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在東北三省殖民十四年掠奪的資源的數據
《財經時報》推出的《二戰期間日本掠奪亞洲國家黃金揭秘》,引起各界廣泛關注,這一報道來源於《黃金武士》一書。
這本由美國作家西格雷夫夫婦用18年時間收集資料,追蹤案件,寫就而成的《黃金武士》一書中披露了日本在二戰期間從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掠奪價值上萬億美元黃金等財寶的駭人內幕,震驚世界。
書中講述的「山下黃金」的故事自1945年日本投降後就一直在民間流傳:當日本快要投降的時候,菲律賓的一些島嶼上,一群勞工還在地下沒日沒夜挖著不知何用的隧道。幾天之後,成噸的黃金和財寶被運往那裡掩埋,永遠地掩埋。當那些工人剛要爬上地面的瞬間,一聲巨響,然後便是一片死寂。一切成為永久的秘密,只留下一個叫做「金百合」的傳說。
「傳說」與史實之間一直沒有得到學界和官方的澄清,但按書中披露,中國無疑是那場戰爭中受傷害最大的國家,日本所掠黃金的很大一部分也是從中國搶去的,而東北地區是在那場侵略戰爭中被日軍佔領時間最長、受害最深的地區,那麼,那筆驚世駭俗的「山下黃金」中究竟有多少是從東北掠走的?日本究竟掠走東北多少黃金?
連續幾日,本報記者尋訪國內及東北有關專家、學者,並從當時東北地區最大的金融機構――東三省官銀號和當時最著名的民間銀行――邊業銀行入手,試圖揭開日本掠奪東北黃金之謎。但所有被采訪者一致表示,由於當年日本刻意掩蓋這些事實,其所掠走的黃金等財寶要遠遠大於目前公布出來的數字。
一場瘋狂的掠奪
沈陽地方誌專家伯金地:東三省官銀號內66萬斤黃金被日軍掠走
現在的工商銀行沈陽分行瀋河支行所用的建築,就是百年前的東三省官銀號的老宅,這幢屹立在沈陽城朝陽街長安寺巷上的老建築前,石獅下一塊石碑記載著東三省官銀號的身世。
東三省官銀號在光緒三十一年也就是1905年成立,鼎盛時期在全國設有分號99處,是當時東三省最大的地方銀行,由東三省巡使張作霖操控,奉軍六次入關都是以東三省官銀號為經濟後盾。張學良將軍在東北主政期間,正是依靠東三省官銀號整頓了東北金融秩序,穩定東北幣制。
「九·一八」事變以後,東北全境淪陷,日本關東軍每到一處首先搶占的就是交通運輸線和金融機關。
當時東北地區主要的金融機構有:東三省官銀號,東北地方政府的官辦銀行,資本2000萬元;邊業銀行,奉系軍閥勢力設立的,資本525萬元;吉林永衡官銀行,省政府的金庫,資本1000萬元;黑龍江省官銀行,資本200萬元。四銀行還在沈陽設立了「遼寧省城四行號聯合發行准備庫」,以及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在東北的分支機構。該四銀號是東北金融界的決定力量。
「九·一八」事變次日,東北地區最大的金融機構――東三省官銀號被日軍佔領,日本人如獲至寶,在門口貼上「擅入者槍斃」的字樣。當日晚間,日軍用載重汽車將官銀號內的現大洋運走。
據後來瀋河支行的資料記載,東三省官銀號被日軍佔領,庫內存有的66萬斤黃金和200萬元銀元被日軍劫走。由於數字巨大,就連當時負責編寫瀋河支行門前石碑說明的趙建宏都對記者說,「我當時也有點兒懷疑,畢竟這個數目太大了。」此後,趙建宏也到省市檔案館查閱過相關資料,但是並沒有權威和統一的說法。見過當年東三省官銀號金庫的趙建宏說,地上和地下的金庫共5個,每個達300到400平方米,「那是相當大的金庫,也說明當時的財力相當雄厚。」趙建宏提供,66萬斤黃斤這一數字,來源於從事沈陽地方誌工作的伯金地的《東三省官銀號始末》,而伯金地也是貨幣研究專家,當時趙建宏對此數字表示懷疑時,伯金地曾斬釘截鐵地表示不會錯的。
與趙建宏的初始懷疑相一致的是,沈陽市文史研究館編寫的《沈陽歷史大事本末》一書對當年日本人從東三省官銀號掠走的黃金記載為16萬兩,而有關媒體還有16萬斤的說法,可以說相差很大。
但是直到現在,曾在沈陽市地方誌辦公室工作過的伯金地仍堅持「66萬斤黃金」這一數字,「當年也是經過多方面考證的,而且數字來源主要是《奉系軍閥的官僚資本》一書」,該書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版,「一百多頁的小冊子,對當時的記載非常詳細。」「日本佔領東三省官銀號時,張學良沒來得及運走那麼多錢幣,根據奉系當時的財力,這個數字也是可能的」,伯金地說,「從史料看,當時日本人把一部分黃金運回本國,另外很大一部分則轉移到長春,為偽滿洲國籌備資金。」
百歲原邊業銀行老員工孫競寰:7000兩黃金不翼而飛
今年100歲的孫競寰老人從1927年就在沈陽從事銀行工作,他先後在張作霖的邊業銀行、日本人的偽滿洲中央銀行、國民黨開辦的「中央銀行大南門支行」工作過。「其實,這幾家銀行都是一家銀行,就在現在的大南門」。
孫競寰記憶力很好,「邊業銀行是張作霖開辦的,它與官方的東三省官銀號都是東北最大的銀行」。
「邊業銀行也對外」,孫競寰說,1927年邊業銀行成立他就在這里工作,是負責存放款的組長,那時他才20出頭。
孫競寰說,「九·一八」事變之前,銀行每天熱熱鬧鬧,生意很好。為了鞏固紙幣的作用,銀行從上海購買了7000兩黃金,作為儲蓄金。
「黃金裝在7個大木箱里運來,每個箱里裝1000兩。」
孫競寰說,這些黃金在日軍進來前一直放在銀行里,也沒有被兌換。當時的紙幣是銀本位的,100元可以換100塊現大洋,但是不能與黃金兌換。
「九·一八」事變後,這家銀行被日本人控制,改名為「滿洲中央銀行」。孫競寰也被調往牡丹江分行工作,直到1935年回來。
回來後他發現這筆鎮店之寶7000兩黃金已經不翼而飛了。作為親歷日本統治下的銀行工作者孫競寰還目睹了日本在東北建立殖民地金融體系,統一幣制,使東北的金融機關和偽幣成為日本金融機關和日元的附庸,以便使日本壟斷集團對東北輸出資本,進行掠奪服務。為支持日本帝國主義擴大戰爭,偽滿洲中央銀行還大量積聚資本,集中投放給重要的產業部門,擴充軍事工業,掠奪物資資源。
吉林學者李重:日本大肆掠奪我東北金銀用於作戰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佔領了沈陽、長春、吉林、齊齊哈爾等城市,日本為了操縱東北的經濟命脈,首先奪取東北的主要金融機構,即東北三省的官銀號、吉林永衡官銀號、黑龍江省官銀號、邊業銀行和遼寧省城四行號聯合發行准備庫、中國銀行、中國交通銀行分行等金融機構。除黃金外,關東軍還搶走了張學良存在邊業銀行中私有黃金七八千兩和古玩字畫等。有日本侵略者供認,從「四行號」中掠取的資金達1.4億元。這些銀號的附屬事業投資額高達3800餘萬元,亦全為日軍掠奪。
民間的財富也未能倖免。張氏帥府被佔領。後來,關東軍司令官本庄繁把從帥府洗劫的張學良家產裝了兩火車,運到北平試圖交還給張學良,張學良怒不可遏地說:「這樣待我,等於羞辱我,你把我的東西拿回去!不拿,我全在火車站燒了,羞辱你。你要還,還給我東北三省,我東北三省比你日本四島還大呢!」
從「九·一八」事變到日本投降的14年間,在瘋狂侵略中國的同時,日本對中國進行了世界侵略史上極為罕見的掠奪與破壞。
日本為吞並東北四銀號,壟斷金融,控制國民經濟,積極籌劃設立偽滿銀行。1932年7月1日,偽滿中央銀行總行、支行共128個單位正式開業,「滿鐵」的社員被充斥到銀行進行監管,從此原有四銀號被撤消。
偽滿中央銀行是偽滿洲國傀儡政權的「國家銀行」,是地地道道為日本侵略者服務的,是完全依附於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銀行,是日本侵略者掠奪我國財富的工具。偽中央銀行受關東軍的全面控制,它為關東軍提供軍費和籌集軍需物資。日本銀行在偽行內設有參事室,監督該行的活動,實際上偽中央銀行是日本銀行的特殊分支機構。
日偽統治者利用偽滿中央銀行,實行殘酷的貨幣、信用受理。它參與制定經濟金融方針、政策,壟斷貨幣的製造和發行,壟斷東北的金融市場。
著有《偽滿洲國貨幣研究》一文的長春學者李重說,侵華期間,日本大肆掠奪我東北金銀及其他金屬貨幣,一手收買東北所產之黃金、白銀及現大洋等,再運往英美日各國,換取外匯購入戰爭之必需物資,資助日作戰。
一項仍是空白的研究
專家稱日寇掠走的黃金數量至今仍是個謎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編審卞修月,長期從事抗日戰爭人員及財產損失研究。他向記者表示,目前國內相關研究還是空白。遼寧省社科院歷史所的相關人員也表示,專門研究日本經濟侵略造成東北財產損失的相關資料已很難查找。
二戰期間日本到底從東北掠奪多少黃金?記者找到大量資料和有關專家都無從考證。
省委黨校劉貴田教授說,現在已知的一個數字是,1941年日本侵略者運回國內的黃金數量為2300餘萬克黃金。
1937年至1940年是日本侵略者對偽滿經濟實行全面統制掠奪時期。日偽統治者從1937年起實施產業開發5年計劃,進行全面的經濟掠奪,變東北為其擴大侵略戰爭的物資供應基地。在這個5年計劃中,1937年計劃開采黃金4230公斤,最終生產了3709公斤;1938年也是生產了3000多公斤。
為什麼沒有日本侵略者掠奪黃金的准確數字呢?「九·一八」研究會會長王建學教授認為,是日本侵略者有意銷毀證據的結果。
現在我們可以查到的日本侵略者掠奪沈陽煤炭、鋼錠、鋼材、鋁、液體燃料等物資的數字,也是不完整的,至於像黃金珠寶一樣貴重的東西,屬於絕密,只有當時的日本高層了解。
他進一步解釋說,在1931年前,日本掠奪的物資張作霖都能掌握。因為物資只能從大連出口,通過滿鐵運輸。而「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又開發出經丹東走朝鮮釜山回國的通道,且日本已經控制東北,運輸物資的數量以及運送什麼則全由他們說了算。
2. 被侵略者奪走過的中國領土
被侵略者奪走過的中國領土太多了。
中國未收回的被侵佔領土排行榜
在一些中國的老地圖上,大家可以看到,在俄羅斯的邊疆區地名里,在一個個俄語的名字後面,都會有一個中國的古老名字,如:
「符拉迪沃斯托克」在中國叫「海參崴」
「哈巴羅夫斯克」在中國叫「伯力」
「布拉戈維申斯克」在中國叫「海蘭泡」
「烏蘇里斯克」在中國叫「雙城子」
「薩哈林島」在中國叫「庫頁島」
「尼古拉耶斯克」在中國叫「廟街」
「大烏蘇里島」在中國叫「黑瞎子島」
「斯塔諾夫山脈」在中國叫「外興安嶺」
……
一個名字就是歷史的一滴血淚,記住名字就是記住歷史,記住歷史就是為了不辜負歷史,不辜負歷史就是為了未來的中國。我們務必保留收復那片領土的權利,使之早晚回到我們祖國的懷抱!
我們熱愛我們的祖國,決不能放棄任何屬於自己的主權,自己的領土!作為龍的傳人,炎黃子孫,我們有權利也有義務用鮮血和生命來捍衛這片熱土!
領土主權不可談判,談判就是賣國,在領土問題上中國政府需要這樣的態度:"是我的就算是一平方米不長草也要把它收復,不是我的就算是一千萬平方公里也不希罕"。
1982年9月,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到訪。該年6月,英國軍隊剛剛在馬爾維那斯群島(英國叫福克蘭群島)作戰中大獲全勝。獲得"鐵娘子"稱號的撒切爾夫人挾此戰爭氣勢來華,想與中國領導人就此一舉解決香港問題。
但她萬萬沒有想到等待她的是鄧小平這樣一段談話:「如果中國在1997年,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8年後還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個中國領導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國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著中國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國領導人是李鴻章!我們等待了33年,再加上15年,就是48年。我們是在人民充分信賴的基礎上才能如此長期等待的。如果15年後還不收回,人民就沒有理由信任我們,任何中國政府都應該下野,自動退出政治舞台,沒有別的選擇。」鄧小平悠悠地吸了口煙,慢慢地說出全世界都嚇了一跳的話:「中國人窮是窮點,但打起仗來是不怕死的!!」正是中國領導人的民族意志和底氣使對手也不得不由衷佩服,才有了97年香港的和平回歸。
同樣08年的中國也不平凡:北京奧運會、台灣即將公投、周邊領土資源爭奪升級,在新的機遇與挑戰面前,我們的領導人即將面臨史無前例的考驗,現在的政府需要全民的支持,堅決支持中央的強勢表態!!!在領土問題上中國政府應該透明給民眾知道,爭取人民群眾的支持,讓滔滔的烏蘇里江水來證明,我們遲早會收回被外國勢力侵佔的領土,用勝利的喜訊宣告中國的強盛,以慰先人。
3. 日本帝國主義侵華中掠奪了中國多少資源
日本法西斯對中國華北的重要工業資源,可以說是舉國上下,集軍、政、經、文等各方力量進行掠奪。通過血腥的殖民統治和龐大嚴密的掠奪機構,把華北的巨量物資和財富變成其發動、擴大、維持侵略戰爭的經濟動力,給中華民族造成了極大的災難。據不完全統計,抗日戰爭期間,日本帝國主義在華北掠奪煤炭12000萬噸,鐵礦石450萬碑,鋁釩土3000萬噸,鎢、錳、金礦21。2367萬噸,棉花2000餘萬噸。。但實際掠奪和造成的損失,遠遠超出此統計數據。以大同煤礦為例,日軍即掠煤炭1400餘萬噸;為上述數字的1/8,在山西晉城一個縣,日軍僅生鐵就掠運走50000噸;晉東南地區1941年以前日軍搶劫羊毛295萬噸。糧食掠奪量更為驚人。山西祁縣抗戰期間全縣人口僅10餘萬,被掠奪糧食竟達7500萬公斤……
另外,日軍瘋狂抓丁,不顧條件野蠻生產,對中國的人力資源掠奪和對民夫屠殺更加殘酷。據1937年7月至1942年統計,被日軍抓去當「勞工」的青壯年就有529萬人。抗日戰爭期間大同礦區死亡6000餘人。山西靈石富家灘煤礦,日軍掠奪煤103萬噸,而生產這些煤炭的礦工死亡竟超過10000人,。也就是說,日軍每劫掠100噸煤,就有一個中國人賠進了寶貴的生命。在日軍侵佔河南焦作的7年多時間內強盜般地掠奪煤炭500餘萬噸,屠殺礦工和其它群眾數萬人,燒毀房屋上萬間。日山寺、妙樂寺等古跡也被日軍破壞殆盡。
在北平,日軍以「軍管理」的方式,霸佔了華商電燈公司、石景山煉鐵廠、長辛店機車修理廠、清源制泥廠等企業。北平至華北各地以及其它地區的全部鐵路設施,也均被日軍奪為己有。其中包括11個鐵路廠,200餘台機車,4600餘輛客貨車。日軍還在金融方面進行掠奪。中國聯合準備銀行(由日本侵略者操縱1937年2月12日成立),總行設在北平、它大量發行無儲備的不兌現的「聯銀卷」,依靠武力強迫華北人民使用。引起物價飛漲。初期發行這種偽卷,票面共有1元、5元、10元三種,後來由於發行額的加大,印刷速度跟不上,偽中聯就增印50元、100元票面的大鈔。1945年3月發行500元票面的大鈔。同年5月又增發1000元票面的大鈔。到日本投降時,竟出現了5000元票面的大鈔。
據偽中聯總裁汪時璨供認,在其任職的時間里,共發行偽鈔1238億元。當時,在華北被日軍殖民統治的人民只有1億,平均每人佔1238元。由此造成物價飛漲的速度極快。在北平以玉米面計,1938年每市斤0。10元左右,1942年12月漲至每市斤1.05元,1944年8月中旬每斤漲到5元,日本投降前夕每斤竟狂漲到1000元至1400元。日偽在發行聯銀券的同時,極力排斥打擊中國政府發行的法幣。1939年3月日偽頒布《擾亂金融暫行處罰法》,明令禁止法幣在其佔領區流通,強迫人們用手中的法幣以低值兌換聯銀券。然後日方又到國統區以法幣套購外匯,購買物資,補充軍用,進一步加劇了國統區的通貨膨漲。
日軍變本加厲地對北平市民進行掠奪與壓迫。首先,加捐加稅,加重北平市民的負擔。1942年9月,日偽華北政府將原徵收的稅賦提高數倍,並加大所得稅的額度。其次,日偽政府還巧立名目開展了一系列的所謂「獻金」、「獻機」、「獻袋」等運動。所謂「獻金」,就是搜刮民間銅器供給日軍製造武器。北平居民的家用銅制器皿、門環等,都被掠去。故宮的銅質文物亦被強行運走1000多公斤。至1944年,日軍以「獻納」名義從北平掠奪的銅達數十萬斤。「獻機」就是偽北平市公署強迫市民繳納「獻機基金」,購買飛機獻給日軍。僅市公署負責砍伐北平市的全部成材樹木,「獻給」日軍,計有20000餘株樹被其掠走,包括很多有保留價值的古樹。「獻袋」,即由偽市公署徵集「大東亞戰爭慰間袋」,「獻給』舊軍。在天津,自從1937年七·七事變以後,日方搶占良田92。17萬畝,約占當時天津縣、清河縣兩縣耕地面積的1/2。並成立了以軍事頭目為主的天津米穀統制會,實行殘暴貪婪的「米穀統制」,從天津掠奪了大批糧食。日本侵略者還以「軍事管理」、「委任經營」、「中日合辦」、「租賃」、「購買」等手段,大肆掠奪的中國民族工業。日方又以「物資統制」的名義,嚴禁自由經營和販運鋼鐵、糧食、棉紗、棉布、皮毛、煙草、火柴、建材、染料、汽油等40餘種物資。
天津淪陷初期,日軍以該地作為掠奪華北戰略資源的中心,並由天津向整個華北幅射,使華北成為它擴大侵略戰爭的基地,日本政府通過野蠻、兇殘的掠奪,獲取了大量的軍用和民用物資。僅在1937年至1938年間,日本佔領者就從天津掠走價值約40億英磅的物資。特別是日軍封鎖天津的水陸交通,控制天津港,接管海關以後,天津就成為日軍戰略物資的加工和集散地,天津的工業完全納人日本擴大侵略戰爭的軌道。日軍還成立華北鹽業公司,並指使漢奸成立興蘆公店,先後開辟鹽田25。3萬余畝,將原鹽大批輸人日本國內,每年達幾十萬噸。為了進一步掠奪華北的物產和資源,日本從1939年開始擴建塘沽新港。到1945年,新港基本建成3000噸級的雜貨泊位4個和5000噸級的煤炭泊位1個。日本從天津港口運出了大量的煤、鐵、鹽、棉等重要戰略資源並掠走了成千上萬的勞工。
日本侵略者不僅從其佔領區掠奪資源,而且還通過「圍攻」、「清剿」等軍事方式妄圖消滅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和抗日軍民,並大肆掠奪根據地的物資。據不完全統計,在八年抗戰中,晉西北區24個縣被日軍搶掠糧食3057500石、牲畜1049940頭(只);北嶽區(冀晉區)31個縣被日軍搶掠糧食10.01億公斤、牲畜713008頭(只)、被服3987530件;在太行區,日軍搶走糧食12056100石、牲畜279774頭(只)、衣服3020514件;在太岳區,日軍搶走糧食22.1億斤,食鹽702億斤,牲畜4780000頭,被服946500件,等等。
4. 中國近代史是個屈辱史,西方列強一共從中國割走多少領土呢搶走多少金銀財寶
英國
葡萄牙
沙俄
日本
德國
具體如下
1842年8月29日,中英兩國在南京江面的英國軍艦上簽訂了《南京條約》。它是中國近代史上外國侵略者強迫清朝廷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主要內容有割讓香港島給英國等。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後,清朝廷被迫於1858年先後與英、法、美、俄簽訂《天津條約》,與沙俄簽訂《璦琿條約》,俄國割佔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地區6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1860年又與英、法、俄簽訂《北京條約》,俄國割佔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40萬平方公萬平方公里的領土。1864年簽訂《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俄國據此割佔中國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地區44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1881年簽訂的《中俄伊犁條約》,以及以後的五個勘界議定書,又使俄國割佔了中國西北部7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19世紀侵佔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是俄國。 它強迫清朝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
中法戰爭爆發於1884—1885年期間,是法國侵略越南時和中國發生的戰爭。1885年,清朝軍隊獲勝後反與法國簽訂了屈辱的《中法新約》。
1895年訂立的《馬關條約》中,有中國割讓遼東半島給日本的條款,俄國出於進一步侵略中國的目的,聯合德國、法國一起干涉此事。中國被迫向日本增加賠款白銀3000萬兩以「贖回」遼東半島。史稱三國干涉遠遼。隨後三國以此為機,強迫清朝廷給予許多侵略特權。
1898年,德國強迫「租借」膠州灣,以山東半島為其勢力范圍。
1898年,俄國強迫「租借」旅順和大連,將長城以北和新疆據為其勢力范圍。
1898年,法國強迫「租借」廣州灣,把廣東、廣西及雲南據為其勢力范圍。
1898年,英國強迫「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區及附近島嶼(統稱新界),並將長江流域10個省據為其勢力范圍。
日本在割佔台灣和澎湖列島之後,又於1898年強據福建為其勢力范圍。
19世紀末,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狂潮時,美國正忙於同西班牙爭奪菲律賓。金銀財寶太多無法准確統計,光圓明園的珍寶就不計其數
5. 中國被侵略了多少土地
這個問題要看問的是什麼我國時候的土地了。
類似元朝時候那麼大的國土很難再收回來了,除非中國要當亞洲統治者。
越早丟失的土地越不好收回來,沙俄割去的150萬平方公里現在不好辦,外蒙古的回歸還遙遙無期,中印戰爭後退出來的土地也很難回來了,朝鮮多少在長白山要去的那點土地中國如果認真還是可以回來的,和越南的分界線附近的幾個小山頭也可以重新界定,只是太麻煩了。至於釣魚島問題要等中國的耐性到了極點以後再說,南海島嶼是促使中國海軍強大的催化劑,有了航母就快了。台灣么,只是想以什麼方式回來的事情,雖然棘手,但是不難辦。 清朝執政期間據官方統計是150平方公里,據說列寧是要還的,可惜他死得太早了,斯大林不僅沒還,還把外蒙古從中國分裂出去了。
斯大林對中國犯下了很深的罪行。 因為我國的被佔領的土地剛好和印度的領土相連,都是平原,而我國與這塊土地,卻隔著高大的山脈,就是說,他們有地理優勢,想搶占,隨便步兵就可以過來,而我們要宣示所有權,要跨過深山野嶺,凍土雪山,極為艱難,故一時還無法與之抗爭,但我堅信,終有一天,該是我們的必將回到我們的懷抱!
6. 當年晚清時西方侵略者總共從中國搶走了多少黃金白銀啊…真可惡…
滿清不平等條約及賠款一覽表 1. 中英 廣州和約 余保純 六百七十萬兩 27-5-1841; 2. 中英 南京條約 耆英,伊布里 二千一百萬兩 29-8-1842; 3. 中英 南京條約補充條款 耆英 22-7-1843; 4. 中英 虎門條約 耆英 8-10-1843; 5. 中美 望廈條約 耆英 3-7-1844; 6. 中法 黃埔條約 耆英 24-10-1844; 7. 中俄 瑗琿條約 奕山 六十萬方公里 28-5-1858; 8. 中俄 天津條約 桂良,花沙納 13-6-1858; 9. 中美 天津條約 桂良,花沙納 18-6-1858; 10. 中英 天津條約 桂良,花沙納 26-6-1858; 11. 中法 天津條約 桂良,花沙納 27-6-1858; 12. 中英 天津條約補充 桂良 8-11-1858; 13. 中英 北京條約 奕欣 一千叄百萬兩 24-10-1860; 14. 中法 北京條約 奕欣 25-10-1860; 15. 中俄 北京條約 奕欣 四十多萬方公里? 4-11-1860; 16. 中俄 勘分西北界約記 明誼 四十四萬方公里 10-7-1864; 17. 中美 增續條約 前美公使蒲安臣 7-28-1868; 18. 中英 新修條約普後章程 不詳 23-10-1869; 19. 中日 修好條約 李鴻章 13-8-1871; 20. 中日 北京條約 奕欣 31-10-1874; 21. 中英 煙台條約 李鴻章 13-9-1876; 22. 中俄 里瓦幾亞條約 崇厚 2-10-1879; 23. 中俄 伊黎條約 曾紀澤 七萬方公里 二百八十萬兩 24-2-1881; 24. 中法 會議簡明條款 李鴻章 11-5-1884; 25. 中日 天津條約 李鴻章 18-4-1885; 26. 中法 新約 李鴻章 9-6-1885; 27. 中英 煙台條約 續增條約 不詳 9-6-1885; 28. 中葡 北京條約 奕□ 1-12-1887; 29. 中英 印藏條約 升泰 17-3-1890; 30. 中美 華工條約 楊儒 7-3-1894; 31. 中日 馬關條約 李鴻章 二億兩 7-4-1895; 32. 中日 遼南條約 李鴻章 叄千萬兩 8-11-1895; 33. 中俄 密約 李鴻章 3-6-1896; 34. 中德 膠澳租借條約 李鴻章 6-3-1896; 35. 中英 展拓香港界址條約 李鴻章 9-6-1898; 36. 八國聯軍 辛丑條約 李鴻章 十億二千二百七十萬兩 7-9-1901; 37. 中英 續定印藏條約 羅生戛爾曾 7-9-1904; 38. 中日 會議[滿州善後條約] 22-12-1905; 所以加起來大概是37億6千2百萬兩,這只是個概數,還有很多例如圓明圓里的東西,被搶走的都沒法估算的.
7. 揭秘二戰後蘇聯從中國搶走多少領土
雅爾塔協定並沒有牽涉對外蒙獨立問題,更不是美國想坑中國。當時美國確實有私心,但是從來不是以蘇聯控制任何中國領土為代價。因為當時為了盡快搞定日本,國民政府,美英,同意蘇聯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但是這些要求必須是搞定日本之後蘇聯必須在指定的時間從中國扯軍。至於有分歧的領土,並不是太大。那純屬是中蘇兩國的事,可以商議,絕對不像外蒙獨立一下子割那麼多領土出去。一些中蘇不平等條約也慢慢可以廢除,比如旅順港問題。這些都有時間規定?但是偏偏蔣禿為了自己的私心,為了防止蘇聯軍事上支持中共,同意放棄外蒙領土。話說回來,那群權欲熏心的野心家,也是不顧國家利益,勾結蘇聯外賊,意圖擴大自己的權力范圍。無論如何也商議不妥協。美國當年是主張建立聯合政府,以後走美國式的道路,但是當時誰也不肯妥協,只有內戰。蔣禿無論如何也不該在外蒙問題退讓,哪怕是丟了政權至少對的起後人。結果權力沒了,外蒙也沒了。那個陰陽怪氣的人,也是不顧國家利益,權欲熏心罷了,只要兩個有一個在某方面讓步,外蒙也不會丟失,從內部上看是這樣。從外部看蘇聯對中國的傷害僅次於日本罷了。其次才是英法這樣無賴國家。不是美國這片土地估計是日本的了,當然美國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已。但是真正公正對待中國權力的那麼多國家中只有美國了。只是中共在台上,意識形態上需要仇恨美國.....
8. 侵略者搶走了中國的哪些歷史文物
1860年,英法聯軍劫毀圓明園的時候搶走了絕大部分文物。
據當年參加搶劫圓明園的英法侵略軍回憶說:為了拍賣從圓明園中搶來的珍寶,他們把贓品「全安排展覽在喇嘛廟的大殿中」,其中有各種色調的白的和綠的玉石、古色古香的琺琅瓷瓶、古銅器物、金銀的佛像;毛皮製品也特別精緻,其中許多都是很名貴的,有黑貂皮、水獺皮、紫貂皮、羊羔皮等;特別醒目的是,還有兩三件皇帝的朝服。英軍司令格蘭特把自己「應得」的那部分分給了士兵,「軍官們贈送他一把雕滿花紋的赤金酒壺,這是贓品中最精緻的東西」。英國女王也得到一份,是兩個美麗的大琺琅瓶。
法軍司令孟托邦把搶到的兩塊黃金和碧玉做成的朝笏,一塊交給格蘭特轉獻給英國女王,另一塊獻給法王拿破崙三世。回國後,孟托邦又獻給拿破崙三世許多東西:兩根將軍的裝飾杖,用金子做成,中間和兩端都鑲有很大的寶石,做工極為精細;一件乾隆皇帝御用甲胄(現在法國吉美軍事博物館展出),帶一頂戰盔;鎏金和釉的銅寶塔;好幾個用金子和釉做的神像;許多戒指、項圈、酒杯、漆器、瓷器以及數以千計的珍奇玩物。
隨著時間的推移,被劫掠的圓明園文物通過各種拍賣會等途徑流散到世界各地。但大部分還是保存在英法兩國。
大英博物館的東方藝術館中保存了兩萬多件中國歷代的稀世珍品。英軍曾將所劫走的圓明園文物一部分獻給了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王,這部分敬獻文物連同被拍賣的圓明園文物都收進了東方藝術館。東晉時期大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卷》,乃我國古代卷軸畫中的稀世珍品,1860年被英法聯軍從圓明園搶走;一匹3尺長、2尺高的白玉馬,這匹玉馬曾被和 從圓明園中竊取,和 被抄家後,玉馬被重新放回圓明園,最終還是沒躲過被劫掠的命運。
法國巴黎楓丹白露宮中有個中國館,是拿破崙三世的歐也妮王後建造的。1860年英法聯軍劫毀圓明園後,侵華法軍司令孟托邦將從圓明園搶來的「戰利品」獻給了拿破崙三世和歐也妮王後。歐也妮王後於是建造了這個中國館,將這些文物收藏起來。
中國館內最顯著的位置擺放著一座巨大的佛塔,2米高,青銅鎏金,通體各層鑲嵌著綠寶石。塔的左右擺放著一對象牙和一對青銅雕龍,與故宮、避暑山莊等處皇帝寶座前放置的青銅龍形制一樣,說明這對青銅龍應是圓明園正大光明殿皇帝寶座前的擺放之物。一對金罐和一隻金曼扎(藏傳佛教的寺廟擺設品),金罐通體如意花紋閃閃發光,金曼扎鑲有珍珠、綠松石和紅寶石,說明當時圓明園內的擺設有多麼奢華。玻璃桌櫃里擺放著一串大念珠,這串珠子共有154顆,跟一般108顆珠子的朝珠不一樣,這是孟托邦將一串皇帝的朝珠和兩串皇後的掛珠串在一起獻給歐也妮王後的,沒想到歐也妮王後並不滿意,因為她早已聽說遠征中國的軍官們個個滿載而歸。她埋怨孟托邦只帶給她這樣的禮物,於是孟托邦另外又送她三車寶物,前後總共送了她七車,包括從圓明園搶來的各種青銅器、玉器、瓷器、漆器、金銀製品、景泰藍……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有一柄用名貴白玉雕成的康熙玉如意,顏色白中透綠,雕成多孔真菌形狀,手柄頂部銘文有「御制」兩個大字,下部銘文是:「敬願屢豐年,天下咸如意。臣吳敬恭進」。展品說明顯示,這件精美的玉如意是被英法聯軍劫掠後,在巴黎拍賣會上買來的……
9. 侵華十四年,日本鬼子到底從中國掠奪了多少財富
從1931年入侵中國開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為止,14年中日本侵略者給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他們的罪行罄竹難書,除了奴役和屠殺被佔領區的人民之外,日本鬼子還從中國掠奪了數量驚人的財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六,還有我國的很多珍貴的子畫古董之類的文物,據有關統計說,搶奪的文物大約有1879箱,一共有360萬件,數量非常的驚人,也讓人可恨,我國的大多數文物都是在這個時候遺失的,之後運回了日本的各大博物館中。有學者估計,在目前日本擁有的1000餘座大小博物館里,光來自中國的歷代文物就有200萬件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