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簡述世界資源面臨的主要問題
世界資源面臨的主要問題
1.森林資源的銳減。在人類歷史發展的初期,地球約有2/3的陸地被森林覆蓋,森林面積達76億公頃。現在全世界森林面積只有約36公頃。過度砍伐和開墾,使森林銳減(現在世界上的森林面積幾乎每年減少1%),生物多樣性面臨毀滅性的威脅。
2.淡水資源短缺。人類消費淡水量的迅速增加,導致嚴重的淡水資源短缺。目前全世界用水量比20世紀初增加了10倍,並且仍以40%每年的速度增加。但地球上的淡水資源是有限的,而且分布是不均衡的。目前,全球陸地上約60%的區域屬於缺水地區,有30多個國家嚴重缺水。淡水短缺成了許多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尤其是農業生產的嚴重製約因素。
3.耕地減少和退化。20世紀以來,由於人口急劇增長,以及非農業用地的不斷增加,世界耕地面積已趨於零增長,甚至略有減少。與此同時,許多地區嚴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使耕地退化。全世界每年損失耕地約幾百萬公頃。世界人均耕地面積更是逐年下降。
4.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過度放牧、濫伐森林和氣候變化引起的乾旱。發展中國家增長最多的是牲畜,如牛在1955-1960年間增加了38%,其中近東增加了62%,拉丁美洲增加了51%。全球綿羊和山羊增加了21%,其中亞洲增加了52%,非洲增加了44%。在許多地區,游牧牲畜的增加超過了牧區所能減少的能力。有些地區,如角速度的拉賈斯坦為增加耕地,減少了牧場,加大了對其餘牧場的壓力。這種過度放牧的結果,造成了土壤生產率的下降,反而助紂為虐了沙漠化。
⑵ 我們為什麼要保護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基石,不僅是人類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更是地球生態環境中最為關鍵的組成部分。除了為我們提供木材、林副產品等經濟資源外,森林還承擔著多重生態功能。它們能夠涵養水分,防止水土流失,抵禦風沙侵蝕,調節氣候,維持生態平衡,同時也是無數物種的棲息地。
然而,我國是一個森林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人均森林面積的蓄積量在全球排名極為靠後,這使得森林資源的保護工作顯得尤為重要。令人擔憂的是,近年來,我國的森林資源不僅數量上減少了,質量也在逐漸下降。從1976年到1981年,全國森林面積減少了309萬公頃,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數字。更為嚴重的是,有23個省、市、區的森林面積在持續減少,其主要原因是亂砍濫伐、毀林開荒以及對生態平衡的破壞。這些行為不僅削弱了森林的生態功能,還對自然環境造成了不可逆轉的損害。
森林資源的減少所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它不僅導致氣候惡化,增加了極端天氣事件的發生頻率,還引發了沙塵暴和海嘯等自然災害。更為嚴重的是,森林物種的減少甚至會導致物種滅絕,破壞生物多樣性,這對於維護地球生態平衡構成了巨大威脅。
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保護森林資源的重要性,採取有效措施來保護和恢復森林生態系統。這不僅是為了當前世代,更是為了子孫後代能夠享受到健康、綠色的生態環境。
⑶ 環境惡化的資料
環境惡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資料:
資源破壞:
- 礦產資源過度消耗:人類過度消耗各種礦產資源,按照傳統的消耗量計算,世界石油僅夠維持50年,煤和天然氣也僅夠開采200至300年。
生態破壞:
- 森林資源減少: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全球森林資源已失去了一半。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地球上每分鍾有2000平方米森林被毀掉。
- 土地沙化:世界沙漠化土地面積已達3600萬平方公里,幾乎與中國、美國和俄羅斯國土的總和相當。
- 物種減少:地球上平均每天就有一個物種消失,預計在未來的3040年中,將有6000種植物在地球上消失。
水土流失:
- 定義: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蝕、搬運和沉澱的整個過程。
- 自然與人為因素:在自然狀態下,純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蝕過程非常緩慢。然而,由於人類活動,水土流失問題變得日益嚴重。
綜上所述,環境惡化是一個復雜而嚴峻的問題,涉及資源破壞、生態破壞和水土流失等多個方面。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人類的生存環境,也對地球的生態平衡構成了嚴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