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中毕业能干什么
1、直接就业
在不考虑其他出路的情况下,就业几乎是必选项。年纪说大不大,但说小也不小了,不上学也不能继续躺在家里等着父母养活,所以很多人选择直接就业,这样也能让自己一定程度上实现自主自由。但是现在社会竞争压力本身就很大,高中毕业生年龄小、学历低,除了工钱少这个优点外几乎不占据优势,除了一些简单的工作可以胜任,其他岗位很难直接就业,所以在直接就业这条路上难免会出现一些磕绊。短期就业可能会收获一些新鲜感和财务自由,但如果长时间从事一些体力劳动或者简单重复、工资又低的工作,很容易打击个人自信心,对未来的个人发展十分不利。
2、自考大学
自考现在也成为很多人追求学历路上不可缺少的选择之一,尤其是工作几年之后受到招聘门槛的打击,很多人会选择自考大学。自考被称作“没有围墙的大学”,“宽进严出”、学习方式灵活,费用也较低,但考试难度较大,一般通过率只18%-20%,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精力来完成考试,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只是一时冲动,那就很容易中途没有拿到毕业证就放弃。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自考学历的含金量并不高,且企业对技能的重视远远高于学历。
3、职业教育
近两年来,百万高职扩招计划以及各项对职业教育的支持还有越来越火爆的培训机构都在预示着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互联网时代,创造了很多可能,唯学历论也不再适合新的时代,选择一门适合自己、有前景的专业技术也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要大力发展,近年来职业教育由于多重优势和利好政策带来了较好的发展,其中以IT培训最受欢迎,进入IT时代,无论是落榜的高中生还是就业难的大学生而言,都是最明智的选择。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明确,一技之长更能保障学有所成。在现在高校教育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下,很多学生面临毕业后不会工作,就业难,造成技能型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很多企业都急需此类人才,纷纷开出高薪作为吸引,现在专业的技术人才正是市场上炙手可热的追求。
职业教育是精英教育,北大青鸟建大IT学院的课程内容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量身定做,每18个月升级一次,以项目任务来驱动,培养学生的项目实践动手能力;以案例教学为主线,涉及8大行业、24个专业领域,积累学生丰富的案例经验;仿照企业的开发流程进行全真式的训练,帮助学生从准职业人成长为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职业人。外宿专业技能,内育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与技能并行,注重培养高素质专业IT人才。
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在招生、就业、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倾斜政策。另外,选择到职校参加职业培训,比传统大学学习时间更短,就业更快,缩短了成功的时间,而且IT行业是公认的高薪行业,即便是刚毕业的学生也能做到高薪就业,是普通人逆袭的好机会。
⑵ 为什么用机会成本来衡量你上学的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放弃的机会中收益最高的项目
如果你未满18岁,你除了上学,因为法律规定不能收童工,没有其他事情可以做,
所以此阶段的机会成本几乎为零。
如果你高中毕业,年满18岁,如清水出芙蓉,可以到外面去打工赚钱,那你打工赚的钱就是你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如果你大学毕业后,再想去读研究生,这时的机会成本更大了,因为这时的你不仅处于人生最美好的年华,还学富五车,满腹书诗,真是人见人爱。这时的你,可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还可以谈恋爱,实现自己的理想,可以说人生最宝贵的时光了。
可如果你非要浪费大好年华去读研究生、博士生什么的,最后一定会后悔莫及。用经济学的话来讲:是机会成本太大了。
如果你是一个女孩子,一定要珍惜大学和大学毕业后几年的时光。
⑶ 我们读大学是为了什么 机会成本是什么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每年从高校毕业的应届毕业生的数量远远大于社会工作岗位的需求量,从而导致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的大学生刚毕业就面临失业.即使找到了工作,获得的相对收益也远远低于人们的预期.所以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上大学无用论”,因此很多勉强供得起大学生或者供不起大学生的家庭就选择让孩子放弃上学而直接就业.这种决策是否合理呢?现在就从经济学的机会成本这一角度来分析一下.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做一个选择后所丧失的不做该选择而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简单的讲,可以理解为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而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就是不用四年大学时间来读书而去工作所得到的收入.但要注意的是机会成本并不是生产活动中的实际货币支出,而是根据这些资源在其他用途上可能产生的最好收益来衡量.我们在理解机会成本这一概念时要注意,机会成本不同于实际成本,它是一种观念上的成本或损失.在经济分析中,可以采用机会成本来判断一种生产资源的使用是否经济合理,如果它的实际收益大于或等于机会成本时,资源的配置才达到最优状态,否则,资源配置没有达到最优状态.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面临许多选择,而由于资源是稀缺的,把资源投入到一种选择上,就不得不放弃其他选择.机会成本就是指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由于做出一种选择而放弃的最优替代物或失去的最好机会的价值.当人们作选择时,不管有没有意识到,机会成本都会影响你的决策.其实对于每一个来说,选择就意味着放弃.做出充分的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上大学的收益是获得了知识的积累和日后更好的工作机会,失去的是更早的工作机会和工资,或者说是时间,因为我们把好几年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业上,这就是上大学最大的单项成本.那么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放弃的东西和得到的东西是不是平衡的呢?
现在就来以普通大学生为例大体计算一下读大学的机会成本:首先来计算一下读四年大学所付出的显成本:大一一年的学费是4200元、住宿费1200元、书费等400元、生活费8000元,共计13800元,以此作为每年的平均成本,四年就是55200元,加上买电脑、手机等,差不多总成本为125200元.
如果没有选择上大学而是用这四年时间来工作的话,每月按没有本科学历的一般工资水平来算,每月工资约为1500元,每年收入为18000元,加上奖金、补贴等其他收入,每年收入约为20000元,四年总收入就是80000元,这也就是读大学的机会成本.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上大学而去工作,不仅可以节约23200元,而且还可以多赚56800元,所以从这个层面上看起来放弃上大学而去工作就显得是很合理的决策了.
不过就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具有较高学历的人具有相当较高的竞争力,一般而言学历越高,其薪金也相对较高.也就是说,当四年大学毕业以后,我们工资的一般水平会高于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假定每月工资为3000元,每年的收入约为36000元.这时我们来比较一下,四年前的每年平均机会成本是20000元,四年后每年的平均机会成本为36000元,相当于四年前的两倍.只要再经过6年时间我们就会弥补上大学的成本并且开始比没有上大学的人多获得一些收入,而且时间越长,优势越明显.
机会成本对个人而言更多的表现为个人的时间价值.例如演艺明星,他们的每年的收入超过上千万,他们的时间价值(也就是机会成本)就比我们一般人要高得多,他们停下工作去学习所付出机会成本就远远高于我们一般人,因此对他们而言放弃深造选择工作就是明智的.而对于我们一般的高中毕业生而言,机会成本很低,选择继续深造,在大学里面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和能力培养,可以提高我们的机会成本,换句话说就是可以在以后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
人们预期上大学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大于参加工作的收益.如果在一个社会中,人们的收益不取决于其人力资本的积累,而是取决于其他因素,比如说谁先参加工作,那么,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就会过高,选择上大学的人就会大大减少.在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的情况下,这对社会经济发展无疑是非常有害的.同样,如果作决策的人的收益不取决于其决策为社会带来的收益,那么,他就没有动力把稀缺资源用于对社会最有益的用途,从而导致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可见,一方面,要尽量把配置资源的功能交给市场,并确保市场有效,防止市场信号被人为扭曲,以避免出现类似很多人不选择上大学的情况;另一方面,必不可少的资源行政配置,必须解决好对决策者的监督和激励问题.
在此想向大家提出一个忠告,要想让我们的机会成本降低,我们就应该把握好我们的每一天,好好地培养自己,让自己成为社会所需求的人才,只有这样,我们的机会成本才会最低.这也就是读大学给我们的一种独特的吸引力,不过我想读大学也是一种风险投资,因为它的机会成本是不固定的,不过机会成本的高低却也掌握在我们的手中,就看我们如何利用这种权利.
人的眼光应该长远一些,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人的一生至少有30年在工作,我们不能只看重前10年的成就来决定一生的命运.而且人一生中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是青年时期,机会成本也最低.
综上所述,从长远来看,一般的高中毕业生选择继续学习深造才是明智之举.
⑷ 高中学杂费收入支出范围
学杂费包括学费与杂费,合称学杂费。
学杂费指学费,以及学校其他的一些管理费用。由财务管理部门统一收取并打印票据。杂费包括选课费、教材费、课本资料费、住宿费、水电费、服装费等各项代收费,以及证件工本费、重修费、补考费、学籍异动费、毕业电子注册费等。
学费、杂费是否有本质的区别,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我国《义务教育法》似乎是把学费和杂费区分开来的。如《义务教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十七条则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可收取杂费。”“学费”与“杂费”如果无本质区别,这两个法律规定则存在自相矛盾的可能。
⑸ 高中毕业生的出路
1高中毕业有出来可以做什么
继续学习。如果可以,不要轻易放弃上学的机会,本科读不了,可以上个专科,或者技术学校学一门技术等。学习多了有助于我们以后找工作,能够拓宽我们的眼界,提升我们的学识。继续学习只要好处,没有坏处的。
学习技能。不读书那就工作,但是工作就必须有技能,那就去学习一门自己喜欢的技术,喜欢专业,然后专注于此,这样就可以拥有吃饭的本事了。现在竞争很激烈,拥有了技能才能找到工作。
自己创业。很多人都想着自己创业,但是这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就能实现的事情。需要经历很多,面对很多,遇到失败不气馁,遇到困难不低头。只有坚持才有可能创业成功,其中的苦是常人难以忍受的。所以要慎重考虑。
摆地摊。这个行业虽然苦,但是很容易做起来,成本也不需要多少。前提是自己要能吃苦,要放得下面子。这有这样才能开始自己财富的积累。通过摆地摊一滴一点的收入慢慢积累,让后实现质的转变,提升自己的规模,甚至开店。
2高中毕业能做的事情
1、销售
这一条对于很多男生比较适合,当然女生也比较适合,大部分女生可以去做化妆品、护肤品之类的推广。男生在房地产、保险等领域比较多。当然销售其实算是一个不错的工作了,只要你口才够好,每个月的薪资待遇还是比较客观的。
2、工人
进入工厂里面工作,是大部分人的选择。毕竟工厂里面包吃包住,虽然辛苦点,但是辛苦也是有回报的。不过薪资待遇通常不会很高。并且长时间工作对于体力的要求也比较大,所以几乎年轻人可以坚持,但是年纪大了,就没有办法长时间的坚持了。
3、客服
客服类的工作对于学历的要求也不怎么高,但是这个工作的压力也挺大。每天需要和各种各样的人说话,解答对方的问题,对于个人的素质以及反应能力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这类型的工作,一般人还真的没有办法胜任。
⑹ 就一个大学生而言,读大学的成本该包括哪些试分别列举说明。
读大学的成本包括学费、住宿费、书费、生活费,同学聚餐费,异地就读寒暑假往来车费等等。
一二本、专科生每年要交5000元左右的学费,一般每年伙食费要6000至10000元,住宿费每年1500至2000元,考证培训费每年500至1000元,额外支出(日用品、水果、社交、社团活动等费用)较节俭的话一般一年3000元左右。读一年大学大约要花26000至27000元。
读大学的直接收益
很多名牌大学每年都给学生一些入学奖励性补助,具体多少自己可以通过官网查询。
读大学可以拿很多奖助学金,国家奖学金每年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年5000元,学校一等奖学金一般每年5000至3000元,二等奖学金一般每年3000至2000元,三等奖学金一般每年2000至1000元,还有各种基金会的奖学金和助学资金,一般10000至1000元。
经济困难的学生凭困难证明可以享受减免学费,生活费也有补贴,以及还可以在学校设置的就业岗做兼职,有兼职收入,一般一年5000元左右,当然,你也可以凭自己的能力在校外兼职,一般每年赚10000至20000元。
还有,读大学,家里还会给生活费、零花钱、压岁钱等,这可是一笔大大的收入。当然,读大学最长远的收益是以后的工资,据调查,大学生刚毕业的工资一般每月在4000元左右,工资水平逐年提升。不读大学一般工资3000元左右,工资水平逐年提升的速度很慢。
⑺ 大学学习的成本是多少
大学成本构成有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其中,显性成本由学费、考试报名费、医疗费、食宿费、娱乐费等组成。除了显性成本,读大学还有隐性成本。如果不读大学,高中毕业后直接外出务工,按照每月2000元,4年的收入一共是9.6万。读大学等于是放弃了这部分收入,再加上大学的4年花费14.7万元,合计共支出24.3万。“学生们每年在学校上课的实际天数为160天,4年640天,折算下来每天消费是380元!”
⑻ 高中毕业了。托关系厂里找师傅学技术,模具之类的,想知道学出后自己开店的成本大吗大概多少。
这个不知道,你还是做了解都需要什么然后看看单个价钱 综合起来就知道了。
⑼ 高中毕业是需要算三年来的所有支出班费吗
班费支出,一般都是每学年结束就进行一次结算,因为可能有分科,分班等人员变化,所以都是及时清算最好。毕业前,当然也要公开高三年级最后的所有支出班费,让每个学生都做到心中有数,知道班费都怎么正常花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