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點是什麼
我國自然資源方面的基本特點是:總量豐富,種類繁多,人均不足,相對短缺。煤、石油、天然氣,北方多而南方少;金屬資源、水資源,南方多而北方少;風力資源,西北地區、沿海地區和北方豐富。
一般來說假如獲取這個貨物的主要工程是收集和純化,而不是生產的話,那麼這個貨物是一種自然資源。采礦、採油、漁業和林業因此一般被看作獲取自然資源的工業,而農業則不是。自然資源是成為貨物的自然財富。
(1)中國自然資源上有什麼優勢擴展閱讀:
自然環境中與人類社會發展有關的、能被利用來產生使用價值並影響勞動生產率的自然諸要素,通常稱為自然資源,可分為有形自然資源(如土地、水體、動植物、礦產等)和無形的自然資源(如光資源、熱資源等)。
自然資源具有可用性、整體性、變化性、空間分布不均勻性和區域性等特點,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社會物質財富的源泉,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依據之一。對自然資源,可分類如下:生物資源,農業資源,森林資源,國土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氣候氣象,水資源等。
B. 中國的自然資源有哪些啊
中國的自然資源有:
1、土地資源。
海拔較高、起伏較大的山地中國土地資源進一步充分合理利用的潛力仍很大,除現有草地、耕地和林地外,估計全國還有約3300萬公頃的宜農荒地、6000多萬公頃的草山草坡和9000多萬公頃的宜林荒山、荒地和疏林地有待開發利用。
2、能源。
中國常規能源的資源品種齊全,是世界主要能源國家之一。煤炭資源豐富,1990年底煤炭保有量達9014.53億噸,居世界前列;水力資源尤為豐富,理論蘊藏量6.76億千瓦,居世界第1位;石油儲量除已探明部分以外,全國陸上和海上遠景儲量都很樂觀。
3、礦產資源。
中國是世界礦產種類多、分布廣、儲量大、大部分礦產資源能夠自給的少數國家之一。截至1990年底,中國已探明有一定儲量的礦種達148種。其中以有色金屬居優勢,鎢、銻、錫、汞、鉬、鋅、銅、鉍、釩、鈦、稀土、鋰等均佔世界前列。
4、水資源。
中國水資源初步估算為27115億立方米。中國河川多年平均徑流相當於世界徑流總量的5.8%(見中國水資源)。
5、森林資源。
中國現有森林面積1.24億公頃,雖佔世界第8位,但森林覆蓋率僅為12.98%,列世界第121位;森林蓄積量91.41億立方米,居世界第5位,其中有多種材質優良、經濟價值較高的樹種(見中國森林資源)。
6、生物資源。
中國生物資源非常豐富,僅種子植物即達2.45萬種,次於馬來西亞和巴西,居世界第3位。在種類繁多的植物中,經濟植物高達2411種,不僅提供各種食料、葯材、纖維和其他多種工業原料,並可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條件。
C. 我國自然資源有哪些優勢和不足
我國自然資源豐富,地大物博。但是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佔有量少,有些資源分布不均勻。所以從某些意義上來講不能成我國資源「地大物博」。
D. 我國自然資源的優勢
我們的
稀土資源
是非常豐富的,比如
鄂爾多斯市
就是主要靠這個發展起來的。
E. 中國在自然資源上有和優勢和劣勢
資源眾多 在世界的前幾位 但人均.... 就倒數了
濫砍濫伐的眾多
內蒙古草原退化嚴重,已經到了驚人的程度。6359萬多公頃可利用草地面積中,目前退化草地面積已達3867萬公頃,占可利用草原的60%。素以水草豐美著稱的全國重點牧區呼倫貝爾草原和錫林郭勒草原,退化面積分別達23%和41%,鄂爾多斯草原的退化最為嚴重,面積達68%以上。 以往沙塵暴基本上是從阿拉善盟和巴彥淖爾盟的沙漠地帶發起,今年卻東移到烏蘭察布盟和錫林郭勒盟,向世人拉響了最令人擔憂的生態警報:美麗的錫林郭勒草原也已嚴重沙化。內蒙古乃至世界上最為典型的草甸草原東烏珠穆沁旗,草場退化面積已佔全旗可利用草場的66%以上。 以荒漠草原為代表的阿拉善盟和伊克昭盟,草原退化、沙化之勢更為嚴峻。與五十年代相比,阿拉善左旗的草地覆蓋度降低了30%至50%,目前荒漠和半荒漠已佔到了這個旗草地的96.9%。 圖:2004年3月28日內蒙古發生「黑沙暴」
由於人們對工業高度發達的負面影響預料不夠,預防不利,導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機: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人類不斷的向環境排放污染物質。但由於大氣、水、土壤等的擴散、稀釋、氧化還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質的濃度和毒性會自然降低,這種現象叫做環境自凈。如果排放的物質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環境質量就會發生不良變化,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存,這就發生了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有各種分類: 按環境要素分: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類活動分:工業環境污染、城市環境污染、農業環境污染。 按造成環境污染的性質、來源分: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雜訊污染、放射性、電磁波)固體廢物污染、能源污染。
F. 中國自然資源的優勢和劣勢分別是什麼
中國自然資源的優勢有總量豐富、種類眾多等,劣勢在於人均佔有量少、分布不均、難以利用土地比例高等。
一、優勢
1、總量豐富
中國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公里,占亞洲大陸土地面積的22.1%,佔全世界陸地面積的 6.4%,是世界上國土面積廣闊的國家之一,位居世界第三。水能資源居世界第一位,海洋資源開發潛力巨大。煤炭資源豐富,1990年底煤炭保有量達9014.53億噸,居世界前列。
2、種類眾多
中國是世界上擁有野生動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幾乎擁有北半球所有植被的類型。各類型土地資源都有分布。中國是世界礦產種類多、分布廣、 儲量大、大部分礦產資源能夠自給的少數國家之一。截至1990年底,中國已探明有一定儲量的礦種達148種。
二、劣勢
1、人均佔有量少
中國自然資源人均佔有量都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如中國土地人均不足1公頃,而世界人均卻達3公頃;耕地人均約0.1公頃,世界人均約0.36公頃;草場資源人均約0.35公頃,世界人均為0.76公頃;森林人均0.107公頃,世界人均為0.65公頃;同時,在世界上45種主要礦產資源儲量價值比較中,人均卻居世界第10位。
2、主要資源分布不均
主要資源地區分布不平衡 中國自然資源地區分布很不平衡,尤以水、能源和礦產三種資源更為突出。
中國水資源的分布,南方多,北方少。能源方面,煤炭探明儲量將近80%分布於中國北方(其中64%集中於華北地區),10%在西南地區,而江南8省只佔2%;
石油探明儲量98%在北方。水力資源西南、西北、中南3大地區佔90%,其餘10%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地區。
中國東南部的滇、黔、桂、湘、贛、粵 6省具有世界上第1、2位的鎢、錫、銻、鋅、汞、鉛等儲量,成為中國礦產資源分布上一大特點。
自然資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對經濟發展、人民生活以及交通運輸有著重大的影響。
3、難以利用土地比例高
中國地形、氣候復雜,土地類型復雜。有些土地類型難以開發利用。例如,中國沙質荒漠、戈壁合占國土總面積的12%以上,改造、利用的難度很大。而對中國農業生產至關重要的耕地,所佔的比重僅12.68%(12,172萬公頃)。
(6)中國自然資源上有什麼優勢擴展閱讀
自然資源的分類
自然資源可以分為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資源指那些在較短時間內可以再生,或是可以循環使用的資源。如水資源、生物資源、土地資源。非可再生能源指那些在人類歷史時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產的資源。如礦產資源。
目前世界面臨著世界自然資源供不應求的自然資源危機。非再生資源和再生資源的總量都是有限的,面對世界經濟和人口不斷增長的壓力,自然資源危機將成為經濟增長的一個限制因素,盡管技術進步和市場的調節作用可使資源的利用范圍和效率不斷擴大和提高,但仍然需給予高度重視。
G. 中國的地理位置在世界上有什麼優勢
中國作為一個人口佔世界五分之一,土地面積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位的大國,在地理位置上有什麼優勢呢?
軍事優勢
我國的地理位置可以說是得天獨厚的,雖然現代化戰爭已經可以忽略傳統意義上的地形、環境等因素了,但單從傳統戰爭角度考慮,我國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完全可以納為易守難攻的典型。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我國還在青海盆地和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地區種植樹木和蘆薈,又在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等地區種草放牧,將這些被視為不可利用的土地合理利用。所以,隨著長期不斷的開發,將來我國可利用的土地資源一定會越來越多。
憑借著這些上天賦予我們的地理優勢,外加勤勞勇敢的民族性格,我國在短時間內已經實現了經濟騰飛。
H. 中國的自然資源是什麼
中國的自然資源是土地資源,能源,礦產,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
中國自然資源的特點概括如下: 豐富多樣、潛力巨大。 中國自然資源種類多,數量豐富,向有「地大物博」之說。
例如水資源,中國水資源初步估算為27115億立方米。中國河川多年平均徑流相當於世界徑流總量的5.8%。
礦產:
中國是世界礦產種類多、分布廣、 儲量大、大部分礦產資源能夠自給的少數國家之一。截至1990年底,中國已探明有一定儲量的礦種達148種。其中以有色金屬居優勢,鎢、銻、錫、汞、鉬、鋅、銅、鉍、釩、鈦、稀土、鋰等均佔世界前列。
如鎢的儲量為世界各國總儲量的 3倍多,稀土金屬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一半以上,銻的儲量佔世界儲量的44%。鉛、鐵、銀、錳、鎳等的儲量亦具世界意義。
鐵和錳的儲量雖均佔世界第3位,但貧礦多,富礦少;此外,還多伴生礦。如攀枝花鐵礦中,有釩、 鈦、 鎳等伴生。非金屬礦中的硫鐵礦、菱鎂礦亦居世界首位,磷礦居第2位,石棉等居世界前列。
I. 中國自然資源的特點
(1)自然資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和規律性
以淡水資源為例,一些地方十分豐富(如江南水鄉),可以發展淡水養殖(但在一些時段會發生水災),在某些地方就比較缺少(如西北乾旱地帶)。在新疆庫爾勒市,一年的降雨低於200毫米,蒸發量卻達2500~3000毫米;而在江漢平原的四湖流域地帶,地下水位很高,水災是當地需要注意的一個重要問題。在長江三峽大壩建成以前,每到汛期,人們為了不受水災危害,往往要耗去很多人力、財力和物力。
(2)自然資源的有限性和無限性
自然資源的有限性說明現實的自然資源是很有限的,但是開發利用及其轉化是無限的,這與科技水平關系很大。比如能源,如果只用石油或者煤炭作為能源,其儲藏量比較有限,消耗一噸就減少一噸,再生的時間很長。如果用水能、風能、太陽能、潮汐能、地熱能、生物能等作能源,不僅來源廣闊,也比較經濟。如太陽能,人們可以用作熱源、發電或作動力等多種用途,也可以借用科技支撐將有限的資源開發出無窮的效益。
(3)自然資源的多功能性
自然資源的多功能性表現在自然資源可以有多種用途。如玉米的秸稈,既可以作為養殖業的飼料喂養牲口,用做肥田的肥料,還可以用作沼氣的生產原料,也可以用作工業原料。
(4)自然資源的系統性
這里主要指的是各種自然資源彼此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形成一個整體系統,改變其中一種自然資源或生態系統某種成分,都會形成連鎖反應,從而影響整個自然資源系統的變化。如地表植被破壞→地表徑流增加→水土流失→土地資源損毀→地面蒸發增強→土壤水分減少→地表乾旱→地面空氣乾燥→氣候資源改變。
J. 中國目前自然資源的優勢和劣勢
中國自然資源概況 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重要條件,也是社會財富的主要來源.對國家的興衰至關重要。可以說,賣蠢00豐富程度與其在時空上的分布與組合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產業結構、經濟與外貿特徵以及將來經濟發展的趨勢。隨著世界人口規模的不斷擴大、人們對物質文明需求的不斷增長和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自然資源的重要性越來越為人們所認識。 中國地大物博,自然資源種類齊全,資源總量大,是世界上少有的幾個資源大國之一;但由於人口眾多,人均資源擁有量少,資源相對緊缺。中國資源具有兩重性。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人類明白地球表層環境和資源是人類持續生存的基礎。人類若想生存,必須維持在地球的承載能力之內。為此,全世界的各個國家和民族需要做到管理他們的環境資源並保持其能持續利用的狀態,降低過度的消費和浪費,將人口增長和資源消費統一起來,並認識到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的資源共享對策的重要性,最終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