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市裡水資源條件總體如何
擴展閱讀
石油期貨怎麼搞 2024-04-27 15:20:58
怎麼不用任何工具去腿毛 2024-04-27 15:19:58
石油聯盟會造成什麼結果 2024-04-27 14:52:07

市裡水資源條件總體如何

發布時間: 2024-03-27 15:56:14

❶ 山東蓬萊市水資源調查

1、蓬萊市水資源的基本情況
蓬萊市河流分為渤海、黃海兩大水系,源短流急,多為季節性河流。長度超過3公里的河流共90條。黃水河東支流是蓬萊市第一大河,發源於南部艾崮山區,流經村裡集、小門家二處鄉鎮,經龍口市入渤海,境內總面積239.6平方公里。其次為平暢河,發源於棲霞,流經大辛店鎮東側及潮水鎮入黃海,境內流域面積233.5平方公里。平山河從城區東部由向北入黃海,境內流域面積78.7平方公里。
蓬萊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2.24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1.882億立方米,地下水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1.10億立方米。
2、蓬萊市水資源特點
(1)水資源不豐富,人均、畝均佔有量少。蓬萊市地處沿海,人口密集,人均、畝均佔有的水資源量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在全國水資源分區中被列於乾旱缺水區。
(2)蓬萊市水資源依賴於自然降水。一是地表水資源來源於降水徑流,年內分配不均、地區分布不均、年際變化大,在地區分布上南多北少。因蓬萊市以丘陵山區為主,排水河系源短流急,地表徑流大多以山洪暴發形式出現,開發利用比較困難。二是地下水資源在地區分布上因入滲條件不同,呈北多南少之勢,且北部有較大面積的平原區,地下水儲量大,可供多年調節,資源條件好於南部;在年內分配上,由於地下水運行緩慢,相對而言,變化不大。
(3)蓬萊市無客水資源。東南部外流水區為夾河流域,西南部為黃水河流域,兩區域內水資源開發利用率比較低,每年有大量的水流入蓬萊市境外。

❷ 保定市水資源的現狀100字

保定市城市水資源概況

我國在世界上屬缺水國家,而河北省在全國范圍內又是缺水省份。保定市城區是全國最嚴重的缺水城市之一。
我國地表與地下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為28124億立方米/年,佔世界總量的8%,人均水資源佔有量2400立方米/年人,佔世界人均佔有量的四分之一。我國以佔世界8%的水資源供養著22%的人口。河北省水資源總量為237億立方米/年,人均佔有量311立方米/年人,在全國位居第28位。保定市區(315平方公里)水資源量15654.78萬立方米/年,人均佔有量282立方米/年人,僅及我國人均佔有量的7%,可見保定市區缺水的嚴重程度。
一、基本情況
保定市區地處太行山東麓的河北平原中部,轄南、北、新三個市區和高新區,面積31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61萬。市區地勢西高東低,境內主要河流有漕河、府河、界河、唐河。多年平均氣溫12.3oC,多年來平均降水是545.6mm,是一個以紡織、印染、化工、造紙、機械為主的輕工業中等城市。
在50年代以前,保定市還是一個「群泉涌,河縱橫」的自然生態環境良好的城市。在五六十年代,全國一百多項重點建設項目中,有8項建在保定,就是為了利用其得天獨厚的豐富而甘冽的一畝泉水。由於大量開采地下水和大量排放污水,自六十年代開始,泉水乾涸、河水斷流,府河、漕河已成為名存名符其實的排污河,界河常年乾涸,唐河下游在白洋淀入口處儲存著大量污水。昔日魚兒暢游鳥兒飛翔的美景已不復存在。
二、水資源采補狀況
保定市區(315平方公里)地下水補給來源有鄰區地下流入(側向補給)、降水入滲、河流入滲、污水灌溉入滲,總補給量為14054萬立方米/年。由於保定市區已形成巨大的地下水開采漏斗,水位比周圍水位低,至使周圍地區(滿城、清苑、徐水)地下水均向市區匯集補給,這部分補給量最大,高達11387萬立方米/年,占總補給量的81%;河流入滲量居第二位,達1215萬立方米/年,但其中污水河入滲就達921萬方米/年;占第三位的是降水補給,達1065萬立方米/年;井水農灌與污水農灌入滲補給分別為368萬立方米/年/和19.2萬立方米/年。可見,保定市區地下水大部分是襲奪了鄰近地區的地下水資源。值得注意的是,污水入滲量總計940萬立方米/年,占總補給量的6.7%。
保定市區總補給量雖然高達14054萬立方米/年,但是天然狀態下的補給量為8240萬立方米/年,因此地下水資源量應為8240萬立方米/年。
由於地下水位下降,水位較深,因此使地下水蒸發量為零。又因為開采漏斗的作用,使地下流出量也幾乎為零。因此,保定市區地下水的排泄途徑99.8%為人為開采。據測算,西大洋引水實施前,市區(126平方公里)地下水開采總量為15706萬立方米/年,相對水資源量超采7365萬立方米/年,超采率近一倍。西大洋引水實施,適時緩解了保定市區水資源的緊缺程度,改變了市區唯一依賴地下水源的歷史。西大洋引水設計入市量26萬立方米/日,自2000年6月實施以來,每日實際入市水量十幾萬立方米,大量減少了地下水開采,使地下水資源得到養蓄恢復。西大洋水庫庫容量13億立方米,由於連年乾旱,近年來實際蓄水量多在3億立方米左右,而其中還有近1億立方米的死庫容。西大洋水庫同時肩負著保定市區、定曲電廠、唐河灌區的供水任務,可謂「僧多粥少」,因此,保定市的水資源形勢還不能盲目樂觀。
三、地下水動態特徵
自六十年代以來,由於大量開采地下水,使水位迅速下降。至90年代,由於開采量得到有效的控制,使水位也逐漸趨於穩定,市區漏斗中心水位埋深穩定在40米以內。從大區域上來講,市區(包括西北相鄰地區)的地下水動態特徵為:有市區、一畝泉水源區、大冊營造紙工業區三個地下水降落漏斗,和電廠貯灰場、西庄、平陵三個地下水污水反漏斗(即形狀象倒置漏斗的地下水鼓包)。
一畝泉漏斗形成於1967年,80年代漏斗迅速發展,平均水位以每年2米的速度下降。90年代,漏斗發展趨緩並逐漸穩定。據監測,2000年低水位期漏斗中心水位埋深33.37米,封閉面積36平方公里。
市區漏斗規模要比一畝泉大得多,它的迅速發展期也在80年代,平均水位下降速度達2.24米/年。90年代該漏斗也逐漸穩定。據監測,西大洋引水實施前的1999年低水位期漏斗中心水位埋深38.63米,封閉面積122.6平方公里。2000年6月西大洋引水實施後,由於大量減少了地下水開采,使地下水位迅速回升,據監測,2000年高水位期漏斗中心水位相對1999年同期上升11.62米,封閉面積縮小了28.9平方公里。
大冊營漏斗主要是由於當地造紙業大量開采地下水而造成,形成於90年代初,並迅速發展擴大。據監測,2001年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已接近50米,創下保定市區最深記錄。
電廠貯灰場反漏斗是由西北郊工業污水在此匯集並部分滲入地下而造成,形成於1972年。由於積極採取有效治理措施,漏斗中心水位由原來的4米左右下降為13米左右,封閉面積由原來的20平方公里縮小到10平方公里以內。
西庄反漏斗主要是由於大冊營造紙等污水排入漕河,並順流而下至西庄一帶,通過采砂坑下滲而形成。它與大冊營漏斗有著共同的發展歷史。據監測,2000年漏斗中心水位埋深7-8米,封閉面積近40平方公里,其規模已大大超過了電廠貯灰場反漏斗歷史最大規模。
平陵反漏斗位於市區東部,是由於市區大部分污水向東流至此地匯集並部分滲入地下而形成。該漏斗出現於80年代中期,反漏斗內水位埋深5-15米,封閉面積100平方公里。該反漏斗雖然面積大,但比較平緩分散。

❸ 北京市的水資源豐富嗎它擁有哪些河流

引言:眾所周知,北京是中國的首都,北京位於華北地區,在那裡擁有廣闊的平原,發展種植業也非常的合適,但是受到經濟的影響,很多的地區已經不發展第一產業了,北京是一個以第三產業為主的現代化的城市,人均的居住面積非常的狹小,人口密度也非常大。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北京市的水資源豐富嗎?它有哪些河流?

三、分支水庫

北京地區還擁有一條著名的河流,叫做潮白河,它是海河的五大水系河流之一,也是其中的一條重要支流,貫穿了京津冀三個省份地區,在上游的枝幹部分流入了北京的密雲水庫,密雲水庫供給了,全北京市的居民的日常飲用水。而在後來潮白河在順義決堤之後河道變窄,流入了平原地區,河床比較小,河谷開闊,容易泛濫成災。

❹ 煙台市的水資源與水環境分析

一、地下水資源量與地下水資源開采狀況

1.水資源現狀

(1)水資源總量

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30.87×108m3,頻率P=50%、P=75%和P=95%時的水資源總量分別為24.7×108m3、13.27×108m3和4.42×108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為27.15×108m3,頻率P=50%、P=75%和P=95%時地表水資源量分別是21.7×108m3、11.7×108m3和3.53×108m3。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總量為13.58×108m3。摺合水資源模數為9.9×104m3/km2

(2)水資源相對量

人均年水資源量為480.3m3,只有全國人均2400m3的18%;在各縣市中,最多的是海陽市(人均842m3),最少的是長島縣(人均203m3);每hm2佔有水資源量6859.5m3,僅為全國水平的24.8%。

(3)水資源時空特性

地表水主要來源於大氣降水,無客水入境;地下水也主要靠大氣降水補給,因而水資源受降水影響,時空分布不均且年際年內變化大。水資源總的趨勢是與降水特點基本一致,由東南山區向西北遞減。河川徑流有83%集中在汛期(6~9月),其中有65%集中在7~8月。非汛期降水形成徑流極少,甚至長期斷流。另外年際變化較大且向偏干方向發展。如進入20世紀90年代降水量超過平均值的年份只有2年。1999年降水量僅為332.2mm,不足多年平均降水量868.3mm的一半,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降水量最少的年份。

(4)水資源供需平衡預測

據測算,在保證率P=50%和P=75%的情況下,現煙台市需水總量分別為141835×104m3和171798×108m3

根據煙台市發展目標:GDP增長率為10%;工業發展方向以高科技節能型產業為主,考慮到經濟的發展,工業用水增長率採用7%;農業以發展「兩高一優」農業為主,將進一步增加灌溉面積,以節水灌溉方式為主。新增加的灌溉面積的灌溉水從節約的灌溉水量中解決。2005年以後農業灌溉水量以1%的速度減少。2005年,P=50%、P=75%(P=95%)時全市需水量分別為159989×104m3、190147×104m3;2015年,P=50%、P=75%(P=95%)時需水量分別為187839×104m3和213259×104m3

根據《煙台市地下水開發利用規劃》,現狀工程條件下,保證率P=50%、P=75%和P=95%時可供水總量分別為154311×104m3、137701×104m3和94671×104m3

根據以上可供水量及需水量,2005年P=50%、P=75%和P=95%時缺水量分別為5675×104m3、52446×104m3和95476×104m3。2015年3種保證率時缺水量分別為33528×104m3、75555×104m3和118588×104m3

2.主要開采層開采狀況及開發利用程度

1987年全市地下水實際開采總量為91312×104m3,以後受1989年大旱影響,地下水開采總量有所減少,1991~1995年年均開采總量降至87720.6×104m3。1997年、1999年、2000年均為枯水年,地下水得不到有效補給,許多開采井乾涸無水,被迫停產,致使開采總量進一步減少,1996~2000年平均年開采總量已降至79978.4×104m3,較上個5年平均年開采水平減少17742.2×104m3,給工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造成諸多不利影響。特別是2000年,在連年乾旱少雨的情況下,全市地下水年實際開采總量僅為77510×104m3,低於5年平均水平,其中,一些開采條件較好的縣(市)區,為了確保生產及生活用水,利用各種手段進行強采,包括在富水地段進一步打深井、水庫增容等,因而呈現福山區、萊山區、龍口市、萊州市2000年地下水開采總量高於5年平均水平的現象,其餘縣(市)區因已多年持續超采(如芝罘區)或開采條件較差,地下水開采總量明顯減少。

3.地下水開采利用程度評價

根據各縣(市)區2000年地下水開采資源量與實際開采量的關系,對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評價如下:

Ⅰ級:尚有開發潛力、開發利用程度小於80%的有牟平區(40.97%)、蓬萊市(51.18%)、長島縣(50.00%)、招遠市(74.41%)、棲霞市(36.94%)、萊陽市(39.85%)、海陽市(46.19%),說明上述地區地下水總體開發利用程度不高,尚有開發潛力。

Ⅱ級:采補基本平衡、開發利用程度在80%~120%之間的有福山區(93.4%)、萊州市(119.16%),說明這兩個地區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較高,采補基本平衡,雖未出現超采但開發潛力較小。

Ⅲ級:超采、開發利用程度在120%~150%之間的有萊山區(132.26%)、龍口市(124.52%),說明其地下水開發已打破原有采補平衡條件。

Ⅳ級:強超采、開發利用程度大於150%的為芝罘區(達156.71%),說明其地下水開采程度已非常高,如得不到長期有效補給,將誘發嚴重的環境地質問題。

綜上所述,目前芝罘區處於強超采狀態,萊山區、龍口市處於超采狀態,福山區、萊州市采補基本平衡,其餘縣(市)區尚有潛力,但由於各縣(市)區地下水資源分布不均,無法集中開采,導致目前嚴重缺水的局面(如長島縣)。

4.水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1)地表攔蓄利用率低,地下水超采。

2)水的利用率低,浪費嚴重。

3)水污染日趨嚴重。

4)供水成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

二、煙台市水環境質量分析

1.河流水質狀況

2004年全市5條主要河流,Ⅰ—Ⅲ類水質佔64.4%,Ⅳ類水質佔24.4%,Ⅴ類水質佔11.1%,無劣Ⅴ類水質。與上年度比較,Ⅰ—Ⅲ類水質比例減少了8.3個百分點,Ⅳ類水質比例增加了17.6個百分點,Ⅴ類水質減少了7.1個百分點,減少了劣Ⅴ類水質2.3個百分點。

達到Ⅲ類標準的百分率為44.3%。其中辛安河、黃水河達到Ⅲ類標準的百分率均為100%,大沽夾河達Ⅲ類標准為64.3%,五龍河達Ⅲ類標准為50%,界河達Ⅲ類標准為33.3%。

全市5條主要河流19個功能區中,17個功能區達標,河流功能區達標率為89.5%,與上年(94.7%)比較,河流功能區達標率減少了5.2個百分點。不達標功能區出現在大沽夾河下游,主要超標項目為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類等。與上年度相比,大沽夾河水質有所下降。其餘4條河流水質類別無較大變化。

2.水庫水質狀況

2004年度煙台市主要水庫中,除庵里水庫符合地表水Ⅲ類水質標准外,其餘5座水庫均符合II類水質標准,水質較好。

水庫富營養化狀態分析表明,門樓水庫呈中營養狀態(其餘5座水庫因指標不全未評價)。從各指標污染分擔率看,總氮的污染分擔率最高為39.2%,控制水庫無機氮入庫量是控制水庫富營養化的關鍵。

3.飲用水源地水質狀況

煙台市市區飲用水水源地有5個,其中,地表水水源地2個(門樓水庫、高陵水庫)地下水水源地3個(東陌堂水廠、芝陽水廠、牟平一水廠)。

根據2004年煙台市市區地表水和地下水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結果,由於總氮超標,2個水庫不達標;市區3個地下水源地均符合《地下水質量標准》GB/T14848—93中Ⅲ類水標准,即達到飲用水源水質標准。與2003年度相比,各飲用水源地總體上水質保持良好。

4.地下水環境質量

淺層含水層與深層含水層間多分布有分布較穩定、厚度較大的弱透水層,因而深層地下水防污能力較強。本次調查水分析資料表明,深層地下水目前尚未受人為污染。淺層地下水防污能力較弱,污染較為普遍,因此,本次污染評價目標為淺層地下水。

(1)淺層地下水污染現狀評價

調查水質資料表明,煙台市淺層地下水污染較重,「三氮」超標率較高,檢出率64%~99%,超污染起始值比率為43%~63%,超飲用水標准率為16%~53%,地下水中「三氮」主要來源於農家有機肥和人造化肥。毒物類污染項目以點狀污染為主,檢出率12%~25%,超污染起始值比率為0~25%,超飲用水標准率為0~25%。

根據綜合污染指數(P)判斷地下水污染程度(表13-1)。工作區水質分析資料表明,淺層地下水主要污染成分為NH+4、NO3、NO2有機污染,毒物類指標大部分未檢出,少量點有超標現象。

表 13 -1 地下水污染程度分級標准

嚴重污染區分布於招遠市界河河谷地區、龍口市黃水河入海口附近地區;中度污染區主要分布於部分河谷地區;輕度污染區主要分布於煙台市北部沿海一帶;未污染區主要分布於煙台中部丘陵區(圖13-2)。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地下水污染因子眾多,受資料和經費限制,本次評價所選用的指標只是幾個常用的評價因子,還不足以代表地下水污染的全貌。

(2)地下水污染的發展趨勢分析

根據工作區多年來地下水監測資料分析,隨著人類經濟活動的不斷加強,地下水的整體質量呈現逐年下降態勢。局部地區污染強度大,並導致地下水使用功能的部分喪失。工作區地下水污染的發展呈現出以下趨勢:

1)地質環境接納污水量大幅上升;

2)地下水常量元素含量大面積增高是區內地下水質變異的突出特點;

3)地下水中酚、氰、六價鉻、砷、汞個別點有超標現象;

4)污染物種類不斷增多,治理難度加大。

(3)地下水污染的防治

1)控制污染源;

2)建立地下水資源保護區;

3)開展地下水污染的凈化治理。

圖13-2 煙台地區淺層地下水污染程度分區

5.近岸海域水質狀況

監測與評價結果表明,2004年煙台市近岸海域水質持續良好,主要以Ⅱ類海水為主,Ⅱ類海水比例佔62.34%,Ⅰ、Ⅱ類海水比2003年提高了7個百分點,無Ⅳ類和劣Ⅳ類海水。各海域主要監測項目年均值均符合Ⅱ類標准。100%的測點滿足近岸海域功能區劃要求。

❺ 晉江水資源現狀如何每人每年平均用水量是多少

一、調查背景和實踐情況簡要介紹 泉州地處中國東南沿海,轄區面積11015平方公里,人口728萬,年地表水資源總量約100億立方米,其中大樟溪屬閩江水系,全年平均徑流量約24.2億立方米;九龍江由漳州入海,全年平均徑流量約12億立方米;靠近海岸自流入海的河流數十條,全年平均徑流量約10億立方米;剩下的是晉江,全年平均徑流量約54億立方米。由於大樟溪和九龍江流域處於泉州東北、西北的山區地帶,人口稀少,經濟較為落後,且全流域不在泉州市內,水資源調配涉及地域利益較為困難;自流入海河流河道多半短小,水資源集中利用率也不高,而作為福建省獨流入海第三大河流的晉江全流域都在泉州市境內,便於實施水資源統一調配和利用,就成為了泉州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口(另外還有近三百萬外來人口)和百分之八十以上經濟產值以及下游生態和環境供水的主要來源,是泉州賴以生存和發展名副其實的母親河。但是這條母親河在泉州日益發展的經濟、飛速增加的人口和越來越多的污染面前漸漸有些力不從心,近年來出現了很多問題,新聞媒體的報道連綿不斷,許多報道讓人觸目驚心。那麼晉江流域的水資源現狀到底如何,情況有多嚴重,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面對這種危機應該如何應對。實地調查大致分成兩個階段,7月10號到19號是第一階段。調查隊主要在晉江下游的經濟活動中心地帶調查,依次調查了泉州市區——晉江市區——晉江陳埭鎮——石獅市區——石獅寶蓋鎮——晉江池店鎮。在這期間我們主要以沿街居民訪談、進行問卷調查、發放水資源保護宣傳單、實地考察城市內溝河、市郊自然河流和到有關部門座談了解情況為主要活動內容,共發放了9000份宣傳材料,進行了1100多份問卷調查,走訪了泉州市環保局、寶洲污水處理廠,泉州晚報、泉州市水利局、晉江市環保局、池店鎮人民政府、陳埭鎮第二自來水廠等多個單位,通過座談和訪問對政府各個部門的有關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獲得了關於泉州水資源狀況和保護的許多材料。 7月19號到25號是調查活動的第二個階段,調查隊從晉江入海口出發,開始徒步對晉江進行考察,經南安豐州鎮和泉州金雞攔河閘到達雙溪口,在這里分成兩個小組,分別沿東溪、西溪上溯到源頭。這個階段主要目的是觀察從下游到上游水質的變化情況,了解沿途鄉鎮和村莊居民對於晉江水資源的看法,並走訪了泉州金雞攔河閘管理處、山美水庫管理處、億利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南安聯新紙業有限公司、南安僑聲軸承廠、永春呈祥鄉雪山岩管理處和錦斗鎮雲路村村委會。這段時間調查隊白天走路,到了住宿的旅舍後,晚上繼續上街進行問卷調查和環保宣傳,共發放1000份宣傳材料,進行了150多份問卷調查,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對於晉江流域上游地區的情況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在實地調查中,我們接觸到有關水資源各個方面的情況,親口品嘗了從下游到上游的自來水、井水、溪水、泉水,對政府部門的工作和民眾的態度和認識都有了理解。實地調查結束後,九月份我們又在學校發放了300份調查問卷,進行了大學生群體的問卷調查,然後整理實地調查的材料,分析調查問卷,結合有關理論模型和生態學說,慢慢形成了我們對於晉江流域水資源問題的認識和看法。 二、調查獲得的主要結論 (一)現代化進程與晉江流域水資源危機的產生 調查接觸到的事實和獲得的數據表明泉州晉江流域面臨著較為嚴重的水資源危機。首先是資源性缺水。在調查中蟳蜅村的村民告訴我們,「晉江的水量變小了,以前這里的江面很寬,現在窄了有1公里,水位也下降很多,大概有2米。以前會發洪水,現在已經有十幾年沒有看到大水的樣子了。」金雞攔河閘管理處的管理人員也告訴我們,除了已有的南高乾渠和北高乾渠以外,南安沿海三鎮、惠安、泉港和石獅市都想從這里直接搞管道引水,現有的水資源調配計劃面臨重大困難,如果不增加新的水源,按照目前用水量增加的速度,以正常年份計算,到2010年,晉江下游缺水估計將達到4億立方米,2020年將達到10億立方米。還有水質性缺水。在晉江下游的晉江市和石獅市,五天的時間里,我們對城市內溝河以及所調查鄉鎮地圖上標注的河流進行了實地觀察,面對這些在長滿了水葫蘆的河道中緩緩流動散發著刺鼻味道的黑色、褐色或紅色的粘稠液體,不需要用任何分析儀器都可以判斷出來,這些河溝中的水已經完全失去了使用價值。晉江市區是這樣,陳埭鎮是這樣,石獅市區如此,寶蓋鎮、池店鎮也是如此。但是問題似乎並沒有這么簡單。在處理調查期間所做的一千多份調查問卷時,我們發現了和調查中我們的印象有一定矛盾的方面。在對「您覺得泉州缺水嗎?」這一題的回答中,認為非常缺乏和比較缺乏分別是10.6%和48.9%,而認為應該不缺吧和水很充足也有34.1%和6.3%;在對「您認為泉州的水污染嚴重嗎?」的回答中,認為嚴重,已經影響了自己的生活的有29.1%,認為比較嚴重,但還在可控制的范圍內有53.0%,認為不要緊,水還挺干凈 佔8.5%,不太清楚,無所謂的有9.5%;在「對於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間的矛盾,您認為現在應該更重視哪個方面」的看法中,認為應該更重視經濟的佔2.4%,認為應該更重視環境的是30.0%,認為兩者都要重視的是66.4%,還有1.3%的受調查民眾認為無所謂。也就是說在一千多名接受調查的公眾中,認為泉州非常缺水的只有一成,而覺得不缺水和很充足的佔了四成多;認為泉州水污染嚴重已經影響了自己生活的有接近三成,但是超過一半的人認為泉州的污染只是比較嚴重,但還在可控制的范圍內;至於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的矛盾,只有三成的民眾認為保護環境更重要,接近七成的民眾都主張兩者都要重視。如果這個調查算是一次民意測驗的話,那麼可以表明,多數民眾對於環境和水污染的看法應該是需要注意但還可以忍受,發展經濟的任務不能放下。再時髦一點,如果現在舉行一次關於環境保護和水資源治理的公投的話,根據調查所得到的結果,我們有理由認為大聲疾呼主張更多的保護環境的觀點將不會被通過,而審慎穩重主張協調發展的主張將會成為公眾的選擇。只看到環境的污染和水資源的危機是片面的,只想獲得經濟發展的結果卻不願意承擔資源環境條件下降的代價是不可能的。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當代資源環境理論針對以前過分關注資源耗竭、污染控制、環境保護等微觀問題的不足指出,在宏觀上經濟發展的過程依賴於資源環境,經濟活動必然產生資源環境成本。 1970年代以來經濟學家也發現,一國的環境污染程度也隨收入的增長呈現出先升後降的倒U型曲線,這條曲線被稱為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根據這一觀點我們認識到,一國的現代化總是會經歷兩個階段,可以分別稱之為低級現代化和高級現代化。在現代化的第一個階段,也即初級現代化階段,人們主要看重的是物質財富的增長,發展的主要內容是工業經濟,技術水平不會很高,國家和政府的戰略中心是經濟增長;而到了現代化的第二個階段,也就是高級階段,人們在物質供應高度豐富的基礎上開始越來越關注服務與心理,注意生活品質和周圍環境的提高,這一階段發展的主要支撐不再是工業,而是信息服務業,工業的技術水平也大為提高,政府的中心任務是提供讓人滿意的公共服務。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考察,這一社會發展的宏觀表現也和個體心理的需要發展有著一定的對應關系。按照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理論,人們的心理需要是按照從低到高的層次不斷發展的,較低的層次是偏向物質的,較高的層次是偏向精神的,只有首先滿足了較低層次的需要才會產生新的較高層次的需要。社會現代化的過程也是不斷實現和滿足人們的心理需要的過程,從一般的意義上來說,首先需要得到重視的是人們熱切的物質需要,然後才是人們對生活品質和周圍環境的越來越高的講究。中國的國情既具有資源承載力不高,環境比較脆弱的特點,但同時也具有人口眾多,人口文化素質普遍不高的前提,中國人實現現代化的願望希望過上好生活的想法和其他國家一樣,在這樣的現實約束條件下實現現代化,幾十年來主要是依靠我們的農民和產業工人提供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依靠白手起家從小作坊開始創業的企業家來進行產業革新,出現一定的環境污染,出現水資源的危機是必然的。不認識到這一點,過分苛求我們的過去;不看到過去的種種情況,對目前的環境污染作出過分的反應,是不符合歷史的。 (二)現代化進程與晉江水資源危機的治理 從晉江水資源危機的產生來看,這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痛苦結果,也是泉州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必經階段。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樣的危機和晉江水資源的污染就應該永遠如此,就應該繼續惡化,就既不需要也沒有可能解決。同樣是根據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我們知道,環境污染程度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隨著現代化程度的推進,不會一直上升,在達到一定的程度後會開始下降,而且一直下降,逐漸恢復到較好的環境水平。在晉江流域水資源現狀調查的實踐階段,我們就體會到了這個轉折,感受到人們觀念的進步和經濟生產方式的變化。例如在被問到「您願意參加環保活動嗎」這個問題時,參加調查的公眾有27.4%回答很樂意,高達60%的人回答願意,只有12%回答不願意或無所謂;對「您在生活中有節約用水的習慣嗎」這一問題,在參加調查的公眾中超過八成的人回答有節約用水的習慣,只有不到兩成的人回答沒有或沒想過。經過這幾年經濟的發展和對環境的認識,應該說公眾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不少人已經開始付諸行動,環境改善和水資源保護的民意基礎已經逐漸具備。再從經濟產業結構上來看,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泉州市經濟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實現了由"一、二、三"向"二、三、一"的大跨越。2001年泉州市一、二、三產業佔GDP的比重分別為7.4:52.7:39.9,根據國際上發達國家工業化發展過程,工業化初始階段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為35:35:30,即二產與一產比值約為1。工業化高級階段三次產業比例為4:35:61,即二產與一產比值高於8。二產與一產比例越高,表明工業化程度越高。至2001年泉州市二產與一產比值為7.1,從產業結構看,泉州市已進入工業化中期向工業化後期過渡。另外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資本也越來越多,這些社會資本如果引導得法,完全可以參與到環保事業中來。這次調查我們聽到較多的一個詞是BOT(建設—運營—移交),這種以社會資本投資公益事業建設,在運營一定時間收回成本獲得一定利潤後再移交給政府的模式,對於調動社會各種力量參與環境保護,充分運用市場化的方式解決短期內投入不足的問題,有很大的作用。日處理污水15萬噸的寶洲污水處理廠是這種模式,晉江上游建設的幾個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廠也是這樣,在地方政府未來環保規劃中BOT也是優先考慮的方式。沒有經濟發展的基礎,沒有社會資本的大量積累,BOT模式是談不到的。 15天實地調查的感受讓我們認識到,今天泉州水資源危機的出現是工業化發展的一個結果,但是二十多年工業化發展也為改變這種情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條件和可能。隨著泉州經濟社會發展的繼續深入和提高,我們看到水資源危機的解決已經慢慢出現了一些曙光,已經具備了一些可能,雖然現在治理和改善的力量還不夠,還很微弱,但是前景很明朗,這是現代化進程的又一個關鍵時期,是社會發展的第二次轉型,能否認識到並且推動這個轉型,完成經濟發展模式和人們生活觀念的改變是水資源危機解決的關鍵。 (三)建設現代政府是水資源危機治理的關鍵所在 現代社會進程中水資源危機的治理需要的是一個現代政府,能否建立一個這樣的現代政府,既決定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能不能繼續前進,也決定著嚴重的環境和水資源危機能否得到迅速、有效的治理。這樣的政府應該從三個方面來進行界定:首先是政府應具有什麼樣的職能,政府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該管的要管,不該政府管理,不需要政府介入的政府不能錯位。其次是政府如何履行自己的職能,通過什麼手段來實現管理。第三是政府應該在社會、媒體和公眾的監督下履行職能,不能擁有超過法律和民意的權力。 15天晉江流域水資源現狀的調查,讓我們深深的認識到水資源問題的復雜和解決這個問題的艱巨性。雖然從整體來講,泉州已經邁入了工業化早期向工業化後期的門檻,社會經濟和產業結構開始轉型,但是具體到一個一個的縣市和鄉鎮,情況又不一樣。對於山區和落後地方的很多民眾和政府來講,擺在他們面前的首要任務還是發展經濟,提高生活水平,這就是我們沿途看到的那些招商引資園區建設的巨幅廣告牌所透露的信息。那麼,如何滿足他們的願望促進他們的經濟發展又注意水資源的保護,這需要政府有綜合的考慮和計劃。水資源問題又是全流域、全時段、全方位的綜合問題,在這個問題中,有上游和下游,經濟發展和水源保護,企業和民眾,企業和企業,工業、農業和居民生活、環境生態用水,技術手段和法律手段,統一規劃與具體措施等種種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復雜關系,能不能處理好這些關系就檢驗了我們是否擁有一個現代政府。客觀地講,調查中我們感受到各級政府和各個部門的確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保護水環境,治理水污染,確保泉州生產發展和居民生活的用水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相對於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的要求,相對於日益嚴峻的水資源形勢,政府的工作還有很多局限和不足,還不能讓公眾滿意。以調查問卷的統計結果為例,在「您認為政府的有關部門關於水的管理和服務工作做得怎麼樣?」一題中,接受調查的791名公眾回答「很糟糕,工作不到位」的有14.3%,回答「很好,讓人滿意」的只有1.8%,回答「還可以,能提供基本需要」的佔35.4%,回答「不太好,有很多問題沒人管」的佔43.3%,回答「很難說,政府有政府的難處」的佔5.2%;這表明有近六成的公眾對政府的管理和服務工作不滿意。在回答「如果您不準備舉報水污染事件,是因為:」一題中,接受調查的791人有63.1%的人回答「覺得舉報了沒什麼用」,這些數據一方面是部分公眾對自己舉報了沒有什麼用的生活經驗的總結,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存在於公眾中的對政府的不信任感。 (四)廣泛的公眾參與是水資源危機治理的重要保障 現代政府是進行環境保護和治理,解決水資源危機的不可缺少的主體,但是卻不是唯一的主體。在現代社會的水資源危機中,最感到焦急,和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首先不是政府,而是公眾。對於公眾來說,水資源的危機不是一個遠在天邊的純粹話語,也不是理論家口中的模型基礎,而是生命、健康和財產,是和自己以及家人的生活與幸福緊緊聯系在一起的最重要的事情。實地調查中,我們經常被調查地區民眾的熱情所感動,被他們飽受水污染之苦的痛苦和憤懣所震驚。晉江青陽鎮高霞村的村民,在看到我們的旗幟,了解到我們的調查目的後,主動提出要幫助我們,幾位摩托載客的師傅更是免費載著我們去看周圍的污水溝和排污管道。經過南安洪瀨鎮厝頭村的時候,我們在一戶人家休息,並藉此機會了解村裡的用水情況,主人認真的向我們介紹村裡有1000多人,沒有企業,經濟不發展,都很窮,村民吃水是集資從山裡引的山泉水,水很甜,水量也比較充足。但是現在山裡的樹沒有人管,都快被砍光了,以前有很多合抱的大樹,現在都沒有了。談起這些,主人的憂慮之情溢於言表,並提出要帶我們到山裡去實地調查。南安碼頭鎮南冬村的村民,在了解到我們的調查目的後,拉著我們說個不停,告訴我們現在對面的河流很臟,沒辦法洗澡,甚至洗衣服都不行,這樣一家用水全部要靠山泉水,就不夠用,冬天經常斷水,很艱難。對於河流污染的原因,他們很了解,非常細致的告訴我們是那些企業造成了河流的污染,並一一指點這些污染企業的所在地和在深夜偷偷排污的情況。目前公眾參與的條件還不成熟,公眾的意識正處在萌生階段,有關公眾參與的體制和機制也不健全,因此更需要認清形勢,把握社會進步的潮流和趨勢,推動社會進步,在此基礎上解決包括水資源危機在內的環境、公共事件危機。這需要政府的主導,需要政府的大力作為,需要建立政府和民眾之間雙向良性互動的新型關系,共同應當越來越嚴重的水資源危機。這個政府與公眾雙向良性互動的新型關系,首先需要政府與公眾的互相信任,公眾對政府願意並能夠履行基本職能表示相信,政府相信公眾參與的動機,雙方都需要告別傳統時期官民關系的陰影,走出對於政權變革的擔心或警惕。政府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實自己在履行公共職能方面的誠意和作用,並能夠聽取公眾對工作中缺陷和不足的批評,公眾能夠理解政府工作的困難,盡量通過合法的渠道理性的表達自己的訴求,不過激,不訴諸非理性行為。在這樣的基礎上,政府首先應該幫助公眾客觀、理性、務實的判斷公共政策問題,通過學校教育、媒體宣傳、政策宣講等多種手段公開有關公共問題的性質、內容、現狀和問題,同時重視自身的觀念和結構調整,鼓勵各個利益主體從各個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逐步引導公眾參與公共事務,為公眾自由、平等、有序的參與公共決策提供製度上和條件上的保證,實現最大程度的社會公平和正義,真正有效的解決復雜的水資源問題。這一雙向良性互動的新型關系對於公眾而言,主要體現在當政府提出了與公眾信念和利益相一致的方案時以合作的態度理性的參與決策和監督,在參與過程中也不斷鍛煉不斷提高,不提出超越現實條件和可能的要求,以此激勵政府在更大的程度上進行開放,從而實現公共問題的順利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