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佛教所謂的大乘之數是指什麼
佛法有大乘之教,沒聽說有大乘之數!大乘,音譯摩訶衍那、摩訶衍、上乘、勝乘、第一乘。乘乃交通工具之意,系指能將眾生從煩惱岸載至覺悟彼岸之教法!有如次各說:
1.『阿含經』尊佛陀教說為大乘。
2.大乘、小乘之語,系佛陀入滅後一段時期,即大乘佛教興起之際,才有大、小乘對立之名詞。大乘佛教徒對原始佛教與部派佛教貶稱為小乘,若由部派佛教之立場,則認為大乘並非佛教!然由思想史之發展,小乘乃大乘思想之基礎。
3.小乘視釋迦佛陀為教主,大乘則提倡同尊三世十方之無數佛。小乘僅否定人我之實在性,但大乘否定法我之實在性!小乘以自己解脫為主要目標,故為自調自度(調指滅除煩惱;度指證果開悟)聲聞、緣覺之道。大乘認為涅槃有積極意義,乃自利、利他兩面兼顧之菩薩道。
4.小乘中有『阿含經』、『四分律』、『五分律』等,及『婆娑論』、『六足論』、『發智論』、『俱舍論』、『成實論』等論。至於大乘則『般若經』、『法華經』、『華嚴經』等,以及『中論』、『攝大乘論』等論。大乘教徒雖承認小乘三藏之價值,然不如大乘經典之殊勝;但小乘徒卻以大乘經論為非佛說。
5.大乘以殊勝之理由:『菩薩善戒經』卷七與『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十一列舉七項,世親大士之『攝大乘論釋』卷六,亦舉出十一種理由。『菩薩善戒經』所說之「大乘」要義:根據十二部經中之最上毗佛略(方等)教法(法大),發菩提心(心大),領解其教法(解大),以清凈心(凈大),具足菩薩之福德與慧德(庄嚴大),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之修行(時大),具足相好而得無上菩提(具足大),此即大乘法門之核心要義。
6.印度大乘系統,有中觀、瑜伽二派,及後期之密教。①初期大乘:約一世紀至五世紀頃,集中闡發「假有性空」之理論,逐步形成由龍樹、提婆等大士創始之中觀學派。②中期大乘:約五世紀至六世紀頃,出現宣說如來藏緣起與阿賴耶識緣起為特色,集中闡發「萬法唯識」之各類經典,從中形成,由無著、世親大士為始祖之瑜伽學派。③後期大乘:乃七世紀以後,佛教義學逐漸衰微,密教起而代之,至十三世紀初在印度絕跡!而由印度傳出之大乘佛教,屬北傳佛教。
7.在我國,根據大乘諸經論,所創多數教派,如三論、涅槃、地論、凈土、禪、攝論、天台、華嚴、法相、真言等,各為表示自宗優越,而對大乘經典作種種分類與判析。例如,真言宗分顯教、密教;華嚴宗及天台宗分權大乘(大乘中之方便教,立「五性各別說」之教)、實大乘(大乘中之真實教,主張一切均可成佛之教)。復有分為有相大乘、無相大乘二種;或法相、破相、法性三大乘之說法。
8.我國及日本、韓國現行之佛法,均屬大乘。
9.錫蘭、緬甸、泰國等屬古來之上座部系統;而西藏、蒙古所行教法,則屬大乘系統。
10.天台宗將小乘經律論三藏稱為三藏教(藏教),(華嚴宗則稱為小乘教)。又認為小乘中「有門」(發智論、六足論等)、「空門」(成實論)、「亦有亦空門」(昆勒論,此論未傳入我國)以及「非有非空門」(迦旃延經,此亦未傳入我國)等四門,稱為小乘四門、或小乘四分。
11.智者大師之『金光明玄義』,立有理乘(一切存在為真如理性)隨乘(隨應對象作用之智慧)、得乘(得證自悟、悟他果位)等三大乘之說,相當於真性、觀照、資成等三軌。[法華經卷二譬喻品、大寶積經卷二八大乘十法會、放光般若經卷五嘆衍品、金剛仙論卷二、入大乘論卷上、法華文句卷三下、大乘大義章卷下、大乘義章卷一、摩訶止觀卷三下、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一本] 【天台教學辭典(釋慧岳監修,釋會旻主編)】
② 佛有幾戒需要具體的5、10、500 各有多少啊
5戒主要是在家人受持的。不殺生,不偷盜,不妄語,不邪淫,不飲酒。
10戒,250戒,348戒(一說500戒)是出家人受持的。出家人受持的戒律在家人一般不知道具體的戒文,因為在家人一般是不允許看出家戒律的,是佛祖為了保護在家人免的在家人看了逐條對比人家的行為不注意就要誹謗獲罪。
③ 誅仙手遊仙人指路任務全部完成才能領取大乘之戒嗎
也不用全部完成;你把那個散仙加10全部完成了可以留5個任務,不完成的話2到三個吧,這樣就可以了領取大乘之戒了。
④ 如何修證佛法15修戒定慧的方法
凈空法師---戒定慧三學,三學建立在三福、六和的基礎上,沒有三福、六和,就沒有戒定慧,修戒定慧怎麼修都修不成,由此可知根重要。
我們學習海賢老和尚把佛法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這是真正的學佛,用佛法做標准,就是學佛。特別拈起戒律,我們不是專修律宗,不是准備以出家身分來講經教學、弘法,我們用居士的身分。居士的身分,夏蓮居老居士、黃念祖老居士、李炳南老居士是我們的典型,是我們的模範。嚴持戒律。
我在早年,第一個凈宗學會在美國成立,這是接受黃念祖老居士的教誨,他叫我在國外有緣的地方都建立凈宗學會。這是夏蓮老在生前的願望,他提出這個名稱,沒有建立。所以我們在美國、加拿大,我在美國的時候,總共有三十多個學會,現在應該還有十幾個,這二十多年前了,是一九八0年代的時候。我提出行門五個科目,就是戒律,我們必須遵守的。
第一個是「凈業三福」。凈業三福里頭的第一福,第一條有四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前面兩句,孝親尊師,落實在《弟子規》。昨天印度尼西亞有同學打電話給我,告訴我,印度尼西亞全國開始學習《弟子規》了。他們教育部的官員來看我的時候,兌現了,這話不是假話,他們要在全國中小學把《弟子規》定為必修的課程。
全國有十幾萬的學校,哪有這么多老師?所以他來問我怎麼教法。我的建議,遠程教學,用網路、用電視,學生在網路、在電視前面就可以學習,學校裡面只要舉行考試就可以了。他們的電視、網路真的播出來了,我聽到非常歡喜,這是伊斯蘭教的國家,接受中國傳統文化《弟子規》的教育。他們把這里書跟蔡老師的講記,四十個小時的講演,統統翻成印度尼西亞文。我們相信只要他能鍥而不舍,一直學下去,肯定會影響全世界。這是讓我們感到非常興奮,非常的歡喜,我們要從這里紮根。
「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後面一句「修十善業」落實在《十善業道經》。我為初學同學做了個方便,把《十善業道經》做了個節本,好像只有六百多個字。能夠把這三樣做到,我的節本收在《世界宗教是一家》這個小冊子里頭,諸位在這裡面可以看到,得落實,要從嚴持戒律下手。
三福的第二句,就是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小乘。最後的一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是凈業三福,學佛,特別是凈土,最高的指導原則,要從三個根下手,生活教育。
第二「六和敬」。有了三福的基礎,我們離不開社會,離不開人群,人與人之間相處用什麼原則?佛陀教給我們六和,與人要和睦相處、平等對待,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就是禮敬諸佛,我們要把所有一切眾生看成諸佛,我們對佛是怎麼禮敬,對一切眾生亦如是。六和要從自己做起,要求我跟別人和,不能要求別人跟我和。
像海賢老和尚一樣,一生自己做到了,敬愛眾生,他不但是人,包括所有的動物、植物,乃至於山河大地。這是現身說法,教我們怎麼去落實。落實,見和同解就是章嘉大師講的看破,了解事實真相;戒和同修那就是放下。真能看破、真能放下,這個團體就和睦了。誰帶頭?我來帶頭。身同住、口無諍,非常非常重要,意同悅,心裏面法喜充滿,願意吃苦,願意持戒,這五個科都是屬於戒律,利同均,就圓滿了。
再就是「三學」戒定慧。我們深入經藏,要遵守諸佛如來教給我們的方法,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對於這種方法不懷疑,一定要認真努力去學習。讀書千遍是戒律,其義自見是定慧,一千遍念下來,心定了,妄念沒有了。我們做到妄念沒有還有相當的難度,妄念少了,妄念少了智慧就能透出來。用讀書的方法,讀書不求解義,一遍一遍念過去,念一個鍾點,一個鍾點沒有打妄想沒有雜念,念十個鍾點,十個鍾點沒有打妄想沒有雜念。這是什麼?這是修戒定慧,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貪瞋痴的煩惱不起現行。天天干,養成習慣。一千天是一個階段,三年,一千天不間斷,這個基礎不錯了;又一個一千天不間斷,這基礎深了;再有個一千天不間斷,根深蒂固,他怎麼不得定?定久了自然開智慧,這是其義自見,經裡面的意思,無論世間法、出世間法,全都明白了,通了。
戒定慧三學,三學建立在三福、六和的基礎上,沒有三福、六和,就沒有戒定慧,修戒定慧怎麼修都修不成,由此可知根重要。儒釋道三個根重要,這三個根真正紮下去,這個人是孝子,孝親尊師,尊重聖賢,尊重善知識。這是我們一生成就真因,修因就有結果。三學下面一科就是「六度」,學布施、學持戒、學忍辱、學精進、學禪定、學般若;最後一科,「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好記。你看,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大願王,這就是我們的根本戒,我們的基本戒律,念佛人只要把這五樣做好,就是嚴持戒律。
海賢菩薩做到了,非常明顯,他沒有讀過戒經,但是這幾條條條他都做到,而且做得很圓滿,令人尊敬,令人佩服。所以,這個五條常常記在心上,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沒有違背這個五門?與這個五個行門相不相應?相應的,正法,持戒;不相應的,那就是邪法。邪法不能做,只要一入偏邪,沒有不墮三途的,這個我們要注意到。落實在生活,是真正的懺悔、真正的改過,真正紮根,真實的成就。海賢老和尚說得好,念佛往生成佛是大事,其他全是假的,六道、十法界都是假的,極樂世界是真的,四土都是法性土,不可思議。這一次機緣稀有難逢,我們遇到了,一定要抓住,一定要成就,這一生不可以白過。
摘自《無量壽經科注學習班》第67集
⑤ dnf封賢者之戒要多少個蜜蠟
11粉
第一次封裝需要8個蠟燭
第二次封裝需要9個蠟燭
第三次封裝需要10個蠟燭
第四次封裝需要11個蠟燭
第五次封裝需要12個蠟燭
第六次封裝需要13個蠟燭
第七次封裝需要14個蠟燭
20粉
第一次封裝需要12個蠟燭
第二次封裝需要13個蠟燭
第三次封裝需要14個蠟燭
第四次封裝需要15個蠟燭
第五次封裝需要16個蠟燭
第六次封裝需要17個蠟燭
第七次封裝需要18個蠟燭
30粉
第一次封裝需要20個蠟燭
第二次封裝需要21個蠟燭
第三次封裝需要22個蠟燭
第四次封裝需要23個蠟燭
第五次封裝需要24個蠟燭
第六次封裝需要25個蠟燭
第七次封裝需要26個蠟燭
40粉
第一次封裝需要20個蠟燭
第二次封裝需要21個蠟燭
第三次封裝需要22個蠟燭
第四次封裝需要23個蠟燭
第五次封裝需要24個蠟燭
第六次封裝需要25個蠟燭
第七次封裝需要26個蠟燭
50粉
第一次封裝需要20個蠟燭
第二次封裝需要21個蠟燭
第三次封裝需要22個蠟燭
第四次封裝需要23個蠟燭
第五次封裝需要24個蠟燭
第六次封裝需要25個蠟燭
第七次封裝需要26個蠟燭
5級紫
每多封一次就多要1根蠟燭
第一次封裝需要3個蠟燭
10級紫
第一次封裝需要6個蠟燭
15級紫
第一次封裝需要6個蠟燭
20級紫
第一次封裝需要9個蠟燭
25級紫
第一次封裝需要9個蠟燭
30級紫
第一次封裝需要15個蠟燭
35級紫
第一次封裝需要15個蠟燭
40級紫
第一次封裝需要15個蠟燭
45級紫
第一次封裝需要15個蠟燭
50級紫
第一次封裝需要15個蠟燭
55級紫
第一次封裝需要15個蠟
50紫要15個蜜蠟。
算下來75塊呢,物超所值才要封
找了一個表
不是高強的還是別封了
⑥ 誅仙手游大成之戒怎麼獲得
也不用全部完成,把那個散仙加10全部完成了可以留5個任務,不完成的話2到三個吧,這樣就可以了領取大乘之戒了。
《誅仙3》是北京完美時空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一款3D角色扮演電腦客戶端游戲,是《誅仙》系列第10版作品,該游戲於2007年5月28日正式公測。
《誅仙3》在《誅仙》原有五大門派的基礎上,增加了人族、神裔與天脈三個種族概念,並在其基礎上衍生12個職業。採用全新引擎Destroyer VI。
法寶主件提供法寶的主要功能,其中包括提升人物屬性、提供法寶技能、提供天人合一功能。
增加並提升人物屬性:此項功能主要包括可以增加人物的基礎屬性和增加人物的技能等級。增加人物基礎屬性包括增加人物附加傷害、防禦、氣血、真氣、各項抗性(眩暈、魅惑、昏睡、定身、虛弱)。
這些屬性的數值會隨著法寶升級而提升;增加人物技能等級為增加人物某些技能等級,這種屬性只有在法寶升級到一定階段才會生效並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