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有用的行情資料,學習更多百科知識
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物料成本与报价成本对比怎么算
扩展阅读
照片如何使用渐变工具ps 2025-07-28 20:10:46
qq怎么画图工具 2025-07-28 20:00:33

物料成本与报价成本对比怎么算

发布时间: 2022-06-26 09:38:42

1. 如何算企业成本 企业成本怎么算啊收入物料价格,设备折旧费,人工费,加工费,等等怎么合算求详解

简单说就是直接成本+间接成本。何谓直接成本,构成产品实体的各项支出,料,工,费。何谓间接成本就是摊提的费用

2. 甜品的成本价和销售价怎么算

甜品的成本价和销售价定价通用的公式:物料成本价 = 售价 x 30-40%。
甜品定价有通用的公式:物料成本价 = 售价 x 30-40%以“焦糖芒果杏仁慕斯 8寸” 的制作物料成本为例,占售价30%来看,这是基准售价:333元/8寸 34元/份
水果的价格按品质、区域和季节涉及研发成本、失误与报废率。报废率可不仅仅指卖不掉报废的甜品,更重要的是那些在制作中产生的“废料”。包装费也是额外增加的大成本

3. 怎么样进行物料成本核算分析

进行物料成本核算分析注意以下几点:
1、采购成本,如:采购价格、运输价格、物料损失等;
2、管理成本,如:保管保养、物料的损坏和报废等;
3、物料质量,如:采购质量、保管质量、安装使用质量等;
4、物料损耗,如:物料合理损耗,物料丢失浪费等;
5、物料工艺消耗,如:超设计、超标准用料等。

4. SAP ERP中物料用标准价格计价,其差异核算流程是什么产品制造的实际成本是由什么内容组成的谢谢!!

成品、半成品采用标准价计算,标准价是基于BOM和Routing得到的,BOM是物料清单,Routing是工艺路线。但在实际生产中,领料和实际工时成本可能和预期的标准成本不一致,这时会产生差异。在PP订单完工计算时,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额计入差异科目,并根据完工产品的去向来分摊差异。如产品是半成品,发到新的PP订单上,则差异在期末按投入材料的比例分配到改PP订单,入生产成本科目;如产品是成品,产品对外发货,这部分差异会转入营业成本。当然,在发货或者发料时,发货发料还是用的标准成本,差异是不会自动结转的,需要在月底跑物料帐来分摊差异。

产品制造的实际成本包括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如果是委外加工物资,当然还包括加工费。人工、制造费用都是通过成本分摊分配,订单重估到订单中,报工只是标准成本,分摊分配后才是实际成本。

建议关于你的第二个问题,查看成本会计资料,了解作业成本法,这是离散型企业PP订单的理论基础

5. 如何根据物料清单核算成本,体现采购价差和技术更改差异

采购是企业开展工作的首要环节,控制材料采购成本对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至关重要。材料采购成本下降不仅体现了企业现金流出的减少,而且直接体现在成本费用的下降、利润的增加,企业竞争力的增强。由于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较高,控制好材料采购成本并使之不断下降,是一个企业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增加利润的重要和直接手段之一。加强材料采购成本的管理和内部控制,完善材料采购管理制度,使材料采购成本总体下降,将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一、做好材料采购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材料采购工作涉及面广,并且主要是同商家打交道,因此,如果企业不制定严格的材料采购制度和程序,不仅采购工作无章可依,还会给采购人员提供暗箱操作的温床。完善采购制度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建立健全材料采购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严格、完善的材料采购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仅能规范企业的材料采购活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物资的正常、及时供应,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杜绝部门之间扯皮、推诿,而且能从制度上规范采购人员的日常行为,预防在采购过程中违法、违纪等不良行为。采购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规定材料采购的预算、请购、授权人的批准权限、材料采购的流程、相关部门(特别是财务部门)的责任和关系、各种材料采购的规定和方式、报价和价格审批等。(二)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对进入企业的供应商要建立档案进行管理,及时掌握各供应商的声誉、资信等情况。供应商档案除有对供应商编号、详细地址和联系方式外,还应有交易记录、现行设备与技术力量、财务状况、品质评级、银行账号等,每一个供应商档案应经严格的审核才能归档。企业的采购必须在已归档的供应商中进行选择,供应商档案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并有专人管理。同时要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材料物资的供应商必须经质检、审计、财务等部门联合考核后才准进入,如有可能要实地到供应商生产地考察。(三)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企业采购部门要对所有采购材料建立价格档案,对每一批采购物品的报价,应首先与归档的材料价格进行比较,分析价格差异的原因。如无特殊原因,原则上采购的价格不能超过档案中的价格水平,否则要作出详细的说明。对于重点材料的价格,要建立价格评价体系,由企业有关部门组成价格评价组,定期收集有关的供应价格信息,分析、评价现有的价格水平,并对归档的价格档案进行评价和更新。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对完善采购管理,提高效率,控制采购成本,确实有较大的成效。二、降低材料采购成本的方法和手段(一)编制材料采购预算,通过预算考评,建立预算的激励机制材料采购预算是从事生产活动的预算执行企业在预算期内为完成生产预算而发生的各种材料采购成本的预算。主要是在生产预算的基础上,根据各种材料的消耗定额和市场价格,结合期初库存材料的数量和其他材料采购成本费用编制。通过预算考评,建立预算激励制度,从而使采购人员自觉地调整、约束自己的行为,激励他们努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材料采购成本。(二)通过付款条款的选择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如果资金充裕,或者银行利率较低,可采用现金交易或货到付款的方式,这样往往能带来较大的现金折扣,以达到降低材料采购成本的目的。(三)把握价格变动的时机价格会经常随着季节、市场供求等情况的变动而变动,因此,采购人员应关注价格变动的,把握好采购时机。如果采购部门能把握好时机和采购数量,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效益。(四)以竞争性谈判、公开招标的方式来牵制供应商对于大宗物资采购,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实行竞争性谈判或公开招标,通过对供应商的询价比价,最终能得到性价比最好的供应商。此外,对同一种材料,应多找几个供应商,通过对不同供应商的选择和比较使其互相牵制,从而使企业在谈判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招标采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科学的竞争采购方式,它具有采购过程公开透明程度规范的特点,企业也可以用招标的方式进行物资材料的采购但由于工程材料设备往往种类规格繁多,技术质量复杂,采购价格高采购批量零散采购周期灵活等特点,难以做到对所有品种全部实施规范的招标采购,因此,可结合工程实际对部分材料实行招标在材料招标采购过程中,可用ABC分析法将材料采购对象分为ABC三类,分析哪些需要招标,哪些不需要A类为累计品目百分数为5%15%,但平均资金占用额为60%80%左右的前几个物品,A类产品是必须进行招标的材料;B类为累计品目百分数和平均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数均为20%30%的物品,B类材料为采购招标的次要部分;C类这两项指标情况正和A类相反,该类产品可以不进行招标。(五)向生产厂家直接采购或结成同盟联合订购向生产厂家直接订购,可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同时,生产厂家的技术服务、售后服务会更好。另外,可以联合几个同类型企业结成同盟联合订购,可从生产厂家得到最优惠的价格。(六)选择信誉好的供应商并与其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与诚实、讲信誉的供应商合作不仅能保证供货的质量、及时的交货期,还可得到其付款及价格的关照,特别是与其签订长期的合同,往往能得到的优惠。(七)对采购市场进行充分调查,收集信息一个企业的采购管理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应充分注意对采购市场的调查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市场的状况和价格的走势,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三、树立成本价值管理战略来指导采购成本控制(一)估算供应商的产品或服务成本以前的材料采购管理只是过多地强调公司内部的努力,而要真正做到对材料采购成本的全面控制,仅靠自己内部的努力是不够的,应该对供应商的成本状况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价格谈判中占主动地位。可以通过参观供应商的设施,观察并适当提问以获得有用的数据;甚至为了长期合作,明确要求供应商如实提供有关资料,以估算供应商的成本。在估计供应商成本并了解哪些材料占成本比重较大之后,可安排一些使自己在价格上有利的谈判,并尽可能加强沟通和联系,即与供应商一起寻求降低大宗材料成本的途径,从而降低自己企业的材料成本。进行这种谈判要始终争取双赢的局面。(二)对同类型竞争对手进行综合分析对同类型竞争对手进行分析的目的是要明确我们与竞争对手相比的成本态势如何。我们的优势在哪里,对手的优势在哪里,优势和劣势的根源是什么,是源自于我们与竞争对手战略上的差异,还是源自于各自所处的不同环境,或是企业内部结构、技术、管理等一系列原因。然后从消除劣势,保持优势入手,制定在竞争中战胜对手的策略。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找到努力的方向,在竞争中保持先机编制物资采购计划。(三)加强物资的计划管理,合理采购物资物资部门要依据技术部门提供的施工物资需要量,编制物资采购计划,并考虑库存能力,不定型材料的生产周期。资金周转等因素,经项目总工技术部门、计划部门物资部门审批后,才能实施采购。技术部门一定要控制好编制物资用料预算的准确度,严格执行材料消耗定额,对材料用量预算进行严格地审批,防止出现漏项,或材料预算量远大于实际用量,并向采购方提供相应的材料技术要求,保证采购的材料满足设计及规范,编制采购计划应充分考虑某些材料的生产周期,合理安排采购时间,避免出现紧急采购,出现采购错误而导致成本增加编制科学合理的物资采购计划能有效提高采购的效率,避免盲目采购和超额采购,有效节约采购成本,避免资金浪费同时制定采购成本预算,还能提前预测采购成本,以便对采购资金进行合理的规划和配置,确保资金使用额度在合理的范围内。(四)及时掌握有用材料信息由于材料价格是受市场波动影响的,同一种材料,在不同的卖家,价格可能不同,而且售后服务也可能不同,因此,采购方应及时掌握材料质量、价格、供货方信誉等信息,确定供货单位并签订供货合同,以获得质量好,价格低的材料资源,从而有效降低材料采购成本。采购方应向供货方提供相关的设计标准。承包合同要求及附加的质量要求,要求材料必须满足质量标准。采购部门应建立供货商的资源库,广泛收集供货商的各种信息,以便合理选择供货商,保证材料的质量和成本。

6. 标准成本怎么算出来

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成本标准=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

标准成本按所根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

理想标准成本是在最优的生产条件下,利用现有规模和设备能达到的最低成本。是理论上的业绩标准、生产要素的理想价格和可能实现的最高生产能力的利用水平。

理想的业绩标准是指生产过程中毫无技术浪费时的生产要素消耗量,最熟练的工人全力以赴工作、不存在废品损失和停工时间等条件下可能实现的最优业绩。

最高生产能力的利用水平是指理论上可能达到的设备利用程度,只扣除不可避免的机器修理、改换品种、调整设备的时间,而不考虑产品销路不畅、生产技术故障造成的损失。

这种标准是“工厂的极乐世界”,很难成为现实,即使出现也不可能持久。它的主要用途是提供一个完美无缺的目标,揭示成本下降的潜力,不能作为考核的依据。

正常标准成本是在效率良好的条件下,根据下期一般应该发生的生产要素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出的标准成本。

把难以避免的损耗和低效率等情况也计算在内,使之切实可行。从数量上看,它大于理想标准成本,但又小于历史平均水平,实施以后实际成本可能是逆差,是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一种标准,因而可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6)物料成本与报价成本对比怎么算扩展阅读:

标准成本的用途:

(1)标准成本可用于控制成本。评价管理人员工作的好坏,把实际已经做的和应该做的进行比较,标准成本便为这种对比提供了基础,顺差表示经营的结果优于预期的而逆差则表示经营的结果不如预期的。因此,这种差额的计算对分析和控制成本是重要的。

(2)用于决策。标准成本通常用来作为确定销售价格的基础,特别是在确定不属于同批产品的销售价格时,更要以标准成本为基础。

(3)使成本计算更合理。同样的产品有同样的成本。

(4)减少成本会计的工作量。

7. 材料成本数据怎么算出来

标准成本是为与成本相关的诸如技术指标、作业指标、计划值等各项指标而设计的,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标准的制定、成本差异揭示及分析、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三部分。

标准成本计算前五项准备

① 核对物料清单

对成本计算来说,物料清单决定了哪些材料将被计算进产品的成本,以及计算的顺序和材料的多少。对单层的物料清单来说,材料成本只是单纯的累加过程,比较简单。这里,着重讲述的是多层物料清单。物料清单的准确度一般应高于99%。

产品SA977004的物料清单

SA977004是沃奇公司生产的一套工具,由批头手柄(Bit driver)和批头组(Bit Group)组成;其中,批头组是半成品,由T10和T15两个批头组装而成。

对于这种多层的物料清单,ERP对成本计算是从下到上的,即最先计算最低层物料的成本(2层);然后逐步计算上一层次的物料(1层),计算过程中,包含了已经计算过的下层物料的成本。这一过程叫做成本上卷。

在ERP系统中,半成品“批头组”的成本计算后,会保存在ERP系统相关的单据里。通过成本上卷功能,我们就可以分析,每个生产层次的附加价值,如我们可以分析T10与T15组装成批头组后,价值增加了多少。

② 划分工作中心

ERP中,工作中心是一个比较抽象的重要组织结构,跟企业车间划分相似,但更加细分。如一条工作线、一个装配中心、一个车间,甚至一台机器都 可以定义为一个工作中心。如高级排程、计划调度等,都会用到这个设置。而对于成本来说,它定义了相关成本的计算方法,是计算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的基础。如 SA977004产品,可以定义为两个工作中心:一是组装T10与T15的组装中心,二是包装批头手柄和批头的包装中心。

③ 确定工艺路线。

工艺路线确定了生产一种产品所须的每一道工序以及执行这些工序的先后顺序。工艺路线中,还要指明哪道工序在哪个工作中心中执行,需要哪些材料以及工时等信息。

如产品SA97004的两道工序组成即可定义为:
工序10:组装批头组
工序20:包装批头

系统使用工作中心定义的计算方法和工艺路线中提供的标准值就可以计算标准的耗用量。

④ 成本中心作业

成本中心是ERP系统中,归集和控制成本的组织机构。任何一个工作中心,都必须明确的归属于一个成本中心。在实际工作中,一个或几个工作中 心,可以对应一个成本中心,但在ERP系统中,为了便于计算和核对,只能一个工作中心对应一个成本中心。我们可以把成本中心想象成是一部机器,把材料、人 工投入进去,生产出一种新的产品。投入与产出价值的差异,就是该成本中心的增值。

以组装工作中心为例,组装中心属成本中心CB01。该成本中心要投入材料T10和T15,投入人工,投入电费等相关费用;产出的是批头组。组装过程完成后,批头组的价值中不仅包括了投入的成本,还包括在此过程中增加的价值。

⑤ 物料基本信息

物料基本信息里,包含了管理物料所需的信息。对于成本来说,我们关注的是价格信息,在成本计算中所用到的材料价格相关的内容,都会在此取得。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成本计算成功的基础。一般们要求,在上成本模块前,物料基本信息记录的准确率必须保证在98%以上。

产品SA977004的标准成本计算

产品SA977004的通用标准成本计算

下面,以沃奇公司的产品SA977004为例,完成该产皮的标准成本计算。

SA977004的BOM如上所述,具体用量如下:

一套SA977004,需要用到零件:
批头手柄:2个
批头组: 1套

半成品批头组,需要用到零件:、
T10:10个
T15:15个

该产品的工艺路下如下:
工序10:组装批头组
作业101:组装准备 生产数量:1套 投入部件:T10 为10个,T15为15个
需要时间:1小时*人
作业102:组装 需要时间0.5小时*人
作业103:检验 需要时间0.1小时*人

工序20:包装批头
作业201:包装 需要时间0.5 小时*人 投入:批头组1套,批头手柄2个

查询物料基本信息,原材料基本价格如下:
批头手柄:4/个
T10: 1/个
T15: 1/个

企业定义两个工作中心和成本中心,具体设置如下:

工作中心 成本中心 工序 作业 价格
组装中心 CB01 工序10 作业101 2.5/小时
作业102 3/小时
作业103 3/小时
工序20 作业201 3/小时

其它成本的计算与人工费用计算原理相同,为便于说明,在此没做考虑。标准成本计算如下。

SA977004:总成本 8 29.3 1.5=38.8元

原材料:批头手柄 总成本 8元
原材料:2*4=8元

半成品:批头组 总共成本:29.3元
原材料成本:10*1 15*1=25元
生产准备成本(作业101):2.5*1=2.5元
组装成本:(作业102)0.5*3=1.5元
检验成本:(作业103)0.1*3=0.3元

包装成本(作业201):3*0.5=1.5

计件工资下的标准成本计算

以上计算并未考虑供热的计件工资,事实上在许多制造业的公司,都普遍采用了标准工资 计件制的办法。在这种情况下SA977004的标准成本计算如下:

在基本资料里,修改工作中心的资料:基本价格=月基本工资/月累计工作小时。

工作中心 成本中心 工序 作业 基本价格 计件价格 关系
组装中心 CB01 工序10 作业101 0.5/小时 2/个 正比
作业102 1/小时 1/个 正比
作业103 1/小时 0.2个 正比
工序20 作业201 1/小时 1/个 正比

SA977004:总成本 8 29.3 1.5=38.8元

原材料:批头手柄 总成本 8元
原材料:2*4=8元

半成品:批头组 总共成本:29.3元
原材料成本:10*1 15*1=25元
生产准备成本(作业101):1*0.5 2*1=2.5元
组装成本:(作业102)0.5*1 1*1=1.5元
检验成本:(作业103)0.1*1 0.2*1=0.3元

包装成本(作业201):1*0.5 1*1=1.5

标准成本计算的四个注意事项

① 标准成本流程计算出来的结果都会保存在标准成本模块中。以刚才SA977004产品为例,我们计算出来的半成品批头组和成品的成本,都会保存在数据库里, 而不是查询一次,系统计算一次。这样做主要是因为标准成本运算比较复杂,会涉及到多个表,一个产品运算起来可能不用花多少时间,但随着产品的增多,运算时 间就会越来越长。

因此,需要注意材料价格的变动,或者工时、单价的变动,并不会马上反映到标准成本中去。而是在价格或工时等元素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重新运行标准流程作业,待系统稳定运行后,直接运行“标准成本作业”即可。

② 通过流程运行可知,标准成本的计算,不是财务一个部门的事情,而需要生产、采购、仓库等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把标准成本计算准确。各个部门相关的数据发生重大变化时,需注意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在系统中重新计算标准成本。

③ 如果发现标准成本计算有误,应注意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检查:

第一步,重新运行“标准成本作业”。标准成本计算有误可能因以上提到的一些基本信息改变后,没有及时运行“标准成本作业”所致,因此需首先重新运行“标准成本作业”来校验标准成本。运行后,如发现仍有错误,可进行下一步检查。

第二步,检查物料清单。物料清单的变更对标准成本运算的影响最大,因此,物料清单变更后,要保证及时运行“标准成本作业”,跟实际的BOM进行核对,确保最新BOM更改已经反映到系统中去。

第三步,检查物料的价格信息。物料的价格变化比较频繁,对标准成本的影响比较大。一般系统建议,计算标准成本的价格以上月末的价格为准,除非本月内价格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四步,检查其它信息。如工艺路线、工时单价、人工价格等信息,一般企业变化不是很频繁,所以,对标准成本的影响也不是很大,可以放在最后核对。

④ 注意计算标准成本的时机。在理想的状态下应该是在每次需要的时候,运行一次标准成本。但由于运算速度的关系,产品层次复杂或产品多的企业,运行一次标准成 本,往往要2-3个小时时间,这样做显然得不偿失。一般情况下,建议运行此作业的最优时机为:月末或月初;新产品开发,投入生产后;基本信息有重大改变 后。

8. 在企业物控能力里,物料采购金额和采购物料成本有什么区别

采购金额应该是采购费用,采购物料成本就是直接归集于单个存货的花费。
例如购100件商品,单价10元,购价1000,并花费运杂费100,保险费200。
则采购物料成本为1000
采购费用为300
每件采购材料的实际成本为13=(1000+300)÷100

9. 材料成本差异率是负值,这样怎么计算当月材料的实际价

材料成本差异率是负值,这样怎么计算当月材料的实际价。
1、负物料成本差异率表示计划成本大于实际成本,此时,物料成本差异为负。
2、结转法:
先计算结转月份的物料成本差异率:本月物料成本差异余额/上月末原材料库存余额, 负数是红字。
结转物料成本差异:成本实际收料*物料成本差异率,如正差异率。借:生产成本-(收到物料的计划成本),生产成本 - 材料成本差异;贷款:原材料。负差率:借:生产成本-(收到物料的计划成本),生产成本 - 材料成本差异(红色墨水),贷款:原材料。
1、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用于核算企业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方登记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超支额)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以及调整库存材料计划成本时,调整减少的计划成本。 贷方登记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节约额)以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以及调整库存材料计划成本时,调整增加的计划成本。(节约用红字,超支用蓝字)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登记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2、材料成本差异指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间的差额。实际成本大于计划价格成本为超支;实际成本小于计划价格成本为节约。外购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材料采购业务的工作的质量。
3、在材料日常收发按计划价格计价时,需要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材料科目的调整科目。科目的借方登记材料实际成本大于计划价格成本的超支额,贷方登记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价格成本的节约额。发出耗用材料所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从本科目的贷方转入各有关生产费用科目;超支额用蓝字结转,节约额用红字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