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鹽為什麼資源
擴展閱讀
中國有多少能源資源 2025-05-25 00:02:28
中石油二個轉型是什麼 2025-05-24 23:40:35

鹽為什麼資源

發布時間: 2022-04-26 09:23:27

Ⅰ 為什麼說鹽在古代是重要的戰略資源

鹽在古代是重要的戰爭資源,因為鹽是人類必需品,是保證軍隊戰鬥力的重要物資,同時也是國家賦稅的重要來源,所以在古代鹽是重要的戰爭資源。
古時候生產力低下 有兩個行業是關系國家命脈的:鑄幣和鹽 財權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說 鹽是生活必須品(白毛女聽過沒?人可以不吃糖醬醋 但絕不能不吃鹽) 而當時的鹽產地就那麼鳳毛麟角的幾個 產鹽的工藝又為少數人掌握 歷史上有的腐敗的鹽運大臣尚且富可敵國 如果讓私人壟斷了那豈不是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超級大「托拉斯」! 鹽稅同時也是當時重要的財政收入 除非不想統治國家了 否則必須把鹽納為國家統治經濟 就好象今天的石油對國家的重要性一樣 當時的鹽甚至要超過今天石油的地位 是重中之重的「經濟命脈」

Ⅱ 鹽在古代是否是重要的戰略資源,這是為何呢

我認為鹽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戰略物資。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鹽是一種非常常見而且不用太大費周章可而易舉就可以得到的物品,用於日常炒菜調料。鹽主要生產於各國的沿海地區,在海水裡提取出來,主要利用太陽照射蒸發海水,提取白色晶狀物體,但是還要經過加碘才可食用,這就是我們平時食用的鹽。

鹽對我們身體系統所起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電視劇海上牧雲里,有一個鏡頭就說到,食用鹽可以補充力氣,可以去和敵人打戰,他們把鹽叫做鹽巴,可想而知,沒有鹽的戰略,就相當於失去了捆綁點的氣球,隨風擺布。

Ⅲ 為什麼鹽是古代最重要的戰略資源

小小的鹽看上去平淡無奇,但在古代卻曾是決定國家的生死和富強的關鍵。鹽對農業社會的價值並不亞於石油對工業社會的價值。
鹽相當於古代冰箱
作為現代人,你可能只看到日常做飯時用鹽做調味劑,其實鹽對古代老百姓的意義更像冰箱對現代人的意義。
鹽是保存菜、肉、魚、奶的最重要的防腐原料,因為這些食物容易腐爛變質,不像谷類一樣可以長期保存。但如果用鹽腌成鹹菜(酸菜)、火腿、咸魚、乳酪製品 ,就可以 保存數月甚至數年。古代的農民經常需要拿糧食去交 換鹽,來製作腌制食品。
腌制食品除了老百姓長期自用,但更重要的是有了鹽,商人就能夠實現 遠距離的食品貿易,這相當於古代版的冷鏈物流。
吃飯缺了鹽就像汽車沒了油
自從1萬多年前人類發明農業後,人們的生活方式從狩獵逐漸轉變為農耕,糧食中缺少鹽,人不能再像以前一樣通過動物來補充鹽,轉變為尋找含鹽的礦物質。
而通過在食物中加鹽,每天攝入少量鹽是最自然的方式,所以大部分食品消費中又都伴隨著鹽的消費。
在古代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里,一個人要滿足溫飽需求,大部分可以靠自己來解決,但唯獨鹽很難靠自己解決,必須依賴外來的商人供應。
商人通過鹽的交換把大量孤立的社會系統建立起了相互連接,作為連接者的商人也自然獲得了信息方面的優勢,站在信息制高點上,商人能夠發現系統之間可以套利的各種機會,而商人進一步的逐利行為又擴大了交換的種類和地理范圍。
鹽促進貿易系統的建立
古代內陸的人吃不到海魚,但是做成咸魚就可以運往內陸。農業地區的人吃不到北方草原的奶製品,但是用鹽可以加工成乳酪運往南方。中原腹地的人也可以把牛肉曬成咸牛肉乾運往四方。
商人的遠距離貿易運輸過程無意間構建了復雜的物流和數據交換網路,商人、貨物和信息就是網路里傳送的報文。
千萬不要小看這一點,貿易交換網路可以極大促進工商業的繁榮。而工商業對社會進步的推動力要遠遠強於單純的農業經濟。因為貿易不僅可以創造大量財富,更重要的是可以全面激發社會活力,促進思想的交流、物種的交換、商業的創新、制度的創新和科學技術的創新,實現國家系統的全面升級。
在歷史上,從絲綢之路、香料貿易、大航海時代、到現在的改革開放和全球化,無一例外都激發了社會的大幅度的進步。
盛產鹽相當於盛產石油
糧、鹽、布、鐵、畜是古代貿易的主體。鹽是第二大宗的商品,所以在古代,盛產魚鹽的地方就非常適合發展工商業貿易,這些地區在經濟上也遠比單純的農業地區發達。
周武王平定商紂後就把原來東夷族所屬的營丘(今山東淄博高青, 陳庄西周遺址)封給姜子牙,「太公至國,修政,因其俗,簡其禮, 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 齊為大國。」《史記•齊太公世家》。
周武王對功臣太大方了,相當於把波斯灣給了姜子牙。當然東夷族做了幾千年的高富帥,一直不太服管,需要讓老薑整治一下他們。
不過營丘當時多是鹽鹼地,不適合農作物生長,因此人口不多。姜子牙到齊後,鼓勵紡織等手工業,大力發展魚鹽等自由貿易,齊國的商品很快行銷天下,而開明寬松的環境吸引了各國人才和商賈雲集齊國。《史記•貨殖列傳》記載:「太公望封於營丘,地瀉鹵,人民寡,於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漁鹽,則人物歸之,繈全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間斂袂而往朝焉。」
藉助魚鹽之利,藉助於古濟水這條黃金水道(見上圖),齊國人建立起大范圍的貿易系統,向外出口魚鹽、布匹,從中原腹地進口大量糧食、物產,而齊國都城臨淄也因為貿易,崛起為東方第一大都市。《晏子春秋•內篇雜下》晏嬰曾對楚王說:「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接踵而在。」春秋中期齊桓公時,臨淄人口達到20萬人,戰國中期達到35萬人,到了漢武帝則達到50萬人。臨淄就是當時像大上海這樣的超級都市。
戰國時蘇秦曾經估算,不要說整個齊國,就是僅僅靠臨淄城的7萬戶,每戶出3個男丁,就可以組成21萬大軍。《戰國策•齊策一》中蘇秦對齊宣王說:「臨淄之中七萬戶,臣竊度之,下戶三男子,三七二十一萬」。
鹽是政府用來控制社會的控制迴路
古代社會人們消費支出中食品支出比重最大,糧食也是古代貿易系統中最大宗的商品,而鹽流總是和糧食流形影相伴。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只要控制了鹽流,就可以控制了農業貿易。
在系統控制中,我們可以用小電流的控制迴路去控制、調節大電流的主迴路。
在經濟系統中,鹽和汽油也可以充當控制迴路的角色,以小博大,來控制更大的經濟系統。
以汽油為例,工業、運輸業離不開汽油的消耗。通過控制燃油價格,例如給汽油加價就可以向所有交通工具徵收燃油稅或養路費。政府再靠養路費來運營、維護整個交通道路系統的正常運行。
鹽的生產非常集中,便於壟斷管理,只要控制了鹽的供應和價格,就可以向所有消費者徵收食品消費稅。中國古代的歷朝歷代都非常倚重於鹽稅,是政府收入中最大的來源之一。
鹽是代價最低的征稅手段
政府可以跑到1000個老百姓家裡每戶徵收1元稅,也可以從1個鹽商身上徵收1000元稅,雖然征稅總額一樣,但征稅成本卻有天壤之別。前者需要維護多大規模的公務員隊伍?每個公務員需要跑多少路才能徵到稅?
而且每個人的鹽消耗量少,即使漲價漲一倍,人們對價格也不敏感。最重要的是鹽稅可以隱藏在很多商品背後,絕大多數人不會意識到自己買的一隻咸魚裡面,政府已經通過鹽進行了征稅。通過這種隱形的征稅手段,鹽還起到現代發票的作用!
征鹽稅既不需要花錢圈養龐大的征稅公務員隊伍,也不會因為征稅引發官民矛盾,真是最佳的征稅手段。《管子•國蓄》:「民予則喜,奪則怒,民情皆然。先王知其然,故見予之形,不見奪之理。」
通過鹽向全天下征稅
公元前685年,管仲將鹽鐵從私有轉變為國有,實行鹽鐵專賣制度,開辟了稅收之外的另一個龐大財政來源。《史記•齊太公世家》「桓公既得管仲,與鮑叔、隰朋、高傒修齊國政,連五家之兵, 設輕重魚鹽之利,以贍貧窮,祿賢能,齊人皆說。」
而齊桓公則通過砍柴煮鹽,再藉助於齊國商人在各諸侯國建立的龐大貿易網,實現了 全天下人向齊國交稅。《管子•地數》「君伐菹薪煮泲水以籍於天下」。
現在來看,管仲就是國企之父,鹽鐵專賣央企就是齊國共和國長子啊!
鹽是強國之本
春秋時代的齊國第一個實現經濟的轉型,發奮圖強,國運蒸蒸日上。擁有充足財政收入的齊桓公,可以投入巨資用於擴軍備戰,不僅修建巨防和齊長城(比秦長城早400年),而且大量對外用兵。
無論古代還是現代,沒有龐大的後勤系統做支撐,是根本沒法打仗的。《孫子兵法》說「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 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 七十萬家」。
如果沒有足夠的財政收入,對外用兵會引發經濟崩潰、民怨沸騰,簡直就是亡國之舉。但齊國不僅沒有經濟崩潰,而且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代第一個霸主。
沒有鹽帶來的貿易系統提供財政支持,齊桓公哪有錢去組織多國維和部隊、哪有錢年年開諸侯峰會、怎麼維護周天下太平、又如何建立春秋國際新秩序呢?
春秋戰國時代,又有多少國家因為沒有這樣的系統支持,慘遭齊國蹂躪,遭遇亡國之災呢?
有了齊國的成功案例,諸國紛紛效仿。同樣靠海的吳國也學去了,《漢書》:「吳煮東海之水為鹽,以致富,國用饒足。」西漢吳王劉濞繼續在淮南煮鹽,富可敵國,但是後來因為造反(七國之亂)被漢景帝剿滅。
正是因為中國古代政府掌控了鹽,才有財力來維持一個龐大的中央集權的帝國系統。 不過同樣因為有了豐厚的鹽稅,所以即使沒有海外貿易的關稅收入,國家也能維持正常運營,這也為明、清兩代的閉關鎖國政策提供了支撐。
結論
從個人層次,鹽是生理必須品
從家庭層次,鹽是古代老百姓冰箱
從企業層次,鹽促進古代貿易網路建設
從產業層次,鹽促進制度、科技不斷升級
從國家層次,鹽幫助古代政府低成本的征稅
從國際層次,鹽是古代強國、稱霸的堅實保障
鹽還可以充當實物貨幣
因為鹽便於保存和攜帶,而每個人生活又離不開鹽,所以鹽在很多地區被當作實物貨幣使用,古羅馬有一個時期以食鹽為士兵的報酬。
雖然古代各地政府不賦予其法償性,鹽不是法定貨幣,但是古人一點兒也不擔心自己的鹽賣不出去,因為鹽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交換。

Ⅳ 地球上的鹽是怎麼形成的

鹽,來自於陸地的岩石和土壤,在46億年前,地球剛剛誕生,此時的海水卻是淡的,但是在岩石和土壤中卻含有著大量的鹽分。後來因為地殼經過了強烈的運動,火山噴發,形成了大量的水蒸氣,於是就不斷下雨。鹽在水裡會溶解,溶解在水裡的鹽被雨水沖刷到了河裡,然後跟著河水慢慢地流入海里。

Ⅳ 中國鹽的主要來源

我國食鹽的產地分布很廣,從東北到海南、台灣,從新疆、青海、川藏到內蒙,出產著種類繁多的鹽:海鹽、井鹽、岩鹽、池鹽等。其中遼寧、山東、兩淮、長蘆各鹽場盛產海鹽,自古聞名。井鹽則以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四川自貢市的自流井最為有名,岩鹽產於四川、雲南、湖北、湖南、新疆、青海等地。在陝西、山西、甘肅、青海、新疆、內蒙古、黑龍江等地有很多鹹水湖,盛產池鹽,其中最大的是柴達木盆地的察爾汗鹽池,據統計,僅這一鹽池開采出來的池鹽,足夠我國十二億人口食用四千多年。其他如青海茶卡鹽池、甘肅吉蘭泰鹽池、山西解池都是著名的池鹽產地。

Ⅵ 食鹽在古代戰爭中為什麼是重要的資源

鹽既是人們膳食中的調味品,也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它的作用有:鹹味是食物中最基本的味道,而膳食中鹹味的來源是鹽。鈉離子可以提供最純正的鹹味,而氯離子為助味劑。鹽的鹹味能刺激人的味覺,增加口腔唾液分泌,從而增強食慾和提高食物消化率。
而且在古代,製取食鹽很復雜,也缺乏這種資源,所以,才成為最重要的資源。

Ⅶ 為什麼鹽在古代是重要的戰爭資源

鹽在過去是生活必須品,而且分布不均,不是哪裡都能生產。所以珍貴。而且很多時候因為鹽,古代人還玩起了現在人玩的經濟戰。


食鹽這種東西絕對應該統一管理,秩序一點也亂不得。否則私鹽泛濫的話,對人們的健康損害是相當大的。人們都知道,食鹽是要加碘的,如果長期食用無碘的鹽會引起智力低下和甲狀腺腫大等症,會影響整個民族的人口質量。所以馬虎不得。

中國古代王朝對食鹽的課稅或專賣。鹽課是中國歷代王朝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規定了嚴格的禁私法令。

Ⅷ 食鹽是自然資源嗎為什麼

食鹽是自然資源,因為食鹽產於自然界的湖井或海域,是天然的產物為人類挖掘,所以是自然資源。

Ⅸ 為什麼鹽在古代這么重要,可以跟現在的石油相媲美

人不可一日無鹽,鹽在人民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所以它在古代國家經濟中佔有的重要地位。因為古代海洋離人們的生活地過遠,不易取得。初期鹽的製作,直接安爐灶架鐵鍋燃火煮,沒有提純的方法。安爐灶架鐵鍋燃火煮這種原始的煮鹽費工時,耗燃料,產量少,鹽價貴。於是,從鹽一誕生起,王室就立有鹽法。

Ⅹ 鹽是什麼資源

井鹽(礦物鹽)是不可再生資源,海鹽是可再生資源。海鹽是不斷通過水循環和生物界的食物鏈循環來實現可再生過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