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礦產資源的種類、分布與前景
(一)礦產資源的種類及分布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礦產有1150多種。按礦產的性質和工業用途,可分為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和可燃有機礦產。本書把可燃有機礦產劃歸能源類型。
1.金屬礦產
從中可提取某種金屬元素的礦產資源稱為金屬礦產。按工業用途可分為:
1)黑色金屬礦產:如鐵、錳、鉻、釩、鈦等;
2)有色金屬礦產:如銅、鉛、鋅、鋁、鎂、鎳、鈷、鎢、錫、鉬、鉍、銻、汞等;
3)貴金屬礦產:如金、銀、鉑、鈀、鋨、銥、釕、銠等;
4)放射性金屬礦產:如鈾、釷、鐳等;
5)稀有、稀土和分散金屬礦產:如鉭、鈮、鋰、鈹、鋯、銫、銣、鍶、鑭、釹、釤、釔、鍺、鎵、鎘、硒、碲等。
金屬礦產是現代工業的重要支柱。黑色金屬礦產中的鐵礦是鋼鐵工業最基本的原料。有色金屬礦產中的銅、鉛、鋅、鋁廣泛用於電氣工業、機器製造、化學工業及國防工業的各個方面。貴金屬礦產中的金是貨幣的代表,在工業上也有很廣泛的用途。
金屬礦產提供工業使用的主要是金屬元素。這些元素的克拉克值通常都比較低,它們必須通過成礦作用才能富集成具有工業開采價值的礦石。許多礦物都含有金屬元素,但只有其中的某些礦物才具有工業價值。如開采鐵的礦物只有磁鐵礦、赤鐵礦、褐鐵礦、菱鐵礦四種,適合開採金的礦物主要是自然金、銀金礦、碲金礦三種。
目前世界上已探明的金屬礦產有59種,工業上應用最廣泛的有鐵、銅、鉛、鋅、鋁、金、鎢等。金屬礦產資源在地理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如鐵礦主要分布在原蘇聯、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美國,銅礦主要分布在智利、美國、原蘇聯、尚比亞和加拿大,金礦主要分布在南非、原蘇聯、美國和澳大利亞。
我國已探明的金屬礦產有50多種,其中鎢、錫、銻、鉍、稀土的儲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國金屬礦產在分布上也不均衡。如鐵礦主要分布在遼寧、冀東、川西等地,銅礦主要分布在川滇、西藏昌都、山西中條山和長江中下游等地區,鉛鋅礦主要分布在南嶺、川滇和秦嶺-祁連山一線,金礦主要分布在山東、青海等地,鎢礦主要分布在南嶺地區。
2.非金屬礦產
可以提取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或可以直接利用的非金屬礦物及其集合體的礦產資源,稱為非金屬礦產。工業上除少數非金屬礦產是用來提取某種非金屬元素(如硫和磷等)之外,大多數非金屬礦產是直接利用礦物或礦物集合體的某些物理、化學性質和工藝特性。如金剛石大多數是利用它的硬度和光澤,雲母是利用其透明度和絕緣性,水晶是利用它的光學和壓電性能等。非金屬礦產按工業用途可分為:
1)冶金輔助原料:如螢石、菱鎂礦、耐火黏土、白雲岩和石灰岩等;
2)化學工業及化肥工業原料:如磷灰石、磷塊岩、黃鐵礦、鉀鹽、岩鹽、明礬石、石灰岩等;
3)工業製造業原料:如石墨、金剛石、雲母、石棉、重晶石、剛玉等;
4)壓電及光學原料:如壓電石英、光學石英、冰洲石和螢石等;
5)陶瓷及玻璃工業原料:如長石、石英砂、石英岩、高嶺土和黏土等;
6)建築材料及水泥原料:如砂石、浮石、白堊、石灰岩、大理岩、石膏、花崗岩、珍珠岩等;
7)寶石及工藝美術材料:如硬玉、軟玉、剛玉、瑪瑙、水晶、石榴子石、綠松石、琥珀、葉蠟石、蛇紋石、孔雀石、電氣石、綠柱石、橄欖石等。
非金屬礦產是人類最早利用的一種礦產,石器時代的石刀、石斧,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彩陶,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按照分類,可以看出非金屬礦產用途很廣。實際上,現在人類對非金屬礦產的需要量已遠遠超過同一時期對金屬礦產的需要量。
非金屬礦產具有與金屬礦產不同的特點,表現為:①組成非金屬礦產的主要元素O,Si,Al,Fe,Ca,Na,K,Mg等的克拉克值高,因而礦種多、分布廣、儲量大;②利用方式多,除少數礦種用來提取非金屬元素或化合物外,大多數礦種可以直接利用某些礦物、礦物集合體和岩石的某些物理、化學性質和工藝特性;③可一礦多用,如膨潤土、高嶺土等黏土礦物,既可作耐火材料和陶瓷原料,又可作填充料、塗料等;石灰岩可依據其不同性能,用作電石、水泥、化工、熔劑、建材等原料。
盡管非金屬礦產的礦種多、分布廣,但是對於某些性質特殊的礦種在世界上的分布也是有局限性的,如金剛石主要分布在扎伊爾、波札那、澳大利亞;重晶石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和印度;鉀鹽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和俄羅斯等。
我國是世界上非金屬礦產種類比較齊全的少數國家之一。目前,已探明儲量的非金屬礦產約80種,產地4500多處。其中石墨、重晶石、菱鎂礦、高嶺土、葉蠟石、石膏、硅藻土、玻璃原料、大理岩和花崗岩等20 多種在國際上占優勢;沸石、珍珠岩、硅灰石、黏土等幾十種非金屬礦產可望成為國際優勢礦產。金剛石、藍寶石、天然鹼和鉀鹽也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二)礦產資源前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礦產的品種有了顯著增加。至20世紀80年代初期,元素周期表中可提取利用的元素已由20世紀40年代的30多個增加到70多個,工業上利用的礦物約占已知礦物種類的10%。1976年世界開採的礦石量已超過1.2×1010 t,1985年超過1.8×1010 t,而且還沒有把普通的砂石、建材原料等包括在內。近20 多年來,除發達國家的需求外,隨著中國、巴西、印度等發展中大國的經濟高速發展,世界上對礦產資源的需求量也快速上升,導致開采量的增長速度顯著加快。
然而,礦產資源與其他自然資源不同,總體上說是開采後不可再生的有限資源,特別是那些優質、易採的礦產,目前在世界上已經屈指可數;並且由於礦產資源分布極不均衡,即使是國土面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也不可能在所有礦產資源上完全自給自足。以我國2010年的礦產需求為例,鐵礦石的對外依存度在40%左右,銅和鉀的對外依存度高達70%左右。
在目前的經濟技術條件下可以利用的礦產資源量稱為儲量。實際上,許多礦產都有比儲量大得多的資源量。隨著找礦工作的繼續進行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一些潛力資源和未經發現資源將轉化為儲量,而且還會發現很多新類型礦床與礦產新來源。
當今世界對礦產品的需求量不斷增長,而地表或近地表富礦正在日益減少,所以就必然要大量利用貧礦、雜礦,開采深部礦、新類型礦床和邊遠地區的礦床。近些年來,世界很多礦產儲量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降低工業品位、擴大開采深度和發現礦床新類型取得的。所以,在未來的找礦工作中,人們將日益重視尋找隱伏礦、深部礦以及一些近地表的大而貧的礦床。同時,根據新的地質理論和找礦技術以及開采、冶煉等方面的成就,重新評價已知礦床的儲量與研究老礦區潛力,也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綜合開采利用礦床的方法今後將日益普及,目前有些國家伴生產品的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主要產品的增長速度。綜合利用是鈷、銀、鉍、錸、鎘、硒、碲、鍺等礦產的主要來源。如在我國攀枝花鐵礦,釩、鈦伴生礦產已被利用。
未來人類所需礦產資源相當一部分可能要取自海洋。浩瀚的大洋蘊藏著極其豐富的礦產資源。濱海砂礦是獨居石、鈦鐵礦、磁鐵礦、鋯石、磷釔礦等的重要來源,也是優質硅砂的基地。海底含金屬軟泥、錳結核與大洋中脊上的塊狀硫化物礦床都有可能成為開采對象。海底錳結核含錳約35%、鐵18.5%、鎳和銅各1%左右、鈷0.5%,還含有可供利用的鈦、釩、鉛、鋅等元素,具有很高的開采價值。估計海底錳結核總量達3×1012 t,所含錳、鎳、銅、鈷四種金屬的總量分別是陸地儲量的200,320,40和1000餘倍,而且現在還以每年增加1萬多噸結核的速度在繼續堆積著。另外,海底還有大量的磷酸鹽、重晶石、沸石、海綠石、紅色黏土(可提供錳、鎳、銅、鉬、鈷等資源,可能還有鈾)等,總量也相當可觀。海水中的礦物含量也相當豐富,含量較高的元素近60種。目前1/3的商品鹽、1/5的鎂、大量的溴來自海水。
減少礦床開采時的損耗,降低開采利用成本,回收利用各種金屬或其他材料,也是解決礦產資源不足的重要途徑。總之,一方面要盡可能開源節流,另一方面,人們也不必要持礦產資源很快就要枯竭的悲觀態度。實際上,隨著新的科學理論和技術方法的問世並付諸應用,礦產資源還是大有潛力的。
2. 山西有哪些礦產現在開采狀況如何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有著悠久的開采歷史,早以"煤鄉"之稱聞名中外;山西,是礦產資源資源大省,是我國目前最大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礦業及相關原材料加工製品業產值佔全省工業總產值的30%以上,礦業經濟是山西工業經濟的支柱產業。
截止1999年底,全省已發現礦產117種(金屬礦產28種,非金屬礦產82種,能源礦產4種,水氣礦產3種),其中有探明儲量的礦產62種,礦產儲量總潛在價值約13.6萬億元,居全國第二位。與全國同類礦產相比,保有儲量居全國前10位的礦產有33種,其中煤、鋁土礦、鎵礦、耐火粘土、沸石等礦產居全國首位。
我省探明儲量的礦產中,具有資源優勢,並在國民經濟建設、工農業生產和外貿出口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的礦產為煤、煤層氣、鋁土礦、金紅石(鈦礦)、鐵礦、銅礦、鎵礦、耐火粘土、電石用灰岩、水泥用灰岩、石膏、芒硝、硫鐵礦等13種,同時,錳、銀、金、石墨、膨潤土、珍珠岩、沸石、冶金用白雲岩、花崗石等9種礦產也有著非常良好的發展前景。
山西礦產資源優勢主要表現在煤炭資源的地位一直排在全國的首位,煤炭是山西省最大的優勢礦產資源。山西煤炭資源分布從北至南有大同、寧武、西山、沁水、霍西、河東六大煤田及渾源、五台等煤產地,含煤面積6.2萬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39.6%,截止1999年底,煤炭總資源儲量2681.62億噸,其中可采、預可采儲量為702.87萬噸,佔26.21%;基礎儲量為1167.63億噸,占總資源儲量的43.54%;其餘1513.99億噸均屬可研程度低的資源量(包括原表外儲量),占總資源儲量的56.46%;山西另一優勢礦種鋁土礦,總資源儲量為9.89億噸,其中可采、預可采儲量為0.99億噸;基礎儲量為1.07億噸,資源量8.82億噸,三者占鋁土礦總資源儲量的百分比分別為10.03%、10.84%、89.16%;鐵礦總資源儲量為38.97億噸,其中可采、預可采儲量為4.81億噸,占總資源儲量的12.35%;基礎儲量5.49億噸,佔14.08%;資源量為33.48億噸,占鐵礦總資源儲量的85.92%。
我省礦產資源有以下特徵:
--分布廣泛。煤、鋁土礦、耐火粘土、石灰岩、白雲岩等沉積礦產分布十分廣泛,其中2000米以淺的含煤面積達5.4萬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34.6%;水泥用灰岩、電石用灰岩、白雲岩等蘊藏量豐富,厚度大,出露面積達2.34萬平方公里。
--相對集中。佔全省90%以上的鐵礦資源儲量分布在五台山區和呂梁山區;石膏均分布在北緯38°以南的太原--襄汾和潞城一帶;佔全省95%以上的銅礦儲量集中分布在中條山區;芒硝、鎂鹽和鹽礦全部分布在運城鹽湖;錳、石墨、銀、膨潤土、沸石、珍珠岩等礦產分布在晉北陽高、靈丘、大同、渾源一帶。
--礦石工業類型較全,貧礦多富礦少。煤的種類從褐煤到無煙煤都有;耐火粘土有高鋁粘土、硬質粘土、半軟質粘土和軟質粘土四種類型;石灰岩有電石用灰岩、水泥用灰岩、熔劑用灰岩、玻璃用灰岩、建築石料灰岩等類型。一些重要的礦產資源富礦少貧礦多,如鐵礦中富礦儲量僅佔6.44%,富銅礦佔13.86%,高鋁硅比的鋁土礦佔12.89%,石膏、硫鐵礦無Ⅰ級品礦石等。
--共伴生礦多。以鋁土礦為主的本溪組含礦岩系中,伴生有鈮、鈧、鎵等稀有、稀土金屬,並與耐火粘土、鐵釩土、山西式鐵礦共生;在含煤地層中共生有煤層氣、硫鐵礦、高嶺岩、軟質粘土;許多的內生礦產中常伴有多種組份可綜合回收利用,如中條山銅礦中伴生有鈷、鉬、金、銀、硫、靈丘縣刁泉礦區為鐵、銅、金、銀綜合礦床,小青溝一帶是銀、錳、鉛、鋅綜合礦床等。
--地質條件簡單,開采條件好。許多重要礦床地質構造和水文地質條件較簡單,礦體多為層狀、似層狀,規模較大。許多非金屬礦床均適宜露天開采。
山西主要的優勢礦產資源有煤炭、鋁土礦、鐵礦及非金屬礦;煤炭資源的特點是儲量巨大,分布集中,煤田地質構造簡單,埋藏淺,易於開采,煤炭品種齊全,品質優良從氣煤--無煙煤均有,著名的晉城"蘭花炭"早已聞名海內外。煉焦用煤佔全國的56.5%,無煙煤佔全國的43.06%。離柳-鄉寧優質煉焦煤、晉城-陽城優質無煙煤、大同侏羅系的優質動力煤早已被原國家計委列為我國稀缺礦種;鋁土礦是僅次於煤炭的第二大優勢資源,分布廣且集中,僅埋深在400米以上的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截止1999年底,保有儲量9.89億噸,佔全國的41.57%,儲量位居全國之冠;其它如銅礦、鐵礦、金礦及許多重要的非金屬資源也都在全國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全省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產中,具有資源優勢並在國民經濟、工農業生產和外貿出口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的礦產為煤、鋁土礦、鐵礦、銅礦、耐火粘土、水泥用灰岩、電石用灰岩、熔劑用灰岩、芒硝、石膏、硫鐵礦等。此外,錳、銀、金、石墨、膨潤土、高嶺岩、硅石、含鉀岩石、煉鎂用白雲岩、花崗岩、沸石等礦產也有著非常良好的發展前景。
近年來媒體報到較多的山西的煤層氣、金紅石(鈦礦)也越來越吸引國內外投資者的關注。
3. 礦產資源的利用前景
經濟技術發達的國家,盡管現代化道路有所不同,但都無從擺脫對礦產資源的需求。曾有人對世界上常用的40種礦產做過這樣的估計:有很大一部分礦產資源,只能維持到本世紀末,加上它的分布的不平衡,因此國際間對礦產資源的爭奪將長期存在。我們應該抓緊時機,充分發揮雲南省礦產資源豐富的優勢。加速開發利用,這是強國富民的根本。但是,由於經濟技術和交通條件等的限制,資源利用程度還很低,大部分礦產還有待開發利用。
(一)當前國際市場緊俏和國內市場也緊缺的礦產,主要是有色金屬。根據本省有色金屬礦產品種全,點多面廣,儲量豐富,又具有悠久的開發歷史,具備一定的經驗和技術,因此大力發展有色金屬原料工業,礦山實行大、中、小並舉,國家、集體、私有(含股份制)各自發揮優勢,合作開發,綜合回收,這樣,選礦、冶煉統籌合理安排,既可解決國家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又可從多渠道增加收益,為國家多做貢獻。
(二)充分發揮磷、鹽礦產資源的優勢,加快磷化工、鹽化工原料基地的建設。本省大量的磷礦石外運,受到交通條件的限制,資源優勢無法發揮;重要途徑是就近發展各種不同規模的高濃度復合磷肥和磷精礦生產,這樣就有可能擴大開采量,增加銷售量,促進磷礦開發。對於貧的硫鐵礦,應設法進行利用,以解決磷肥生產中對硫酸的需求。鹽是製造鹽酸和鹼的原料,在有色金屬工業中用量也很大,應加快鹽礦開發,並盡可能利用所伴生的芒硝。
(三)鋼鐵在現代化工業中,仍處於主導地位。雲南省鐵礦分布集中,富礦比例高,能源也不缺,很有條件發展鋼鐵工業。當今全省鋼年產量為100萬噸,需要消耗500萬噸鐵礦石,而在昆鋼附近(武定—新平一線)就保有鐵礦儲量近7億噸,不但能保證昆鋼的擴大,還可開辟新的鋼鐵企業。
(四)雲南省的能源結構,在一定時期內,仍以煤為主。煤炭開采除鞏固、發展國有煤礦外,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特別是一些貧困地區,加大煤炭外運以增加收入。滇西缺煤地區,除繼續注意找煤外,就已知煤礦點要合理地強化開采,擴大褐煤的利用。
礦產是一次性資源,不能再生,因此在開發礦產資源過程中,要注意合理開采,充分利用,保護資源;絕不能只顧眼前,丟礦壓礦,采富丟貧,亂挖濫采。一定要強調綜合利用、綜合回收,充分發揮經濟效益;同時做到環境保護,減少廢石、廢水的排放量,達到變廢為寶,對子孫後代負責。
加強礦產資源的保護是國民經濟中不可忽視的一環,有關部門對礦產資源的開發,一定要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加強管理,科學辦礦。要逐步實行礦產資源的有償佔用,以提高礦物回收比例,充分發揮資源效益。
4. 礦產資源既有優勢也有劣勢
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我國礦產資源也是如此,既有優勢,也有劣勢。優劣並存的態勢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我國的礦產有的探明儲量比較豐富,有的則明顯不足
據已有資料,保有儲量多,找礦遠景大,開發利用條件較好,可以基本自給並能部分出口的礦產有:煤、鎢、鉬、錫、銻、汞、釩、鈦、稀土、鋁土礦、鉛鋅、大理石、重晶石、石膏、滑石、菱鎂礦、螢石、石墨、高嶺土、磷等。其中以煤、鎢、銻、釩、鈦、稀土、菱鎂礦、螢石等佔有世界優勢。但另一些礦產,如鉀鹽、鉻鐵礦、金剛石、鉑、天然鹼等礦產目前探明儲量則明顯不能滿足國內經濟建設需要。其中,有的開發條件很差,有的找礦前景不很明朗,目前屬於我國的短線礦產。
2.我國的礦產有富有貧
我國有一批富礦,如海南石碌鐵礦、湖北大冶鐵礦都是富鐵礦。我國的稀土礦也是富礦。不久前新疆阿勒泰地區新發現的阿舍勒大型銅礦就是一個大型富銅礦,含銅品位高達3%~4%。南嶺地區有的鎢礦也很富。但是,由於客觀地質條件的制約,我國沒有找到也很難找到像澳大利亞、巴西、印度那樣的富鐵礦。我國大宗礦產的基本特點是貧礦多、富礦少,這是不以人們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現實。據現有資料分析,我國86%的鐵礦儲量屬貧鐵礦,50%以上的錳礦屬貧礦,銅礦儲量中70%為含銅低於1%的貧礦,鋁硅比大於7的鋁土礦不到28%,含五氧化二磷達到30%的磷礦儲量在總儲量中只有7%。
3.我國礦床中既有單元礦床也有多元礦床
從礦產共生組合情況和伴生元素復雜程度分析,我國既有成分較為單一的礦床,也有組分比較復雜的礦床。但總體看來,共生礦和綜合礦多,單一礦少,是我國礦產資源的一個重要特點。據調查,全國25%的鐵礦、40%的金礦、75%的銀礦、80%的有色金屬礦和大多數地區的煤礦都與其他礦產共生或伴生在一起,相當一批鹽湖礦產也是多種有益組分共生而形成綜合礦。白雲鄂博、金川、攀枝花三大綜合礦即為我國綜合礦的典型代表。綜合礦多,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好的一面是帶來更多的自然財富。據對一些大型礦山調查,即使按現在低水平生產技術指標進行計算,礦山伴生礦產的潛在價值能佔到該礦資源總價值的35.4%以上。不利的一面是綜合礦又往往給礦產開發選冶帶來了許多困難和問題,甚至某些礦床因一些有用元素難於分離而影響到整個礦床的開發利用。
4.我國各類礦床的規模有大有小
我國也有一批大礦。按現行規范分類統計,我國固體礦產中大型礦床占礦床總數的11.01%,中型礦床佔23.21%,小型礦床佔65.78%。不同類型礦產中大礦所佔比例也不盡相同,其中以非金屬礦床中大礦比較多,佔19.77%,固體燃料礦產次之,佔9.34%;金屬礦床中大礦比例最少,佔6.53%(表34)。在大礦中甚至有一些是世界上最大的礦床或世界級規模的大礦,如白雲鄂博的稀土礦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礦,湖南柿竹園鎢礦和錫礦山銻礦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鎢礦和最大的銻礦,廣西大廠錫礦是世界上最大的內生錫礦,江西西華山鎢礦是世界上最大的黑鎢礦床,攀枝花釩礦是世界上最大的釩礦,遼寧海城菱鎂礦、范家堡子滑石礦、貴州天柱縣大河邊重晶石礦、內蒙古達拉特旗芒硝礦、青海西寧北山寺-潘子山石膏礦等一批非金屬礦床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礦床。此外,還有一批是世界級規模的大礦。如青海茫崖石棉礦、廣東大降坪硫鐵礦、吉林長白西大坡硅藻土礦、吉林梨樹縣大頂山硅灰石礦、內蒙古四子王旗螢石礦、黑龍江蘿北雲山石墨礦、浙江青田山口葉蠟石礦、內蒙古與陝西交界地區的煤礦、南嶺地區的黑鎢礦、江西德興的銅礦、雲南蘭坪和甘肅西城地區的鉛鋅礦等。但與世界上某些礦產資源大國相比,我國中小礦偏多,大礦和特大型礦偏少,這是我國礦產的一個重要情況。
表34 中國固體礦產礦床規模情況表
5.我國礦產產地分布面廣,儲量區域局部集中
全國已發現礦床礦點20多萬處。這些礦床礦點廣泛散布於全國各地。從礦產地的總體看,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都有一定數量的礦產地,在全國2204個縣中,有2019個縣(旗)有礦業開發活動,可見礦產地的分布面相當廣泛。但從單個礦產看,產地及其儲量的分布又極不均衡。從我國東、中、西三個地帶來看,目前已探明的儲量大宗礦產的一半以上集中在中部地區。從單個礦產儲量看,30%的銅礦儲量集中在長江中下游地區;50%的鐵礦儲量集中在東北的鞍(山)本(溪)地區、華北的冀東地區和四川的攀西地區;50%的錫礦集中在雲南、廣西;80%的重稀土集中在南嶺地區;80%的煤集中在山西、內蒙古和新疆地區;80%的磷礦集中在雲南、貴州、湖北和湖南四省。
5. 3500多萬噸!山東富鐵礦勘查再次取得新突破,富鐵礦究竟是什麼
山東富鐵礦勘查再次取得新突破在5月11日,根據記者從山東省自然資源廳獲知的消息來看,近日由山東省煤田地質局規劃勘察研究院承擔的齊河—禹城整裝勘查區李屯項目區,施工的第5個鑽孔鑽獲4層富鐵礦,鐵礦總厚度達79.36米,其中最厚的一層達到72.3米,平均品位超過55%,山東省自然資源廳預估該項目區富鐵礦資源量達3500多萬噸。
世界上最大的富鐵礦是位於巴西和玻利維亞交界處的穆通大鐵礦,該處富鐵礦的面積達到了83萬平方公里。其中含鐵量達63-66%的鐵礦石800億噸,其中玻利維亞570億,低於63%的沒有評估含鐵石英岩更加巨大,玻利維亞甚至對於自己的富鐵礦石都沒有認真評估。未計算的含鐵石英岩含鐵量45%。
世界第二大鐵礦在巴西的鐵四邊形地區,其中主體是米納斯吉斯鐵礦面積是7000平方公里。 富鐵礦分兩種含鐵量平均分別是60%和68.5%的鐵礦石,達300億噸。未風化的含鐵石英岩含鐵量 45%,未計算儲量,該鐵四邊形地區對於米納斯吉斯鐵礦以外的地區也未做勘探。
世界第三大鐵礦在澳大利亞,面積8萬平方公里,富鐵礦達250億噸,含鐵量是50-66%。可以露天開采,夾雜的貧礦品位為45%,達70億噸。未認真勘探的品位為30-50%的含鐵石英岩達64000億噸。這里是澳大利亞的幾個巨大的世界級的鐵礦開采公司的開采基地。
6. 礦產資源供需分析及開發利用現狀
1.礦產資源的社會經濟價值
河南省載入礦產儲量表的各種礦產保有資源儲量的潛在價值為17033億元(截止1999年底,不含石油、天然氣),累計查明資源儲量的潛在價值為18815億元,若加上石油、天然氣等礦產,則潛在價值總值達到2萬億元以上。保有資源儲量和累計查明資源儲量的潛在價值分別佔全國礦產資源總值的1.85%和2.03%。礦產資源儲量的潛在價值在全國居第12位,平均每平方千米保有礦產資源儲量的潛在價值在全國居第1 1位,但按人均擁有礦產資源儲量(潛在價值)計,則河南省在全國居第22位,河南省人均擁有礦產資源儲量的潛在價值僅為全國平均值的1/4。
2.礦產資源現狀
截至「九五」末,河南省共發現126種礦產(含亞種為154種,下同),佔全國已發現礦種(171種)的75%,其中有71種(79種)礦產已探明有資源儲量。發現各種礦產地3000餘處。全省上儲量表的礦產地939處,其中主要礦產地718處,伴、共生礦產地221處,其餘為礦點、礦化點,工作程度較低,有待進一步勘查評價。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產地中大型礦床155處,中型礦床257處,小型礦床527處。已發現礦床中進行過勘探的有639處,詳查203處,普查97處,可見河南省礦產勘查程度總體較高,但普查、詳查、勘探比例嚴重失調,而且反映出開發利用強度過高。不同規模礦產地所佔的比例為大型17%、中型27%、小型56%。
礦產保有資源儲量居全國首位的有鉬、藍晶石、天然鹼、珍珠岩等8種,居第二位的有鎵、耐火粘土等5種,居第三位的有鋁土礦、水泥用大理岩等6種,居四至十位的有晶質石墨、水泥用灰岩、金、石油、銻、煤、銀、鐵等28種(表6.1.1)。
3.主要礦產資源可供性及潛力分析
截至1999年底,河南省已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產地892處,其中能源礦產298處,金屬礦產293處,非金屬礦產301處。已經開采利用的533處(含閉坑礦山33處),基建礦山158處,還有54處在目前的技術經濟條件下不宜開發利用;可以進行進一步工作的礦產地只有147處,占發現礦產地總數的16.5%。考慮到民采小礦的分割開采等因素,剩下的礦產地可以投入開采或通過進一步工作提供開採的比例還要更低,探明礦產資源對國民經濟發展所需礦產資源的可供性進一步降低,中長期後備資源難以保障,有些礦種和礦山企業在近期就將面臨嚴峻的資源形勢。形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有河南省強力開采、使礦產資源的耗竭性因素,另一個原因是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換過程中出現的地質礦產勘查投入斷檔造成的。
表6.1.1河南省礦產保有資源儲量在全國的位次
通過近年來的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以及在河南省的主要成礦區帶內發現,重要支柱性礦產資源還有較大的找礦潛力。
(1)煤炭
截至2000年底,河南省已累計探明煤炭資源儲量260.99億t,歷年開采損耗28.87億t,保有資源儲量232.12億t,其中儲量63.20億t、基礎儲量119.19億t、資源量112.93億t,已開采利用礦區資源儲量占河南省總資源儲量的36.1%。
河南省具有較好的成煤地質條件,據第三次全國煤田預測,河南省2000m以淺煤炭資源量920億t,其中可靠級561億t,佔61%;可能級221億t,佔24%;推斷級138億t,佔15%。河南省地質科研所1989年的預測結果顯示,1000m以淺129.7億t,1500m以淺411.6億t。
由於煤炭還有較大的資源潛力,通過外圍找礦和深部探礦,可充分滿足我省「十五」至2010年對煤炭的需求。
(2)黑色金屬礦產
河南省黑色金屬礦產中鐵礦產地最多,占金屬礦產總數35.5%。20世紀50~70年代,先後對1 6個礦產地進行過詳細勘探,28個礦產地進行過初步勘探,33個礦產地進行過詳細普查,63個礦產地(或區域)進行了初步普查,鐵礦的工作程度是各礦種中最高的,找礦潛力較小。探明資源儲量90%屬於貧礦,資源利用較為困難,不能滿足河南省鋼鐵企業對鐵礦的需求。
(3)有色金屬礦產
河南省有色金屬礦產以鉬、鋁為主,為省優勢礦產。鉬探明資源儲量居全國首位,與鉬共生的(白)鎢礦也是河南省優勢礦種之一,其儲量居全國第三位。鉬礦共有27處產地,全省經過詳細勘探的礦區為欒川南泥湖鉬礦田。河南省的鉬資源儲量接近全國資源總量的三分之一,雖探明儲量較大,還有極大的找礦潛力,保有資源儲量能滿足省內礦山生產需求。
鋁土礦主要分布於新安、澠池、陝縣、鞏義、寶豐、登封、新密、禹州一帶,詳查以上的礦產地共39處,其中達大中型礦床規模的25個。累計探明資源儲量4.15億t,保有資源儲量為3.8億t,但很大一部分已被民采所破壞,實際保有資源儲量可能較低。對採用拜耳法生產氧化鋁的選廠的富礦供應能力較低。
20世紀80年代末,河南省地質專家所作的資源總量預測認為,全省尚有鋁土礦遠景資源量為9.60億t,加現保有資源儲量38 490.9萬t,河南省鋁土礦預測資源量為13.45億t,可見找礦前景較好。河南省是我國重要的鋁有色金屬工業原料及加工基地,在河南省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通過加大找礦力度、增加總量和採用新的選礦方法,降低入選鋁土礦的品位,解放大量中低品位鋁土礦兩種途徑,可以保證在較長時期內的鋁土礦供應。
鉛鋅礦產地較多,主要分布在豫西、豫西南等地,但是較為分散,沒有形成資源優勢。近年在豫西南地區鉛鋅銀的找礦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有望形成兩個規模巨大的鉛鋅銀礦資源基地。
(4)貴金屬礦產
金礦是河南省的支柱性優勢礦產之一,河南是我國四大黃金產地之一。由於強力開采,大批黃金礦山已出現不同程度的資源危機。有關專家預測小秦嶺金礦田金資源量為545.72~1 156 t,熊耳山-崤山地區金資源量為348.63 t。上述數字表明,河南省黃金資源尚有較大找礦潛力。由於勘查投入不足,後備資源缺乏保證的現象將逐步突顯。
(5)非金屬礦產
河南省非金屬礦產資源十分豐富,高鋁三石(藍晶石、紅柱石、矽線石)、天然鹼、珍珠岩、各類粘土(伊利石粘土、耐火粘土、鐵礬土、膨潤土等)、冶金輔助用礦產、玻璃用礦產、水泥用礦產、石墨、玉石、含鉀岩石、岩鹽以及煤系高嶺土、沸石、硅灰石、飾面用花崗石等在全國有重要地位,有7種非金屬礦產資源儲量居全國第一,22種礦產居全國前六位。除石墨、玉石、螢石、硫鐵礦外,絕大多數非金屬礦都能保證充分供應,非金屬礦的主要問題是開發利用水平很低,非金屬礦產資源優勢未能充分變為經濟優勢。
7. 我國礦產資源總體形勢
2.3.1 能源礦產結構性矛盾突出,石油礦產長期短缺已成定局
2.3.1.1 能源礦產結構性矛盾突出,高效利用最關鍵
我國的能源礦產結構是以污染重的煤炭為主,高效、潔凈的油氣等資源所佔比例較小。2006年,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佔70%,石油佔20%,天然氣佔3%,水電、核電、風電佔7%(水能、核能和風能)。從總量上看,我國的能源礦產並不短缺。目前這種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在中短期內不會改變,在煤炭的開發利用方面需要著手解決一些關鍵問題:一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與發達國家甚至中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利用效率仍有很大差距;二是煤炭開發利用帶來環境問題未根本解決;三是我國煤炭資源雖然較豐富,但集中分布在經濟欠發達且缺水的山西、陝西、內蒙古和新疆等省區,而經濟發達的東部各省嚴重缺煤,構成了我國北煤南運和西煤東調的局面,煤炭運輸量巨大和缺水,限制了富煤區煤炭資源的開發;四是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掩蓋了潔凈能源嚴重不足的局面,尤其是目前全國煤炭生產總量過剩更掩蓋了石油等緊缺礦產的嚴重短缺形勢。因此,從合理的能源結構看,我國屬高效、潔凈能源礦產嚴重短缺的國家。
2.3.1.2 石油長期短缺已成定局,缺口將進一步擴大
從我國石油資源的儲量增長趨勢與消費增長趨勢來看,石油資源供應不足,長期短缺已成定局。西部和海域雖然尚有一定的開發潛力,但是,由於勘探投入不足,我國目前探明可供開發的可采儲量27.6億噸,人均僅約2噸。我國1993年已成為石油的凈進口國,1996年我國從原油出口國變為原油進口國,進口量逐年增大。現有生產油田後備資源嚴重不足。大慶、遼河、勝利等東部主力油田均已進入中晚期,盡管冀東南堡發現10億噸大油田,但穩產難度仍越來越大;西部戰略新區增產幅度不足以彌補東部產能的遞減,接替東部油田的戰略目標短期內難以實現;海上勘探雖有進展,但從目前剩餘可采儲量和新增探明儲量分析,到2010~2015年產能尚難有影響全局的突破。到2010年我國石油缺口將達2億噸左右,國內石油資源供應長期短缺已成定局。
2.3.2 原材料礦產結構缺陷突出,大宗支柱性原材料礦產數量不足,品質較差,供需矛盾愈益加劇,優勢礦產優勢不優
我國原材料礦產品種齊,但結構存在嚴重缺陷:關繫到國民經濟命脈的用量大的鐵、錳、銅、鋁、鉻鐵礦、硫、磷、鉀等大宗礦產貧礦和難選礦多,富礦少,規模小,質量差,經濟效益低下,後備儲量嚴重不足,供需關系日趨緊張,資源儲量枯竭,大批礦山將陸續關閉,有的矛盾已十分尖銳;鎢、銻、錫、稀土等優勢礦產,富礦多,規模大,質量好,儲量豐富,但由於管理不善,優勢難以發揮,前景堪憂。
2.3.2.1 鐵、錳、鋁、銅、鉻鐵礦等大宗礦產供需矛盾日益加劇,需長期依靠進口以補不足
鐵、錳、鋁、銅、鉻鐵礦為我國大宗金屬礦產,雖然除鉻鐵礦外,資源都相對豐富,但資源質量差,品位低,難選冶,規模小。如已探明的鐵礦98%是貧礦;錳礦大多數都是低品位難選冶的碳酸錳礦石;鋁土礦以難選冶的一水型鋁土礦石為主;銅礦缺乏富礦和超大型礦床。這些資源自然稟賦的不足制約了資源的開發利用,其礦產品難以滿足國內需求,供需缺口不斷加大。2007年國內鐵、錳、銅消費對進口的依賴程度分別由1990年的11%、9%和23%上升到2005年的55%、50%和70%,每年消耗國家大量外匯。而且,供應安全得不到保障。我國鉻鐵礦資源則絕對貧乏,後備儲量嚴重不足,國內消費超過90%要依靠進口解決。
2.3.2.2 鎢、銻、錫、稀土等優勢礦產的生產和出口總量過大,資源浪費驚人,優勢不優,前景堪憂
鎢、銻、錫、稀土等資源較豐富,2010年以前可滿足國內需求,並可供出口。但由於開發利用管理不善,其優勢地位正在被不斷減弱。目前嚴重過剩的下游選冶加工的產能,刺激上游非法采礦屢禁不絕和過量出口;致使世界市場鎢、銻、錫、稀土嚴重供過於求,價格逐年下降,也使國內資源浪費十分嚴重,優勢的資源將很快被破壞殆盡。
2.3.2.3 主要農用礦產資源硫、磷、鉀,要麼資源質量低劣,要麼嚴重短缺,不利於農業生產
我國的硫、磷礦資源雖然豐富,但貧礦多,難選礦多,選冶成本高。硫主要以硫鐵礦的形式存在,自然硫很少,可直接利用的自然硫不足總儲量的3%,與國外硫資源結構完全不同。目前硫礦的開發和加工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亟待加強管理。而磷資源集中分布在雲南、貴州、四川、湖南、湖北5省山區,特別是僅佔全國總儲量10%的富磷礦儲量,主要分布在雲南和貴州2省偏遠的山區,構成了我國南磷北運、西磷東調的格局,運輸成本高。我國鉀鹽礦產供需形勢更為嚴峻。目前主要用於生產各種鉀肥的鉀鹽生產礦山8座,年生產能力30萬噸左右,僅能滿足10%的國內需求。據估計,到2010年我國鉀肥需求量為640萬噸,缺口鉀肥約540萬噸。
2.3.3 主要能源和礦產資源儲量減少,保障程度降低
隨著找礦難度增加,加之有效勘查投入不足,我國主要礦產保有查明資源儲量增幅不大,絕大多數礦產新增查明資源儲量增長速度遠低於消費量的增長速度,甚至有許多礦產查明資源儲量出現多年持續下降。2006年與2001年相比,我國45種主要礦產中,查明資源儲量有所下降的就有9種,包括鉻鐵礦、鈦礦、鋅礦、鎳礦、鎢礦、錫礦、鉑族金屬、芒硝、金剛石等。煤炭儲量增長13.8%,天然氣增長48.8%,鋁土礦增長10.9%。
根據中國主要礦產資源可供性論證研究的結果(表2.5),到2020年我國45種主要礦產中,有24種礦產可以保證需求(保證程度≥100%,下同),它們是煤、天然氣、鎢、鉬、銀、稀土、菱鎂礦、螢石礦、耐火粘土、磷、重晶石、水泥石灰岩、玻璃硅質原料、石膏、高嶺土、石材、硅藻土、鈉鹽、芒硝、膨潤土、石墨、石棉、滑石、硅灰石;有2種礦產能基本保證需求(保證程度≥70%至<100%),它們是鈦和硫;難以保證需求(保證程度≥40%至<70%)有10種礦產,它們是石油、鈾、鐵、錳、鋁土礦、錫、鉛、鎳、銻、金10種;嚴重短缺(保證程度<40%)的礦產9種,它們是鉻、銅、鋅、鈷、鉑族金屬、鍶、鉀、硼、金剛石。考慮到當時論證所依據的基礎數據和實際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本報告對部分礦產資源的保證程度結果進行了調整,並根據2010年和2020年的論證情況推測了2015年的數據。
表2.5 2010年、2015年、2020年我國45種主要礦產可供儲量保證程度預測
續表
2.3.4 礦產資源浪費嚴重,利用效率低
目前我國資源利用方式尚未發生根本性轉變,沒有擺脫工業化國家發展的模式,資源利用方式粗放、浪費嚴重、效率不高,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任務艱巨。我國礦山的特點是「小、散、多」。由於我國大部分礦山建設得早,開采技術相對落後,資源利用率低,礦山環境問題也很突出。
首先,表現在礦產資源開采環節。我國礦山的特點是「小、散、多」。大部分礦山建設得早,開采技術相對落後,礦產資源總回收率為30%左右,比國外先進水平低20個百分點。全國煤礦回採率平均只有35%,一些小煤礦回採率僅為15%,有些甚至低至10%。共伴生礦的利用率不高。只有部分大中型礦山開展綜合利用,而大量非國有小型礦山根本不進行綜合回收。有色金屬礦山綜合回收率為35%,比國外水平低10%。通過多年持續治理整頓,礦產開發秩序出現了明顯好轉,但近幾年,由於煤、石油及許多礦產資源供求緊張,價格上漲,一些地方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問題突出,亂采濫挖,破壞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現象相當嚴重。
其次,表現在礦產品及相關能源與原材料的資源消費環節。我國GDP約佔世界GDP的4%左右,但消耗的原油、原煤、鐵礦石、鋼材、氧化鋁、水泥分別佔世界消費量的8%、38%、30%、30%、15%、46%。我國目前的能源效率僅為33%,比發達國家約低10個百分點,主要產品單位能耗平均比國際先進水平高40%左右,重點鋼鐵企業噸鋼可比能耗高40%,火電煤耗高30%。
2.3.5 世界資源相對豐富,全球化為我們提供機遇和挑戰
世界礦產資源豐富,經濟全球化使整個世界礦業市場配置全球化。全球化和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我國充分利用國外資源提供了機遇,同時世界經濟的復興,對礦產資源需求的增長,特別是大國對戰略性資源的控制和爭奪,又給我國帶來巨大挑戰。
按照世界目前礦產資源的生產與消費狀況,重要礦產儲量的靜態保證年限都比較長,其中石油40多年、天然氣60多年、煤炭133年、鐵79年、銅31年、鋁132年、錳40年、鉻40年,完全有能力支撐世界經濟的發展。但是,隨著世界經濟的復興,特別是印度及東南亞、南美等眾多發展中國家新一輪工業化高潮的到來,礦產資源的需求正在出現高漲態勢,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也加強了對我國的競爭和控制,世界資源的利用成為國家經濟和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國際石油和金屬價格的波動將對我國獲取資源和經濟發展產生巨大影響。油價在最近兩年持續增加,屢創新高,並會在高位持續一段時期,金屬價格也在高位振盪,增加了我國進口礦產資源的成本,加大供需矛盾。
8. 主要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截至2000年底,全省有8798個各種經濟性質的礦山企業,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礦山307個,其他經濟類型礦山(點)8491個;71萬人從事礦業生產;年產固體礦石量1.89億t,液體礦產石油562萬t、礦泉水23萬t,天然氣13.28億m3。已開發利用礦產75種。
全部國有及限額以上礦產采選企業完成工業產值372.52億元,工業增加值180.19億元。在礦產采選業產值構成中,煤炭采選業佔41.24%,石油、天然氣開采業佔33.98%,金、銀及有色金屬礦產采選業佔19.17%,非金屬礦產采選業佔4.81%,黑色金屬礦產采選業佔0.8%。
礦產原料加工製品業完成工業產值1289.12億元,工業增加值452.87億元。在礦產原料加工製品業產值構成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佔23.66%,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業佔16.86%,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佔12.60%,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佔11%,能源礦產加工業佔10.48%,煤電及供熱佔25.09%,煤氣生產供應業佔0.3%。
礦產采選及其原料加工製品業總產值占省全部國有及限額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的47.54%,其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例為54.84%。礦業及其後續加工業工業增加值對省國內生產總值的直接貢獻率為12.3%。礦業總產值在全國居第5位。煤、石油及天然氣、金、鉬、鐵、鋁土礦幾種重要礦產的產值占礦業采選業總產值的90%以上,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采選業的產值合計占礦產采選業總產值的73.2%,雖比以往年份有所下降,但在河南省礦業中的龍頭地位不可動搖。
1.能源礦產開發利用現狀
河南省能源礦產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為主(表6.2.1),它們是河南省最重要的礦產資源,其產值占省礦產采選業的73.2%。
表6.2.1河南省能源礦產開發利用一覽表
(1)煤炭
1998年,煤炭在關井壓產的形勢下年產8002.42萬t,實際銷售8034萬t。煤產值占省礦產采選業工業總產值的45.9%。其中本省銷售5195.81萬t,銷售全國15個省、市、自治區的為2210萬t,年末存煤871萬t。全年共出口煤炭97.73萬t,創匯2981萬美元。河南省煤炭的深加工產品不多,主要銷售價值較低的原礦,在煤炭市場供大於求、價格低迷的情況下經濟效益不高。2002年以來,在國家整頓小煤礦和宏觀經濟調控作用的影響下,煤炭市場轉暖,出現了近年來少有的供不應求的局面。
(2)石油、天然氣
全省油氣田28個,面積約1×104 km2。1999年,河南省原油產量為565.40萬t,天然氣產量為140 771萬m3;產值為84.21億元,占省礦產采選業工業總產值的27.3%。石油加工及煉焦業完成產值76.27億元。中原油田1988年產量最高為720萬t,河南油田1982年產量最高為238.4萬t。1990年兩油田產量882萬t,1995年產量601.96萬t,1999年產量565.4萬t,連年遞減。省內原油加工為464.09萬t,尚有約百餘萬噸原油輸往外省。
2.鋼鐵工業礦產開發利用現狀
全省鐵礦石保有資源儲量10.43億t(表6.2.2),但絕大多數為貧礦,其品位在40%以下的貧礦佔95%以上,品位低於30%的礦石佔70%。由於礦石品位低、開采技術條件復雜、選礦難度大、交通不便等原因,河南省大多數鐵礦床近期難以開發利用。條件較好的礦山多已開采利用,部分礦山已開采殆盡,有些礦石屬難選礦石在目前條件下難以開發利用。鐵礦主要集中分布於舞陽、許昌、安陽、林州、桐柏、泌陽和盧氏,其儲量佔全省儲量的近90%。保有資源儲量中經過勘探的佔37.7%,經過詳查的佔56.7%,其餘5.6%只經過普查。鐵礦開發利用較少,66處鐵礦產地中,只有18處已開采利用。河南省的矽卡岩型較高品位鐵礦,經多年開采已剩無幾。只有舞鋼地區鐵礦儲量較大,但開采規模較小。河南省1999年開采鐵原礦石209.19萬t,而生鐵和鋼產量分別為444.21萬t和392.03萬t,合計836.24萬t。冶煉鋼鐵用的富鐵礦為561.53萬t,可見河南省自產礦石遠不能滿足鋼鐵工業需要,每年要從外地購進大量鐵礦石。
表6.2.2河南省鋼鐵工業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一覽表
3.貴金屬及有色金屬礦產開發利用現狀
對我省礦業經濟有較大影響的主要為貴金屬(金、銀)和有色金屬(鋁土礦、鉬礦、鉛鋅銅礦等)(表6.2.3),其開發形勢如下。
(1)金銀礦
我省是金礦大省,黃金產值占礦業工業總產值的5.8%。本省1999年開採金礦石313.5萬t,黃金產量約60萬兩;銀礦石26.2萬t。金礦實際選礦能力442.25萬t/a,銀礦32.4萬t/a,已有探明儲量的岩金礦幾乎全都開發利用,金礦的礦石供應顯著不足。
表6.2.3河南省金屬礦產開發利用一覽表
(2)鋁土礦
我省鋁土礦礦石中氧化鋁含量一般在60%~70%,鋁硅比(A/S)一般為4~9,大於7的富礦約占總資源儲量的1/4,少量特富礦鋁硅比達10以上。我省利用鋁土礦生產氧化鋁的礦山企業主要有中鋁公司鄭州長城鋁業公司和中州鋁廠,目前主要利用鋁硅比大於7的富礦。
1998年礦石產量127.55萬t,生產氧化鋁93.50萬t、鋁錠33.25萬t,有近三分之一的氧化鋁運往外地冶煉加工。本省鋁土礦地表和淺部的礦石開采破壞嚴重,若不加大找礦力度,通過科技進步降低鋁土礦的入選品位,將影響鋁工業的持續發展。
(3)鉬、鎢礦
1999年產鉬礦石264.47萬t,鉬精礦(摺合鉬45%)1.53萬t。本省鉬礦及加工產品的需求有限,部分銷往外省,1999年出口鉬鐵3202 t。鎢礦為共生或伴生礦產隨主礦產的開采作為副產品利用,但實際尚未回收。
(4)銅、鉛、鋅礦
是本省資源短缺礦種,年產礦石量分別為6.56萬t、18.19萬t和2.66萬t,產量較低。河南省銅冶煉加工,粗銅和電解銅能力分別為5萬t/a和6萬t/a,1998年實際產銅7.47萬t,顯然與銅礦石產量相比,礦石原料缺口大。鉛鋅礦目前礦石量不能滿足加工需求。
4.建材工業礦產及其他非金屬礦產開發利用現狀
河南省建築材料用礦產資源非常豐富,建材礦產製品產量較高。1999年本省水泥和平板玻璃產量分別達3800.80萬t和2137.14萬重量箱,而水泥和玻璃製品原料1999年開采量分別為1488.52萬t和213.66萬t(表6.2.4、6.2.5),明顯看出,原料和製品產量差距甚大,其重要原因是水泥和玻璃原料產量相當數量作為建築用石料統計所致。
(1)珍珠岩、膨潤土、沸石
分布集中於信陽市,大部分為優質礦。現有的370家加工企業,產品雷同,競相壓價,而且污染嚴重,大量高檔產品經外地加工後返銷我省。主要缺點為,產品技術含量低,礦產開發分散資源浪費嚴重。
(2)石膏、大理石、花崗石
建材礦產及其製品石膏板、大理石板材、花崗石板材等除供本省消費外,還可銷往省外。由於建材非金屬礦產部分勘查程度較低,如長石、蛭石、建築用白雲岩、花崗岩、安山岩等,探明可被利用的資源不清,但這些礦產分布廣潛在資源量大,開采技術條件優越,前景可觀。
表6.2.4河南省建材工業礦產開發利用一覽表
(3)伊利石粘土、陶粒葉岩
儲量巨大,分布廣泛,用途多,開發利用研究薄弱,全省實心粘土磚破壞耕地嚴重,急需通過伊利石粘土、陶粒葉岩等礦產的深加工,以替代傳統的實心磚瓦。
表6.2.5河南省其他非金屬礦產開發利用一覽表
5.化工原料礦產開發利用現狀
河南省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主要包括化工灰岩(電石和制鹼用)、磷、天然鹼、岩鹽,化肥用蛇紋岩、含鉀砂葉岩等(表6.2.6)。除重晶石、磷礦外,其餘資源較為豐富。1999年全省生產硫酸83.75萬t,而當年硫鐵礦開采礦石只有10.42萬t,除金礦和有色礦產中回收一部分硫鐵礦外,我省硫鐵礦仍有較大的缺口。
表6.2.6河南省化工化肥工業礦產開發利用一覽表
(1)農肥用的磷礦
磷礦是本省短缺礦種,礦產儲量少,保有儲量僅為1700萬t,更重要的是質量低劣,難以利用。1998年本省僅產磷礦石4.8萬t,1999年生產化肥252.72萬t,按三分之一為磷肥考慮(84.24萬t),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基本全靠從外省購進。
(2)純鹼和制鹼或電石用灰岩
本省已探明保有資源量按1999年的采量可采幾百年,因此這些資源豐富的礦產在開發利用技術提高和市場調查的前提下可加大開采量。
總之本省各種礦產資源開發很不平衡,能源礦產開發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金屬礦產嚴重依賴金、鋁土礦、鐵、鉬礦等。金、富鋁土礦開發強度過高,資源量消耗過快,不利於的可持續發展。珍珠岩、膨潤土、石墨、藍晶石、紅柱石、岩鹽等礦產,資源豐富,未能適度開發和深加工,對伴生、共生礦產的綜合開發利用程度不高,是大有開發利用前景的礦種。
9. 浙江的礦產等資源是怎樣的
浙江省礦產資源種類較多,非金屬礦產資源有特色,部分礦產地位顯著,海域油、氣前景看好,地下水、礦泉水、地質遺跡資源比較豐富,稀土、地熱有一定前景,但陸域少煤、缺油,鐵礦有限,銅、鉬資源後備不足,鉛鋅缺少富礦,鋁、鉀鹽、磷、石膏等礦產尚未探明可供開采利用的資源。截至1999年底,已發現固體礦產113種,已探明儲量的有68種,礦產地729處。其中非金屬礦產42種,產地331處;金屬礦產23種,產地278處;能源礦產3種,產地120處。葉蠟石、明礬石探明資源儲量居全國之冠,分別佔全國的53%、52%,螢石、伊利石居第二位,分別佔20%、39%,硅藻土名列第三,佔11%,沸石第四,佔10%,排列第五列第十位的有硅灰石、高嶺土、珍珠岩、大理石、花崗石、膨潤土等。葉蠟石、硅藻土等礦產資源前景還相當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