86
可以看出同样的一个案例如果采取不同的薪资计算方法其工资金额相关很大。
‘伍’ 一个员工的真实成本如何计算
大多数企业将员工流动成本狭义地理解为离职成本(离职员工流动的现金成本)或替换成本(即招聘广告费用)等有形成本,而忽略了与此相关的其他成本,特别是员工流动导致企业生产率下降等的无形成本。事实上员工流动的无形成本远远高于员工流动的有形成本。
大多数企业的中高层经理在讨论或分析员工流动尤其是员工自愿流动时,往往只想到企业当前人力资源的损失或流失,而忽略或低估员工流动对企业造成的特殊经济损失以及员工流动对企业造成的中长期的影响。
企业管理人员犯的一个通病是他们往往不相信现有员工是能够进行培训和开发以达到企业发展的要求,但确信新招聘的员工是具有超凡能力的,因此,人们往往会发现这些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不情愿对现有岗位员工支付有竞争性的工资,而情愿对新进的陌生员工支付比原岗位员工资高出30%-50%的工资。这是导致目前部分企业员工流动率偏高从而导致企业员工流动成本不断攀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几乎没有一家企业在年度预算中包含完整的员工流动成本(有形和无形)预算,而仅仅包含招聘费用、员工离职经济补偿等部分有形成本预算。
企业中绝大部分的中层经理对于本部门员工流动成本包括有形成本漠不关心,因为有形成本往往是人力资源部的预算范畴。
大多数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员工的流动成本已成为当今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黑洞、底线利润的一个无形杀手。
大多数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已计算员工年度或月度的流动率,但由于本身缺乏对计算员工流动成本重要性的认识,不清楚员工流动成本的具体构成、流动成本的模型和计算公式等因素,没有能够计算或完整计算员工流动成本,尤其是无形成本。
‘陆’ 公司员工成本如何核算
企业员工成本总额=职工工资总额+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费+劳动保护费+职工住房费用(单位负担的住房公积金)+其他人工成本费用(如发放的伙食补助、交通补助等)
根据劳动部(1997)261号文件规定,企业人工成本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费,劳动保护费、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费用等7大项。
人工成本计算方法:
(1)劳动分配率,是指人工成本总量与增加值的比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中用于支付人工成本的比例。它反映分配关系和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
(2)人事费用率,是指人工成本总量与销售(营业)收入的比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总价值中用于支付人工成本的比例。
同时也表示企业职工人均收入与劳动生产率的比例关系,生产与分配的关系,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产出关系。它的倒数表明每投入一个单位人工成本能够实现的销售收入。
(3)人工成本利润率,是指人工成本总额与利润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了企业人工成本投入的获利水平。
(4)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人工成本总额/总成本)×100%
(6)员工工资如何成本核算扩展阅读:
按我国劳动部颁发的(1997)261号文件规定,人工成本范围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其中,职工工资总额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职工工资总额
职工工资总额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记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社会保险费用
社会保险费用指国家通过立法,企业承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企业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费用。此项人工成本费用只计算用人单位缴纳的部分,不含个人缴纳的部分。因为个人缴费已计算在工资总额以内。
职工福利费用
职工福利费用是在工资以外按照国家规定开支的职工福利费用。主要用于职工的医疗卫生费、职工因工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文体宣传费、集体福利事业补贴(包括集体、生活福利设施,
如职工食堂,托儿所、幼儿园、浴室、理发室、妇女卫生室等,以及文化福利设施,如文化宫、俱乐部、青少年宫、图书室、体育场、游泳池、职工之家、老年人活动中心等)物业管理费、上下班交通补贴。
‘柒’ 员工工资核算流程
工资核算流程:
1、考勤的处理
每月算薪前应该做好员工的考勤管理工作,登记好员工出勤的时数,请假时数、加班时数、迟到、早退旷工、补卡的情况。
2、工资花名册的制作
工资花名册即为本次算薪应该发薪的人员名单。一般会划分为当月在职员工花名册、离职人员花名册、转正花名册。其中在职员工花名册加当月离职人员名单构成本月应该算薪的人员。转正花名册主要是用来做转正人员薪酬调整的。
(一)转正人员从转正之日起工资标准与试用期不一样的,要做好工资标准调整(注意调整的日期);
(二)有工资标准变动的人员重新维护新的工资标准;
(三)新入职的人员根据其入职定薪表中的工资标准做好维护。
4、薪资相关数据收集
(一)绩效考核数据收集:规定各部门在每月算薪前完成绩效考核工作,以此数据做为核算绩效工资的依据;
(二)各类奖罚表的收集(如优秀员工奖励、部门的奖惩通知单等)。
5、社保公积金台账的整理
(一)本月已停缴社保公积金的人员从社保公积金台账中剔除;
(二)添加本月新增缴费社保公积金人员的缴费基数以及缴费比例;
(三)本月缴费基数有变化的人员变更缴费基数。
6、根据薪资核算的逻辑核算薪资,检查薪资核算的准确性
7、工资提交领导审批
8、工资发放
(7)员工工资如何成本核算扩展阅读:
工资的核算办法
应设置“应付工资”帐户,该账户总括地反映企业与职工有关工资的结算情况。贷方反映应付职工的工资额,借方反映从工资中代扣的款项、实发工资、期末结转的未领工资,期末结接未领工资后本账户无余额。
主要事项的账务处理方法为:每月发放工资前,应根据工资结算汇总表中的应发金额总数,向银行提取现金,借记“现金”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发放工资时,根据工资支付单的实际金额,借记“应付工资”账户、贷记“现金”账户。
应由职工工资中代扣款项,根据工资结算汇总表中的各项代扣金额,借记“应付工资”,贷记“其他应付款”账户;职工在规定期限内未领取的工资,应由财会部门入账,借记“现金”账户,贷记“其他应付款”账户。
月末应将本月应付的工资进行分配,根据工资费用分配汇总表,借记“运输支出”、“内部供应和销售支出”、“工附业支出”、“代办业务支出”、“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在建工程”“应付福利费”等账户,贷记“应付工资”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