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保護野生葯材資源的目的是什麼
擴展閱讀
新版本如何快速找到鑽石 2024-04-16 12:23:25
中石油讀卡器有什麼用 2024-04-16 12:07:54

保護野生葯材資源的目的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2-09 17:07:34

Ⅰ 黑龍江省野生葯材資源保護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合理利用野生葯材資源,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發展中醫葯事業,保障人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野生葯材採集、獵捕、收購、運輸、繁育、資源保護、管理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的野生葯材是指在原生地天然生長和經人工培育後自然生長的葯用植物;在原生地自然生息和經人工繁殖後自然生長的葯用動物。第四條野生葯材資源實行保護、繁育和合理利用並重的方針,堅持植物葯材採集與培育相結合,動物葯材獵捕與飼養相結合的原則。第五條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本條例。縣級以上地方野生葯材資源保護管理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本條例規定的管理職責。
林業、農業、科技、公安、海關、鐵路、交通、工商、畜牧、郵政、民航等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野生葯材資源保護工作。
省森工總局、省農墾總局設立的野生葯材主管機構負責本系統的野生葯材資源保護管理工作,接受省野生葯材資源保護管理機構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第六條縣級以上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制定野生葯材資源中、長期保護和發展規劃。
縣級以上野生葯材資源保護管理機構(含森工、農墾系統的野生葯材主管機構,下同)應當建立野生葯材資源檔案。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設立野生葯材資源保護專項資金。鼓勵建立野生葯材資源保護區和扶持中葯材發展。第八條縣級以上野生葯材資源保護管理機構應當建立野生葯材資源保護的預警機制,及時將管轄區內接近瀕危的野生葯材物種情況,上報省野生葯材資源保護管理機構。第二章採集與獵捕第九條國家和省重點保護野生葯材物種:
(一)國家一級保護野生葯材物種:豹、梅花鹿、麝(俗稱香獐子、麋鹿);
(二)國家二級保護野生葯材物種:馬鹿、黑熊、棕熊、林蛙(中國林蛙、黑龍江林蛙)、人參(山參)、甘草、黃檗(俗稱黃菠蘿);
(三)國家三級保護野生葯材物種:刺五加、五味子(俗稱山花椒)、防風、龍膽草(條葉龍膽、龍膽、三花龍膽)、黃芩、遠志、細辛;
(四)省重點保護野生葯材物種:桔梗、知母、柴胡(狹葉柴胡、柴胡)、興安杜鵑(滿山紅)、芡實、黃芪(蒙古黃芪、膜莢黃芪)、升麻、穿山龍、赤芍、紅景天(高山紅景天、興安紅景天)、蒼術、暴馬丁香。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葯材物種、級別調整時,從其規定。其他野生葯材物種需要列入省重點保護野生葯材物種的,以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發布的公告為准。第十條國家和省重點保護野生葯材物種的採集、獵捕期及採集、獵捕禁止事項,按照下列規定執行:
(一)林蛙的捕捉期為九月至次年四月,禁止捕撈幼蛙、蝌蚪和蛙卵;
(二)人參的採挖期為八月至十月,禁止採挖幼苗;
(三)關黃柏應當從黃檗原木、採伐剩餘物上剝取、禁止剝活立木;
(四)刺五加的採挖期為八月至十一月,禁止採挖幼株;
(五)五味子的采果期為九月至十一月,禁止割藤和採摘不成熟的果實;
(六)防風的採挖期為五月至十月,禁止採挖幼苗和抽苔打籽植株;
(七)甘草、龍膽草、黃芩、遠志、細辛、桔梗、知母、柴胡、黃芪、升麻、赤芍、蒼術、穿山龍的採挖期為六月至十月,禁止採挖幼苗;
(八)滿山紅的採摘期為七月至九月,禁止用割折枝條的方法採集;
(九)芡實的採收期為九月至十月;
(十)紅景天的採挖期為七月至九月,禁止採挖幼苗。第十一條禁止獵捕國家一級保護野生葯材物種。人工馴養繁殖需要獵捕的,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執行。第十二條採集、獵捕國家和省重點保護野生葯材物種的,應當辦理采葯證。采葯證由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印製,縣級野生葯材資源保護管理機構核發。涉及到採伐林木和獵捕動物的,應當同時取得相應的許可。第十三條採集、獵捕野生葯材物種,禁止使用割藤、剝活立木、投毒、電擊等嚴重破壞野生葯材資源的工具和方法。第十四條列入野生葯材資源保護預警機制的野生葯材物種,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會同同級野生動物植物保護管理部門發布禁采令或者禁捕令,並制定保護、恢復措施和計劃。

Ⅱ 國家對野生葯材資源實行什麼原則

法律分析:國家對野生葯材資源保護、采獵相結合的原則。我國野生葯材資源極為豐富,但亂采濫獵情況十分嚴重。為保護和合理利用野生葯材資源,《野生葯材資源保護管理條例》對野生葯材資源的管理原則、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葯材物種、野生葯材的采獵規則、野生葯材資源保護區的建立和管理、野生葯材的經營管理和出口、野生葯材的價格、等級標准、獎勵和處罰等作了規定。該條例宣布,國家對野生葯材實行保護、采獵相結合的原則,並創造條件開展人工培養。

法律依據:《野生葯材資源保護管理條例》

第一條 為保護和合理利用野生葯材資源,適應人民醫療保健事業的需要,特製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采獵、經營野生葯材的任何單位或個人,除國家另有規定外,都必須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 國家對野生葯材資源實行保護、采獵相結合的原則,並創造條件開展人工種養。

Ⅲ 中葯資源保護法規有哪些

葯資源保護管理措施
1)更新觀念,加強保護中葯資源的宣傳
目前,「葯用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錯誤觀念仍然困擾著許多人,極大地影響著葯材生產和中葯資源的保護管理工作。因此,要利用各種形式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工作, 宣傳保護中葯資源、維護生態平衡的積極作用,以及破壞資源的嚴重後果,強調保護野 生葯用動、植物資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加強中葯資源保護管理的法制建設
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中葯資源保護管理法規,健全執行中葯資源保護任務的組織機構,培養一支較高水平的中葯資源保護和研究的科技隊伍,是搞好中葯資源保護管理工 作的可靠保證,目前,中國中葯資源的第一部法規《條例》已經頒布,中葯資源保護與管理有了法律依據。各地應積極爭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和領導,逐步完善野生葯材資源保護的地方法規和實施細則,並付諸實施,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切實保障中葯資源保護工作的正常開展。
建立健全執行中葯資源保護法規的組織機構,承擔協調、監督、管理職責,並在中葯經營系統中設立相應的執行監督機構,與其它部門的資源保護機構相互配合,共同做好資源保護工作。
充實中葯資源保護機構的工作人員和研究人員,加強技術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和技術水平,在保護、管理以及科研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國家要有專項資金,保障中葯資源保護管理工作正常進行。
3)建立中葯資源保護、試驗研究基地
應在中國有代表性地區建立國家級大型葯用植物(動物)種質基因庫和野轉家種、引種栽培研究試驗基地,以及相應的中葯資源綜合保護區。收集、保存並運用現代技術研究葯用種質基因,同國內外開展各種形式的合作和多學科交流,促進中葯資源保護工作的發展。例如,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資源種類豐富,高原特有種和民族葯種類較多,應開展種類收集和研究;新疆等荒漠區以收集保存沙生葯用動、植物種為主,並開展沙生動、植物的葯用研究,推廣沙生葯用植物的栽培技術,逐步綠化荒漠,擴大葯源;東北地區以收集中國寒冷動、植物種質為主,並加以引種馴化。低山、丘陵、盆地和平原區為中國葯材集中產區和人工栽培適宜的地區,在廣泛收集野生葯材種質的同時,應特別注重收集人工栽培變異種和人工栽培品系的種質基因。野轉家種家養試驗,應注重研究合理的采獵手段和優質、高產技術,並及時推廣。
4)中葯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協調發展
中葯資源保護的目的在於合理開發利用,只有在實際工作中,把中葯資源保護與中葯材生產開發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真正達到目的。目前,各自然保護區,動、植物園、樹木園等與資源利用部門的協作關系並沒有完全建立起來,盡管國家一再強調合理利用資源,但是,資源開發與資源保護仍然長期脫節,使得保護與利用的矛盾不斷加劇,受破壞的資源種類仍在不斷增多,影響了資源的合理利用,所以,各類型保護區、種質基因庫、引種馴化基地和中葯材生產收購部門應進一步配套協作,加強資源的補給,平衡資源的產出與投入;要研究野轉家種的技術和恢復資源的方法;收集野生種質和人工培育的優質品種,並妥善保存,為科研提供材料,為生產提供優質種源。
5)確定中葯資源物種瀕危程度的標准
目前,對於葯用植(動)物的瀕危程度的標准還處在定性評價階段。1992年第17卷第2期。(中國中葯雜志)刊登了「葯用植物稀有瀕危程度評價標準的討論」一文,從葯用價值、分類學意義、分布及生態環境要求、野生資源量、野生資源減少速率、栽培狀況、保護現狀、綜合性開發現狀等8個方面對葯用植物進行了較全面詳細地評價,評出葯用植物的瀕危種,漸危種、受威脅漸稀種類。在此基礎上根據中葯資源的狀況和人為的影響,對中國珍稀瀕危葯用植(動)物加以調查和評價,編制《中國珍稀瀕危葯用植(動)物名錄》,作為保護葯用物種的依據。
6)監測中葯資源的動態變化
中葯資源的動態變化監測就是對中葯資源的種類、數量(產量、蘊藏量)、生態環境的變化和群落的演替規律,以及其它影響中葯資源變化的諸多因子(如市場需求、價格因素)情況等作定期或長期觀察和切合實際的綜合統計與分析。及時預報中葯資源的消長變化與市場、價格等因子的關系,為決策部門提供參考,中葯資源動態變化監測是中葯資源保護與管理工作得以長期正常維持和正確發揮作用的重要一環。監測的主要任務包括:監測的物種、區域情況報告。監測的物種主要是市場需求大、資源相對不足的葯用物種;資源稀少且易受威脅的葯用物種和國家保護的野生葯材物種;監測的重點區域為中葯資源開發破壞區和保護區,其它區域為一般觀測區;監測情況報告,主要包括葯用動、植物、分布范圍、生境、繁殖方式、種群結構、資源消長、市場需求、價格變化和保護狀況等,監測的主要方法,可根據監測品種的不同情況研究確定,實行定點監測和全面了解相結合,對於重點品種每年至少有1一2次野外實地考察,並做出詳細記錄,逐級整理報告。
中葯資源監測可以由中葯資源保護管理機構具體承擔。各地中葯資源保護(監測)分支機構和監測網點,除完成每年監測任務外,還要承擔國家統一組織的保護物種定期調查,組織專門調查隊伍,深入實地詳細摸清瀕危保護物種的資源情況,為調整和編制中 葯資源保護名錄提供依據。

Ⅳ 中葯資源的保護方法

中葯資源的保護方法一般分為就地保護、異地保護和離體保護三種方法。 A.就地保護 中葯資源就地保護,簡單來說就是將中葯資源及其自然環境就地維護起來。這種方法可以使葯用動、植物在已適應的環境中得以迅速恢復和發展,建立保護中國珍、稀、瀕危和遭受嚴重破壞的中葯資源的區域和研究、開發基地。 a.建立中葯資源保護區 根據中葯資源保護的性質和目的,可將中葯資源保護區劃分為三種類型,即中葯資源綜合研究保護區,中葯資源珍稀瀕危物種保護區和中葯資源生產性保護區。 ①中葯資源綜合研究保護區,為中葯資源絕對保護區,是供科研和教學而設置的綜會性保護區。要求選擇未受或少受人為活動干擾的、具有國家保護意義的、中葯資源豐富的地區,建立保護區。其目的在於保持天然生態系統和豐富的葯用種質資源,供科研和監測之用。保護面積取決於所要維護的生態系統和科研需要。保護區可單獨建立,也可和自然保護區結合。此類保護區一般不允許進行開發或旅遊活動。 ②中葯資源珍稀瀕危物種保護區,是針對重要的葯用物種而建立的絕對保護區。保護區內可設有研究機構或研究設施。保護對象為具有國家保護意義的珍貴、稀少、瀕臨絕滅的重要中葯資源。該區可在具有原始生態系統條件下或已開發的地區設置,保護手段除自然維護外,可結合人工種、養,藉以擴大野生種群,恢復和發展中葯資源。此類保護區也不允許自由進行開發和旅遊活動。 ③中葯資源生產性保護區,這類保護區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維護自然生態系統,又能提供部分中葯材產品,達到在保護中葯資源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利用中葯資源的目的,實行合理控制、限量采獵,發展資源的保護原則。此類保護區可分為:輪采輪獵區、人工粗管散養(植)區和野轉家種區。 Ⅰ.輪采輪獵區,是根據葯用動,植物資源的承受能力和中葯材的合理採收季節劃定的定時采獵保護地,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根據中葯資源的生產能力制定合理的資源保護基數標准和開發指標。當該區中葯資源達到一定生產能力時,限量開發,反之當生產能力下降到一定指標時,轉為保護狀態。一般是幾個這樣的保護地輪換進行,以達到養護資源、發展生產的目的;二是根據中葯材的採收季節,在保證葯材質量的前提下,盡量避開葯用動、植物的繁殖季節(包括動物的哺乳季節)、葯用部位的成熟時間等易阻礙中葯資源發展的階段,劃定的保護區。將上述不利於發展資源和不能保證葯用質量的時間劃為臨時禁獵或禁采季節,以保護中葯資源。 Ⅱ.人工粗管散養(植)區是一種帶有人工維持和發展中葯資源的保護區。保護區可採取人工繁育,野外放養或種植、粗管等措施發展野生中葯資源,當資源量達到一定指標時,適時適量采獵和挖掘。 Ⅲ.野轉家種、家養研究基地是一種兼有保護、研究和開發性質的保護地,在維持野生葯用資源的基礎上,積極開展野生轉家種、家養的研究試驗,試驗成功逐步推廣生產。 b.採用有效的生產性保護手段 採用有效的生產性保護手段,處理好開發和利用的關系,在中葯資源開發利用的實踐中,對中葯資源也會起到重要的保護作用。 ①就地撫育。實質上就是在葯材產地恢復和發展資源。它與保護區的主要區別在於沒有明顯的保護區界,或是將保護的手段直接應用到生產實踐中去。如各地普遍採用的封山育林、保護林葯;在原適生地播種或將葯用動物放歸山林,恢復資源;應控制某地葯材和采獵季節等。 這種保護的特點是:①不脫離原有的適生地;②資源自然更新和人工護育結合。如新疆在肉蓯蓉產地大力營造紅柳林和梭梭林,發展肉蓯蓉的寄主資源;江西在鹽膚木生長區施放五倍子蚜蟲;黑龍江在尚志、五常等地區進行林蛙半野生半家養,並將林蛙放歸山林;西藏收購貝母種子,撒播到貝母原適生地,任其自然生長等都是促進原產地增加資源的重要手段。寧夏採用碾米機粗碾處理甘草種子,使其發芽率由6%提高到90%左右,方法簡便。如果能在各甘草主產區推廣,將處理後的種子,撒播到適生地,將對恢復和發展甘草資源發揮巨大作用,另外,中國活麝取香和活捕獵具。捕獵技術已趨完善,促進這兩項技術的結合與推廣,並限制或取締殺傷性狩獵器具的使用,對搞好中國麝香產區的生產與護育具有積極的作用。 ②合理採收。這種生產性保護的特點,主要是突出了採收的合理性。表現在採收、方法,採收季節和採收量。 Ⅰ.採收方法:葯材的採收除獲得葯用部位外,還要保證葯材原動、植物的再生能力和保證資源的良勝循環。目前,一些地區採用邊挖邊育、挖大留小、挖密留疏等採收方法,是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廣的。過去收購胡黃連時,都把莖苗作為廢棄物。西藏洛扎縣、定日縣用胡黃連的莖苗在當地繁殖成功,為保護胡黃連資源奠定了基礎。吉林省在採收刺五加時,採取留幼株並保留部分根莖留存土內的方法,保護刺五加資源,取得了成效。目前,黃柏、杜仲、厚朴、肉桂等品種的環剝技術已在部分產區得到了應用,產生了較好的保護效果。另外,像活麝取香、活熊取膽汁、牛黃埋核和活蚌植珠等都對發展生產、保護資源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Ⅱ.採收季節:避開葯用動、植物的繁殖期,在葯用部位有效成分積累到一定程度時, 適時採收。葯材的合理採收,在葯材生產中,提前或延後採收都有可能影響葯材質量和原動、植物的休養生息,造成資源的質與量的下降。 Ⅲ.採收量:每一種葯用生物資源都受本身再生能力的限制,超負荷採收,得不到及時補充和恢復,就會導致資源下降,甚至消亡。合理的採收量應控制在資源再生量之內,保證葯材常采常有,永續利用。 B.異地保護 異地保護又稱遷地保護,即將瀕危種類遷出其自然生長地,保存在保護區、動物園、植物園、苗圃、種植園內,變野生種類為家種家養種類。通過引種、飼養,動物園和植物園不僅保護了許多珍、稀、瀕危物種,而且擴大了種源。如:華南熱帶作物研究所引種葯用植物坡壘、沉香和海南龍血樹等,都取得了顯著成效。尤其是海南龍血樹的成功引種,對發展血竭生產,保護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另外,有些地區還建立了許多葯用植物園或在植物園內設立了專門的葯用植物苗圃,如杭州葯用植物園、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用資源開發研究所植物園、四川南川葯用植物場、南寧葯用植物園等,引種了許多有重要價值的葯用植物,為研究異地引種、保護葯用植物奠定了基礎。 動物園在保護中國的葯用動物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現在,東北虎、華南虎、麋鹿、梅花鹿、長臂猿、雲豹、獼猴、海狸鼠、環頸雉等葯用動物的養殖技術已得到不斷提高,有的種類還突破了繁殖關,向品種選育邁進,初步實現了異地保護動物、擴大種群的目的。 發展大規模的種植業和養殖業,也是保護中葯資源的重要途徑。如國內著名中葯材川芎,現在江西、湖北、陝西、貴州、雲南等地引種栽培,並形成了較大的生產能力。三七為常用中葯材,歷史上野生資源較為豐富。但是,由於過度採集,野生種質消失得非常迅速,如果沒有人工栽培,早就沒有資源可提供了。同樣,人參、杜仲、厚朴、巴戟天等中葯材,其野生資源已寥寥無幾,現在廣泛應用的均為栽培品,菊花經過長期的栽培選育,已從一種野生菊花形成具有不同特點的多種栽培品系,野生商品已退出市場。這表明中葯材引種栽培、野轉家種、家養的方法,不僅是發展葯材生產的重要手段,也是異地保護中葯資源的積極而又靈活的手段,目前,中國各省、市、區引種試種、野轉家種、家養成功的品種,分別在20一40種以上。其中四川野轉家種、家養有麝香、天麻、貝母、天冬等20多種,引種省外品種成功的有白術、雲木香、玄參、延胡索、廣藿香等30多種;雲南野轉家種的品種有雲黃連、黃柏、茯苓、胡黃連、牡丹皮、蔓荊子等37種,引種試種成功的品種主要有附子、潞黨參、地黃、懷牛膝、白芷、玄參、黃芪等20餘種。中國南部沿海一帶引種的南葯如兒茶、千年健、訶子、蘆薈、蘇木、益智、肉桂、安息香、馬錢子、白豆蔻、砂仁、血竭、檳榔等對緩解市場發揮了作用。數以百計的野生葯用動、植物,通過引種,野轉家種、家養,擴大了葯用資源,相應地對野生資源起到了保護作用。 C.離體保護 離體保護是目前生物種質保護的較先進手段。離體保護就是利用先進技術,保存並研究攜帶全部遺傳信息的物質片段,即保存葯用動、植物的某一部分器官、組織、細胞或原生質體等,以達到長期保留葯用動、植物的種質基因,鞏固和發展中葯資源的目的。 當前,採用離體保護的主要方法有:建立中葯資源種質基因庫和組織培養等。 1)建立中葯資源種質基因庫 建立中葯資源種質基因庫,其直接作用就在於收集和保存葯用動、植物遺傳物質攜 帶體及其本身,免於毀滅性的破壞或造成基因流失。建立中葯資源基因庫有利於保持優良葯用種性和培育適合各種條件的優良品種,提供豐富的遺傳資源和研究材料。中國幅員廣闊,多樣性的地理環境,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道葯材。這些葯材的優良特性,主要是由內在的遺傳特性所決定的。這種由遺傳基因控制的葯用優良性狀,在人們的栽培、選育和自然條件的影響下,是可以逐步發生改變或消失的。長期保存這種優良基因的載體,就可以為研究和維持優良遺傳種性提供先決條件。例如,抗倒伏和抗病基因在葯用植物上的應用,就是在掌握了大量優良基因的基礎上,應用選育技術或高科技(如基因工程)實現的。建立中葯資源種質基因庫可以為將來實現葯用原料工廠化大生產提供條件,同時,在發展國際間的交往方面也有重要意義。目前,中國的葯用植物種質保存工作已經廣泛開展,杭州葯用植物種質基因庫已基本建成。在動物葯研究方面,中國麝的精液保存已經取得成功,為人工授精。發展優良麝群奠定了基礎。 2)組織培養 組織培養是將動、植物體的某一部分器官、組織、細胞或原生質體,通過人工無菌離體培養,定向誘導分化獲得產品的一種技術方法。應用組織培養技術不僅使繁殖種群的速度加快,而且能盡快實現野生物種的栽培養殖和人工育種。應用組織培養技術,可以消除植株的病毒感染,培養無病毒植株,如山東用地黃莖尖培養無病毒植株獲得成功。中國很多科研、生產單位開展了植物葯的組織培養技術研究,取得了極其顯著的成績。當歸、紫背天葵(Begonia fimbristipula)、白芨、菊花、黨參、延胡索、山楂、番紅花、浙貝母、條葉龍膽、龍膽、絞股藍、川芎、枸杞、厚朴、羅漢果、人參、三七、西洋參、半夏、桔梗、懷地黃、雲南蘿芙木、玄參、景天等葯用植物的組織培養都取得了成功。通過組織培養還可以直接生產葯用成分或代謝中間產物,提取葯用生理活性物質,開展工廠化大生產。目前,已能從人參組織培養中獲得較高含量的人參皂甙;從芸香培養物中獲得呋喃香豆素;從薯蕷、山萆薢培養物中提取薯蕷皂甙元;從喜樹莖培養物中提取喜樹鹼。組織培養還能從培養物中獲得新的化合物或應用於生物轉化。如在芸香組織培養中,發現合成和積累了芸香素(這是原植物無法檢測到的新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