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成本 » 醉驾成本为什么有人以身试法
扩展阅读
制作一个钻石多少钱 2025-07-27 05:38:02
安装马桶的工具哪里有卖 2025-07-27 05:36:33

醉驾成本为什么有人以身试法

发布时间: 2022-06-24 06:33:17

❶ 酒驾处罚那么重,为什么还有人铤而走险

‍‍我觉得是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代驾机构太少,支付代驾还得有一笔费用,舍不得掏钱。另外一个就是侥幸心理作祟,喝酒的人都比较自负,反正路不远就几公里自己开慢点就好了,感觉自己酒量好,虽然有点飘但是心里明白,就是那句经典的话酒醉心明白。一旦走路都有点飘了说明脑部运动神经已经麻痹了,脑控制手脚配合的能力就差了,有可能一不小心就剐蹭了。‍‍

❷ 醉驾怎么办啊

近年来的成都"孙伟铭案"、南京"张明宝案"、广东"黎景全案"等因醉驾引发的恶性交通事故频频曝光,屡屡引发社会强烈关注。醉酒驾车违法行为面临的,从过去的行政处罚,上升到更为严厉的刑事处罚,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尝试。
酒后驾驶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违法成本太低,缺乏震慑和惩戒作用,驾驶员心存侥幸。刑法的严厉性和威慑力,有助于加强社会管理的有效性,如果醉驾有可能蹲大狱,再有"酒量"和"胆量"的驾驶员在以身试法前也会有所顾忌。醉驾入刑提高了驾驶者的违法成本,有效震慑了醉酒驾驶者,无疑将有效治理酒驾。
当然,仅仅靠法律还是不够的,要从根本上杜绝醉驾,还有待于全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堵的同时辅之以疏,提高国民交通安全法制观念、安全意识和文明素质,并将打击酒驾的关口前移至家庭、单位、娱乐场所等,在全社会树立起"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思想观念,才是治本之策。
此外,有关法律法规能否严格执行,交管部门的执法水平能否跟上,如何避免"人情关系"的影响,这将是"醉驾入刑"下一步人们关注的重点。醉驾行为之所以刺痛人们的神经,还因为在近年来的一些恶性醉驾事件中,醉驾者往往凭借其在社会资源上的优势,表现出对受害人的冷漠。"醉驾入刑"落到实处,方可让违法犯罪者得到应有的惩处,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❸ 醉驾入刑五周年 为什么还有人敢以身试法

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罪,从秦汉就开始被刑罚了,都几千年了,到今天还有人犯这些罪呢。总有人抱着侥幸的心态,而且从现实讲,酒驾真正被处罚的人只占很少一部分(不像杀人、抢劫这些案件,犯罪分子几乎犯罪了就会被刑法处罚)。

❹ 酒驾为何屡禁不绝

临近新年,亲友聚餐饮酒增多,酒驾行为发生概率增加,一旦发生事故代价惨痛。据统计,本月全国接连发生醉酒驾驶导致的一次死亡5人以上较大事故,而近两个月全国共发生酒驾肇事事故302起,已造成104人死268人伤。

“酒驾”是汽车社会的公害,饮酒后驾驶机动车、醉酒驾驶机动车严重危害道路交通安全,广大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但为何还是有个别司机胆敢以身试法?

我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持续高速增长,传统酒文化影响根深蒂固,酒驾醉驾短时间难以根治。特别是一些人自认酒量好、驾驶技术高,不担心发生交通事故;或者自认离家近,轻易不会被发现;或者自认喝得少,或是长时间休息后酒劲过了,测酒仪测不出来;或者亲朋相劝,碍于面子不得不喝;或者遇恶劣天气或打车难时,为酒驾找借口;或者自认有应对交警夜查的办法,采取绕行交警执勤路段、错开交警出勤时间逃避处罚;或者酒驾从未被查处过,加剧了侥幸心理,使得酒驾成为常态化;或者自我放纵,如果遇临检或是发生交通事故,大不了选择逃跑。

❺ 为什么醉驾都入刑了,仍有大量的醉驾无法禁绝

法律意识淡薄,心存侥幸,所以才敢以身试法。

❻ 醉驾乘客连带受罚的总结

近年来的成都"孙伟铭案"、南京"张明宝案"、广东"黎景全案"等因醉驾引发的恶性交通事故频频曝光,屡屡引发社会强烈关注。醉酒驾车违法行为面临的,从过去的行政处罚,上升到更为严厉的刑事处罚,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尝试。
酒后驾驶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违法成本太低,缺乏震慑和惩戒作用,驾驶员心存侥幸。刑法的严厉性和威慑力,有助于加强社会管理的有效性,如果醉驾有可能蹲大狱,再有"酒量"和"胆量"的驾驶员在以身试法前也会有所顾忌。醉驾入刑提高了驾驶者的违法成本,有效震慑了醉酒驾驶者,无疑将有效治理酒驾。
当然,仅仅靠法律还是不够的,要从根本上杜绝醉驾,还有待于全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堵的同时辅之以疏,提高国民交通安全法制观念、安全意识和文明素质,并将打击酒驾的关口前移至家庭、单位、娱乐场所等,在全社会树立起"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思想观念,才是治本之策。
此外,有关法律法规能否严格执行,交管部门的执法水平能否跟上,如何避免"人情关系"的影响,这将是"醉驾入刑"下一步人们关注的重点。醉驾行为之所以刺痛人们的神经,还因为在近年来的一些恶性醉驾事件中,醉驾者往往凭借其在社会资源上的优势,表现出对受害人的冷漠。"醉驾入刑"落到实处,方可让违法犯罪者得到应有的惩处,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❼ 男子醉驾被查当场饮酒,被判拘役1个月,为何醉酒驾车屡禁不止

任何一项法律法规,都是秉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去的,而不是一棒子打死,不给改正的机会。有些未造成严重后果,违法轻微的,并且是初犯的,是可以接受教训改正的。我国酒驾依据人体对酒精的反应生物指标来制定的,20毫克不能完全排除其他方式可能使得人体血液含量达到此数值。

将现有20毫克—80毫克的酒驾范围,再细化出几个档次,比如10—30属轻微酒驾,30—50属于一般酒驾,50—80属于严重酒驾。80以上仍全属于醉驾。

如果发现再次酒驾,则终身不得考取驾驶证


所有酒驾计入个人信用记录,限制报考公务员、参军、限制银行贷款额度等,并大幅提高下年度机动车保险金额。酒驾不但危及自身安全,更给他人造成严重威胁,对酒驾者的处罚使得酒驾者损失了金钱和自由,但一旦发生事故别人损失的可就是生命了。

处罚再高也不为过。“酒后不开车”是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要是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到的话,那惩罚再重也是咎由自取。

❽ 男子醉驾身亡,该男子什么背景敢以身试法

不能说有背景就可以以身试法。一般喝完酒人都会比较暴躁,可能这个喝酒的人的朋友不敢劝他,所以导致最后事故的发生。而且一般人喝完酒之后,你越劝他不要开车,他就越要开车。所以说要怪就只能怪他自己不理性,酒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安徽省高院对陈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上诉一案进行公开宣判,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安徽省高院重审认为,陈运明知酒后驾车具有危险性,仍然在醉酒后驾驶车辆,且在城市繁华区域道路上高速行驶,从而连续撞击多人,致六人死亡,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陈运案发后在亲属的劝说陪同下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构成自首,可对其从轻处罚。鉴于陈运是间接故意犯罪,肇事后立即采取制动及避让措施,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其主观上不希望也不积极追求危害后果的发生,与蓄意危害公共安全的直接故意犯罪不同,主观恶性不是很深,人身危险性不是很大;且其亲属也能尽力代为赔偿,陈运悔罪态度较好,依法可对其酌情从轻处罚。
综上所述,之所以改判无期徒刑是因为:自首+事后主动采取救济措施。所以说喝完酒开车最后害的还是自己。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❾ 天津一司机醉驾酿事故,致两死两伤,为何酒驾事件屡禁不止

天津一司机醉驾酿事故,致两死两伤,为何酒驾事件屡禁不止?敢喝酒还开车的人一方面是因为还存在侥幸心理,以为自己运气好,多年老司机了开车肯定不会事故,更不会被抓到,侥幸心理作祟让很多人仍然酒后驾驶;另一方面是自私,对别人的生命毫不尊重,酒驾已经被证明十分危险,稍不小心就有可能引发死亡事故,而他们仍然不把酒驾当回事,其实就是不把人命放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