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如何分解总成本
扩展阅读
富士康买哪个产品好 2025-07-25 09:59:31
女士减肥产品哪个好 2025-07-25 09:14:59

如何分解总成本

发布时间: 2022-08-11 06:40:22

A. 如何用excel进行混合成本分解

量本利分析是企业研究成本、产销量与利润之间依存关系和变化规律的重要手段。但量本利分析的前提是应用变动成本法,按成本性态将混合成本(全部成本)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混合成本分解的方法通常有技术测定法、会计法、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和线性回归法。而线性回归法是根据已知若干期间历史数据,采用数学中的最小二乘法,使所确定的直线与各成本点之间误差平方和最小,分解的结果最为精确、科学;但其运算工作量大且繁复,尤其是多元回归分解,手工难以准确解算。为解决线性回归法成本分解中复杂的数学计算问题,可借助于EXCEL电子制表系统的相关函数,通过计算机进行简便的操作就可实现。

一、分解混合成本的相关函数

EXCEL电子制表系统中函数的语法分为函数名和参数两部分,参数用圆括号括起来,之间以逗号隔开。参数可以为单元格区域、数组、函数、常数(逻辑型、数值型等)。分解混合成本时,主要采用线性回归函数LINEST,辅以使用索引取值INDEX与四舍五入ROUND函数。

1、线性回归函数LINEST.LINEST类底统计分析函数,通常用于销售量和成本预测。若用于分解混合成本,该函数的功能为:运算结果返回一线性回归方程的参数,即当已知一组混合成本为Y因变量序列值、N组Xi有关自变量因素的数量序列值时,函数返回回归方程的系数bi(i=1,2…n单位变动成本)和常数a(固定成本或费用)。多元回归方程模型则为:y=b1x1+b2X2……+bnXn+a语法格式:LINEST(y序列值,x序列值,Const常数项不为零否,Stats系数检验统计量出现否)。

其中:Const、Stats均为逻辑变量,只有TRUE和FALSE两个输入选项。Const为TRUE或被省略,正常计算a(固定成本);否则为FALSE,a设置为0.Stats指定是否返回检验统计量的值,如果Stats为TRUE,LINEST返回有关检验统计量;否则为FALSE或被省略,LINEST函数运算结果只返回系数bi(单位变动成本)和常数a(固定成本)。LINEST函数计算结果是以数组方式反映的一个系数序列表,其中包括检验统计量,各系数的表达次序严格,参见下表,可根据需要从表中对照取值。

第一行bi为各因素的单位变动成本,a为固定成本;第二行为各自变量因素的标准误差值;第三行为相关系数r2与总成本y的标准误差值;第四行为统计值、Df为自由度,分别用于判定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关系式是否偶然出现和确定该模型的置信度水平;第五行SSreg与SSresid分别为回归平方和、残差平方和。用INDEX函数可从表中进行行列位置定位取值。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在十1与-1之间。若r=0不相关,即业务量与总成本无直接依存关系;若r越趋近于1,说明相关程度越大;若r=+1,表示业务量与成本保持正比例相关;若r=-1,表示业务量与成本保持负比例相关。因此可根据计算结果中的相关系数,判断其因素或多因素与混合成本费用是否相关;若相关,分解结果有效,否则无效。

2、索引取值函数INDEX.语法格式:INDEX(单元格区域或数组常量,行序号,列序号);功能:使用索引从单元格区域或数组中选取值。可用该函数在LINEST函数返回系数序列数组表中根据所需数据所处的行列位置定位选取。

3、四舍五入函数ROUND.语法格式:ROUND(数字,小数位数);功能:将数字四舍五入到指定的小数位数。由于LINEST函数的返回值为6位小数,用此函数指定保留的小数位数。

二、应用实例

假定某企业前5期的动力费用与取暖日数、非生产用煤气方数、发电度数三因素具有相关性。动力费用与三因素的数学关系模型应为:

动力费用y=日取暖费用b1×取暖日数X1十煤气单位成本b2×煤气方数x2十发电单位成本b3×发电度数xa十固定成本a源数据资料如图的A2:E6区域,目标结果数据将被存放和显示于B7:E9区域。

操作步骤如下:

1、选定任一工作表的A2:E7区域输入已知各期动力费用、取暖日数、煤气方数、发电度数,并进行格式设计;选择一连续单元格区域B7:E9,其大小难备放置线性回归方程的固定及变动系数a、b1、b2、b3及相关系数r2.

2、选用[插入]菜单上[名字]命令下的[定义]子命令,将因变量动力费用所在的区域B2:B6定义为Y,将三个自变量取暖日数、煤气方数及发电度数所形成的连续区域定义为X.

3、在单元格B8中输入计算a的公式=ROUND(INDEX(LINEST(YX,TRUE,TRUE),1,4),2)。其中,与LINEST函数嵌套的INDEX函数的参数1和4,分别为INDEX函数从LINEST函数返回的检验统计量的系数表中索引a的行号与列号;与INDEX嵌套的ROUND函数中的参数2意为保留2为小数。

4、将B8单元格的公式复制和粘贴在b1、b2、b3及相关系数r2对应的单元植C8、D8、E8、B9中,然后仅修改各公式中INDEX函数从LINEST函数返回的检验统计量的系数表中索引所需系数的行号与列号。计算单位变动成本b1、b2、b3及相关系数r2的公式分别为=ROUND(INDEX(LINEST(Y,X,TRUE,TRUE),1,3),2);=ROUND(INDEX(LINEST(Y,X,TRUE,TRUE),1,2),2);=ROUND(INDEX(LINES(Y,X,TRUE,TRUE),1,1),2);=ROUND(INDEX(LINEST(Y,X,TRUE,TRUE),3,1),2)。当公式输入完毕,计算结果则自动存放并显示于B7:E9单元区域。

相关系数平方为0.87,经开方后其值接近0.93,结果说明取暖日数、煤气方数、发电度数与动力混合费用高度相关。取暖日数、煤气方数、发电度数与蒸汽混合费用关系数学模型则表达为:

y=2282.27X1+0.08X2+0.31X3+190245.1

用以上方法进行多元混合成本费用分解,函数运算结果(目标数据)和源数据区域建立了自动链接关系。当源数据变更时,目标数据将根据输入的公式函数自动重新计算得出新的成本费用分解结果。

B. 料工税费成本拆分方法

料工税费成本拆分方法主要有高低点法和回归直线法。
成本拆分即成本分解,是将一定期间内所发生的全部成本,按其同产销量(业务量)的依存关系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过程。企业总成本经分解后的基本构成情况是:总成本(y)=固定成本(a)+单位变动成本(b)×产销量(x),其数学模型为直线回归方程y=a+bx。
进行成本分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确立成本性态模式,将成本同产销量(业务量)之间的关系定量化,以便满足对企业未来一定期间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的信息需要。常用的成本分解方法主要有高低点法和回归直线法等。在高低点法下,单位变动成本(b)=高、低点成本之差÷高、低点产量之差,固定成本(a)=高(低)点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高(低)点产量。在回归直线法下,单位变动成本或成本变动率(b)=n∑×y-∑×∑y/n∑x2-(∑x)2,固定成本(a)=∑y-b∑x/n。

C. 混合成本都有哪些分解方法

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
1、合同确认法
合同确认法是指根据与其他单位签订的合同中关于支付费用的具体规定来确认成本的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的混合成本分解方法。
2、技术测定法
技术测定法是指根据生产过程中消耗量的技术测定和计算来划分成本的变动部分和固定部分的混合成本分解方法。例如,通过技术测定把热处理电炉的预热,耗电成本(初始量)划归固定成本,把预热后进行热处理的耗电成本划为变动成本。
3、历史成本分析法
1)高低点法。高低点法是根据一定期间内的最高业务量及其成本和最低业务量及其成本,来推算成本中的固定成本部分和变动成本部分的一种混合成本分解方法。
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分解时,应首先根据固定成本在相关范围内不变,业务量最高期成本与业务量最低期成本之间的差额,是由于业务量增加而增加的变动成本部分的原理,计算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业务量所增加的成本,即单位变动成本。然后,再根据单位变动成本和最高(或最低)期的业务量计算出混合成本中的固定部分。
2)散布图法。散布图法是根据若干期的业务量、成本资料,在坐标图中标出所有各期的成本点,再用目测的方法画出一条能够反映成本变动的平均趋势直线,并在图上确定直线的截距即固定成本,然后据以计算单位变动成本的一种混合成本分解方法。
3)回归直线法。回归直线法是根据若干历史时期的业务量和成本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法的原理,计算出最能代表业务量和成本关系的回归直线,据以确定成本的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的一种混合成本分解方法。
在上述三种历史成本分析法中,高低点法最为简便,但这种方法没有利用所占有的全部数据,只利用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数据,因此,如果最高点、最低点业务量的成本有畸高或畸低现象,则计算结果就不会准确。散布图法也较为简便,容易理解,但由于是通过目测画线,往往因人而易,很难十分准确。回归直线法利用了离差平方和最小的原理计算结果最为准确。但计算工作量较大,随着计算机的推广与普及,这种方法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D. 怎样分解混合成本

[解析](1)设方程为:y=a+bx
则:b=(176250-142500)÷(75000-50000)
=33750÷25000=1.35(元/件)
将(75000,176250)或(50000,142500)带入方程,求得a=75000(元)
该厂混合成本中包含的固定成本
=75000-60000=15000(元)
混合成本中单位变动成本=(32500-15000)÷50000=0.35(元/件)
混合成本公式如下:y=0.35x+15000
(2)总成本公式为:y=1.35x+75000
y=1.35×65000+75000=162750(元)
其中:变动成本总额65000[(1.35-0.35)×65000]元
固定成本总额60000元
混合成本总额0.35×65000+15000=37750(元)

E. 进行混合成本分解的方法都有哪些

进行混合成本分解的方法:
1、高低点法
(1)特点:以过去某一会计期间的总成本和业务量资料为依据,从中选取业务量最高点和业务量最低点,将总成本进行分解,得出成本性态的模型。
(2)优劣及说明:计算较简单,只采用了历史成本资料中的高点和低点两组数据,故代表性较差。
2、回归分析法
(1)特点:根据过去一定期间的业务量和混合成本的历史资料,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算出最能代表业务量与混合成本关系的回归直线,借以确定混合成本中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
(2)优劣及说明:是一种较为精确的方法。
3、账户分析法(会计分析法)
(1)特点:根据有关成本账户及其明细账的内容,结合其与产量的依存关系,判断其比较接近哪一类成本,就视其为哪一类成本。
(2)优劣及说明:只适用于投入成本与产出数量之间有规律性联系的成本分解。
4、技术测定法(工业工程法)
(1)特点:根据生产过程中各种材料和人工成本消耗量的技术测定来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
(2)优劣及说明:计算较简单,只采用了历史成本资料中的高点和低点两组数据,故代表性较差。
5、合同确认法
(1)特点:根据企业订立的经济合同或协议中关于支付费用的规定,来确认并估算哪些项目属于变动成本,哪些项目属于固定成本的方法。
(2)优劣及说明:合同确认法要配合账户分析法使用。
按照成本性态,即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混合成本的数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非正比例的变动。

F. 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有几种

进行混合成本分解的方法: 1、高低点法 (1)特点:以过去某一会计期间的总成本和业务量资料为依据,从中选取业务量最高点和业务量最低点,将总成本进行分解,得出成本性态的模型。 (2)优劣及说明:计算较简单,只采用了历史成本资料中的高点和低

G. 所有产品的加总总成本如何分解成料工费是按照经验料大概占总成本的%左右,工占%左右,费占%

简单死了:先看你用什么方法计算成本:1种是计划成本法,这种分法最简单,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工时费用成本(工资+制造费用等),直接可以通过计划成本+差异进行分摊,总成本=计划成本中的材料成本(单件材料成本*数量)+材料差异+计划成本中的工费成本(单件工费成本*数量)+工费差异;这样分料费=[计划成本中的材料成本(单件材料成本*数量)+材料差异]/总成本;工费就不用说了,一样的。第二种成本方法实际成本法,直接从总成本中分成材料成本和工费成本就OK了。

H. 如何分解项目目标成本

企业属于多品种生产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应先将企业总体目标成本分解为各产品的目标成本,分解方法有以下两种:
1、与基期盈利水平非直接挂钩分解法
此法在确定每种产品目标销售利润率的基础上,倒推每种产品的目标成本,最终将各产品目标成本的合计值与企业总体目标成本进行比较并综合平衡,进而确定每种产品的目标成本。显然,照此分解的目标成本并未与基期的盈利水平挂钩,这种方法从每种产品的自身盈利状况出发,直接与企业总体目标成本进行比较,无论是企业的总体目标成本还是各产品的目标成本均可采用“倒扣法”予以确定,计算公式如下:
企业总体目标成本或每种产品的目标成本=预计销售收入-应缴税金-目标利润
其中:目标利润=预计销售收入×目标销售利润率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目标销售利润率实务中常常按产品销售利润率计算;另外,实务中各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企业总体的目标销售利润率,但只要以此推算的各产品的目标成本合计值等于或低于按总体推算的目标成本即可。否则,各产品就需要反复综合平衡,直到具有实现总体目标成本的可能为止。考|试/大还需要注意的是,目标利润的确定方法很多,既可以以目标销售利润率确定,也可以利用目标资产利润率或目标成本利润率等确定,从实际的应用来看,多采用目标销售利润率,故本文仅以目标销售利润率为例进行说明。
〔例1〕假设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预计甲产品的销售量为5000件,单价为600元,预计应缴的流转税(包括消费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为360600元;乙产品的预计销售量为3000件,单价为400元,应缴的流转税(包括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为10200元。该企业以同行业先进的销售利润率为标准确定目标利润,假定同行业先进的销售利润率为20%。要求:预测该企业的总体目标成本,并说明如果该企业结合实际确定的甲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为23%,乙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为18%,在这种情况下,该企业规定的总体目标成本是否合理?
依题意,则:
企业总体的目标成本=(5000×600+3000×400)-(360600+10200)-(5000×600+3000×400)×20%=2989200(元)
甲产品目标成本=5000×600-360600-5000×600×23%=1949400(元)乙产品目标成本=3000×40-10200-3000×400×18%=973800(元)
总体目标成本=1949400+973800=2923200(元)<2989200(元)
说明:虽然各产品自身的销售利润率与同行业先进的销售利润率不一致,但以此测算的总体目标成本为2923200元,低于企业规定的总体目标成本,因此该企业规定的总体目标成本合理,应将各产品目标成本的预计值纳入计划。
2、与基期盈利水平直接挂钩分解法
实践中,企业常常与基期的销售利润率或资金利润率直接挂钩来确定计划期的目标盈利水平,以此确定的目标成本较上一种方法更具有普遍适用性。此法在调整基期盈利水平的基础上,先确定企业计划期总体的目标销售利润率,然后将其分解到各产品,进而利用“倒扣法”确定企业总体的目标成本以及各产品的目标成本。考|试/大它的理论依据是,目标利润决定目标成本,只要各产品加权平均的销售利润率大于或等于计划期企业总体的目标销售利润率,就可以实现企业的目标成本规划。实际应用中,根据各产品目标销售利润率是否随企业总体盈利水平同比例变化,具体又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各产品目标销售利润率随企业总体盈利水平同比例变化
如果企业要求各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随企业总体的目标销售利润率同比例增减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的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①按计划期的销售比重调整基期销售利润率,公式为:
按计划比重确定的基期加权平均销售利润率=∑某产品基期销售利润率×该产品计划期的销售比重
②根据总体规划确定企业计划期总体的目标销售利润率以及计划期的利润预计完成百分比,计算公式分别为:
计划期目标销售利润率=按计划比重确定的基期加权平均销售利润率+计划期销售利润率的预计增长百分比
计划期目标利润预计完成百分比=计划期目标销售利润率/按计划销售比重确定的基期加权平均销售利润率
③确定各种产品的目标销售利润率,计算公式为:
某产品目标销售利润率=该产品的基期销售利润率×计划期目标利润预计完成百分比
④利用“倒扣法”即可确定企业总体的目标成本以及各产品的目标成本。

I. 管理会计的混合成本分解

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

1、高低点法

(1)特点:以过去某一会计期间的总成本和业务量资料为依据,从中选取业务量最高点和业务量最低点,将总成本进行分解,得出成本性态的模型。

(2)优劣及说明:计算较简单,只采用了历史成本资料中的高点和低点两组数据,故代表性较差。

2、回归分析法

(1)特点:根据过去一定期间的业务量和混合成本的历史资料,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算出最能代表业务量与混合成本关系的回归直线,借以确定混合成本中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

(2)优劣及说明:是一种较为精确的方法。

3、账户分析法(会计分析法)

(1)特点:根据有关成本账户及其明细账的内容,结合其与产量的依存关系,判断其比较接近哪一类成本,就视其为哪一类成本。

(2)优劣及说明:只适用于投入成本与产出数量之间有规律性联系的成本分解。

4、技术测定法(工业工程法)

(1)特点:根据生产过程中各种材料和人工成本消耗量的技术测定来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

(2)优劣及说明:计算较简单,只采用了历史成本资料中的高点和低点两组数据,故代表性较差。

5、合同确认法

(1)特点:根据企业订立的经济合同或协议中关于支付费用的规定,来确认并估算哪些项目属于变动成本,哪些项目属于固定成本的方法。

(2)优劣及说明:合同确认法要配合账户分析法使用。

按照混合成本变动趋势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种:

1、半固定成本

半固定成本又称阶梯式混合成本,是其总额会随产量呈阶梯式变动的成本。这类成本的特点是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成本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类似固定成本。

当业务量突破这一范围,成本就会跳跃上升,并在新的业务量变动范围内固定不变,直到出现另一个新的跳跃为止。如企业化验员、保养工、质检员、运货员等人员的工资等就属于这类成本。

2、半变动成本

半变动成本又称为标准式混合成本,是指总成本虽然受产量变动的影响,但是其变动的幅度并不同产量的变动保持严格的比例。半变动成本是一种同时包含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因素的混合成本。

这类成本的固定部分是不受业务量影响的基数成本,变动部分则是在基数成本的基础上随业务量的增长而正比例增长的成本。如企业的电话费、水费、电费、煤气费、机器设备维修保养费等就属于这类成本。

3、延期变动成本

延期变动成本又称低坡式混合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范围内总额保持稳定,超过特定产量则开始随产量比例增长的成本。例如,在正常产量情况下给员工支付固定月工资,当产量超过正常水平后则需支付加班费,这种人工成本就属于延期变动成本。

4、曲线式混合成本

曲线式混合成本通常有一个初始量,一般不变,相当于固定成本;在这个初始量的基础上,成本随业务量变动但并不存在线性关系,在坐标图上表现为一条抛物线。按照曲线斜率的不同变动趋势,这类混合成本可进一步分为递增型混合成本和递减型混合成本。

无论哪一类混合成本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一条直线方程y=a+bx去模拟它,这就为成本性态分析中采用一定方法进行混合成本分解提供了数学依据。

J. 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

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
1、高低点法
(1)特点:以过去某一会计期间的总成本和业务量资料为依据,从中选取业务量最高点和业务量最低点,将总成本进行分解,得出成本性态的模型。
(2)优劣及说明:计算较简单,只采用了历史成本资料中的高点和低点两组数据,故代表性较差。
2、回归分析法
(1)特点:根据过去一定期间的业务量和混合成本的历史资料,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算出最能代表业务量与混合成本关系的回归直线,借以确定混合成本中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
(2)优劣及说明:是一种较为精确的方法。
3、账户分析法(会计分析法)
(1)特点:根据有关成本账户及其明细账的内容,结合其与产量的依存关系,判断其比较接近哪一类成本,就视其为哪一类成本。
(2)优劣及说明:只适用于投入成本与产出数量之间有规律性联系的成本分解。
4、技术测定法(工业工程法)
(1)特点:根据生产过程中各种材料和人工成本消耗量的技术测定来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
(2)优劣及说明:计算较简单,只采用了历史成本资料中的高点和低点两组数据,故代表性较差。
5、合同确认法
(1)特点:根据企业订立的经济合同或协议中关于支付费用的规定,来确认并估算哪些项目属于变动成本,哪些项目属于固定成本的方法。
(2)优劣及说明:合同确认法要配合账户分析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