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哪裡林業資源最豐富
擴展閱讀
中國有多少能源資源 2025-05-25 00:02:28
中石油二個轉型是什麼 2025-05-24 23:40:35

哪裡林業資源最豐富

發布時間: 2022-04-26 09:56:43

Ⅰ 我國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城市是哪裡

福建省的森林覆蓋率全國最高。

來自福建省林業廳消息稱,截至今年3月,全省森林覆蓋率達60.52%,居全國首位;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4.5%,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竹林面積90.01萬公頃, 居全國第一位。2003年林業總產值達680億元,位居全國前列。

Ⅱ 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我國哪些地區

我國森林資源的大致分布:
1.東北的:東北林區,是我國最大的天然林區;
東北地區的森林資源主要集中在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主要用材樹種:針葉林有落葉松、長白落葉松、紅松、樟子松、沙松、雲杉、冷杉等;闊葉樹有樺、楊、水曲柳、黃菠蘿、胡桃楸、椴、榆、槭、柞樹等。
2.西南的西南林區,是我國第二大天然林區;
西南地區包括四川、重慶、雲南、西藏,主要林區處在橫斷山脈。這里天然原始林和成、過熟林比重大。面積佔90%以上,蓄積量比重超過95%。
3.東南林區,為我國最大的次生林區。


Ⅲ 森林資源最豐富的國家

俄羅斯是世界上森林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森林覆蓋面積佔到世界森林面積的五分之一,木材總蓄積量佔世界總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Ⅳ 世界森林資源最豐富的國家

1、俄羅斯
2、巴西
3、加拿大

1]俄羅斯森林資源
俄羅斯是世界森林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林地總面積達11億公頃,其中森林覆蓋面積7.22億公頃,森林覆蓋率達45%,佔世界森林總量的25%,居世界第一。木材蓄積量達820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儲量26%,居世界第一。人?V森林面積5.2公頃,是世界人均森林面積的5.8倍。人?V木材積蓄量為548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林材積蓄量的8.4倍。

俄森林可開采量達440億立方米,實際開采量僅為一半;年採伐量可達7億多立方米,但目前只利用了這一潛力的23%。據統計,俄原木產量居世界第二位,鋸材居第六位,紙漿居第七位,紙張、紙板居第十三位。

俄羅斯森林資源主要特點如下:

1、森林資源極為豐富,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無論是森林總面積和森林資源佔有總量,還是人?V森林面積和人?V森林蓄積量,都位居世界前列。

2、森林資源分布不?V勻,俄羅斯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亞、西北和遠東聯邦區。其中,烏拉爾山脈以東的亞洲地區,即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森林儲量佔俄羅斯森林總儲量的60%。特別是遠東聯邦區森林覆蓋面積2.57億公頃,木材蓄積量223億立方米,其中48%為可供開發的成熟林,是俄森林資源最富集的地區,也是世界森林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3、在樹種結構中,針葉樹種佔有絕對比例優勢,占總林木蓄積量的80%,主要分布在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俄南方以混闊葉林(包括樺樹、白楊、橡樹等)為主;西伯利亞地區優勢種為落葉松,還有一些雲杉、松樹和冷杉等;西部重要的樹種有挪威雲杉、歐洲赤松等。

4、在林齡結構中,成熟林和過熟林占絕大多數。無論是針葉林還是闊葉林,其它熟林和過熟林蓄積量居多,且比較集中地分布在亞洲部分。過熟林特點是生長衰退、病腐木增多,應及時採伐利用。而成熟林如果不及時採伐會造成病蟲害,以及樹木腐朽無用。

2、巴西森林資源概況

巴西有非常豐富的熱帶林資源和發展人工林的自然條件,是世界上森林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1997年巴西森林面積為5.51億hm2,森林覆蓋率65.2%,森林蓄積量為560億m3,居世界第2位。人均森林面積3.4hm2。天然林面積5.46億hm2。巴西森林工業主要分布在兩個地區:第1個地區是北部的亞馬遜林區,以採伐天然熱帶木材為主;第2個地區是南方的闊葉林區,以採伐人工林木材為主。巴西林業在國家經濟發展中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巴西林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4%。據巴西林業協會(SBS)2003年的估算,巴西林業(包括種植和開發)年營業額為161億美元,林業出口額為33.5億美元,直接從業人員超過50萬。近10年來,巴西林業與紙漿、鋼鐵和傢具業一樣,是投資多、科技和勞動生產率發展快的行業。預測至2007年,巴西將提供21億雷亞爾的林業貸款和1.87億雷亞爾的技術援助以及專業培訓費用,預計將使20萬戶林業小生產者受益。

巴西是世界上森林資源的大國,但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巴西的林業發展與其自然資源的地位是不相稱的。20世紀60年代以後,國家制定了目標明確的林業發展戰略,並從經濟措施和技術措施方面保證目標的實現。首先根據全巴西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水平,劃分了5個林業發展地區。東南部和南部工業發達,技術條件好,自然條件也適於發展人工林,所以在這2個區內大力發展桉樹人工林,形成基地;建設制漿廠和紙廠,發展紙產業,並以此推動其他地區同類工業的發展。在東北部、北部和中西部地區建立包括林業在內的發展中心,以充分利用當地森林及其他資源優勢。1966年頒布了發展人工林的財政刺激政策,此後一直執行這一政策,而且不斷在實踐中加以修改完善。在國家缺乏造林資金的情況下,充分調動了企業主甚至包括中小農場造林的積極性,使巴西每年造林面積始終穩定在50萬hm2左右。經過近30年持之以恆發展人工林培育業,巴西的人工林已初具規模。1997年人工林面積達到700萬hm2,其中包括工業人工林、能源林和果林。佔主導地位的是工業人工林,有530萬hm2,占人工林總面積的83%。幾乎所有的大型制漿造紙廠或者企業集團都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科學研究,解決人工林培育中的各種技術問題。如Aracruz纖維公司設有造林研究所,經多年研究,已經在桉樹無性系造林方面取得了突破,並付諸生產實踐,成為世界上人工營造桉樹的典型。

20世紀90年代之前,巴西執政者對森林深遠和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很少考慮。這主要表現在始終沒有從政策和實踐中很好地解決森林保護問題,特別是亞馬遜森林保護和發展的問題。亞馬遜河流域佔全巴西面積的56%,相當於南美洲大陸的1/3。亞馬遜熱帶雨林植被豐富,每km2不同種類的植物多達1200種。然而,隨著熱帶雨林的過度採伐,至少有50萬至80萬種動植物種面臨滅絕。對此,巴西政府愈來愈清醒地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先後制定了多項環保政策,採取多種措施加強對林區環境的保護與監測。巴西政府先後頒布了《環境法》和《亞馬遜地區生態保護法》。在1988年所頒布的新憲法中,加入了有關環境問題的條文,規定亞馬遜地區是國家遺產,國家負責為該地區的持續發展尋求出路。同時出台了保護生態平衡的相關細則,提出了政府和公民在保護環境方面的權利與義務。巴西國家林業發展局也制定有關法律法規,對毀林燒荒給亞馬遜森林造成嚴重災害的個人或機構,將以破壞生態環境罪予以起訴,給予嚴厲的法律制裁和巨額罰款。與此同時,巴西政府加大了相關資金投入。1991—2002年,政府為保護亞馬遜地區生態和自然資源,累計投資近1000億美元。環保與可持續發展成為政府的優先目標之一。

3、加拿大森林資源概況

1、總體分布。2005年,全球森林覆蓋面積約40億公頃,加拿大森林面積4億多公頃,居世界第三,僅次於俄羅斯、巴西。人均森林面積為7.25平方公頃。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7個地區,即北部林區(boreal),五大湖一聖勞倫斯(Great Lakes/St Lawrence)、薩巴平(sabalpine)、蒙特(montane)、濱海(coast)、阿堪丁(acadian)和不列顛哥倫比亞(British Columbia )林區。各省、區所擁有的林區面積比例中,魁北克省(Quebec)佔22%;安大略省(Ontario )佔19%;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佔15%;西北區(Northwest Territories)佔14%;曼尼托巴省(Manitoba)和阿爾伯塔省(Alberta )各佔8%。產材林面積中,魁北克省佔全國產材林面積的32%,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占 12%,安大略省16%,阿爾伯塔省19%,西北區和曼尼托巴省各佔5%。

2、樹種資源。全國90%屬原始森林,約有2.4億公頃為可用木材林。90%可用木材林處於北緯60°以南地區,其中66%為針葉林(軟木),22%為針、闊葉混合林,12%為硬木林。主要品種為古老的樹木、小樹和灌木。木材蓄量約為190億立方米,主要出產白楊、白樺、黑白雲杉、鐵杉、落葉松、橡樹、黃樟及楓樹等林木。

3、林業效益。加拿大森林資源為該國民眾生活提供了優美的環境、清晰的空氣及巨大的經濟價值。森林工業每年為國民經濟創造800億加元的產值,為36萬多人提供直接就業。2004年林產品對GDP的貢獻為359億加元,林產品出口446億加元。加歷來是世界上最大的林產品出口國,林產品出口佔加拿大出口總額的16%。主要出口到美國、日本、英國、聯邦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等國。其中出口到美國佔74%,英國和日本次之,各佔4%左右。

4、管理制度。加拿大93%的森林為公有林,其中由各省區管轄的省區林佔77%,由聯邦政府管轄的國有林佔16%,林業公司、個人或共同所有的民有林僅占約7%。在森林管理上,聯邦政府自然資源部負責林業的總體規劃、研究、發展及協調,各省區對森林保護、採伐和更新造林也都有一套嚴格的管理辦法,包括制定森林法規,頒發森林經營執照,編制和審批採伐計劃,嚴格檢查、監督制度,查處違紀、違章、違法行為和推行森林認證,建立森林再造發展基金等。

5、新的林業戰略。加拿大原有的森林政策是以開采森林、發展農業經濟、提高木材生產效益為重點。2003年加政府頒布了綜合性的新林業政策,即國家森林戰略(2003-2008年)。為補充《國家森林戰略(2003-2008)》,2004年加政府與省區(阿爾伯塔、魁北克省除外)簽署了新的《加拿大森林協議》,以保證加拿大林業的長期健康發展。新協議的主要內容包括:以維護生態系統為目的管理森林,支持森林群落的可持續性,協調原住地居民的權利,研發和提高林業產品及其相關服務業的價值,積極推動加拿大人的共同參與。

Ⅳ 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我國哪些區域

東北地區

包括黑、吉、遼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呼倫貝爾、興安、哲里木三盟和赤峰市。

東北地區的森林資源主要集中在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

主要用材樹種:針葉林有落葉松、長白落葉松、紅松、樟子松、沙松、雲杉、冷杉等;闊葉樹有樺、楊、水曲柳、黃菠蘿、胡桃楸、椴、榆、槭、柞樹等。

東北林區特點是:營林和木材生產集中,國有林業企業規模比較大,機械化水平比較高,採伐率高,林區道路密度大,林區經營水平高。目前,木材生產量仍佔全國林業系統木材產量的一半。

東北林區的資源危機:林業用地面積在縮小,黑龍江省每年減少林業用地10萬公頃;吉林省每年減少林業用地4萬公頃;可採伐的成、過熟林蓄積量下降更快。有1/3林業局的資源已經基本枯竭,沒有天然原始林可采,靠摘山帽和間伐次生林、人工林生產木材;1/3的林業局勉強能維持生產到2005~2010年;只有1/3的企業能維持正常輪伐生產。林區木材徑級和質量普遍下降。紅松和水曲柳、黃菠蘿、胡桃楸、椴等珍貴樹種的比重下降過快。如牡丹江林區的紅松面積比重不足5%,蓄積量不足1%,從而已失去「紅松故鄉」的稱號。

西南地區

這里所指的西南地區包括四川、重慶、雲南、西藏。該區的森林資源有如下特點:

主要林區處在橫斷山脈,既受太平洋的影響又受印度洋的影響。多數山脈和水系為南北走向,海洋濕潤氣團可以從山谷由南至北深入到較遠的地方,西邊的山坡上分布著茂密的森林,構成了西南地區林業的主體。這里山體在3000米以上,相對高度也在千米以上。地帶性是這里最明顯的特徵。幾個熱量帶、森林帶同處在一座山上,出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景。因而,森林類型和樹種非常復雜。

這里天然原始林和成、過熟林比重大。面積佔90%以上,蓄積量比重超過95%。

單位面積蓄積量很高。川西高山峽谷林區,平均單位面積蓄積量達280立方米/公頃,西藏波密崗鄉一片200年生的雲杉林,平均胸徑達92厘米,樹高57米,蓄積量達1950立方米/公頃。藏東南察隅地區,130年生的雲南松蓄積量高達990立方米/公頃。

森林枯損嚴重。由於這里成、過熟林比重高,森林自然枯損嚴重,有人估測:西南林區每年自然枯損量達3000萬立方米以上。

森林資源管理水平比較低,多數地區的森林處在自生自滅狀態,毀林開荒、森林火災十分嚴重,生活用材量也很大。雲南省每年因開荒、火災、生產和生活用材達2000萬立方米,相當於全國木材產量所消耗資源的1/5,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西南地區的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川西、滇西北、藏東南的高山峽谷地區。其范圍有7500萬公頃,有林地面積達17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達31億立方米。

處於高山峽谷地區的森林資源,起著極好的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所以部分森林已劃入了長江中、上游的防護林體系之中。

除高山峽谷原始林區外,還有很多森林資源分布在四川盆地周圍山區和雲南中部、南部、東南部。

西南地區發展森林資源的潛力很大。本地區林業有地的利用率僅為42%,遠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這里發展林業條件較全國其他地方優越得多。例如:土地面積豐富、自然條件復雜而且有些地區的條件比較好,林木生長快。

今後除保證一定規模的防護林和特用林外,積極發展用材林和經濟林,特別是亞熱帶和熱帶的經濟林。

西南地區木材生產較為困難,採伐率低,基本建設投資效果低。今後的用材林源在地區上有所轉移,向交通條件較好,海拔較低的山區發展。如四川從川西高山峽谷向四川盆地周圍山區,雲南省將用材林基地移至滇中和滇東南。

南方地區

本地區包括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和貴州等10省區。

南方地區是我國自然條件最好的地區,也是歷來林業發達的地區,人工林佔有很高的比重。山區的農民有經營林業的習慣。

南方森林資源的分布比較均勻。武夷山系和南嶺山系較為集中,兩個山系的面積佔南方地區總面積的22%,而有林地面積佔45%,蓄積量佔65%。

南方地區森林資源集約經營水平高,林木品種多、生長迅速,為東北地區林木生長速度的2~3倍。例如杉木,材質優良,生長迅速,一般20~30年生的林地,每公頃達150立方米,中心產區的速生豐產地15~20年生的杉木林地,每公頃可達150立方米。30~35年的馬尾松林,每公頃蓄積量可達150立方米。

南方地區也是我國最大的經濟林和竹林基地。如湘、鄂、黔的漆、油桐;鄂、皖、贛、浙的烏桕;浙、贛、湘、黔、桂的油茶;湘、桂、閩、浙、贛的毛竹等。

東部少林地區

本區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東、河南、江蘇等省市。

本地區的林業類型主要是以平原林業為主,即農田、溝渠、道路、村莊等防護林為主,絕大部分為帶、網狀的形式,還有林農間作形式,極少量的片林。

華北石質山區在古代森林較茂盛,宋朝至今,幾經戰亂,封建王朝大興土木,又接近發達的農業區,森林帶遭大規模破壞,部分陽坡地已經岩石裸露,童山濯濯,失去生產能力。綠化燕山、太行山、豫西山地和沂蒙山地對華北大平原將起到十分重要的防護作用。這里主要以營造水土保持、水源涵養、經濟林為主,少量的用材林和薪炭林。還應結合名勝古跡發展風景林和森林公園。

西北和華北西部地區

本區包括的范圍有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和內蒙古自治區的中、西部。

西北地區森林資源基本指標

西北地區的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秦嶺南坡(漢中、甘肅白龍江流域)、天山、阿爾泰山、祁連山、青海東南部等。這里為原始林區,並有國有林業局分布。其次,陝、甘的隴東地區(小隴山、子午嶺),陝西黃龍山、橋山,山西的管涔山、太岳山、呂梁山、五台山、關帝山、中條山等為次生林區。

本地區是我國「三北」防護林的主要地區,黃土高原為我國最大、最嚴重的水土流失地區,防止水土流失,保水保土為該地區發展林業的重點任務,也是為本地區脫貧致富創造良好的條件。蒙新高原是我國乾草原和荒漠區,風沙危害尤為嚴重,每年沙漠化面積以千萬畝速度擴大,因此,防風固沙是這里林業發展的首要任務。解放後,尤其是七十年代以來,營造各種防護林近億畝,基本上控制了蒙新地區的風沙危害;平原地區基本實現了林網、林帶的保護;部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區,進行了小流域的綜合治理,水土流失的面積有所縮小,災情減輕。

Ⅵ 我國森林覆蓋率最高的省是哪個省

福建省。

我國疆域遼闊,總體森林覆蓋率較低且地區差異很大,全國絕大部分森林資源集中分布於東北、西南等邊遠山區及東南丘陵,而廣大的西北地區森林資源貧乏。

全國平均森林覆蓋率為21.63%,其中以福建省的森林覆蓋率最高為62.9%,新疆、青海不足1%。


(6)哪裡林業資源最豐富擴展閱讀:

多年來,我國投入巨額資金,加強森林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全面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重點生態工程,持續開展全民義務植樹,大力發展林產工業,實現了森林資源和林業產業協調發展,森林覆蓋率增加到21.63%。

為實現2015年森林覆蓋率達到21.66%的目標,中國將加快造林綠化步伐,增加森林資源總量,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和防沙治沙等重點生態工程,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加速培育森林資源。

同時,加強森林撫育經營,提高森林資源質量。強化森林資源保護,提升林業執法能力,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行為,做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防火工作,確保森林資源持續增長。

Ⅶ 雲南林業發達嗎

中國植物種類最多的地區。
雲南地處長江、珠江、湄公河等六大國際國內重要河流的源頭或上游,是東南亞國家和我國南方大部分省區的「水塔」,具有重要的生態戰略地位。
在全國劃分的50個重要生態功能區中,雲南就占據8%。雲南是全國重點林區之一,森林資源豐富,生物多樣性富集,是中國植物種類最多的地區。

Ⅷ 我國哪些地方的森林資源比較豐富

中國幅員遼闊,由於各地自然條件不同,加之植物種類繁多,森林植物和森林類型極為豐富多樣:
① 東北針葉林及針闊葉混交林。 中國主要天然林區,現有森林3094萬公頃,佔全國的26.9%;森林蓄積量28.9億立方米,佔全國32%;森林覆蓋率約為37.6%。經過採伐更新和人工改造經營,區內人工林的比重將逐漸增加。本區西北部的大興安嶺主要是落葉松(興安落葉松)林和採伐後的樺木、山楊次生林、部分地區有樟子松林,沿河流有楊樹和鑽天柳(亦稱朝鮮柳),東南部有生長不良的蒙古櫟林。小興安嶺主要是紅松林和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樹除紅松外有落葉松、魚鱗松、紅皮雲杉和冷杉(臭松);闊葉樹有椴樹、水曲柳、核桃楸、黃菠蘿、榆樹和槭樹類及多種樺木和楊樹。長白山區的森林與小興安嶺林區相近似,但闊葉樹種的比重增加,並有沙松(冷杉一種)和長白赤松。
②西南亞高山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位於青藏高原的東南部,是中國第2重要天然林區。這一林區海拔高差很大,森林主要分布於山坡中下部,一般在4000米以下。全區有林地面積2245萬公頃,佔全國19.5%;森林蓄積量35.8億立方米,佔全國39.7%;森林覆蓋率28.3%。林區針葉樹有多種冷杉、雲杉及落葉松、高山松、鐵杉;闊葉樹有多種樺木、槭樹、高山櫟。在海拔較低處還有椴樹、榆樹、 槭樹和高山松、 華山松等,海拔更低的山坡出現殼斗科、樟科等常綠闊葉樹。林區林下植物有杜鵑、懸鉤子、忍冬和箭竹等。林區內棲息著許多珍稀動物。大熊貓即生長於以箭竹為主要林下植物的雲杉、冷杉林內;並有金絲猴、扭角羚等。
本區因位於長江許多支流的上游,森林涵養水源的功能應充分重視。 在陡坡、 山脊的森林應劃作水源林,並應劃定必要的自然保護區,保存珍稀物種和森林類型。
③南方松杉林和常綠闊葉林及油茶、油桐等經濟林。這一地區主要森林樹種有馬尾松、黃山松、杉木、柳杉、柏木,多種竹類(主要有毛竹、淡竹、桂竹、剛竹、南部還有叢生竹)和多種常綠闊葉樹(主要有樟樹、楠木、栲類、石櫟、常綠青岡、木荷、木蓮、阿丁楓、膽八樹等)。此外有許多落葉闊葉樹如多種櫟類(包括栓皮櫟、麻櫟、小葉櫟、檞櫟)、山毛櫸、楓香、檫樹、擬赤楊、光皮樺等。中國多種特有樹種原產於此。針葉樹中有銀杏、水杉、杉木、金錢松、銀松、台灣杉、白頭杉、福建柏;闊葉樹有珙桐、杜仲、 喜樹、觀光木、 伯樂樹、香果樹等。多種經濟林產品重要的有油茶、油桐、烏桕、漆、棕櫚、原朴、杜仲、白蠟。油茶麵積約有 300多萬公頃;油桐約200萬公頃。

Ⅸ 哪個國家森林覆蓋率最高

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是南美的蓋亞那。

森林最多的洲是拉丁美洲,佔世界森林面積的24%,森林覆蓋率達到44%。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是南美的蓋亞那,達到97.5%;森林覆蓋率最低的國家是非洲的埃及,僅十萬分之一;森林覆蓋率增長最快的國家是法國;森林面積增長最快的是中國。

(9)哪裡林業資源最豐富擴展閱讀

森林覆蓋率計算方法

在計算森林覆蓋率時,森林面積包括郁閉度0.2以上的喬木林地面積和竹林地面積,國家特別規定的灌木林地面積、農田林網以及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的覆蓋面積。

森林覆森林覆蓋率森林覆蓋率蓋率是反映森林資源的豐富程度和生態平衡狀況的重要指標。

不同的國家森林覆蓋率的計算採取不同的方法。

如中國森林覆蓋率系指郁閉度0.2以上的喬木林、竹林、國家特別規定的灌木林地面積,以及農田林網和村旁、宅旁、水旁、路旁林木的覆蓋面積的總和占土地面積的百分比。

森林由於受地理環境的制約和影響,地區分布很不平衡。

蓋亞那歷史沿革

公元9世紀起印第安人在此定居。

15世紀末起,西、荷、法、英等國在此反復爭奪。

17世紀荷蘭人佔領蓋亞那。

1814年荷蘭將其轉讓給英國。

1831年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並取名英屬蓋亞那。

1834年英國被迫宣布廢除奴隸制。

1953年取得內部自治地位。

1961年英同意圭成立自治政府。

1966年5月26日成為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改稱「蓋亞那」。

1970年2月23日成立蓋亞那合作共和國,成為英聯邦加勒比地區的第一個共和國。

Ⅹ 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我國哪些區域

森林資源在我國主要分布區域:

1、東北林區

東北部的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和長白山是我國最大的森林區,一般稱為東北林區。這里,林區綿延幾千里,形成一片樹海。因為這里在祖國的最北部,接近寒帶,所以耐寒的針葉對最多,是我國唯一的大面積落葉松林地區。主要的樹種有紅松、興安落葉松、黃花松等,也有屬於闊葉的樹的白樺、水曲柳等。東北原始森林裡的樹木蔥郁茂密,遮天蔽日,站在森林裡,只有中午很短的時間內才能見到陽光。因為樹木長得很密,所以樹木都爭著往上長,樹型挺拔高大,有的高達三十多米,是非常好的建築材料。東北林區的木材蓄積量超過全國總量的一半,是我國目前主要的木材供應基地之一。

2、西南林區

西南林區主要包括四川、雲南和西藏三省區交界處的橫斷山區,以及西藏東南部的喜馬拉雅山南坡等地區。這里山峰高聳,河谷幽深,山麓有滔滔江河,山溝有股股泉水,山腳和山頂高差懸殊,氣候也隨著高度變化,真是「一山有四季」,所以樹的種類特別多。山下和各地里生長著常綠闊葉樹,山腰上是落葉闊葉樹,再上面就是針葉樹。主要樹種有雲杉、冷杉、高山櫟、雲南松等,這些樹也都是很好的建築材料。還有珍貴的柚木、紫檀、樟木等。解放後,在雲南省還營造了成片的橡膠樹和咖啡樹,成為我國重要的熱帶經濟林區。

3、南方林區

秦嶺、淮河以南,雲貴高原以東的廣大地區,屬於我國第三個大林區——南方林區。這里氣候溫暖,雨量充沛,植物生長條件良好,樹木種類很多,以杉木和馬尾松為主,還有我國特有的竹木。這個林區南部,是我國熱帶和亞熱帶的森林寶庫,經濟林木更是豐富多彩,有橡膠林、肉桂林、八角林、桉樹要等,後面的三種經濟林,盛產名貴的葯材和香料。祖國的寶島——台灣省的森林面積,佔全省土地面積的一半以上,樟樹是寶島的特產,它的枝葉可以提制樟腦。台灣省的樟腦產量,最高曾達全世界總產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被譽為「樟腦之鄉」。
除了以上三個林區外,解放後,廣大人民群眾響應黨中央關於「綠化祖國」的偉大號召,積極造林、護林、封山育林,不少荒山禿嶺變成了「遠山森林綠,近山花果香」的綠化山區,特別是在華北地區和西北地區,還營造了大片的防護林和經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