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仓库选址应考虑哪些成本影响因素
仓库选址最应该考虑的成本因素是整体的一个选址规范化以及合理化能够达到节源开流的效果。
‘贰’ 零售企业有哪些节约成本的选址方法
现如今不论开什么样的店肆,都得晓得商铺选址的办法,并且不同职业的店肆选址也是有不同。虽然如今许多创业者,没有断定好要出资的项目,可是咱们提早了解一下商铺选址的办法也是没有什么坏处的。或许下面就有你要出资的职业的商铺选址哦,那么下面就由北京商铺选址公司告诉您五种零售店肆的选址办法:北京旺铺出租 /
一、经济型酒店商铺选址需要:
1、区位需要:附近首要公路(或高速公路)的交叉道口,交通便利,有通往商业区及机场、火(汽)车站的公交线路;市郊结合部。
2、建筑需要:独栋,周边有停车场。
3、面积租期:建筑面积3000—6000平方米,底子年限10年以上。
4、协作办法首要有三种:特许运营、租赁、一同出资。
二、咖啡店选址需要:
1、商圈需要:商住楼、高档住宅区、饮食街、大酒店附近,人流满足。
2、建筑需要:层高4米以上,要有适宜装饰的招牌位及广告悬挂点,排污、排烟管道铺设便利。有满足的停车位,最少10个以上。
3、面积和租期需要:一般在300——500平米之间。房租控制在4.5元-5.5元/平米/天,租房年限5年以上,一般最少7到9年。
三、超市选址需要:店铺出租 /
1、商圈需要:市口较好,位于市中心,新老城区结合部或大型住宅小区内的门面房;关于大型超市消费者步行抵达店址所需时刻在10分钟以内的规划为中心商圈,所需10——30分钟的规划为边缘商圈,商圈内具有固定居处的常住生齿为主体的现有及潜在生齿总数,需要在15-20万人,且周边生齿具有必定的添加趋势;社区型概括超市商圈需要:消费者步行抵达店址所需时刻在20分种以内的商圈规划,商圈内具有固定居处的常住生齿及潜在添加生齿总数需要在5——8万人,且周边生齿具有必定的添加趋势。
2、建筑形状:最好框架布局,期房、现房都可。楼层不逾越三层,层高净高不低于3.2米,柱距以8米×8米为宜,物业纵深以30——50米为佳;
3、面积和租期:便利店面积80~120平方米、规范超市面积800~2000平方米、社区店面积2000~5000平方米、大型卖场面积5000~20000平方米;收购用房面积一般为10000-20000平方米;
4、协作办法:租赁、联建、收购
四、火锅店选址需要:
1、商圈选择:选址于生齿不少于5万人的居住区域或社区型、区域型、都市型商圈。
2、建筑需要:框架式建筑,厨房可小于餐厅运营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他同餐厅。楼上商铺亦可。
3、面积和租期:150~500平方米,租期最少2年。
五、一般餐厅、快餐连锁等
1、商圈选择:商务型的一般餐厅以商务酬宾为出售方针,一般选址在商务区域或富有街市附近,或其他有知名度的街市;大众餐厅以家庭、个人消费为主,一般选址在社区型或便利型商业街市。而快餐连锁一般选址在客流繁忙之处,如富有商业街市、车站、空港码头,以及消费水平中等以上的区域型商业街市或分外富有的社区型街市。
2、建筑需要:一般连锁餐饮需要框架布局,层高不低于4.5米。配套设备:电力不少于20千瓦/100平方米,有满足的自来水供应,有油烟气排放通道,有污水排放、生化处置设备,方位在地下室或一、二、三楼均可,但忌分布数个楼面。而一般餐厅因餐厅为个性化装饰、安顿,各种建筑布局办法均适宜开设餐厅,但剪力墙或承重墙挡门、挡窗在外,餐厅门前须有相应的停车场。
3、面积和租期:一般需要不得少于三年,面积快餐店需要200~500平方米;大众型餐厅80~200平方米,商务型餐厅150~10000平方米。
‘叁’ 设施选址的方法
单一设施选址是指独立地选择一个新的设施地点,其运营不受企业现有设施网络的影响。在有些情况下,所要选择位置的新设施是现有设施网络中的一部分,如某餐饮公司要新开一个餐馆,但餐馆是与现有的其他餐馆独立运营的,这种情况也可看作单一设施选址。单一设施选址又分以下几种方法:
负荷距离法(load-distance method)
负荷距离法的目标是在若干个候选方案中,选定一个目标方案,他可以使总负荷(货物、人或其他)移动的距离最小。当与市场的接近程度等因素至关重要时,使用这一方法可从众多候选方案中快速筛选出最有吸引力的方案。这一方法也可在设施布置中使用。
因素评分法
因素评分法在常用的选址方法中也许是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因为它以简单易懂的模式将各种不同因素综合起来。运用这种因素评分法应注意:在运用因素评分法计算过程中可以感觉到,由于确定权数和等级得分完全靠人的主观判断,只要判断有误差就会影响评分数值,最后影响决策的可能性。目前关于确定权数的方法很多,比较客观准确的方法是层次分析法,该方法操作并不复杂,有较为严密的科学依据,我们推荐在做多方案多因素评价时尽可能采用层次分析法。
盈亏分析法
盈亏分析法是厂房选址的一种基本方法,亦称生产成本比较分析法。这种方法基于以下假设:可供选择的各个方案均能满足厂址选择的基本要求,但各方案的投资额不同,投产以后原材料、燃料、动力等变动成本不同。这时,可利用损益平衡分析法的原理,以投产后生产成本的高低作为比较的标准。
选址度量法
选址度量法是一种既考虑定量因素、又考虑定性因素的用以支持设施选址的方法。
重心法
重心法是一种布置单个设施的方法,这种方法要考虑现有设施之间的距离和要运输的货物量。它经常用于中间仓库的选择。在最简单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假设运入和运出成本是相等的,它并未考虑在不满载的情况下增加的特殊运输费用。 设施网络中的新址选择比单一设施选择问题更复杂,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决定新设施的地点位置时,还必须同时考虑到新设施与其它现有设施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如果规划的好,各个设施之间会相互促进,否则就会起到副面作用。设施网络选址包括以下几个方法:
简单的中线模式法
简单的中线模式法是一种厂址选择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其局限性。这种方法只假设坐标上最优的点(即是使总的运输距离最短的点)是一个可行的建厂点,并不考虑在那里现在是否有道路,也不考虑自然地形、人口密度,以及其他许多在布点时应考虑的重要事项。
德尔菲分析模型
典型的布置分析考虑的是单一设施的选址,其目标有供需之间的运输时间或距离极小化,成本的极小化,平均反应时间的极小化。但是,有些选址分析涉及多个设施和多个目标,其决策目标相对模糊,甚至带有感情色彩。解决这类选址问题的一个方法是使用德尔菲分析模型,该模型在决策过程中考虑了各种影响因素。使用德尔菲分析模型涉及三个小组,即协调小组、预测小组和战略小组。每个小组在决策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启发式方法(heuristics)
启发式方法只寻找可行解,而不是最优解。负荷距离法中的重心法就是一种启发式方法。有许多计算机化了的启发式方法,可解决m,n达几百、几千的问题。早在60年代,就有人提出了用启发式方法解决大型设施选址问题。今天,启发式方法已经广泛在很多场合应用。
模拟方法(simulation)
模拟是试图通过模型重现某一系统的行为或活动,而不必实地去建造并运转一个系统,那样会造成巨大的浪费,或根本没有可能实地去进行运转实验。模拟方法有许多种应用,在选址问题中,模拟可以使分析者通过反复改变和组合各种参数,多次试行来评价不同的选址方案,模拟方法可描述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因此比运输表法有更大的实用意义。
优化方法(optimization)
运输表法实际上就是一种优化方法,虽然只是某一方位问题的最优。这种方法求出的不是可行解、满意解,而是最优解,即:在所有可能的方案中,不会有比它更好的了。但是由于这种方法要从理论上证明是最优,所以它在使用上有两大局限性:
1)模型必须较抽象、较简单,否则得不出解。但由此而使模型的描述距实际较远;
2)很多定性因素被忽略掉了,因此不可能得出在考虑定性条件下可能得出的很多结论。
‘肆’ 影响选址决策的主要因素有那些请告诉我下 我们的作业 谢谢了
1,地区经济 2,区域规划 3,文化环境 4,消费时尚 5,可见度和形象特征 传统的商业网点选址模型主要包括:零售引力理论、中心地理论、饱和指数理论等。随着商业经济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及时、准确、动态地获取商业网点现状和布局因素的信息,并对影响商业网点发展的因素做出科学的分析与评价,对于现代商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种不同商业网点选址因素的合理分析是进行商业网点选址研究的基础,相关影响因素综合分析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选址布局的准确性。。但是传统零售商业网点选址模型大都是基于统计的静态模型,主要从经济学和地理学的角度,将影响零售商业网点选址的相关因素定性与定量化,建立相关数学分析模型,以达到网点选址的目的。抽象的数学模型往往容易脱离实际,并且难以全面考虑复杂、抽象的选址要素,选址过程缺乏计算机和决策者的动态直观交互过程,不能有效进行多相关因素的综合分析,因此,相关影响因素综合分析的现时性、准确性、可靠性和空间性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近年来GIS技术及其相关技术(如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现代商业的发展及零售商业网点的选址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商业网点的选址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自然环境因素、经营环境因素、基础设施条件等,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口因素和交通状况因素。城市商业活动以追求利润为目的,这是零售商业网点选址与布局的经济原则。顾客是商业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原则使商业设施趋向于顾客的消费中心。商业网点的分布与人口分布形态密切相关,一定规模或密度的人口是商业网点布局的必要条件,而已形成的商业网点又会反过来吸引人口。城市交通对城市人口分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是顾客与商业网点之间产生联系的载体,因此与商业网点的分布密切相关。 零售商业网点的选址布局问题不仅仅只涉及网点的选址位置的确定,而且还涉及商业网点成本,以及合理商业网点规模等多种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优化问题。商业具有的空间尺度和空间特征的性质是GIS技术与现代商业集成的基础,GIS技术应用于商业,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商业的管理方式和分析模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伍’ 配送中心选址模型有哪些
这个问题不错,我刚好拿来做数模论文,如果采用层次分析方法来进行方案的优选,按照权值的大小,会选择Al,A4,A6三个备选地址来建立商品配送中心。然而这种决策会导致到重点客服地区的距离大于规定的要求,总的建设费用超过限定的建设费用,从而使这种决策变得不可行。而用本文提出的层次分析-整数规划法的选择模型进行决策就避免了以上问题的出现,得到的结果是在候选地Al,A5,A6址建立客服配送中心。
‘陆’ 如何用成本因素来决策工厂的选址
仓库选址时除考虑以上自然环境、经营环境、基础设施状况等方面的因素外,利用数学方法对仓库位置进行量化分析也是仓库选址的重要方法之一。
设施选址的方法有基于选址成本因素的盈亏点平衡评价法、重心法、线性规划的表上作业法、启发式算法等,也有基于选址诸多因素的综合因素评价法。这些方法都是设施选址的量化分析方法,各有计算简繁,各有优势特点,也各有不足。
(一) 重心法
1. 单一仓库的选址
仓库是物流过程中的一个站点,理论上说,它应该是货品集中和分发过程中费用发生最小的理想地点。我们用数学方法建立一个分析模型,找出仓库理想所在位置,这就是单一仓库的选址的重心法,该方法又称为静态连续选址模型方法。因为应用时只考虑运输费率和该点的货物运输量,所以这种方法很简单,也很实用。
(1) 重心法原理
可利用费用函数求出由仓库至顾客间运输成本最小的地点,因为选址因素只包括运输费率和该点的货物运输量,所以这个方法很简单。
设有一系列点分别代表生产地和需求地,各自有一定量货物需要以一定的运输费率运向位置待定的仓库,或从仓库运出,那么仓库该位于何处呢?我们以该点的运量乘以到该点的运输费率,再乘以到该点的距离,即可求出上述乘积之和(即总运输成本)最小的点
(2) 重心法计算的假设条件
重心法是在理想条件下求出的仓库位置,但模型中的假设条件在实际会受到一定的限制。重心法计算中简化的假设条件包括以下几方面:
⑴模型常常假设需求量集中于某一点,而实际上需求来自分散于广阔区域内的多个消费点。
⑵模型没有区分在不同地点建设仓库所需的资本成本,以及与在不同地点经营有关的其他成本的差别,而只计算运输成本。
⑶运输成本在公式中是以线性比例随距离增加的,而运费是不随运距变化的固定的部分和随运距变化的可变部分组成。
⑷模型中仓库与其他网络节点之间的路线通常假定为直线。而应该选用的是实际运输所采用的路线。
⑸模型未考虑未来收入和成本的变化。
从以上假设中可以看出模型存在诸多的限制条件,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模型没有使用价值。重要的是选址模型的结果对事实问题的敏感程度。如果简化假设条件,对模型设施选址的建议影响很小或根本没有影响,那么可以证明简单的模型比复杂的模型更有效。
2. 多个仓库的选址的多重心法
对于现代物流网络规划而言,物流网络包含众多的仓库,这就会出现多个仓库的选址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分解为以下若干问题:
⑴应该建多少仓库?
⑵仓库应该建在什么地方?
⑶仓库的规模应该建多大?
⑷每个仓库所服务的客户是哪些?
⑸每个仓库的供应渠道是什么?
⑹每个仓库中应该存放什么货品?
⑺送货的方式应如何选择?
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很多的方法,虽然有些方法不很完善,但依然为我们提供了多个仓库选址的数学上的规划方法。多重心法就是其中的方法之一。
精确重心法是一种以微积分为基础的模型,用来找出起讫点之间使运输成本最小的中间设施的位置。如果要确定的点不止一个,就有必要将起讫点预先分配给位置待定的仓库。这就形成了个数等于待选址仓库数量的许多起讫点群落。随后,找出每个起讫点群落的精确重心点。
针对仓库进行起讫点分配的方法很多,尤其是在考虑多个仓库及问题涉及众多起讫点时。方法之一是把相互间距离最近的点组合起来形成群落,找出各群落的重心位置,然后将各点重新分配到这些位置已知的仓库,找出修正后的各群落新的重心位置,继续上述过程直到不再有任何变化。这样就完成了特定数量仓库选址的计算。该方法也可以针对不同数量的仓库重复计算过程。
增加仓库数目,通常运输成本会下降,但物流过程中其他成本会上升,特别是仓库建设的固定成本和库存持有成本的上升,最优解使总成本最小。多库房的选址问题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我们在这里不一一介绍。
(二) 综合因素评价法
综合因素评价法是基于影响设施选址的诸多因素而设计出的一种选址定量分析的方法。
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很多,有从地区选址宏观角度考虑的市场条件、资源条件、运输条件、社会环境等因素,它们对地理位置与设施特点的关系有很大的影响;有从选址的具体地点微观角度考虑的地形地貌条件、地质条件、施工条件、供排水条件、成本条件等因素。上述因素有些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并用货币的形式加以反映,称为经济因素或成本因素,可以采用基于选址成本因素的盈亏点平衡评价法、重心法、线性规划的表上作业法、启发式算法等方法进行选址分析评价。而有些因素诸如政策法规、气候条件、人文环境、环境保护等则是非经济因素,对这些非经济因素采用基于选址成本因素的盈亏点平衡评价法、重心法、线性规划的表上作业法、启发式算法等方法评价目前尚存在较大的难度。我国对这些非经济因素在设施选址上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采用定性的经验分析方法,此方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设计者个人的经验和直觉,使得有些决策存在较大的失误。
设施选址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应根据系统分析的方法,求得整体优化,同时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避免决策的失误。如何采用更加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来避免或者减少定性分析方法的个人主观化色彩,是设施选址定量分析的经典,同时也是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
综合因素评价法是目前设施选址对非经济因素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的好方法。它是基于数理统计与概率论分析问题的方法,将非经济因素进行量化处理,然后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各选址方案得分,以得分高的方案为合理方案。综合因素评价法的作用在于可以对影响设施选址的非经济因素(非成本因素)进行量化分析,为设施选址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不仅如此,综合因素评价法中的因次分析法还可以将影响选址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一并纳入进行计算分析评价,为设施选址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这一点是目前盈亏点平衡评价法、重心法、线性规划的表上作业法、启发式算法等方法很难做到的。
综合因素评价法在设施选址上的应用目前包括加权因素法和因次分析法。
1. 加权因素法
若在设施选址中仅对影响设施选址的非经济因素进行量化分析评价,一般可以采用加权因素法。
加权因素法的应用步骤是:
(1). 对设施选址涉及的非经济因素通过决策者或专家打分,再求平均值的方法确定各非经济因素的权重,权重大小可界定为1—10。
(2). 专家对各非经济因素就每个备选场址进行评级,可分为五级,用五个字母元音A、E、I、O、U表示。各个级别分别对应不同的分数,A=4分、E=3分、I=2分、O=1分、U=0分。
(3). 将某非经济因素的权重乘以其对应选址方案该级别分数,得到该因素所得分数。
(4). 将各方案的各种非经因素所得分数相加,即得各方案分数,分数最高的方案即为最隹选址方案。
案例:某配送中心选址,设计了甲、乙、丙、丁四种方案,专家对非经济因素的权重和评级分数进行确定和对步骤3、4的计算如表1所示:
表1
非经经因素
权 重
各选址方案等级及分数
甲方案
乙方案
丙方案
丁方案
场址位置
9
A/36
E/27
I/18
I8/18
面积和位置
6
A/24
A/24
E/18
U/0
地势和坡度
2
O/2
E/6
I/6
I/6
风向、日照
5
E/15
E/15
I/10
I/10
铁路接轨条件
7
I/14
E/21
I/14
A/28
施工条件
3
I/6
O/3
E/9
A/12
同城市规划的关系
10
A/40
E/30
E/30
I/20
合计
137*
126
105
94
从上表计算结果上可以看出甲方案得分数最高,因此选甲方案场址为佳。
2. 因次分析法
因次分析法是将经济因素(成本因素)和非经济因素(非成本因素)按照相对重要程度统一起来,确定各种因素的重要性因子和各个因素的权重比率,按重要程度计算各方案的场址重要性指标,以场址重要性指标最高的方案作为最佳方案。
因次分析法设经济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为M,非经济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为N,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重要程度之比为m : n,则M= ,N= =1。
(1) 确定经济因素的重要性因子
设有k个备选场址方案, 为每个备选场址方案的各种经济因素所反映的货币量之和(即该备选场址方案的经济成本),则:
=
在上式中,取成本的倒数进行比较是为了和非经济因素进行统一,因为非经因素越重要其指标应该越大,而经济成本就越高,经济性就越差,所以取成本倒数进行比较,计算结果数值大者经济性好。
(2) 确定非经济因素的重要性因子
非经济因素的重要性因子 的计算分三个步骤:
[1] 确定单一非经济因素对于不同候选场址的重要性
即就单一因素将被选场址两两比较,令较好的比重值为1,较差的比重值为0。将各方案的比重除以所有方案所得比重之和,得到单一因素相对于不同场址的重要性因子 ,计算公式为:
=
式中: ——单一因素对于备选场址j的重要性因子;
——单一因素所获得比重值;
——单一因素对于各备选场址的总比重和。
[2] 确定各个因素的权重比率
对于不同的因素,确定其权重比率 可以用上面步骤两两相比的方法,也可以由专家根据经验确定,所有因素的权重比率之和为1。
[3] 将单一因素的重要性因子乘以其权重,将各种因素的乘积相加,得到非经济因素对各个候选场址的重要性因子 ,计算公式为:
= ·
式中: ——非经济因素I对备选场址的重要程度;
——非经济因素I的权重比率;
k——非经济因素的数目。
(3) 将经济因素的重要性因子和非经济因素的重要性因子按重要程度叠加,得到该场址的重要性指标
=M· +N·
式中: ——经济因素重要性因子;
——非经济因素重要性因子;
M——经济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场址方案的重要性指标(选最高者为最佳方案)
案例:某公司拟建一爆竹加工厂,有三处备选场址方案A、B、C,重要经济因素成本如下表2所示,非经济因素主要考虑政策法规、气候因素和安全因素。就政策因素而言,A方案最宽松,B方案次之,C方案最次;就气候因素而言,A、B两个方案相平,C方案次之;就安全因素而言,C方案最好,B方案次之,A方案最差。据专家评估,三种非经济因素比重为:政策法规因素0.5、气候因素0.4、安全因素0.1。要求用因次分析法确定最佳场址。
表2
经济因素
成本(万元)
A方案
B方案
C方案
原材料
300
260
285
劳动力
40
48
52
运输费
22
29
26
其他费用
8
17
12
总成本
370
354
375
解;1. 首先确定经济性因素的重要因子
= =2.703×10
= =2.833×10
= =2.667×10
则: =8.203×10
= = =0.330
同理: = =0.354
= =0.325
2. 确定非经济因素的重要性因子
首先确定单一因素的重要性因子 :
(1) 政策法规因素比较如下表3
表3
场址
两两相比
比重和
A-B
A-C
B-C
A
1
1
2
2/3
B
0
1
1
1/3
C
0
0
0
0
(2) 气候因素比较如下表4:
表4
场址
两两相比
比重和
A-B
A-C
B-C
A
1
1
2
2/4
B
1
1
2
2/4
C
0
0
0
0
(3) 安全因素比较如下表5
表5
场址
两两相比
比重和
A-B
A-C
B-C
A
0
0
0
0
B
1
0
1
1/3
C
1
1
1
2/3
3. 各非经济因素汇总如下表6:
表6
因素
A方案
B方案
C方案
权重
政策法规
2/3
1/3
0
0.5
气候条件
2/4
2/4
0
0.4
安全因素
0
1/3
2/3
0.1
4. 计算各选址方案非经济因素重要性因子
= ×0.5+ ×0.4+0×0.1=0.533
= ×0.5+ ×0.4+ ×0.1=0.4
=0×0.5+0×0.4+ ×0.1=0.067
5. 计算总的重要性指标
=M· +N·
假定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同等重要
则: M=N=0.5
=0.5×0.330+0.5×0.533=0.4315
=0.5×0.343+0.5×0.4=0.3726
=0.5×0.325+0.5×0.067=0.196
根据以上计算,A方案重要性指标最高,故选A方案作为建厂场址。
假定经济因素权重为0.7,非经济因素权重为0.3
则: =0.7×0.330+0.3×0.533=0.3909
=0.7×0.343+0.3×0.4=0.3601
=0.7×0.325+0.3×0.067=0.2485
根据以上计算,A方案重要性指标最高,故选A方案作为建厂场址。
四、仓库选址的程序和步骤
在进行仓库选址时,可以按照图3-2中所示的程序进行。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市场适应性,购置土地条件,服务质量,总费用;商流、物流的职能及其他
多个仓库选址方法(如鲍摩-瓦尔夫模型)
NO
单一仓库选址方法(如重心法等)
选址的约束条件
地理、地形、地价、环境、交通条件、劳动条件及有关法律的研究
确定选址结果
复查
地址筛选
收集整理资料
地图、地价、业务量、费用分析、配送路线、设施现状的分析及需求预测
物流系统的现状分析
选址约束条件分析
定量分析
结果评价
YES
图3-2 仓库的选址程序
⒈选址约束条件分析
选址时,首先要明确建立仓库的必要性、目的和意义;然后根据物流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制定物流系统的基本计划,确定所需要了解的基本条件,以便大大缩小选址的范围。
⑴需要条件。它包括仓库的服务对象——顾客的现在分布情况及未来分布情况的预测、货物作业量的增长率及配送区域的范围。
⑵运输条件。应靠近铁路货运站、港口和公共卡车终点站等运输据点;同时,也应靠近运输业者的办公地点。
⑶配送服务的条件。向顾客报告到货时间、发送频次,根据供货时间计算的从顾客到仓库的距离和服务范围。
⑷用地条件。是用现有的土地还是重新取得地皮?如果重新取得地皮,那么地价有多贵?地价允许范围内的用地分布情况如何?
⑸法规制度。根据指定用地区域等法律规定,有哪些地区不允许建立仓库。
⑹流通职能条件。商流职能是否要与物流职能分开?仓库是否也附有流通加工的职能?如果需要,从保证职工人数和通勤方便出发,要不要限定仓库的选址范围?
⑺其他。不同的物流类别有不同的特殊需要,如为了保持货物质量的冷冻、保温设施,防止公害设施或危险品保管等设施,对选址都有特殊要求,是否有满足这些条件的地区?
⒉搜集整理资料
选择地址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成本计算。也就是将运输费用、配送费用及物流设施费用模型化,采用约束条件及目标函数建立数学公式,从中寻求费用最小的方案。但是,采用这种选择方法,寻求最优的选址解时,必须对业务量和生产成本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⑴掌握业务量。选址时,应掌握的业务量包括如下内容:
①工厂到仓库之间的运输量;
②向顾客配送的货物数量;
③仓库保管的数量;
④配送路线别的业务量。
由于这些数量在不同时期会有种种波动,因此要对所采用的数据进行研究。另外,除了对现状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外,还必须确定设施使用后的预测数值。
⑵掌握费用。选址时,应掌握的费用如下:
①工厂至仓库之间的运输费;
②仓库到顾客之间的配送费;
③设施、土地有关的费用及人工费、业务费等。
由于①和②两项的费用随着业务量和运送距离的变化而变动,所以必须对每吨公里的费用进行成本分析;③项包括可变费用和固定费用,最好根据可变费用和固定费用之和进行成本分析。
⑶其他。用缩尺地图表示顾客的位置、现有设施的配置方位及工厂的位置,并整理各候选地址的配送路线及距离等资料。对必备车辆数、作业人员数、装卸方式、装卸机械费用等要与成本分析结合起来考虑。
⒊地址筛选
在对所取得的上述资料进行充分的整理和分析,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并对需求进行预测后,就可以初步确定选址范围,即确定初始候选地点。
⒋定量分析
针对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模型进行计算,得出结果。如对多个仓库进行选址时,可采用奎汉·哈姆勃兹模型、鲍摩—瓦尔夫模型、CELP法等;如果是对单一仓库进行选址,可采用重心法等。
⒌结果评价
结合市场适应性、购置土地条件、服务质量等条件对计算所得结果进行评价,看其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及可行性。
⒍复查
分析其他影响因素对计算结果的相对影响程度,分别赋予它们一定的权重,采用加权法对计算结果进行复查。如果复查通过,则原计算结果即为最终结果;如果复查发现原计算结果不适用,则返回第3步继续计算,直至得到最终结果为止。
⒎确定选址结果
在用加权法复查通过后,则计算所得的结果即可作为最终的计算结果;但是,所得解不一定为最优解,可能只是符合条件的满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