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有哪些生產工具
1.風車。吹去稻穀麥類糧食的草屑癟粒等雜質的工具。上方朝一邊的出口的出雜質,下方的朝下的出口的出糧食。
2.石磨。石制的磨乾粉、水糊的工具。下盤固定,上盤旋轉,上盤的圓洞添原料,下盤的周圍出乾粉、水糊。
3.木犁。耕地的農具。用畜力、人力或機器等牽引。因主部件為木材,故稱木犁或土犁,以別於後來鐵制的雙鏵犁等。
4.耙。有釘齒耙和圓盤耙等。用於碎土、平地和消滅雜草的整地農具。
5.蓑衣和連枷。蓑衣用竹葉或草、棕編成的雨披。連枷是農具,由一個長柄和一組平排的竹條或木條構成,用來拍打穀物,使子粒掉下來。也作槤枷。
6.紡車。手搖或腳踏的有輪子的紡紗或紡線工具。此圖是手搖的。
7.草鞋器。用稻稈或草莖等編制的鞋用的工具。
8.軋籽機。軋出棉花籽的工具。
9.碓。舂米的工具。用腳連續踏動木杠後端,前端石頭一起一落,舂砸下面石臼中的米糧(使谷成米或使米成粉)。此圖是簡單的碓。只是一個石臼,外加一根杵或木槌。
10.水車。利用帶刮板的鏈帶(條)或系汲筒的水輪,將水從低處提升到高處的一種提水工具。通常由人力、畜力、水力、風力或電力帶動旋轉。有龍骨水車、風力水車、管鏈水車等。此圖是龍骨水車的車槽、刮板部分。龍骨水車一種由車槽、刮板、木鏈、木齒輪等組成的水車。公元168-189年逐漸應用,流傳至今。用人力、畜力或風力帶動,能連續提水,提水高度一般為1~2米。
11.簞和籠。簞是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白居易《觀刈麥》詩「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槳」。籠是用竹片編成的盛物的器具。
12.油簍和木桶。油簍是盛東西的器具,用竹或荊條等編成。木桶是盛東西的器具,多為圓形,大多有提梁。
13.石臼和舂米杵。石臼用石鑿成的舂米穀等物的器具。舂米杵都在一米左右長,兩頭粗中間把手處較細,每個重約三公斤。把東西放在石臼或缽里搗去皮殼或搗碎壓米粉的動作叫舂。是黎族人特有的一種勞動方式。
14.打穀板。打穀子用的農具。
15.畚箕。用柳條、蒲草或竹篾編織的盛物器具。也可作簸箕用。盛糧食等上下顛動,揚去糠粃塵土等物的器具。
㈡ 你知道中國古老的加工糧食的工具有哪些
中國最早的糧食加工工具出現在舊石器時代,古人們用研磨的方法,加工糧食,工具可能就是石磨盤。
到了新右器前期,古人們發明了石磨和石磨棒這樣成套的穀物加工工具,取代石磨盤。新石器時代中期,石磨逐漸被石臼和石杵所取代,臼最初是在較硬的地面上掘一個槽臼,後來臼改用陶制的,後又改用鑿在較大石塊上的石臼。
秦漢時期,糧食加工工具有了很大進步,出現了踐礁碓、木扇車、磨、碾等。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水力機械,如水碓,水磨和水碾。
㈢ 在古代時人們都用什麼
在我國古代,人們都發明了一些什麼樣的工具呢?根據史書上面的記載,中國最早出現的勞動工具都是用一些骨頭、石頭做成的,在商、周時期的時候開始出現了青銅器,這是古代勞動工具發明的一個重大進步,中國古代勞動工具發明的轉折點是在春秋戰國時期,這個時期開始出現了鐵器。
在我國古代,農業生產工具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被稱為田器、農器和農具,在商、周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斧、鏟、鐮刀和犁這些常見的生產工具,也有人曾經表明,古代鐵器在春秋出現,在那時就已經有了鑄鐵技術,它的出現為生產帶了很大的便利,很快取代了木、石頭和青銅器,因為鐵器比較鋒利,能夠砍除樹木,開辟新的土地,在農耕歷史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中國古代有很多的農具,有一種叫做耒,它是用來鬆土的工具,也可用來開墾溝渠,形狀和樹杈有點像,上部有一個手柄,下端形似犁,也侍寬可看作是犁的前身。犁也是古代農民生活中一個很重要的工具,它為農民的耕作生活減輕了很多的負擔,它最開始被運用是在石器時期,由一種三角形的石器發明而老陸亮來,在後面的青銅時期也有運用,在鐵器被發明出來之後,犁更是被廣泛的運用。就算是在今天,人們也在運用這種鐵器,現在的很多農耕工具,它們的設計靈感都是來自於古代農民生活中就出現的犁。
還有另外一種工具,在現代人的生活中還在不斷的使用,就是鋤。在現代,我們經常看到的鋤就只是鏟形的,有一個長柄,方便人們的使用,但是在古代悉並,還有叉形的,被用於除草、刨坑、疏鬆作物周邊的土壤,而且根據不同的需要,它還有不同的大小。
㈣ 原始人所使用的石質勞動工具有
原始人所使用的石質勞動工具有石頭、木頭。
陶器出現於新石器時代。陶器的發明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進程是人類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創造出來的一種嶄新的東西。
人們把粘土加水混和後,製成各種器物,乾燥後經火焙燒,產生質的變化,形成陶器。它揭開了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具有重大的劃時代的意義。陶器的出現,標志著新石器時代的開端。陶器的發明,也大大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條件,在人類發展史上開辟了新紀元。
(4)古老勞動工具有哪些擴展閱讀:
在舊石器時代早期和中期,人們通過血緣關系維持著家族內部的關系。在血緣家族內部,婚姻按照輩數來劃分,同一輩分的人互為夫妻。而在不同輩分之間則不通婚。這樣一個家族就是一個社會集團和生產單位。內部兩性有分工,男性狩獵,女性進行採集和撫育小孩。
到了舊石器時代晚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轉入了相對的定居生活。人口逐漸增多,同時認識到家族內部同輩之間近親婚姻對人類體質的危害,原先的原始人群為氏族公社所取代,同時形成了族外婚制。
㈤ 古代北京人他們使用的勞動工具主要是什麼
北京人使用的勞動工具主要是石器和木棒。
1、石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進行過多次大規模發掘,清理出40多個男女老少的北京猿人化石,100多種動物化石,10萬余件各種石器。
2、樹枝。以及仍保存在洞穴內的幾個灰燼層,最厚的一層超過6米,灰燼層中保留有大量燒過的碎骨和木炭碎塊,可見「北京人」早已懂得撿樹枝獵捕動物和取暖防寒。
北京猿人的發現,還將用火的歷史提早了幾十萬年,他們居住過的洞穴里留下了很厚的灰燼堆。「北京人」的發現為人類起源提供了大量的、富有說服力的證據。
(5)古老勞動工具有哪些擴展閱讀:
「北京人」的發現揭開了人類歷史的序幕 。早在舊石器時代的初期,「北京人」已懂得選取岩石,製作石器,用它作為武器或原始的生產工具。
「北京人」把樹枝砍成木棒,憑著極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進行艱苦的斗爭,去獲取野生動物食物。
在與大自然進行斗爭中改造自己,表明「北京人」已經學會使用原始的工具從事勞動,這是人和猿的根本區別所在。
在「北京人」居住過的洞穴里,發現厚度達4—6米、色彩鮮艷的灰燼,表明「北京人」已懂得使用火、支配火、學會保存火種的方法,是人類由動物界跨入文明世界的重要標志。
㈥ 人類最早勞動工具是什麼和什麼 人類最早勞動工具介紹
1、從最早的人類在地上撿起石塊去追趕獵物開信源始,人類就有了勞動工具,最早的是打制石器。
2、生產工具又稱勞動陸坦漏工具,是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用來直接對勞動對象進行加工的物件。它被用於勞動者和勞動對象之間,起傳導勞動的作用。是勞動資料的基本的和主要的部分,是機械性的勞動資料。
3、從原始人的石斧、弓箭,到現代化的各種各樣的機器、工具、技術設備等,都同樣起著傳導勞動的作用,均屬生產工具。
4、製造和使用生產工具是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標志,是人類勞動過程獨有的特徵。人類勞動是從製造工早爛具開始的。生產工具在生產資料中起主導作用。
㈦ 古人使用的勞動工具
在舊石器時代(約170萬年~1萬年前)晚期用的是骨針
最早的勞動工具――石器
走向文明的關鍵一步――火的使用
弓箭的出現
陶器的發明與使用
魚鉤的發明
古老的建築材料――磚
動物的馴養
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文字的使用
水上機械運輸的先驅――木船
釀酒技術的出現
化妝品的使用
車的發明
生命之泉――水井
鈕扣的發明與使用
隨著人類的進步,我們祖先製造和使用勞動工具的技術不斷提高。在藍田人遺址中發現的石器種類,有刮削器、砍斫器、尖狀器和石球等,說明藍田人製造和使用勞動工具已有相當的分工。北京人製造和使用石器的技巧更是聞名於世,他們能對不同的原料使用不同的方法來製做不同的石器,僅以刮削器為例,就有直刃、凸刃、凹刃、多邊刃和盤狀等等。
㈧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農業生產工具有哪些
耬車和曲轅犁,翻車是水動力的
,翻車,是一種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又名龍骨水車,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農業灌溉機械之一。《後漢書》記有畢嵐作翻車,三國馬鈞加以完善。翻車可用手搖、腳踏、牛轉、水轉或風轉驅動。龍骨葉板用作鏈條,卧於矩形長槽中,車身斜置河邊或池塘邊。下鏈輪和車身一部分沒入水中。驅動鏈輪,葉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長槽上端將水送出。如此連續循環,把水輸送到需要之處,可連續取水,功效大大提高,操作搬運方便,還可及時轉移取水點。我國古代鏈傳動的最早應用就是在翻車上,是農業灌溉機械的一項重大改進。
㈨ 古代的農具有哪些(附圖)
古代的農具有:耒耜、犁、鋤、石斧和耬(lóu)車:
1、耒耜(lěi sì)
最原始農具是木質的耒耜。耒是最古老的挖土工具,它是從採集經濟時期挖掘植物的尖木棍發展而來的。在尖木棍下端安一橫木便於腳踏,使之容易入土,這便是單尖耒。後來衍生出雙尖耒,提高了挖土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