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产品标准成本如何设置
扩展阅读
周导如何控制企业成本 2024-05-03 16:16:54
资金成本是怎么算的 2024-05-03 16:16:08

产品标准成本如何设置

发布时间: 2022-08-18 02:33:11

‘壹’ 企业如何确定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的制定

产品成本一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大部分构成,标准成本也应由这三大部分分别确定。
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成本,它包括标准用量和标准单位成本两方面。材料标准用量,首先要根据产品的图纸等技术文件进行产品研究,列出 所需的各种材料以及可能的代用材料,并要说明这些材料的种类、质量以及库存情况。其次,通过对过去用料经验的记录进行分析,采用其平均值,或最高与最低值 的平均数,或最节省的数量,或通过实际测定,或技术分析等数据,科学地制订用量标准。
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人工成本。在制订产品直接人工成本标准时,首先要对产品生产过程加以研究,研究有哪些工艺,有哪些作业或操作、工序等。其次要对企业的工资支付形式、制度进行研究,以便结合实际情况来制订标准。
制造费用可以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部分。这两部分制造费用都按标准用量和标准分配率的乘积计算,标准用量一般都采用工时表示。
上述标准成本的制订,可以通过编制标准成本单来进行。
在制定时,其中每一个项目的标准成本均应分为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其中,用量标准包括单位产品消耗量、单位产品人工小时等,价格标准包括原材料单价、小时工资率、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等。具体如下:
(1)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的用量标准×材料的标准单价
(2)直接工资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小时标准工资率
(3)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标准工时×每小时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
其中: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预算总数/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
(4)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标准工时×每小时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
其中: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数/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

‘贰’ 标准成本管理有哪些内容方面

标准成本管理应依据各生产流程的操作规范,利用健全的生产、工程、技术测定(包括时间及动作研究、统计分析、工程实验等方法),对各成本中心及产品制定合适的数量化标准,再将该数最化标准金额化,作为成本绩效衡量与标准产品成本计算的基础。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标准成本的制定
制定标准成本时,应充分考虑列在有效作业状态下所需要的材料和人工数量,预期支付的材料和人工费用,以及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所应分摊的间接费等因素。标准成本的制定。应有销售、生产、计划、采购、物料、劳动工资、工艺、车间、会计等有关部门的人员参加,共同商定。标准成本制定的不能高不可攀,避免打消员工的积极性,但也不能门槛太低,失去成本管理的意义,应该是切实可行的,大部分人通过努力能够达到,同时企业要定期对标准成本进行评审和维护,以保持标准成本的先进性和稳定性。
成本标准的首要问题是制定成本中心,成本中心是成本收集的最小责任单位,在实践中,成本中心按其功能又可区分为生产性成本中心、服务性成本中心、辅助性成本中心和生产管理性成本中心。
成本标准分为消耗标准和价格标准。
(1)消耗标准分原料消耗标准、辅料消耗标准、直接燃料动力标准、直接人工标准和制造费用标准;其制定的依据为工艺技术规程、生产操作规程、计划值指标、历史消耗资料。具体方法为:
第一,原料消耗标准是指明细产品在各成本中心的单耗,它应由成本中心的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一道按技术规程制定。
第二,辅料消耗标准的制定应考虑历史消耗资料及生产操作规程、计划值。
第三,对于直接燃料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标准的制定。
(2)价格标准分为物料价格标准、半成品价格标准、能源价格标准和人工价格标准,其可按成本补偿的原则制定。
2、标准成本的控制
成本管理的关键在于控制,而成本控制就是动用现代成本会计的各种方法,使各项成本达到预期标准的一种措施,通过成本控制使我们的实际成本逐步达到标准成本,这就实现了企业降成本增效益的目标。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成本中心必须认真研究项目标准设定的方法、状况、修订标准等,把成本标准与计划值有机结合,按成本标准、计划值控制各项消耗,年度成本预算下达后,应根据作业区具体情况制定降低消耗的年计划,并以文件形式把指标分解下发到班组、岗位,每月终了,财务部门把作业区的成本标准配上生产计划得出下月的成本计划.作业区据此制定月度降低消耗的计划。在成本的事中控制方面,必须开展有效的降低成本活动,将降低成本的指标层层分解到各作业区、班组及操作中,做到人人身上有指标、将主要成本项目实行挂牌到岗。作业区还应找出消耗大或单价高或浪费严重的项目作为重点控制项目,抓住关键问题,确保降低成本目标得以实现。对重点控制项目应指定专人负责,抓科技攻关、合理化建议、自主管理,按月跟踪项目进度及取得的效益。
3、成本差异揭示与分析
成本差异分类和计算如下:
消耗差异=标准价格×(实际消耗一标准消耗)
价格差异=实际消耗×(实际价格一标准价格)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一标准工资率)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一标准工时)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一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一标准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一实际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一实际产量标准工时)
差异等于实际成本减标准成本,负差为有利差异,正差为不利差异。差异揭示出来后,应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差异产生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标准不够准确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实际生产操作或管理产生的。对于不够准确的要加以修订,对于生产操作管理产生的要具体进行分析。成本差异的分析一定要责任中心的生产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分析,而不能由财务人员闭门造车想象出差异原因,这样才能使标准成本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
4、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标准成本法下,为各种成本差异要分别设差异账户单独归集,如:对材料成本差异,应设置“材料价格差异”和“材料用量差异”账户;对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应设置“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和“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等账户,年度终了时予以处理,或者转为销售产品成本,或者直接计入损益。我国和西方国家大都采用将本期发生的各种差异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标准成本法下,产品的实际成本是按标准成本列示的。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只对改进管理有作用。因此,一般只计算产品的标准成本,不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产成品、在产品在资产负债表上以标准成本列示。这是标准成本法与定额法的根本性区别。
标准成本法下,成本必须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以分清哪些责任由采购部门负责(如材料成本差异),哪些责任由车间负责(如材料数量差异),哪些责任由生产部门负责(如固定费用产量差异)等。资料详细、系统,强调全面管理,有利于各职能部门、生产车间分清责任、相互配合。有利于经济责任制的建立。
综上所述,掌握和利用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来设计的,标准成本制度是指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如技术指标、作业指标、计划值等)而设计的,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标准成本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标准的制定、标准成本的控制,成本差异揭示及分析、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四部分内容。

‘叁’ 标准成本管理有哪些作用,怎么进行

标准成本管理的作用:
实施标准成本对于指导和控制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意义重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1、便于成本核算
只要划定成本中心、确定成本标准、制定成本项目后,按一定的程序便可核算出标准成本、实际成本及成本差异。采用标准成本后,在制品按成本的标准留,剩下的成本即为转出成本,这样解决了在制品留法不合理的难题。
2、便于分清各成本中心的责任
由于标准成本将成本中心划定为一、二、三级,而三级成本已划到车间、作业区这一级。三级成本中心也能揭示出标准成本差异.这样消灭了吃大锅饭的现象。标准成本的每个成本项目都采用单独的价格标准和数量标准。因而可以确定每个成本项目实际脱离标准的差异的责任归属,从而分清各部门的责任
3、便于成本控制
明确成本中心的责任后,使成本控制的责任下放到车间、作业区三级成本中心,并将成本标准、成本指标层层分解到个人,加强考核,使奖金与成本业绩挂钩。另一方面,在标准成本实践中还实行月度成本计划的措施,有利于计算月度成本消耗量,然后采购员、领料员按此月度成本控制计划采购、领料,以达到控制原材料成本的目的。
4、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单位边际贡献=单位销售收入-单位变动成本,进行标准成本管理,可以确认企业的单位边际贡献,有利于企业测算出盈亏平衡点,从而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传统的成本管理,特别是全部成本管理,在考虑产品收益时,不仅包括变动成本,而且包括固定成本,这就干扰了决策者的决策。标准成本管理的实施,为企业正确核算产品单位变动成本提供了科学依据,从而有利于企业决策者作出正确的决策。
如何进行标准成本管理:
1、细化成本核算,提供真实准确的成本报表
财务部门组织成立标准成本核算网络,制定详细的核算项目,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适时、高效、快捷地反映成本信息,及时了解原材料的库存和使用情况,做好领料计划、收集成本资料、核对成本数据、反馈成本信息。
2、对成本进行事前预测
建立成本指标分解体系:对于成本预算中的各类费用有专人控制,建立月度成本计划体系,实行年预算指导下的月度成本计划管理,使预算置于强有力的过程控制之下。成本管理,制定计划是基础,依靠科技进步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是关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降低成本的根本途径,而科技的潜力又是无穷的,不断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在日常生产上是企业降低成本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挖潜增效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加强了成本预算的准确性。
3、对现场成本进行事中控制
成本预算的完成进度要跟踪,尤其是重点控制项目,要制定进度指标,进行事中控制,以便及时检查。协助各班组分解指标、落实责任人、制定考核办法,通过领料员控制物资领用,对当月各班、整个消耗情况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软件,及时准确的了解各种成本变动情况,对成本变动大的情况能够适时分析,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标准成本的管理效果。
4、组织标准成本的考核与改进
每个月财务部门都对企业的成本进行计算考核,在考核中要把成本指标与销售收入实现情况相结合,把成本和收入捆起来进行考核,提高成本考核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把计算出的实际成本考核报表报给计划部门,由计划部门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比较,按照“责、权、利相结合”和“多节多奖、少节少奖、不节不奖、超支罚款”的原则进行考核。对完成计划的部门予以奖励,对没有完成计划的单位进行处罚。同时财务部门在考核的定期分析,提示成本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针对原因对执行部门和制定部门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根据市场变化和成本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考核指标,以确保公司全年计划的完成。
标准成本是指在正常和高效率的运转情况下制造产品的成本,而不是指实际发生的成本。而是一种目标成本,也叫“应该成本”,它不仅间接费用是预计的,而且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等也是按预计的数字来计算的,标准成本的制订,通常从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三方面着手进行。但与定额法不同的是,直接材料成本包括标准用量和标准单位成本两方面;直接人工成本包括标准用量和工资率两方面(计时工资时);制造费用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部分,都是按标准用量和标准分配率来计算。
标准成本制度是指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如技术指标、作业指标、计划值等)而设计的,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标准成本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标准的制定、标准成本的控制,成本差异揭示及分析、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四部分内容。

‘肆’ 标准成本怎么建立,有什么意义

标准成本制度的产生,标志着“先干后算”的成本核算模式被“先算后干”的成本核算模式所代替,对成本的控制从事后发展到了事前。实行标准成本制度,既有利于企业加强成本控制、进行经营决策,又有利于简化日常成本核算。自该制度产生起,就深受西方企业界的欢迎,尤其在采用大规模流水线生产的工厂里得到了广泛运用。该制度的局限是仅适用于生产经营条件相对稳定的生产部门。建立和运用标准成本的意义归纳为四点:
一是有利于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运用标准成本进行预算的编制和分解,能使各项预算指标更加符合生产实际,消除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人为不利因素,进一步提高预算完成准确率。
二是各成本中心的责任清晰。通过揭示标准成本差异,并对差异进行分析,确定差异产生的原因。这样就打破吃大锅饭的现象,各成本中心之间管理水平的高低通过标准成本差异就可以体现出来。
三是有利于成本控制。明确成本中心的责任后,使成本控制的责任下放到车间和班组,便于车间和班组把成本标准、成本指标层层分解到个人,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考核,使奖金与成本业绩挂钩,同时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四是有利于决策。一方面管理层可根据差异分析情况作出采取新工艺、新操作、新技术的决策,以控制成本;另一方面,管理层针对标准成本状况,作出营销决策。
标准成本的建立:
成本标准是针对明细作业在各成本中心而制订的,它分为消耗标准和价格标准。而消耗标准又分原料消耗标准、辅料消耗标准、直接燃动力标准、直接人工标准和制造费用标准;价格标准分为物料价格标准、半成品价格标准、能源价格标准和人工价格标准。
(一)标准的制定应考虑历史消耗资料及生产操作规程、计划值
成本标准不能只由财务部门制定,而一定要有一个权威机构制定和修订标准,制定标准应由技术部门、生产车间和财务部门的人员共同参与。另外,对于一个集团公司所属不同地域的分厂,还应设定一个地域修正系数。比如有的分厂地处平原,有的则地处山区或丘陵地区,那么这些分厂在制造同一产品所支出的成本必然会受人工费、运输费等因素的影响而不同。
(二)标准成本法下的差异主要有脱离标准成本的差异这一类
具体包括材料成本差异(材料用量差异、材料价格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变动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等四大项九种,设置口径较细。要为各种成本差异专门设置许多总账科目进行核算,如:对材料成本差异,应设置“材料价格差异”和“材料用量差异”账户;对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应设置“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和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等账户,并详列于利润表中。
(三)标准成本要整合,则从标准到生产实际的信息量必然非常庞大,光靠手工计算是不可能的
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作为标准成本管理平台,在产品、产成品和销售成本均以标准成本计价,并同时记录成本差异,可以大大减少期末成本计算的工作量,简化日常账务处理。同时,采用ERP成本管理,在通过库存系统、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等取出相关成本数据或手工录入数据后,系统就可以自动进行成本计算,生成完工产品成本报表、在产品成本报表、成本差异分析表等报表,并保证各种数据来源的唯一性,确保数据之间勾稽关系的正确性,从而避免了手工做报表的繁重工作量。同时,还应推广应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显示监控装置,加强对物质消耗和流向的控制,为成本控制和计算创造条件。
标准成本的修订:
标准成本体系通过事前制定的成本标准,对各种资源消耗和各项费用开支规定数量界限,可以在事前限制各种消耗和费用的发生;在成本形成过程中,按成本标准控制支出,随时显示节约还是浪费,及时发现超过成本标准的消耗,有利于企业迅速制定改进措施,纠正偏差,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产品成本形成之后,通过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企业可以进行定期的分析和考核,及时总结经验,为未来降低成本指出途径。
制定的标准成本在一个固定的时期内应是不变的,在企业的组织机构、外部市场、产品品种等发生较大变化时,是有必要进行修订的。但是等到上述因素发生较大变化时,往往差异已经较大了,给日常的差异分析工作带来不便,增加了分析的复杂程度和工作量。根据以往的经验,标准成本至少应在三年进行一次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实施修订。

‘伍’ 标准成本怎么算出来

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成本标准=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

标准成本按所根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

理想标准成本是在最优的生产条件下,利用现有规模和设备能达到的最低成本。是理论上的业绩标准、生产要素的理想价格和可能实现的最高生产能力的利用水平。

理想的业绩标准是指生产过程中毫无技术浪费时的生产要素消耗量,最熟练的工人全力以赴工作、不存在废品损失和停工时间等条件下可能实现的最优业绩。

最高生产能力的利用水平是指理论上可能达到的设备利用程度,只扣除不可避免的机器修理、改换品种、调整设备的时间,而不考虑产品销路不畅、生产技术故障造成的损失。

这种标准是“工厂的极乐世界”,很难成为现实,即使出现也不可能持久。它的主要用途是提供一个完美无缺的目标,揭示成本下降的潜力,不能作为考核的依据。

正常标准成本是在效率良好的条件下,根据下期一般应该发生的生产要素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出的标准成本。

把难以避免的损耗和低效率等情况也计算在内,使之切实可行。从数量上看,它大于理想标准成本,但又小于历史平均水平,实施以后实际成本可能是逆差,是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一种标准,因而可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5)产品标准成本如何设置扩展阅读:

标准成本的用途:

(1)标准成本可用于控制成本。评价管理人员工作的好坏,把实际已经做的和应该做的进行比较,标准成本便为这种对比提供了基础,顺差表示经营的结果优于预期的而逆差则表示经营的结果不如预期的。因此,这种差额的计算对分析和控制成本是重要的。

(2)用于决策。标准成本通常用来作为确定销售价格的基础,特别是在确定不属于同批产品的销售价格时,更要以标准成本为基础。

(3)使成本计算更合理。同样的产品有同样的成本。

(4)减少成本会计的工作量。

‘陆’ 如何建立标准的成本

标准成本管理系统总述

‘柒’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

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按所根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是在效率良好的条件下,根据下期一般应该发生的生产要素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出的标准成本。

把难以避免的损耗和低效率等情况也计算在内,使之切实可行。从数量上看,它大于理想标准成本,但又小于历史平均水平,实施以后实际成本可能是逆差,是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一种标准,因而可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7)产品标准成本如何设置扩展阅读

用途:标准成本可用于控制成本。评价管理人员工作的好坏,把实际已经做的和应该做的进行比较,标准成本便为这种对比提供了基础,顺差表示经营的结果优于预期的而逆差则表示经营的结果不如预期的。因此,这种差额的计算对分析和控制成本是重要的。

用于决策。标准成本通常用来作为确定销售价格的基础,特别是在确定不属于同批产品的销售价格时,更要以标准成本为基础;使成本计算更合理。同样的产品有同样的成本;减少成本会计的工作量。

‘捌’ 标准成本都有哪些应用原则

标准成本的应用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
1、企业环境相对稳定
事实上随着竞争的加剧和风险的增加,企业的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都随时面临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国内企业受到国家经济政策影响的程度又十分明显,加之市场价格信号的瞬息万变,企业经营的环境已经处于复杂多变的状态。而标准成本的起源是依赖于相对稳定的经营环境,所以目前的标准成本的应用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并非适用于全部的加工制造行业。不然标准就变得没有标准。
2、企业产品相对稳定
同样客户的需求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和个性化。大批量的生产模式也受到极大的挑战,受到企业产品单一化无疑是末日黄花。这种趋势迫使企业必须以市场客户需求为导向,使得自身产品差异化和特性化,产品的变化也因此复杂。
3、BOM规范管理
BOM作为产品的基石必须坚实稳定,但频繁的产品改进与研发人员的业绩构成现实的矛盾。研发人员经常为零星的性能改进而疲于奔命,造成产品的BOM朝令夕改。笔者甚至看到一家国际知名的制造企业的BOM更改单多如牛毛,而且经常发生BOM错误。由此,产品的成本波荡不定,很难分析产品成本得变化情况。产品的改进、BOM的更改应当阶段化,程序化并严格控制,并且应当进行严格的审核。
4、企业生产模式一般为少品种、大批量
如上所述,标准成本一般不适应客户化的定制产品的成本管理,除非产品的主体存在共性的部分。在稳定环境下标准成本可以得到较好的使用。
5、标准项目不宜过多。
差异项目的设定并不是越多越好,关键在于企业控制和管理的需求。一般来说差异项目不应超过10个,很难想象如果定义过多的差异之后如何发现真正的焦点。
6、物料价格波动相对稳定。
物料的标准成本不应随波逐流而任意修改。物料应按照ABC分类法进行管理。比如对于5000元以上的单个物料成本变动幅度超过10%时更改标准成本,对于2000-5000元的物料单个物料成本变动幅度超过15%时更改标准成本等。企业必须有一个控制的框架。同时价格的差异不应成为采购人员的主要考核制表,价格最好由一个专门机构批准,并定期监控价格的趋势对成本的影响。
7、成本模拟控制
因为BOM或物料标准成本的价格会直接影响到存货和产品成本的价值。事先的成本模拟变得尤其重要,因为企业可以事先预测到成本的变动金额,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

‘玖’ 怎样制定标准成本

制定标准成本,通常先确定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其次制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最后制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 制定时,无论是哪一个成本项目,都需要分别确定其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两者相乘后得出成本标准。 成本项目用量标准价格标准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必不可少的消耗,以及各种难以避免的损失)原材料单价(预计下一年度需要支付的进料单位成本,包括发票价格、运费、检验和正常损耗)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工时月工资制:月工资额÷可用工时总额计件工资制:预计的每件产品支付的工资÷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预算数÷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

‘拾’ SAP系统是如何设置和更新标准成本的

1.原材料初始价格设置方法如下几种:
初始化可以直接在MM02物料主数据中设置;
MR21变价可以设置标准价;
对于原材料若启用物料分类账或者标准成本估算,发布的价格若选择采购信息记录,则可以更新物料标准价格。
更新的周期关键还是看企业的需求了,也就是考虑材料价格对于实际成本的影响程度到底有多大、企业对于成本核算的精细程度如何。做过的几个公司,一般都选择按月或者季度更新的较多。
2.直接的意思是否系统自动更新?若是,则回答是有条件的。也就是需要做CK11N并更新价格。
3.若不启用物料分类账,则此差异会反映在差异科目内,月末若需要分摊,则需要根据标准手工去摊,分摊标准各家企业不一样,有的直接进COGS、有的进COGM的科目或者存货科目。
若启用物料分类账CKMLCP运行并更新价格后,系统根据期间内物料的收发业务引起的差异,按照其存货和消耗的比例进行分摊,消耗部分应承担的差异滚到到上层物料或者COGS中,存货部分更新成品或半成品的期间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