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胡麻種質資源有多少
擴展閱讀
筷子怎麼卷發不用工具 2025-05-15 09:33:41

胡麻種質資源有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5-31 13:36:05

① 胡麻的畝產量是多少

胡麻是低產作物,耐貧瘠,畝產300—500斤左右。

合理密植:
生產上使用的晉亞1、2、3、4號品種,在平川旱薄地,每畝播量2-2.5㎏,基本苗15萬-20萬株;中等旱地,每畝播量3-3.5㎏,基本苗20萬-25萬株;中等肥力水地,每畝播量3-4㎏,基本苗20萬-27萬株;高水肥地,每畝播量4-4.5㎏,基本苗25萬-30萬株;丘陵旱薄地,每畝播量以2㎏為宜,基本苗20萬株以下。

② 一斤胡麻有多少顆

150000顆左右。
芝麻是胡麻科,胡麻屬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可達150厘米,分枝或不分枝,中空或具有白色髓部,微有毛。葉矩圓形或卵形,中部葉有齒缺,上部葉近全緣;花單生或葉腋生。花萼裂片披針形,花冠筒狀,白色而常有紫紅色或黃色的彩暈。子房上位,蒴果矩圓形,種子有黑白之分。花期夏末秋初。
芝麻原產印度,中國漢時引入,古稱胡麻。中國栽培極廣歷史悠久。

③ 胡麻單產多少公斤

胡麻最高產量可達250公斤,一般常產100-150公斤.

亞麻(學名:Linum usitatissimum L. ):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可分成纖維用亞麻、油用亞麻和油纖兼用亞麻三種類型。莖直立,可達1.2米高,上部細軟,有蠟質;葉互生,披針狀,20-40毫米長,3毫米寬,表面有白霜;花的花瓣5,直徑為15-25毫米,藍色或白色;果實為蒴果,種子扁卵圓形,喜涼爽濕潤氣候。
亞麻是人類最早使用的天然植物纖維,距今已有1萬年以上的歷史。亞麻是純天然纖維,由於其具有吸汗、透氣性良好和對人體無害等顯著特點,越來越被人類所重視。同時,亞麻還是油料作物,亞麻油含多量不飽和脂肪酸,故用來預防高血脂症和動脈粥樣硬化。
亞麻起源於近東、地中海沿岸。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瑞士湖棲居民和古代埃及人。已經栽培亞麻並用其纖維紡織衣料,埃及各地的「木乃伊」也是用亞麻布包蓋的。亞麻喜涼爽、濕潤的氣候。亞麻纖維具有拉力強、柔軟、細度好、導電弱、吸水散水快、膨脹率大等特點,可紡高支紗,制高級衣料。
油用型亞麻又叫做胡麻。胡麻在中國至少有1000年栽培歷史。纖維型亞麻是1907年從日本引入的。亞麻原產地中海地區,歐、亞溫帶多有栽培。

④ 農作物種質資源和農作物種子的區別

農作物種質資源:
1、作物種質資源(又稱品種資源、遺傳資源或基因資源)作為生物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育作物優質、高產、抗病(蟲),抗逆新品種的物質基礎,是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維系國家食物安全的重要保證;是我國農業得以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2、作物種質資源不僅為人類的衣、食等方面提供原料, 為人類的健康提供營養品和葯物, 而且為人類幸福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同時它為選育新品種,開展生物技術研究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基因來源。保護、研究和利用好作物種質資源是我國農業科技創新和增強國力的需要,是爭取國際市場參加國際競爭的需要。 1992年聯合國在巴西召開環發大會簽署國際性《生物多樣性公約》,強調所有國家必須進一步充分認識所擁有遺傳資源的重要性和潛在價值。
農作物種子
是用於農業生產的種子,用於農業生產。
糧食作物的種子

以水稻、玉米、豆類、薯類、青稞、蠶豆、小麥為主要作物;
經濟作物種子
以油籽、蔓青、大芥、花生、胡麻、大麻、向日葵等為主;
蔬菜作物種子
主要有蘿卜、白菜、芹菜、韭菜、蒜、蔥、胡蘿卜、菜瓜、蓮花菜、菊芋、刀豆、芫荽、萵筍、黃花、辣椒、黃瓜、西紅柿、香菜等;
果類種子

有梨、青梅、蘋果、桃、杏、核桃、李子、櫻桃、草莓、沙果、紅棗等品種

⑤ 亞麻的地方品種有什麼特點

我國開始規模種植的纖維用亞麻品種是從國外引進的,後來從引進品種和種質資源中鑒定出一些適應當地生態條件的品種,所以纖維亞麻地方品種非常少。油用亞麻種植歷史悠久,地方品種較多。經過長期的栽培馴化形成了具有適應性強、含油率高、豐產等特點的地方品種,如敦煌白鬍麻、敦煌紅胡麻、酒泉紅胡麻、酒泉白鬍麻、民勤胡麻、中川胡麻、清水胡麻等,含油率高達40%~45%;青海的紅胡麻、小紅胡麻、興海胡麻、循化胡麻、共和胡麻等,具有抗病能力強的特點。此外還有一些綜合性狀優良的品種,如尚義大桃、蒙古大頭、集寧紅胡麻、大同紅胡麻、張掖胡麻等,20世紀50年代在生產上推廣應用,對油用亞麻生產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⑥ 胡麻一畝地能產多少

這個具體的我也不太清楚,應該是能差很多的吧,一畝地可以種好多

⑦ 亞麻油是由什麼原料做的

亞麻油 一、亞麻籽油是由亞麻籽榨取的,亞麻籽在中國屬於傳統的油料作物,只是身在深山無人識,現在人們知道了它價值。亞麻分為油用亞麻,油纖兼用亞麻和纖維用亞麻,東北三省產的亞麻用於紡織,如我們常見的亞麻麻墊或亞麻服裝。油用亞麻主要產自內蒙古中西部,山西北部,河北張家口,甘肅會寧等地區,此處的亞麻油當地又稱胡麻油,主要是由於是古時漢朝張騫出使傳入我國。中醫葯研究表明內蒙輝騰席勒高寒地區所產的亞麻籽為最好。亞麻籽油含有豐富的a-亞麻酸亞麻酸,是補充亞麻酸的好方法。
二、亞麻籽植物學說明
亞麻科植物亞麻Linum usitatissimum L.的種子。
植物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40-70cm。莖直立,上部多分枝。葉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1-3cm,寬1.5-2.5cm,先端銳尖,全緣,無柄。花萼片卵狀披針形,邊緣有纖毛;花瓣藍色或白色;雄蕊5,退化雄蕊5;子房5室,花 柱分離,柱頭棒狀。蒴果球形,直徑約7mm,頂端5瓣裂。種子10。花期5-6月,果期6-9月。
採制 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植物,曬干,打下種籽,除去雜質,再曬干。
性狀 種子扁平卵圓形,長4-7mm,寬2-3mm。表面紅棕色或灰褐色,平滑而有光澤,一端鈍圓,另端尖而略偏斜。種臍位於尖端凹陷處,種脊位於一側的邊緣。種皮薄脆,胚乳膜質,棕色,子葉黃白色,富油性。嚼之有豆腥味。
生態學 亞麻像其它春季播種的小作物一樣適於在溫帶或亞熱帶種植。油用亞麻生長條件一般不受限制,纖用亞麻則適於生長在涼爽和濕潤的地區,但無論是油用還是纖用亞麻的收獲期都需要溫暖乾燥的天氣,在以水漚麻的地區尤其應當如此。在某些地區露水可用來漚麻。中午相對濕度應保持在60-70%之間。播種前後需要2.5cm降雨量,而生長期間則需要15-20cm的降雨量。亞麻開花到收獲有一段較長的成熟期。在亞麻生長前期,溫暖乾燥的氣候利於分枝和結籽。營養生長完成後,乾燥的氣候將有利於種子成熟。亞麻生長需充足的水分,乾旱將導致植株矮小和木質化。澇災對亞麻生長有害,因此經常有暴風雨的地區不適合亞麻生長。和其他作物相比,亞麻對鹽更敏感。pH5-7、排水良好、表層肥沃、底層為粘土的土壤最適合亞麻生長,但是土壤肥力太高將導致亞麻生長過於繁茂,容易引起植株倒伏,因而不利於其生長。有報道顯示,從北方濕地生物帶到熱帶森林地區,都生長有亞麻,這些地區土壤pH為4.8-8.2(平均值6.6)、年降雨量為30-130cm(平均值71),溫度為6-27℃(平均值12. 0)。
種質資源 據來自中亞、近東和地中海地區的報道,亞麻具有抗病、抗旱,抗真菌、病毒,耐除草劑、氫氟化物、鹼、殺蟲劑等功能(Duke,1970)。人們所熟知的亞麻栽培種至少有300種以上。隨地區的不同,人們根據亞麻的特性(油用、纖用、兼用)來選擇不同的品種進行栽培。若以收獲纖維為主,則應選取植株高大且分支少的品種;若以收獲亞麻油為主,則要選擇植株矮小、分枝多的品種;若是二者兼用,則要選擇上述兩種因素都具備的品種。美索不達米亞、亞述和埃及栽培亞麻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現在亞麻遍及世界各地。
中國有600多年的栽培歷史,當前主要分存在中國的華北、西北地區,以內蒙古、山西、甘肅、新疆四省產量最大,吉林、河北、陝西、青海次之,西南地區的西藏、雲南、貴州等地也有零星種植。胡麻在中國的種植面積在66.7萬公頃以上,年產量約45萬噸,是中國重要的經濟作物,也是主要的油料作物。內蒙古自治區平均年播種面積130.3萬畝,產量6.5萬噸,佔全國胡麻面積和產量的17.5 %和16.9 %。自治區正在重點發展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呼和浩特市、包頭市和卓資縣、豐鎮市、化德縣、商都縣、興和縣、涼城縣、察右前旗、察右後旗、武川縣、和林縣、固陽縣等4盟市11個旗縣市的油用亞麻種植與品種培育。
三、談食品與健康
「倡導膳食平衡、締造健康財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生活的要求已由最初的溫飽上升到全面健康概念,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生活健康、環境健康、社會健康等。身體健康又是最根本的要求,「民以食為天」飲食健康是關鍵,現在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從而出現了營養過剩,膳食失衡,食物過度精細,正所謂「選擇最好的未必是最好的選擇」。
身體健康是個人、家庭及社會的第一財富。雖然健康不能代表一切,但如果失去了健康,就可能失去一切。有史以來,健康長壽是所有人的夢想,雖然長生不老是不可能的,但從生命科學、保健養生學、營養學等方面合理膳食、平衡營養、科學規律生活達到健康長壽是可能的。
英國營養學家、長壽學家薩利•比爾在親自調查了中國巴馬、希臘西米、日本沖繩等5個世界上最長壽地區,對長壽者的生活方式到飲食習慣作了全面、科學地分析後編寫的巨著《世界上最長壽的人》中說,「不是不想吃得正確,不是不想長壽。而是不知道如何正確地吃,如何活得長久!」 諸如高血壓、肥胖、糖尿病、癌症等疾病是可以通過平衡膳食、健康鍛煉得到很好的預防和治療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可以幫助減緩衰老,飲食可以幫助你克服日常生活中毒素的不利影響,很多常見疾病都是和飲食相關的和通過飲食可以改善的,每個人都是自己身體健康的保證,即「食療」。
在「新食物金字塔」的最上層就包括脂肪的攝入,建議人們的食物應攝取有益於健康的ω-3脂肪。如果攝取的脂肪都有益於健康,那麼就不必太擔心這種物質所產生的總熱量。
ω-3脂肪酸包括α-亞麻酸、DHA、EPA。現代營養學對油脂的營養生理功能分析表明,其中的α-亞麻酸是維系人類腦進化的生命核心物質。是構成人體組織細胞的重要成分,它是維系人體進化,保持身體健康的人體必須脂肪酸,在體內參與磷脂的合成、代謝、轉化為人體必需的生命活性因子DHA和EPA;是生命進化過程中最基本、最原始的物質。α-亞麻酸具有很強的增長智力,保護視力,降低血脂、膽固醇,延緩衰老,抗過敏,抑制癌症的發生和轉移等功效。然而,它在人體內不能合成,必須從體外攝取。人體一旦長期缺乏α-亞麻酸,將會導致腦器官、視覺器官的功能衰退和老年性痴呆症發生,並會引起高血壓、高血壓、癌症等現代病的發生率上升。
大量基礎研究、流行病調查、動物試驗、人體試驗及臨床觀察表明,α-亞麻酸具有多方面的生理作用,且被國際醫學界、營養學界所公認。
最新國際營養學指南和眾多營養學家指出,日本膳食中急需補充ω-3系列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世界許多國家立法規定,在多類食品中必須添加ω-3脂肪酸,否則不予出售;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食組織,1993年就鄭重向全世界發表聲明,鑒於ω-3脂肪酸的重要性和人體普遍攝入不足的狀況,建議專項補充ω-3脂肪酸。
近來營養學界提出為了抑制和抵消多攝入ω-6脂肪酸(亞油酸)的影響,就要相應地多攝入ω-3脂肪即α-亞麻酸、DHA、EPA。較理想的比例是ω-3:ω-6等於3-5:1
,但這樣地高標准,一般人的膳食構成是遠遠達不到的,尤其是邊遠及很少食用魚類的人群,有研究表明EPA、DHA都是由α-亞麻酸轉變而來。α-亞麻酸在一些植物中是存在的,含α-亞麻酸較高的是產於內蒙古地區的亞麻籽油,含量達51%-65%。由於產自高寒的內蒙古高原,在生長過程中無需施用化肥農葯,無蟲害,在天然無污染的環境下生長,是真正的綠色食品,由於富含51%-65%的α-亞麻酸,α-亞麻酸又在人體內可轉化為魚油的有效成份DHA、EPA,所以也稱為「草原魚油」,是人們日常飲食補充ω-3脂肪酸經濟有效的方法,可謂真正的「油用有餘」。
註:我國長壽之鄉廣西巴馬縣巴麻的種子中含有25%的α-亞麻酸。
四、亞麻籽油中所含α—亞麻酸重要生理活性功效
隨著研究的深入,α—亞麻酸與健康及疾病的關系,已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矚目和高度重視。盡管α-亞麻酸資源少,數量少,能夠攝取到的食環境也少,但它們的生理活性卻是人體不可缺少的。我國專家搜集國內外研究資料,進行了大量的基礎研究,結果表明α—亞麻酸基本功效表現為:
1、降低血脂:很多人都將實驗中得出的α—亞麻酸具有降低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極低密度脂蛋白及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
臨床上給與204例高血脂患者服用α—亞麻酸進行觀察的結果表明,高的血清甘油三脂患者服用後,血清TG值下降顯著。第五周時接近正常值,第10周呈繼續降低趨勢(P<0.01)。高的總膽固醇(TC)血下降亦非常顯著(P<0.01)。
α— 亞麻酸降低血清膽固醇的機理,除增加膽固醇排泄外,抑制內源性膽固醇合成也很重要。HMG-GOA還原酶和脂肪醯輔酶A膽固醇脂肪轉移酶(ACAT)是膽固醇合成的主要限速酶。Tield等發現攝入α—亞麻酸,能使家兔肝肉HMG-COA還原酶活性降低,同時使ACAT活性升高,
肝微粒體內膽固醇減少;小回端2/3部位的HMG-COA還原酶活性亦見降低。α—亞麻酸降低血清甘油三酯的機理,主要通過減少極低密度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及載脂蛋白B的生物合成。在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機理方面,α—亞麻酸主要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DHA在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方面起主要作用。在HDL生成過程中,脂蛋白酶和卵磷脂膽固醇基轉酶(LCAT)起重要作用。DHA能增加蛋白脂酶和LCAT活性而促進HDL的合成。同時α—亞麻酸還能抑制肝內皮細胞酯酶(HEL)的活性而抑制HDL的降解。研究還表明,α—亞麻酸主要升高血中HDL2組分,而HDL3則基本不變。
2、 降低高血壓:把α—亞麻酸、ω-6系列紅花油飲料分別給與高血壓大鼠和普通血壓大鼠 。觀察其血壓變化。結果表明,α—亞麻酸抑制血壓上升,其下降幅度是10%左右。而普通血壓的大鼠,不管食物中脂肪酸相同與否,幾乎沒有影響。
通常把收縮壓160mmHg以上稱為高血壓,收縮壓在160-140mmHg,稱為境界域高血壓。
這種境界域高血壓目前是呈上升趨勢。α—亞麻酸對境界域高血壓來講,應該說是非常有效的。當然,就連血壓更高的,易產生出血性腦中風的現象,α—亞麻酸仍有40%左右的降血壓作用。其降壓機理是因α—亞麻酸能使血漿中的中性脂肪(膽固醇、甘油三酯)下降,這些綜合到一起呈現血壓下降作用。
3、抑制血栓性疾病,預防心肌梗塞和腦梗塞:由於形成血栓,血管堵塞,就不能從這里向前轉送氧和營養成份,細胞受到損傷,即呈梗塞狀態。在心臟冠狀動脈和腦血管處易形成血栓,形成心肌梗塞和腦梗塞。歷來以為由於血管中膽固醇等的堆積能形成血栓,所以把食物中的膽固醇視為敵人。實際上促成血栓形成更為重要的因素是血小板凝集能的程度。通過給大鼠α—亞麻酸飼料、ω-6系列紅花油飼料及普通飼料,來比較其對血小板聚集能的程度。結果表明,ω-3 α—亞麻酸較另兩組明顯抑制血小板聚集能(P<0.02)同時抑制了血清素的游離能(P<0.05)。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愛斯基摩人心肌梗塞和腦梗塞比丹麥人明顯的少,不到其十分之一。丹麥是酪農國家,吃動物類食品多。與此相反愛斯基摩人把魚類及以魚類為食物的海獸類作為主食。因動物性食品中亞油酸多。 而海洋性食物中α—亞麻酸多。 日本漁村和山村亦有同樣的調查結果出現。
ω-3系列α—亞麻酸抑制血栓形成,進而預防心肌梗塞和腦梗塞的機理被以為是:
A、ω-3系列α—亞麻酸與改變血小板膜流動性,從而改變血小板對刺激的反應性及血小板表面受體數目。
B、由於ω-3系列α—亞麻酸與花生四烯酸在細胞膜磷脂中競爭環加氧酶和脂加氧酶,而使代謝產物發生變化。抑制使血小板聚集的TXα2的產生,代之以無生物活性的TXα3的生成,並增加PGI3,便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向超過促血小板聚集的傾向。
4、高度保護視力:如前所述,視網膜中視細胞外節DHA特別多。有人報道,如果缺乏視力就下降,網膜反射能恢復時間就延長。因為網膜一碰到光,就起化學反應,由此而產生電位變化,通過視神經傳到腦。分別用ω-6系列紅花油、α—亞麻酸對大鼠進行兩代飼養,然後給予強度不同的光,產生電位變化,來比較細胞膜電點陣圖α波和b波的大小(振幅),以確定網膜反射能,結果表明,振幅的大小與α-亞麻酸的含量相對應,即以紅花油、對照組、α-亞麻酸的順序升高。用猴子實驗,亦證明α—亞麻酸缺乏,則視力降低。
5、高度增強智力:把紅花油、豆油、α-亞麻酸的精製飼料,在哺乳時給與。約11周時交配,然後兩代同飼料飼養。待幼鼠11周時,取雄性供智力試驗。這期間,外觀無異常,成長率也無異常,但在明度識別型學習能實驗中,正反應率α-亞麻酸食群比另兩組明顯地高。類似的學習能實驗,在高血壓大鼠、正常血壓大鼠、Donryu系大鼠及SprAgue-Dawley系大鼠中重覆進行了七次實驗,得到了非常好的重現性結果。在學習能消去實驗中,即上述30日實驗結束後,把明,暗光給食物的條件反過來,測定原記憶消去日數。結果仍然是以紅花油、豆油、α-亞麻酸的順序依次升高。水迷路實驗及y型迷路實驗亦得到相同結果。因為由α-亞麻酸而來的二十二碳六烯酸在腦神經和視網膜中大量集存,同時腦的發育從胎兒到哺乳這個期間是非常重要的。到離乳時腦細胞分裂大部分已結束,以後神經細胞數也不怎麼增加。所以妊娠期到哺乳期的補給是非常必要的。為此,上述實驗均選用兩代飼養方法。
6、抑制過敏反應:在過去30年間,花粉過敏,食物性過敏,特異性濕疹、哮喘等在成倍地增加。日本的生份調查表明,小學生每3人中就有1人被診斷為特異性過敏。幼兒園中的小孩超過40%。近年來青年亦呈顯著增加趨勢 ,認為其原因有兩點,一是過敏原增加;二是身體反應性亢進。產生過敏時身體中的肥大細胞、中性白細胞起著重要作用。過敏原一進入人體,就與肥大細胞結合,產生刺激於是就泄放出組胺和白三烯〔LT〕。另外,由中性白細胞泄放出血小板活化因子。這些就引起了過敏的各種症狀,如呼吸困難、分泌物增多、鼻炎等。
實驗證明,體質的過敏反應性亢進是由食物的必需脂肪酸的比例變化引起的。因為由亞油酸而生成的花生四烯酸產生的LT是4系統物質,而由α-亞麻酸產生的是5系統物質,前者的活性是後者的數倍到數百倍。給與大鼠高α-亞麻酸和高亞油酸(紅花油)飼料,兩代飼養。腹腔注入糖原,集聚中性白細胞,並進行刺激,使其泄放LT類物質,然後進行定量。泄放總LTB量雖然有大的差異,但活性強的B4和活性弱的B5型的比例亦有很大差異。白細胞遊走作用α-亞麻酸是弱的。另外,顯示支氣管能進行測定。結果紅花油是高的。關於過敏炎症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泄放,α-亞麻酸能產生仰製作用。流行病學調查亦發現愛斯基摩人的支氣管哮喘反應是丹麥人的1/25。
7、抗炎作用:人體攝入α-亞麻酸能納入白細胞,當白細胞受到刺激時又被釋放出來,並改變白細胞流動性,使白細胞的中性趨化及向內皮細胞粘反應受抑制。體外誘導激發實驗發現,花生四烯酸(AA)和EPA分別產生LTB4和LTB5,而LTB5的促白細胞聚集活性酶只及LTB4日10%。LTB5的立體異構則無活性。與AA等克分子濃度的EPA經脂加氧酶作用而產生的代謝產物能使LTB的產量下降價68%,其抑製作用機理可能在於抑制LTB水解酶活性。體內試驗亦得出類似結論。Payan等發現,α-亞麻酸能使T淋巴細胞反應增加,Ziboh等認為DHA可能人微言輕一種特殊的環加氣門酶陰斷劑而抑制花生四烯酸產生LT4。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愛斯基摩人的牛皮癬和支氣管哮喘比丹麥人明顯地少,僅是其1/25和1/9。臨床研究還表明牛皮癬的發病機理主要由花生四烯酸代謝紊亂所致,而攝入一定量的α-亞麻酸後症狀得以減輕。
8、抑制癌症的發生和轉移:
α、 抑制癌症的產生:
如果把癌列入慢性疾病的話,可能有異議。但癌症發病率之高,死亡率之大,恐怕是公認的。誠然,肺癌與吸煙有關,但肺癌中的扁平上皮癌與腺癌不同,後者與吸煙無關,目前日益增加的肺癌主要主要是腺癌。近來已明確,如果給與化學致癌動物大量高亞油酸玉米油的話,其肺癌發病率增加。同樣,乳腺癌、大腸癌、腎癌、胰癌等也是因亞油酸過剩而發病率增加。給與自然致癌小鼠紅花油、α-亞麻酸時其發病率依次降低。另外,把化學致癌(DMBA、DMA)給與幼齡大鼠,三周後分別給與紅花油飼料、豆油飼料、α-亞麻酸,36周時測定其乳癌發病率。其結果是,雖然所有大鼠乳癌都產生,但每隻中乳癌的個數,α-亞麻酸最少。給與化學致癌大鼠紅花油、玉米油、月見草油及α-亞麻酸油時,依然是亞麻油發病率最少。
b、 抑制癌症的轉移:
癌症最使人可怕的地方,是其轉移問題,雖然一下子使癌症恢復原狀很難,但如果能抑制其轉移的話,也是一大勝利。而目前只能是早期切除,或局部用抗癌劑,但效果都不明顯。而通過給與大鼠α-亞麻酸、紅花油飼料、普通飼料的實驗表明,ω-3系列α-亞麻酸較另組抑制癌症的轉移高40%;α-亞麻酸可抑制癌症的發生和轉移。通過連續的動物實驗證明,肺癌、乳腺癌,大腸癌、腎癌、胰腺癌、前列腺癌、食道癌、皮膚癌的發生和轉移都與亞油酸系列的攝取量有關。
綜上可以結論為ω-6系列脂肪酸促進癌症的發生和轉移,而α-亞麻酸抑制癌症發生和轉移。
9、抑制老化:人類迎來了老齡化,但給老化下確切定義很難。多數研究者認為老化可分為病態老化和生理老化。實際上這兩者嚴格地分開也是很難的。在老齡大鼠識別型學習能實驗中,其正反應率,α-亞麻酸比紅花油高。重復進行的記憶保持能實驗,仍是α-亞麻酸保持了高度的正反應率。老年痴呆症可分為血栓型和原因不清的阿爾采莫氏型兩種。從流行病學調查看前者居多。α-亞麻酸能提高老齡鼠智力可與其抑制血栓性疾病有關。
如例4.中所述,α-亞麻酸不但能延長腦中風大鼠的壽命,同時也能延長普通大鼠的壽命,並較之紅花油延長12%。
隨著年齡的增加,人血小板、紅細胞脂質中的EPA、DHA減少,而花生四烯酸(AA)增加,同時MDA的生成增多,SOD活性增加,提示它有抗衰老作用。α-亞麻酸延長壽命的理由恐怕不是一個。像前面所述的抑制血栓性疾病、抑制癌症的發生和轉移、維持正常血壓,抑制腦出血發病等,全部可以看作是延長壽命方面起的作用。
10、促胰島素分泌,延長降糖效果,抑制並發症
α- 亞麻酸可促進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及保護胰島素在血液中穩定的作用。可降低靶細胞參胰島素的抵抗。
患糖尿病時,機體內的脂肪分解加速,脂類代謝率亂引起血脂增高,導致血管硬化,高血脂症、脂肪肝、高血壓等並發症。此外,脂肪過度分解,會產生酮體,如超過機體的利用限度,大量在體內堆積,就會產生酮症酸中毒。
α- 亞麻酸在人體內可調節脂類代謝,抑制並發症,降低酸、酮中毒的機率。同時α-亞麻酸對人體各器官及神經系統的保護作用增強作用對糖尿病人是大有裨益的。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α-亞麻酸對腦神經功能及視網膜功能具有高度的保護作用,對人體的脂代謝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能高度增強智力、高度抑制過敏反應、抑制腦出血、降血脂、降血壓、抑制老化等。同時還發現,這些疾病可因ω-6系列脂肪酸攝取過剩而使發病率上升或病情加重。並且α-亞麻酸對呵護動物的正常成長、維護皮膚正常狀態是必須的。
因此,為了預防病症和慢性疾病脂肪營養的新指南應該是:
A、控制飽和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取;
B、減少亞油酸的攝取;增加α-亞麻酸的攝取;
五、人體六大營養素脂肪酸概述
• 脂肪酸的作用
脂肪酸參與人體的許多生理活動,最普遍的功能是儲存能量供人體急需時使用,還影響食物的味道和質地,並促進人體對維生素A、D、E、K的吸收。
體細胞都有細胞膜,細胞膜使細胞內的物質保持一個整體,並使細胞保持它的形狀,同時有一定的柔軟性。細胞膜還控制著細胞內外的物質交換,細胞膜的物理化學性質能受到相關脂肪酸的強烈影響。例如表皮細胞及神經鞘膜中的細胞,特殊的脂肪酸能為它們提供水保護膜及隔離層。
一些化學信使的產生需要某些脂肪酸,這些化學信使啟動或控制體內的無數生化過程。這些過程包括細胞的生長和分化、血壓調節、血液凝聚、免疫反應和炎症反應。
• 不飽和脂肪酸
脂肪酸具有鏈狀結構。它們相互區別的標志是碳鏈的長度、「剛性」連接的數量和位置。當所有的連接都是柔性時,該脂肪酸就是「飽和」的;只有一個剛性連接的脂肪酸是「單不飽和」的,有不止一個剛性連接的脂肪酸為「多不飽和」的。
根據第一個剛性連接碳鏈上的位置,可將不飽和脂肪酸進一步劃分為特殊的「族」。對人類健康最重要的三個族,其第一個剛性連接分別在第三、第六、第九位碳原子的位置,即ω—3、ω—6、ω—9。
在人體內不能合成,而是像大部分維生素一樣,必須從體外獲得的脂肪酸稱為「必需脂肪酸」 (EFA)。
• α—亞麻酸與亞油酸
亞油酸是ω—6PUFA的母體,它在體內代謝成為γ-亞麻酸、花生四烯酸(AA),AA在環氧化酶和脂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血栓素TXA2、前列腺環素PGI2、白三烯LTB4、前列腺素PGE2等生物活性物質。
α—亞麻酸是ω—3PUFA(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母體,在體內可生成二十碳五烯酸(EPA)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物質。EPA在環氧化酶和脂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LTB5、TXA3、PGI3等生物活性物質。
α—亞麻酸和亞油酸在代謝中競爭同一種酶,是競爭抑制性關系,保持兩者之間平衡比例,是維系健康的基礎。
機體所有的能量來源必須保持合適的比例,不但在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能量物質之間,而且在脂肪提供的能量中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ω—6多不飽和脂肪酸、ω—3多不飽和脂肪酸之間的也應該保持一個適當的比例。現在的營養結構中,能量的攝入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失調:
• 能量攝入量遠大於消耗量;
• 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例失調,能量的供給中蛋白質、脂肪、精製碳水化合物所佔比例過高。
• ω—6和ω—3多不飽和脂肪酸比例失調,理想的是在4~6:1,但現在的營養結構中,這一比例在20~30:1。
能量攝入的失衡以及直接導致代謝性疾病的產生,如肥胖、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冠心病、動脈硬化,ω—6脂肪酸和ω—3脂肪酸的失調更增加了機體的炎症反應、過敏體質和癌症的產生。

⑧ 胡麻每畝產多少斤

合理密植:
生產上使用的晉亞1、2、3、4號品種,在平川旱薄地,每畝播量2-2.5㎏,基本苗15萬-20萬株;中等旱地,每畝播量3-3.5㎏,基本苗20萬-25萬株;中等肥力水地,每畝播量3-4㎏,基本苗20萬-27萬株;高水肥地,每畝播量4-4.5㎏,基本苗25萬-30萬株;丘陵旱薄地,每畝播量以2㎏為宜,基本苗20萬株以下。

⑨ 一畝地需要多少胡麻種子

大約需要的種子應該在50克左右,這是比較正常的,但也取決於顆粒的大小。

⑩ 胡麻科有哪些植物

胡椒科(Piperaceae)8或9屬,近3100種,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溫暖地區。我國有4屬,約70餘種。常見胡椒科植物:荷葉椒草、紫邊碧玉椒草。
胡椒科與三白草科、金粟蘭科同列入胡椒目,但此目植物花的構造簡單,是出於演化的結果,還是屬於原始狀態,過去和學者的看法不一致。
胡椒Piper nigrum L木質攀援藤本。莖節膨大,常生不定根。葉互生,近革質,卵狀橢圓形,具托葉。花常單性異株,無花被;穗狀花序與葉對生,常下垂,苞片匙狀長圓形;雄蕊2;子房上位,1室,1胚珠。漿果球形,無柄,熟時紅色。未成熟果實干後果皮皺縮變黑(葯材名:黑胡椒);成熟後脫去果皮後呈白色(葯材名:白鬍椒)。原產東南亞,我國台灣、海南、廣東、廣西及雲南等地有栽培。
草本、灌木或攀援藤本,稀為喬木,常有香氣;維管束多少散生而與單子葉植物的類似。葉互生,少有對生或輪生,單葉,兩側常不對稱,具掌狀脈或羽狀脈;托葉多少貼生於葉柄上或否,或無托葉。花小,兩性、單性雌雄異株或間有雜性,密集成穗狀花序或由穗狀花序再排成傘形花序,極稀有成總狀花序排列,花序與葉對生或腋生,少有頂生;苞片小,通常盾狀或杯狀,少有勺狀,花被無。
雄蕊1-10枚,花絲通常離生,花葯2室,分離或匯合,縱裂;雌蕊由2-5心皮所組成,連合,子房上位,1室,有直生胚珠1顆,柱頭1-5,無或有極短的花柱。漿果小,具肉質、薄或乾燥的果皮;種子具少量的內胚乳和豐富的外胚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