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股利需要追溯调整吗
“是需要追溯调整的,成本法的处理是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权益法的处理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因此需要进行调整,即 借:投资收益(需要用留存收益代替)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投资理财,投资理财是指投资者通过合理安排资金,运用诸如储蓄、银行理财产品、债券、基金、股票、期货、商品现货、外汇、房地产、保险、黄金、P2P、文化及艺术品等投资理财工具对个人、家庭和企事业单位资产进行管理和分配,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从而加速资产的增长。
投资理财一词,最早见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报端。随着我国股票债券市场的扩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日趋丰富和市民总体收入的逐年上升,“理财”概念逐渐走俏。
涵义:
1、理财是理一生的财,不是解决燃眉之急的金钱问题而已,而是一个可持续循环的过程。
2、理财是现金流量管理,每一个人一出生就需要用钱(现金流出)、也需要赚钱来产生现金流入,因此不管是否有钱,每一个人都需要理财。
3、理财也涵盖了风险管理。因为未来的更多流量具有不确定性,包括人身风险、财产风险与市场风险,都会影响到现金流入(收入中断风险)或现金流出(费用递增风险)。
B. 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怎么做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因追加投资等原因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应当自实际取得对被投资单位控制、共同控制或对被投资单位实施重大影响时,按股权投资的帐面价值(帐面余额减去相应的减值准备,下同)作为初始投资成本进行结转。其中:
1.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按基准日被投资企业资产负债表计算)的金额,计入“投资成本”明细科目;
2.原帐面价值(即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如为正差的,计入“股权投资差额”明细科目;如为负差的,计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
具体会计处理:
1.原帐面价值(即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
借: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指成本法下的投资成本)
2.原帐面价值(即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借: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指成本法下的投资成本)
C.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权益法的会计分录解释(例题)
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核算时,需要进行追溯调整,即剩余的40%的股权视同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是按照权益法进行的核算。
由于在自取得投资至处置时这段时间里,要调增的长期股权投资=5000*40%=2000(万元)。然而这仅限于处置当年实现的净利润的部分。对于跨了年的就不能直接调投资收益的数了,而是对应的调留存收益。
由于其中1000万元的净利润是当年的,可以直接调整投资收益。其中4000万元的净利润是跨了年的,不能直接调投资收益,而是调整留存收益的数=4000*40%=1600。因此有了下面的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2000
贷:投资收益 4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440(1600*90%)
盈余公积 160(1600*10%)
5000万是自A公司取得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后至部分处置投资前B公司实现的净利润,4000万4000万是自A公司取得投资日至2009年年初实现的净利润。同时也说明A单位在2009.01.01~2009.01.06之间,B公司的净利润是1000万。
(3)成本转为权益法怎么处理扩展阅读
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一、处置部分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差额)
二、剩余部分追溯调整
1、投资时点商誉的追溯
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属于投资作价中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属于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同时,应调整留存收益。
2、投资后的追溯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原投资时至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被投资单位留存收益变动×剩余持股比例)
投资收益(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至处置日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变动×剩余持股比例)
其他综合收益(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变动×剩余持股比例)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其他原因导致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剩余持股比例)
D.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处理步骤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处理步骤:
1.确认初始成本明细
例题1、正保公司07年初投资乙公司1000万取得10%股权,投资当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9500万,08年初追加投资取得15%股权。
(1)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9500万: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明细为长期股权投资入帐价值=1000万(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按照高者入帐)
(2)如果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2000万: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明细为1200万(公允价值份额大于初始投资成本,入帐价值为1200万)
2.初始投资成本
始投资成本的确定要按照权益法对于成本法初始投资进行处理:初始投资成本和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高者确认投资成本。
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公允价值份额的,按照初始投资成本作为成本明细;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公允价值份额的,按照公允价值份额确认,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3.公允价值变动份额
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份额需要区分:净利润影响、现金股利影响、资本公积影响和资产评估价值影响几个部分。
其中净利润影响的是“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明细;
现金股利影响“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和“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明细;
资本公积和资产评估价值变化影响“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明细。
如果是不区分明细科目的追溯调整,主要是掌握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处理差异,先把权益法独有的处理:净利润确认投资收益和确认其他权益变动解决掉。然后处理现金股利的问题。
现金股利处理是主要的差异点:特别注意权益法下现金股利冲减成本和损益调整的区别。
E. 公允价值计量或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如何做
公允价值计量或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指的是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及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因为追加投资或者减少投资变成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权益法核算:
转换后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转换日原投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的公允价值
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类别为其他权益工具的,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以及原计进其他综合收入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转入改按权益法核算的留存收入。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剩余持股比例部分应该视同从取得投资时点采用权益法核算,对剩余部分进行追溯调整,将它调整到权益法核算的结果。
关注环球网校公允价值计量或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