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什麼氣候類型風力資源豐富
擴展閱讀
我的世界鑽石塊怎麼做的 2025-08-02 17:56:34
明年晶元價格怎麼樣 2025-08-02 17:55:54
成本會計實訓心得怎麼寫 2025-08-02 17:55:50

什麼氣候類型風力資源豐富

發布時間: 2022-09-05 11:17:31

⑴ 內蒙古地區風能資源豐富的原因

因為春秋兩季處於強大的蒙古高氣壓前緣,是高低氣壓的過渡帶。

蒙古高壓位於蒙古地區的大陸高氣壓。是北半球大氣活動中心之一。蒙古高壓隨季節而變,由於大陸上的氣壓隨溫度變化,冬季大陸氣溫低,氣壓則高;夏季大陸氣溫高,氣壓則低。所以蒙古高壓常見於冬季,而夏季則極少出現。由於蒙古高壓緊靠我國北部,所以其發生、發展及移動,對我國天氣和氣侯有很大的影響。

(1)什麼氣候類型風力資源豐富擴展閱讀:

內蒙古氣候:

內蒙古自治區地域廣袤,所處緯度較高,高原面積大,距離海洋較遠,邊沿有山脈阻隔,氣候以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勻,風大,寒暑變化劇烈的特點。

大興安嶺北段地區屬於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巴彥浩特——海勃灣——巴彥高勒以西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總的特點是春季氣溫驟升,多大風天氣,夏季短促而炎熱,降水集中,秋季氣溫劇降,霜凍往往早來,冬季漫長嚴寒,多寒潮天氣。

內蒙古自治區日照充足,光能資源非常豐富,大部分地區年日照時數都大於2700小時,阿拉善高原的西部地區達3400小時以上。全年大風日數平均在10—40天,70%發生在春季。其中錫林郭勒、烏蘭察布高原達50天以上;大興安嶺北部山地,一般在10天以下。

沙暴日數大部分地區為5—20天,阿拉善西部和鄂爾多斯高原地區達20天以上,阿拉善盟額濟納旗的呼魯赤古特大風日,年均108天。

⑵ 青藏高原為什麼風能資源豐富

青藏高原風能資源豐富取決於青藏高原的地勢特徵和氣候特徵。

風能資源決定於風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風能年累積小時數,我國的青藏高原地勢高亢開闊,海拔較高,對風的阻擋小,風能較大,且青藏高原冬季東南部盛行偏南風,東北部多為東北風,氣候原因決定了青藏高原風量大。


(2)什麼氣候類型風力資源豐富擴展閱讀:

我國風能的儲備和分布:

我國位於亞洲大陸東部,瀕臨太平洋,季風強盛,內陸還有許多山系,地形復雜,加之青藏高原聳立我國西部,改變了海陸影響所引起的氣壓分布和大氣環流,增加了我國季風的復雜性。

冬季風來自西伯利亞和蒙古等中高緯度的內陸,那裡空氣十分嚴寒乾燥冷空氣積累到一定程度,在有利高空環流引導下,就會爆發南下俗稱寒潮,在此頻頻南下的強冷空氣控制和影響下,形成寒冷乾燥的西北風侵襲我國北方各省(直轄市、自治區)。

每年冬季總有多次大幅度降溫的強冷空氣南下,主要影響我國西北、東北和華北,直到次年春夏之交才消失。 夏季風是來自太平洋的東南風、印度洋和南海的西南風,東南季風影響遍及我國東半壁,西南季風則影響西南各省和南部沿海,但風速遠不及東南季風大。

熱帶風暴是太平洋西部和南海熱帶海洋上形成的空氣渦漩,是破壞力極大的海洋風暴,每年夏秋兩季頻繁侵襲我國,登陸我國南海之濱和東南沿海,熱帶風暴也能在上海以北登陸,但次數很少。

⑶ 試分析說明我國東南沿海與西北內陸風能資源豐富的原因

東南沿海僅在由海岸向內陸幾十公里的地方有較大的風能,再向內陸則風能銳減。
自然條件:1、海陸熱力差異大,冬夏季風力強;2、海洋摩擦力小,阻力小,而沿海相對缺少高山阻擋 ;3、夏秋季台風較多 4、白天和夜晚的海陸風,風力強
西北內陸風能資源豐富的原因:地處高原區,地勢平坦,風受阻小,特別是冬季受西伯利亞高壓影響,盛行西北風,因此風能豐富

⑷ 溫帶季風氣候形成原因及分布地區

對於很多的高中生來說,知道溫帶季風氣候的形成原因和分布地區是非常的有必要的,我整理了相關信息,希望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溫帶季風氣候是怎麼形成的

帶季風氣候的成因與亞熱帶季風氣候相似。冬季受溫帶大陸氣團控制,寒冷乾燥,且南北氣溫差別大;夏季受溫帶海洋氣團或變性熱帶海洋氣團影響,暖熱多雨,且南北氣溫差別小。冬季寒冷少雨,夏季暖熱多雨。冬季在強大的西伯利亞大陸冷高壓的影響下,盛行冬季風,以偏西偏北風為主,風力強勁,天氣晴寒,雨雪稀少。

最冷月平均氣溫南北差異大,南部在0℃以下,北部可達-20℃,平均緯度遞減率為2℃/緯距。夏季在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影響下,盛行夏季風,以偏東偏南風為主,風力較小;潮濕多雨,6—8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以上。最熱月平均氣溫南部可達26℃以上,往北有所降低,也不低於20℃,平均緯度遞減率僅為0.4℃/緯距。自然植被為落葉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

成因主要是受海陸熱力性質影響。

溫帶季風氣候主要在什麼地區

分布於北緯35°~55°亞歐大陸東岸,主要在我國華北和東北、朝鮮半島大部分以及俄羅斯的遠東地區.

溫帶季風主要是由海陸熱力差異而引起氣壓隨季節交替變化而形成的.冬季,陸地強烈冷卻降溫而形成高壓,海洋冷卻降溫緩慢則形成低壓.風從高壓吹向低壓,即從陸地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風.夏季,陸地強烈增溫而形成低壓,海洋增溫緩慢則形成高壓.風從高壓吹向低壓,即從海洋吹向陸地,形成夏季風.

溫帶季風氣候的植被有哪些

溫帶氣候是世界上分布最為廣泛的氣候類型。由於溫帶氣候分布地域廣泛,類型復雜繁多,從而為生物界創造了良好的氣候環境,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動植物界。從植物的種類上來看,有夏綠闊葉林、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大陸內部也有草原、半沙漠和沙漠。溫帶落葉闊葉林、小麥、甜菜、花生、棉花、楓樹,鬱金香、肉蓯蓉 大犀角 蘆薈 秘魯天倫柱 百歲蘭 蒙古沙冬青 這些都是溫帶植物

⑸ 常見的氣候類型有哪些 各有什麼特點

本文中,我為大家整理了常見的氣候類型及其特點,一起來看看吧!

常見氣候類型及特點

1、熱帶雨林氣候

全年高溫多雨。太陽輻射年變化小,並由於太陽在一年內的春分、秋分前後兩次通過天頂,所以氣象要素的年變化都具有雙峰型的特點。

天氣單調。全年受赤道海洋氣團控制,風力微弱,季相無變化,基本每日上午悶熱晴朗,接著積雲越積越厚,午後則暴雨傾盆,雨後天氣稍涼,第二天又復如此。

2、熱帶草原氣候

全年高溫,分明顯的干濕兩季。年雨量700~1000毫米,多集中在濕季。乾季的氣溫高於熱帶雨林地區,每日平均氣溫在24~30℃之間。大致每年5-10月大陸低氣壓北移,這時北半球熱帶草原上盛行從幾內亞灣吹來的西南季風(又稱幾內亞季風),帶來豐沛降水,形成濕季。

11月到次年4月,大陸低氣壓南移,北半球熱帶草原盛行來自北回歸高氣壓帶的信風(哈馬丹風),十分乾燥,形成乾季。南半球熱草帶草原的干、濕季節時間與北半球恰好相反。

3、熱帶季風氣候

終年高溫,年平均氣溫在22℃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6℃以上冬半年。旱雨季明顯,降水集中在雨季,且降水量大。

季風顯著,旱季時陸地高壓散發出來的東北季風匯入海洋上的赤道輻合帶,雨季時南半球副高發出來的西南季風匯入塔爾低壓。盛行熱帶氣旋,與「夏季風」同步,每年5月中旬至9月中旬為熱帶氣旋盛行季節。

4、熱帶沙漠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的特點很多,比如晴天多,陽光強,乾燥,夏季熱,晝夜溫差大,風沙多等等。終年乾旱炎熱,尤其熱季更是酷熱難耐。

5、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十分適宜人類居住,主要位於太平洋邊緣,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6、亞熱帶地中海氣候

亞熱帶地中海氣候的特點是: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是13種氣候類型中唯一一種雨熱不同期的氣候類型。冬季受西風帶控制,鋒面氣旋頻繁活動,氣候溫和,最冷月氣溫在4-10℃之間,降水量豐沛。

夏季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氣流下沉,氣候炎熱乾燥少雨,雲量稀少,陽光充足。全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冬季半年約佔60%-70%,夏季半年只有30%-40%,冬季降水量多於夏季。如果將地中海地區全年降水量製成條形統計圖,就會發現它會形成一個盆狀弧線。

7、溫帶季風氣候

夏季高溫多雨:夏季太陽高度角增大,晝長,氣溫較高,從熱帶海洋吹來的東南季風帶來豐沛的降水。冬季寒冷乾燥:最冷月均溫在0℃以下,冬季寒冷,成因有:緯度較高、離冬季風源地近、地形較低平坦地勢西高東低使冬季風得以削弱。季風性顯著,夏秋常受熱帶氣旋影響。

8、溫帶大陸性氣候

冬季嚴寒,夏季炎熱,氣溫年較差很大,日較差也很大。冬季受高壓控制,最低溫達-73℃;夏季南部7月平均氣溫達26~27℃,最高達33℃,北部接近20℃。最大年較差達62.3℃。

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降水從南向北(北美從西向東)增加,年降水量從200mm以下到400mm左右,北部達300~600mm。自然植被由南向北從溫帶荒漠、溫帶草原,過渡到亞寒帶針葉林。

9、溫帶海洋性氣候

冬暖夏涼,年溫差小,全年雨季,冬雨較多,氣溫年變化與日變化都很小,降水量的季節分配比較均勻,在熱帶海洋多風暴,多雲霧天氣,濕度大。

10、亞寒帶針大陸性氣候

冬季長而嚴寒,暖季短促,氣溫年較差大。這是因為本區為極地大陸氣團的源地且緯度高,冬季黑夜時間長,正午太陽高度角小,又有積雪覆蓋,地面輻射冷卻劇烈,受不到海洋氣團的調節。

降水量少,集中於夏季,蒸發弱,相對濕度高。降水量少是因為本區氣溫低,空氣中水汽含量不多,但這里蒸發弱,所以仍屬於濕潤氣候。

降水集中於夏季是因為夏季溫度較高,空氣中水汽含量較多,有氣旋雨和對流雨;冬季溫度低,水汽含量小,又受下沉的大陸反氣旋控制,所以冬季降水少。

11、極地冰原氣候

冰洋氣團和南極氣團的發源地,整個冬季處於永夜狀態,夏半年雖是永晝,但陽光斜射,所得熱量微弱,因而氣候全年嚴寒,各月溫度都在0℃以下。

南極大陸的年平均氣溫為-25℃,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陸,1967年挪威人曾測得-94.5℃的絕對最低氣溫,可堪稱為世界「寒極」。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蓋,又多凜冽風暴,植物難以生長。

12、極地苔原氣候

因常受冰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影響,終年嚴寒。最熱月平均氣溫1~5°C,降水少,蒸發弱,雲量較高.自然植被主要是苔原(苔蘚、地衣類)。

13、高原山地氣候

在中緯度地區的高原地區,如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脈等地區,由於海拔較高,終年低溫(自海平面起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攝氏度),形成了高原山地氣候。高原山地氣候的特點最重要的有兩個:海拔高、氣溫低。

氣候類型的成因

1、太陽輻射

陸地若受陽光照射強、則地面氣溫高;若陽光照射弱、則地面氣溫低。而海水因為熱傳遞強,所以溫度穩定。

當陸地受陽光照射強、而導致陸地氣溫高時,陸地的空氣膨脹上升,此時海面的空氣相對來說比重大,海面空氣沿著地表從海面流入陸地。而海面較低的溫度導致海面上空的空氣因收縮而下降,地面上則由於溫度高導致的空氣膨脹而上升,於是高空的空氣從大陸上空流入海洋上空。

反之,若陸地受陽光照射弱、而導致的地面氣溫低於海洋溫度時,海洋上空的空氣上升,陸地上空的空氣下降,地表的空氣則是從陸地流向海洋。

因此各地的氣溫和降水狀況等特徵有所不同,根據這些特徵而把各地不同的氣候分為若干種類型。

2、大氣環流

3、下墊面(海陸位置,洋流,地形)

以上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氣候類型的相關知識,希望那個對大家有所辦幫助。

⑹ 一共有哪幾種氣候類型,分別有哪些特徵

(1)熱帶雨林氣候(也稱赤道雨林氣候)。位於各洲的赤道兩側,向南、北延伸5°~10°左右.
(2)熱帶(又稱熱帶季雨淋)氣候。這種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多雨氣候區的兩側,即南、北緯5°~15°左右(有的伸達25°)的中美、南美和非洲。
(3)熱帶草原氣候。與熱帶季風性氣候區別降水更少。
(4)熱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也稱熱帶荒漠氣候)。它分布於熱帶干濕季氣候區以外,大致在南、北緯15°~30°之間,以非洲北部、西南亞和澳大利亞中西部分布最廣。
(5)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我國台灣南部、雷州半島、海南島,以及中南半島、印度半島的大部分地區、菲律賓群島;此外,在澳大利亞大陸北部沿海地帶也有分布。
(6)溫帶海洋性氣候。位於大陸西岸,南、北緯40°~60°地區。
(7)亞熱帶夏干氣候(也稱地中海式氣候)。位於副熱帶緯度的大陸西岸,約在緯度30°~40°之間.
(8)溫帶季風氣候。出現在北緯35°~55°左右的亞歐大陸東岸.
(9)亞熱帶季風氣候。出現在北緯25°~35°亞熱帶大陸東岸.
(5)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分布在北緯35°~50°的大陸的大陸內部。
(10)亞寒帶針葉林氣候)。這種氣候出現在北緯50°~65°之間的大陸中東部地區。
(11)極地氣候(又稱冰原苔原候)。主要分布在兩極地區 。冰原氣候與苔原其後的區別是:冰原氣候區的夏季最高溫度都在0°以下,而苔原氣候區溫度高於0°.



⑺ 溫帶季風氣候,冬季盛行什麼風,為什麼

溫帶季風氣候(Monsoon Climate of Medium Latitudes),分布在北半球中緯度大陸東岸,年平均氣溫不低於0℃,年積溫介於3200℃~4500℃,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四季分明,是亞熱帶與溫帶之間的過渡氣候。冬季在強大的西伯利亞大陸冷高壓的影響下,盛行冬季風,以偏西偏北風為主,風力強勁,天氣晴寒,雨雪稀少。

氣候特徵

  1. 夏季高溫多雨:夏季太陽高度角增大,晝長,氣溫較高,從熱帶海洋吹來的東南季風帶來豐沛的降水。

  2. 冬季寒冷乾燥:最冷月均溫在0℃以下,冬季寒冷,成因有:緯度較高、離冬季風源地近、地形較低平坦地勢西高東低使冬季風得以削弱。

  3. 季風性顯著。

  4. 夏秋常受熱帶氣旋影響。這種氣候帶來的主要災害性天氣是:冬春季:寒潮(沙塵暴、霜凍、白害);夏季:強對流天氣(雷雨、大風、冰雹)。

⑻ 全球有幾種氣候類型,特徵是什麼

主要氣候類型

(一)赤道(熱帶)雨林氣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緯10°之間,以南美亞馬孫平原、非洲剛果盆地、亞洲大、小巽他群島等為典型。全年在赤道氣團控制下,高溫、多雨、濕度大。年平均氣溫在26℃左右,氣溫年較差很小,年降水量一般超過2000毫米,分配比較均勻。自然植被為熱帶雨林。

(二)熱帶季風氣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大陸東岸,以亞洲的中南半島、印度半島等地受西南季風影響地區為典型。我國雲南大部、西藏東南角等地也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溫較高,年平均氣溫超過20℃。盛行風向的季節轉換顯著。夏半年受赤道氣團控制,降水充沛,形成雨季,氣候特徵與熱帶雨林氣候相似;冬半年,有些地方在熱帶大陸氣團控制下,降水明顯減少,形成乾季。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年總量的80—90%以上,干濕兩季分明。自然植被為熱帶季雨林。

(三)熱帶草原氣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亞大陸北部和東部為典型。本類型分布區處於赤道低壓帶與信風帶交替控制區。全年氣溫高,年平均氣溫約25℃。當赤道低壓帶控制時期,赤道氣團盛行,降水集中;信風帶控制時期,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乾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顯而長的乾季。自然植被為熱帶稀樹草原。

(四)熱帶沙漠(乾燥)氣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回歸高壓帶控制下的大陸內部和西岸,以非洲北部、亞洲阿拉伯半島和澳大利亞沙漠區為典型。在副熱帶高壓帶或信風帶控制下,全年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乾旱少雨,年降水量100毫米左右,有些地方只有數十毫米或更少,日照豐富,氣溫很高,最熱月平均氣溫可達30℃左右。熱量與水分矛盾突出。世界大沙漠的分布與形成,與熱帶乾燥氣候密切相關。自然植被是荒漠。

(五)亞熱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大陸東岸,以亞洲大陸東部,如我國秦嶺-淮河以南,北美大陸東南部,南美大陸東部和澳大利亞東南部為典型。盛行風向季節變化顯著。冬季受極地大陸氣團影響,氣溫偏低,降水少;夏季受熱帶海洋氣團影響,高溫多雨,水分季節分配不均。自然植被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六)亞熱帶地中海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大陸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緯度30°—40°的大陸西岸,澳大利亞大陸和非洲大陸西南角等地,以地中海沿岸分布面積最廣、最典型。以北半球為例,夏季副熱帶高壓帶北移,為高壓控制,這里受熱帶大陸氣團影響,天氣晴朗乾燥、炎熱少雨;冬季副熱帶高壓帶南移,受西風帶(地中海鋒帶)影響,溫暖多雨。自然植被是常綠硬葉闊葉林和常綠灌木林。

(七)溫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布在溫帶亞洲大陸東部,

如我國華北、東北與蘇聯遠東地區。冬夏盛行風向明顯交替。冬季風,受極地大陸氣團控制,寒冷乾燥;夏季風,主要受熱帶海洋氣團影響,暖熱多雨。年較差大,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分配不均,相對集中在夏季,具有大陸性特徵。自然植被是落葉闊葉林或針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

(八)溫帶海洋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溫帶大陸西岸,如西歐、北美和南美西岸狹長地帶,以西歐為典型。這里常年受盛行西風影響,海洋氣流吹向大陸,海洋調節作用顯著。氣候特徵是:夏季溫度不高,冬季溫度不低,年較差小;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分配比較均勻。自然植被是溫帶落葉闊葉林。

(九)溫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內陸地區。這里距海洋遠,或有高山屏障,水分循環不活躍,主要受大陸氣團控制,降水稀少,氣候乾旱;夏季炎熱,冬季相當寒冷,氣溫年較差、日較差都大。自然植被是荒漠或荒漠草原或草原。

(十)亞寒帶大陸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北部,北美大陸北部。全年受極地大陸氣團和極地海洋氣團影響,冬季還受到冰洋氣團影響。冬季漫長嚴寒,暖季溫涼短促;降水量少,相對集中在夏季,蒸發弱,為濕潤地區。自然植被為針葉林。

(十一)極地苔原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北冰洋沿岸。常受冰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影響,終年嚴寒。最熱月平均氣溫1—5℃,降水少,蒸發弱,雲量較高。自然植被主要是苔原(苔蘚、地衣類)。

(十二)極地冰原氣候 主要分布在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島內部。全年非常嚴寒,各月平均氣溫都在0℃以下,為全球氣溫最低地區。南極大陸年平均氣溫-29℃—35℃,北極地區-22℃以下,全年多暴風雪。

(十三)高山高原氣候 主要分布在高大山地和大高原地區,如喜馬拉雅山、青藏高原、南美洲安第斯山等。高大山地,氣溫隨高度增高而降低,氣候垂直變化顯著,在一定高度內,濕度大、多雲霧、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風力愈強。我國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但輻射強,日照豐富,降水少,冬半年風力強勁。氣溫的年較差小,日較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