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中教師過剩怎麼辦
針對初中教師過剩的問題,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 轉崗培訓 提供轉崗培訓機會,幫助不適合繼續擔任初中教師的教職工轉型至其他教育崗位,如小學教師、幼兒園教師或職業學校教師等。
2. 鼓勵繼續深造 鼓勵並支持教師繼續學習和深造,提升教育教學能力,以適應教育需求的變化。這可以通過提供進修機會、資助等方式實現。
3. 拓展非教育領域發展機會 鼓勵教師參與社會服務、開展科研活動等,充分利用教師的專業優勢,提高綜合素質,並拓寬職業發展路徑。
4. 優化師資配置 通過調整師資配置,將部分初中教師調配到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或特殊教育、職業教育等領域,以更好地發揮他們的專業優勢。
5. 推動教育改革 嘗試新的教育模式,如在線教育、混合式學習等,降低對傳統初中教師的需求,同時拓展教師的職業發展空間。
6. 政府政策引導 政府可以制定相關政策,引導初中教師合理流動,如實施優惠政策鼓勵教師到農村、邊遠地區任教,或設立專項基金支持教師創業、開展社會服務等,以促進教育資源的均衡分布。
B. 農村教育資源短缺,該如何加強農村教育建設
1、完善農村教育機制,切實保障鄉村教師收入
要切實改善鄉村教師收入體系,提升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目前我國的鄉村教師普遍存在晉升難、晉升矛盾突出的狀況。這使得部分優秀的教師在符合晉升條件的狀況下得不到晉升升職。所以,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部分教師會出現消極授課的情況。因此要完善鄉村教師的晉升機制,對於符合晉升條件的教師給予積極晉升,以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從而保障農村教學授課質量。
C. 政府學校如何利用社會資源來擴大教育優質資源
首先,政府要始終堅持對教育「優先決策,優先投入,優先發展」的戰略。要加大投入,1「建網、建庫、建隊伍」,以十二五期間為例,要堅持堅持「一個領先、兩個高於」的發展目標,實現「班班通」的標准,夯實學校信息化發展基礎,改善教育信息化應用環境,逐步縮小了校際間在硬體環境上的差距。
其次,建議建立統一的雲平台或整體教育信息化規劃。建立統一的雲平台是為了實現了統一認證,數據互通。搭建具有資源交換、精品課程、遠程教學、考試評估、自動辦公以及三方互動等功能的資源和管理的平台,實現「三通兩平台」的宏觀設計目標。採用雲計算的建設模式,不僅降低了數據中心的建設成本,提高了擴展能力,而且降低了學校的運維壓力。
第三,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信息化建設離不開高水平的技術服務支持。在統一雲平台下管理應用、資源建設、數據協同和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型建設模式的理念,企業要發揮技術優勢,實施教育雲模式下的平台整合、資源整合、應用整合和技術整合,完成了教育基礎架構雲、教育雲平台、教育資源建設、教育雲服務、教育雲門戶等基礎架構,為下一步信息化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和高效利用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第四,教育局、學校要傾力打造高水平的信息化教師隊伍。教育局成立了教育信息技術中心,信息中心負責制定區域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組織和實施教育信息化工程項目建設,負責軟硬體的使用培訓和管理,指導教育系統電子政務建設,組織指導現代教育技術教科研及成果的應用和推廣。通過設立專門的第三方企業維修站負責起全區教育系統教育技術支持服務,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正常進行提供有力保障。
最後,創新對口幫扶模式、實現網路多項教育效益。優質資源的建設要實現與對口幫扶地區的優質資源共享。在教育網站平台上的新課標資源庫完全共享給幫扶學校和地區的基礎上,又通過教育信息網、電子課堂等應用、門戶,為對口幫扶地區提供中小學教學資源、教育科研、教育管理等類別的資源,相互交流與借鑒教師教育過程管理資料與經驗。定期通過互動雲錄播的互動課堂等方式,藉助實現異校研訓互動,跨區域、學校、班級的網路研修、互動課堂、專遞課堂。
此外還應該在企業的幫助下建設各類教育雲應用,從教育教學、教學管理、教務管理、資源管理、門戶展示等多方面實現教育信息化的真正價值,保證優質教育資源的傳播,為優質資源的共享奠定基礎,幫助教師、學生更好的使用教育資源,實現教育資源社會價值的最大化,保證教育公平。
D. 如何開發和利用教學資源
一、有效地挖掘和用好教材資源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主要資源,是教與學的重要依據。為了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教師必須首先通過研究和分析、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編寫意圖。從編者的意圖來看,主要是想給廣大教師提供更為廣闊的創造空間,為教師的創造性教學提供機會。但這樣一來,也無形中增加了一些缺乏經驗的教師吃透教材的難度。
1、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
2、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3、合理安排教學的順序。
4、深入挖掘教材中隱含的教育資源。
二、創造性地開發和利用其它教學資源
1、課堂生成資源的及時捕捉。
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習中出現的錯誤、不同的觀點都是教師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
2、貼近生活
數學來源於生活,因此現實生活中許多事件或現象都和一定的數學知識相聯系,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不僅能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而且還能激起學生自主探究的願望。
3、媒體、網路資源的合理開發
現實社會是一個網路化時代、信息化社會,課程資源除了包括文本資源中的教科書以外,還包括信息技術資源、生成性資源等。教師可以到網上收集一些與教學相關的題材,來充實、豐富課本內容,這是活用教材的新路子。
(4)怎麼拓寬教育教師資源擴展閱讀
自從20世紀30年代視聽教育興起以來,媒體的種類越來越多,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教育觀念也正在發生變化。早期,教師被看成信息源,媒體只起單向傳遞作用,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處於被動學習狀態。
到了90年代,人們認識到教育技術是對與學習有關的過程和資源進行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和實踐,教學資源已經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關心教學資源建設,加強對教學資源的認識和研究是極其迫切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