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地球上有多少水資源
地球上的水資源豐富,估計總量為13.8億立方公里。如果平均分布,將形成一層2650米深的水覆蓋整個地球表面。然而,其中98%是鹹水,主要存在於海洋中。淡水僅占總量的2%,約為3000萬立方公里。但這2%的淡水並非都能被人類利用,其中88%被凍結在兩極冰帽和冰川中,只有12%可被利用,包括河流、湖泊和淺層地下水。其中,大部分又是地下水,無法直接使用。可以直接利用的河流和湖泊水僅占淡水總量的0.04%。
地球上的水處於動態變化中,海洋和陸地上的水會蒸發到大氣中,再以雨或雪的形式落回地面,滋養萬物,補充河流、湖泊或流入大海。水也會滲入地下,匯入地下蓄水層。極深的地下水無法補充和開采,被稱為原生水,因此無法再生。正是因為水資源的這種流動性,導致了全球水資源分布不均衡。每年約65%的水資源集中在10個國家,而40%的人口所在的80個國家則嚴重缺水。26個國家的人口只有2.3億,水資源也很少。這些國家被稱為缺水國家。
國際上對缺水國家的標準是瑞典水文學家馬林、法爾肯馬克所定義的:一個國家若擁有的可更新淡水供應量每人每年低於1700噸,則定期或經常處於缺水狀態;若每人每年低於1000噸,則感到水緊缺。目前平均每人每年供應水1000立方米以下的國家有15個,其中馬爾他年人均僅82立方米,位居缺水國家首位。此外,卡達、科威特、利比亞、巴林、新加坡等國家也極度缺水。
預計到21世紀中葉,這些國家的水將比石油更昂貴。例如,馬爾他年人均將僅為68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