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閱讀一本書電子書下載
該操作方法如下:
1、選擇網站:在網路上有很多提供電子書下載的網站,如豆瓣讀書、多看閱讀、亞馬遜Kindle等,選擇一個可靠的網站非常重要,建議選擇知名度高、用戶口碑好的網站進行下載。
2、下載電子書:在網站內搜索你想要讀的電子書,如《乖,摸摸頭》,在相應的鏈接打開後,就可以選擇想要的格式下載。
3、選擇閱讀設備:最後,可以使用相應的閱讀設備打開電子書,如使用Adobe Reader打開PDF格式的電子書,使用Kindle設備打開MOBI格式的電子書等。
B. 如何快速閱讀一本書
三個妙招,分享活成一道光的美文
1. 框架閱讀法。 問大家一個問題,當你開始讀一本新書的時候,你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作為一名閱讀推廣人,我做的第一件事是擺拍,為了把自己讀到的好書分享出去,我都會在讀書之前好好拍一拍這本書。因為讀完一本書基本就褶皺了,那時候擺拍呈現效果不好。我們可以通過圖片、表格等形式,製作自己的讀書檔案,這樣會讓我們的閱讀更加可視化,有助於我們閱讀習慣的養成。這是我讀書的一個小技巧。真正開始讀書的時候,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獲取線索。通過翻看封面、目錄和前言,我們就可以掌握這本書的大概內容。在這種前提下開始閱讀,會提高我們理解這本書的能力。
我一直都覺得,閱讀是一場華麗的冒險。讀書這件事,就像我們一腳踏進了伸手不見五指的森林,你不知道自己摸到了什麼東西,也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哪裡,你只能前行。
有兩個工具可以幫我們更好地去探險。一個是火把,可以照亮整片森林。這里的火把,就是指封面裡透露的線索。一本書的封面很重要,直接決定這本書的成交量,所以出版社會在封面下很多的功夫,用盡量精簡的語言概括這本書講了什麼,可以給讀者解決什麼問題。當你冥思苦想這本書到底講什麼時,出版社和作者早就已經幫你概括出來了,所以閱讀前先仔細體悟封面上的每一個字,這些都是引領你開展更高效閱讀的通關密碼。另一個是地圖,可以描繪森林的整體地貌。看完封面,我們要多花時間研究目錄和前言,他直接告訴我們這本書的邏輯框架是怎樣的,主要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這就好比我們拿著一張地圖上路。我們可以通過目錄,直接導航到自己需要的章節。而前言也是作者花了很多心思去寫的內容。我們知道寫一本書很不容易,寫完一本書,作者肯定有很多話想跟讀者說,這些內容有時候比正文還重要。
2. 重點提煉法重點提煉法,也叫做拼圖閱讀法,這是我陪孩子玩拼圖游戲的時候產生的靈感和想法。大家應該都玩過拼圖游戲,我們在玩拼圖之前,要先觀察整幅完成圖的樣子,以及它的框架,然後從細節出開始,重點突破,慢慢地就把整幅圖給拼好了。我們讀書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經常說,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有跳出森林才能勘探整個地貌。我們只有跳出這本書,才能對這本書有大局觀。然後我們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書,有的人喜歡跳讀,直接從感興趣的地方開始,有的人喜歡從頭到尾,一字不落地細讀,這就好比有人喜歡從上往下拼圖,有人喜歡從中間開始拼圖。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提煉核心關鍵詞。其實我們讀書,讀的不是整本書,不是章節,不是段落,我們解讀的是核心概念。我們把書本里提到的核心概念,通過深度思考,多場景應用,然後通過讀書筆記的形式分享出去,也可以製作成知識卡片保存起來,作為自己的知識庫存的寶貴資源。很多小夥伴可能會有這樣的困惑,讀完一本書如何抓取重點呢?除了提煉核心關鍵詞,我們還可以在這8種只是下面劃線,進行重點解讀。這是樊登老師在《讀懂一本書》里的內容。1.當你感覺概念被清晰界定的時候。2.當你感覺問題很嚴重的時候。3.當你感覺某種解釋令你很意外的時候。4.當你看出遞進關系的時候。5.當你看出轉折關系的時候,要留意轉折後的內容。6.不同側面彰顯書籍內在價值。7.當閱讀的時候感受到心靈沖擊。8.書中的奇聞逸事,增添講書的趣味性。讀書怪才李源說:很多人看完書就忘,是因為你不會找到並記住精要。一本書的內容的精要往往只是一個結論、一個故事、一個方法,甚至只有一句話,大部分的內容都是為了論證、說明、鋪墊精要而存在的。所以,你讀書的時候,只要掌握方法,迅速找到並記住精要,就可以了。
3. 提問式閱讀法我們不要做一本書的讀者,而是要做記者。不要盲目相信一本書里分享的所有內容,我們應該保持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小夥伴問:遇到不贊同的觀點怎麼辦,這個時候不要盲目地接受,也不要輕易地拒絕。我們要對一本書時刻保持質疑:為什麼會是這樣?作者為什麼要這樣說?一定要像記者那樣,帶著疑問去采訪一本書。那麼什麼是記者的姿態呢?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所以在展開這次談話之前,我們要事先列好提綱。前面也分享過,我們要帶著目的去閱讀,讓書為我們提供一套解決方案,這樣會讓我們的閱讀效果倍增。莫提默·艾德勒在《如何閱讀一本書》里提到,在准備閱讀之前,我們可以問自己4個基本問題:1.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2.作者細說了什麼,怎麼說的?3.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4.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系?我在讀一本書之前,也會問自己這樣3個問題:1.我為什麼要讀這本書?這本書幫我解決什麼問題?2.我要怎麼閱讀才能實現這次閱讀目的呢?我需要從文中找到哪些有用的信息?3.我對書中哪一部分內容最感興趣呢?信息轟炸的現在,很多人都陷入了知識焦慮的陷阱。古典老師說過:學習的速度,跟不上遇到問題的速度,這是你焦慮的根源。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很多人說自己不會思考,思考不深入,只要我們學會提問的能力,就會觸發我們主動深入地思考。所以說,比終身學習者更有效的,是終身提問者。學會提問會解決我們人生中的很多問題。而我們的人生就是一個個問題解惑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