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麼打井啊
老北方人打井都一直遵循一條古人遺訓:挖井之前先選擇一片長有茂密艾蒿叢的地方。據說艾蒿塘下打井不但水旺,水也好喝。其實打井人在打井之前並不知地下水距地面有多深,全憑地面的艾蒿當向導,也不知鑽多少天才能打出水來。但井深一般都是要超過三丈的。古人過去打井的工具土語稱蝴蝶錐,錐的頭部形狀像現在的冰鑹,上部有兩個形似蝴蝶翅的泥斗,錐頭在鑽井的同時也把泥沙帶到了泥斗里,裝滿後拉出地面進行清理。負責錐井的叫井匠。但僅有井匠還不能完成打井任務,因為平原上打井大都是土層,井又比較深,被水浸泡容易塌方,所以在打井的同時要下井橈。過去有條件的地方地表水淺,臨時打井也有用石頭和磚堆砌的,這種井橈大都是圓形的。但打飲水大井,井橈都選用木材,一般在打井的時候要把井口的面積稍稍開的大一些,好在井的里邊鑲嵌一層內襯,這就是井橈。但下井橈並不像一些人想像的那樣,打完井後才慢慢的下,而必須是與打井同時進行的。做井橈的手藝人叫木匠。井橈取材一般是落葉松板材,沒有落葉松取雜木也可以。井橈呈六邊形,這樣的井橈構架合理,支撐力強。井橈的直徑長度,行話叫密,如6尺6的就叫6密,8尺8的就叫8密。木匠把選好的木料鋸成厚厚的木板,在木板的兩端刻上卯眼和榫頭,俗稱公卯榫,然後把木板按卯眼和榫頭一一的扣好。此外還要配備幾個力工干力氣活。力工們在井匠的指揮下,錐呀錐!錐呀錐!泥斗里的泥裝滿後,再用力提出清理,這時木匠就開始在地面一層層的把井橈下進井裡,再用重錘將井橈夯實。如此往復,直到井出水了,挖井人才可長出了一口氣。
過去打瞎一口井損失是很大的,人工損失不說,井橈也得全白瞎。井匠最忌諱的是井底流沙,這樣的井,井底只流沙子沒有水,打井便宣告失敗。但僅僅有了水,打井任務也還未最後完成,更復雜的工序還在後邊哩!
水在井底,需要提水,但水怎麼提?這時轆轤就派上用場了。其實所謂轆轤不過是由一隻搖把,一個滾桶,一條井繩,一個長軸和兩個支架構成的。轆轤的搖把是天然帶彎的一根獨木,在北方,找到一株老榆樹,看準了某個樹杈,砍下來稍稍加工就成,俗名叫「轆轤把」(後期也有用鐵轆轤把的)。把它鑲嵌在一個圓形的滾桶上,再用鐵箍固定結實。轆轤有的是木匠加工成的圓形滾筒,也有的是就地取材,做法是用一段粗樹干,在中間穿一根長軸,安上轆轤把,後邊用兩個支架或用過去大鐵車的軲轆做支撐,把轆轤在井口上支起來,這就是人們過去常說的「井床」。李白的《靜夜思》中「床前明月光」一句,本人認為指的就是井床,而不是我們現在睡覺的床。在轆轤上拴上鐵鏈或長繩,長度根據轆轤和水面的距離而定,繩的下邊拴上柳罐,人們搖動轆轤才可以打水。
那麼柳罐又是何物呢?過去的北方沒有洋鐵桶,人們挑水都用木桶,不但製作工藝復雜,且極易損壞,有一個木桶原理,是說一個系統哪個環節出了毛病都會影響整體效應,其實也是從側面告訴人們,木桶好破損。後期雖有了鐵桶,但當時很珍貴。因為北方的冬天零下三四十度,井沿上和井底到處都是冰。鐵桶怕碰,碰癟了讓人心疼。於是人們就利用現有的材料,因地制宜地發明了柳罐。它是用細柳條編織而成,且柳條遍地都有,採集方便,用柳條編筐、編簍更是當地人們的拿手好戲,所以,人們就用柳條編成了能裝水的用具,因為編成後它的形狀很像一個瓦罐,所以,人們就給它起名叫「柳罐」。也有的老百姓看它在井裡像一個吊斗,也叫它「柳罐斗子」。柳罐也真的是成全人,被水浸泡後發脹,把柳條中間的縫隙脹得死死的,用它打水有時候甚至滴水不漏,且又耐腐爛和抗磕抗碰,碰到堅硬的東西它還有很好的彈性,經久耐用又經濟實惠,所以編「柳罐」也是一大歷史發明。
Ⅱ 挖井一般用什麼具
挖井一般用什麼工具啊?以前是機器不是很發達,那當然是用鋤頭挖了。現在就不同了,打井機械打一口井,幾乎一兩個小時就能做好。就像工地上用的那打樁機。一小時都能打幾十米深井
Ⅲ 家裡的井打有幾個月了,抽上來還是黃泥水,怎麼樣才能變清呢
井水中含有二價鐵離子,在空氣中困檔岩跟氧氣接觸發生氧化反應,二價鐵離子氧化變為三價汪御鐵離子時,水的顏色就變為黃色了;第二有可能是水中含有較多細小的黃泥,這種現象大家都很容易區分出來,因為黃泥屬於懸浮物,顆粒比較大,靜置一會後很容易沉澱下來。第三可能就是井所採用的管道是鐵的,在使用時間較蠢枝長時,管道被氧化,附著在管道上的氧化物在抽水時被帶出。
用沉澱池加明礬後再用。
Ⅳ 打井的老方法 老式人工打井怎麼打
1、找尋御手一恰當的鎮鄭嫌風水寶地(附近無垃圾--防止滲透到地下污染水,地上長草--說明地下水位不深,非老地基--老地基總是填新土要多挖幾米,地勢別太凹--低地多硬水)。
2、找到地方後,先挖直徑3米深2米浮土,然後在中心挖直徑1.5~2米圓,用軍鍬挖土,沿著坑壁平齊著挖,上面用4根木棒架設到井上,上面站人,用框子把下面的土提上來轉移走;挖到3米左右,井壁用竹片或木片加固防倒塌;
3、挖至出水時,下壓水井把水抽上來(都是泥漿無法用水泵抽),若是遇到石頭,用洋鎬和石錘鋼鑿解決;
4、人工井一般深度低於10米,從挖出水再多挖3~5米,若此層為粗石英流沙,則停止挖掘;
5、底部填入1米深河裡掏的雞蛋大的麥飯石和豆粒大的石英砂和麥飯石、電氣石,有條件可用304或316不銹鋼網鍍銀然後包裹賣飯石填入井內上層,麥飯石周圍用透水磚壘起來,井底部4周放4塊釹鐵硼磁石;上面用青磚壘砌周圍,可用水泥勾縫;
6、最上面2米用水泥澆築圓孔或八角孔,上面加成型水泥蓋,從上至下留直徑60厘米的口做井口;
7、上面架設軲轆,井上蓋個涼亭防止污物叢芹進去;挖掘過程中,注意井壁塌陷,由於井填充時有大量的麥飯石,電氣石,石英砂,導致口感極佳,銀可釋放離子用於殺菌消毒,釹鐵硼可磁化水,讓水成為礦化磁化水;這種井可以下潛水泵或壓水井;
打井時可用風鎬,沖擊錘(注意防漏電),水炮(消防泵弄水炮,多餘水用污水泵抽取),電動滑輪提泥漿,效率更高;
Ⅳ 親用什麼工具打井快是黑色的泥土很硬打不下去怎麼辦著急
換鑽頭或者修改鑽頭形狀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歡迎隨手採納以為鼓勵,祝您幸福!
Ⅵ 鑽水井有哪些工具
打井機的工作方式是泵吸反循環式。其工作原理是:在大氣壓力的作用下,循環液由沉澱池經回水溝沿著井孔的環狀間隙流到井底,此時轉盤驅動鑽桿,帶動鑽頭旋轉進行鑽進,由泥漿泵抽吸建立的負壓把碎屑泥漿吸入鑽桿內腔,隨後上升至水龍頭,經泥漿泵排入沉澱池,沉澱後的循環液繼續流入井孔,如此周而復始,形成了反循環的鑽進工作。
新型反循環入岩鑽頭,提供一種耐磨的鑽頭。每個刮刀片的刃面傾斜於水平面,在每個刮刀片的刃部鑲焊金剛石復合片、側面上鑲焊硬質合金塊。由於使刮刀片的刃部傾斜於水平面,在利於鑽進地表較軟地層;在刃部鑲焊金剛石,有利於破碎硬度較高的岩石井段,提高了鑽進速度;在刮刀片的側面鑲焊硬質合金塊,保證井徑不隨鑽進而變小,有利於完井作業,根據實驗所得結論,用本鑽具,可連續鑽進出口700-800米,也就是說,打50米深的水井可連續打15口以上,而原來的鑽頭卻每打一口井就要維修一次。
Ⅶ 簡易打井工具和方法是什麼
工具
1、沖擊式打井工具。包括直接破碎井孔岩層的鑽頭,有抽筒鑽頭、一字鑽頭、十字鑽頭、圓鑽頭、角錐鑽頭等。沖擊鑽桿一端連接鑽頭,另一端連接鋼絲繩。鋼絲繩接頭有活芯鋼絲繩接頭、活環鋼絲繩接頭、開口式活芯鋼絲繩接頭、異徑接頭、還有鑽具扳手和棘輪回轉器及用於出渣的抽筒和清除孔內岩屑的掏泥筒等。
2、回轉式打井機具。包括:
a、提引水龍頭。將鑽井與泥漿泵的泥漿輸送管路等連接起來的關鍵部件。枝渣其主要作用,一是提引全部鑽具,並同全部鑽具一起轉動;二是通過它和回轉鑽桿將泥漿送入井底達到促進的目的。
b、方鑽桿。其兩端皆有螺紋連接,轉盤上設有方補心結構。鑽井時方鑽桿插入方補心內,轉盤轉動方鑽桿亦轉動,帶動鑽桿、鑽頭進行鑽進。
c、鑽頭與接頭。鑽頭分全面鑽進的鑽頭(雙翼魚尾鑽頭、三翼刮刀鑽頭、牙輪鑽頭、螺旋階梯鑽頭),玉米鑽及環狀鑽進鑽頭(鈷粒鑽頭、硬質合金鑽頭);大直徑岩心管材(岩運頌心管、岩心管接頭、取粉管)及輔助設備(鋼絲繩、卷揚機滾筒、滑動車、提引工具、千斤頂)等工具。
方法
大口井的施工方法有兩種:
1、猛悄悄大開槽法,人工開挖或爆破施工;
2、沉井法,排水施工或不排水施工。
對口抽式的施工,一般採用機械吊錘和人工吊錘兩種方法,利用吊錘的重力作用將吸水管直接打入地下。
(7)打井用什麼工具打不幹凈擴展閱讀
適應不同的地層條件,發展了斜井和水平的井。為了增大井的出水量,後來又出現了將水平的濾水管與豎向井筒結合起來的輻射井。這種井的主井筒直徑可達數米,水平濾水管長數十米到一百多米,宜於開采埋藏淺、厚度小的鬆散的或半膠結的含水層,也可用於截取河岸及河床下的潛流。
砂礫層中的輻射井,出水量最大可達1立方米/秒。中國西北部黃土中打的輻射井,出水量往往比同等直徑的筒井增加十餘倍至數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