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全球鋰資源能造多少車

全球鋰資源能造多少車

發布時間: 2022-08-16 06:20:24

A. 歐盟考慮將作為電動車電池關鍵材料的鋰列為有害物質,歐盟為何會這么做

歐盟考慮將作為電動車電池關鍵材料的鋰列為有害物質,歐盟為何會這么做?鋰價暴漲跟歐洲限鋰背後的原因其實是同一個事。就是全球的鋰資源在歐洲內部對汽車發展方向拖拖拉拉的時候基本被中美分完了。

現在這波無非是燃油派眼見鋰礦被瓜分完畢,電動派遭受重大打擊後的一波逆推。

不過電動化這事是中美的合謀,而中美想辦的事不是歐洲能攔得住的。

更坑的是歐洲人之前狂念嚎爹油的環保經來干涉中國,結果是把自己給洗腦了。燃油派也就到此為止了,翻不出什麼花來。

B. 為什麼鋰資源會受各國搶奪,它到底有什麼作用

鋰資源會受各國搶奪,它的主要作用是新能源汽車必備的原材料。

1.鋰資源是一種稀缺資源,它是製造新能源汽車必備的材料;

2.鋰資源是一種大宗商品,它的價格隨著資源股不斷上漲;

3.鋰資源現在供不應求,全世界都比較緊缺,如果沒有它很多企業都會停車和停工。

鋰資源是製造新能源汽車必備的原材料,現在新能源汽車處於時代的風口,為了能夠不影響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很多企業肯定會長期備貨,一般沒有鋰資源整個企業可能就會面臨停工和停產的局面,這是所有公司都不想發生的事情。鋰資源也是一種大宗商品,它的價格隨著資源股不斷上漲,如果現在不搶奪,今後價格可能會越來越高,而且鋰資源處於供不應求狀態,不是你有錢就一定能夠買到產品,所以鋰資源受到各國的搶奪。

三、鋰資源供不應求全球供應都比較緊張

疫情導致很多地方鋰礦企業沒有開工或者停產,鋰資源供不應求,全世界都比較緊張,如果這個時候不搶,後面可能就沒貨了,這也是鋰資源被各國搶奪的原因。

C. 鋰資源真的短缺嗎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對此是如何回應的

寧德時代老總曾毓群和特斯拉汽車CEO埃隆馬斯克曾一度在公開場合談及鋰的難題。7月21日,兩人又不謀而合花式回答了鋰資源是不是限定行業發展的難題。今天,曾毓群在2022全球動力鋰電池大會上表明,在新能源汽車銷售量高速發展中,上下游原材料的蹭熱點增添了全產業鏈短期的困惑,碳酸鋰、PVDF、六氟磷酸鋰等動力鋰電池原料在一年期限內出現價格暴漲。

寧德時代近些年通過一系列技術性來提升礦產資源的開發回收再利用。曾毓群稱,在材料回收行業,目前對鎳鈷錳的利用率已經達到99.3%,鋰的回收利用率也超過90%之上。到2035年之後,循環利用的退伍充電電池可以滿足很大一部分市場的需求。

D. 連續35周漲不停,為何鋰資源成全球熱搶的「香餑餑」

連續35周漲不停,鋰資源成全球熱搶的“香餑餑”主要原因是:

1.新能源汽車對鋰礦的需求非常大,鋰資源個股是最受益的群體;

2.鋰礦漲價,市場供不應求,鋰資源個股業績大增;

3.疫情導致全球鋰礦開工不足,鋰資源成為稀缺資源。

資本市場最大的魅力就是能夠讓我們感受到這個市場每天都有機會,不管大盤漲跌總有個股和板塊上漲,這也是股市能夠不斷吸引新人進場的原因。連續35周漲不停,鋰資源成全球熱搶的“香餑餑”主要原因還是新能源汽車對鋰礦的需求非常大,鋰資源個股成為最受益的群體,同時鋰礦開工不足,導致鋰礦漲價,市場供不應求,鋰資源個股業績大增,這是鋰資源被全球熱搶的真正原因。

三、疫情導致全球鋰礦開工不足

疫情對整個世界影響都非常大,疫情也導致全球鋰礦開工不足,鋰資源也成為了稀缺資源,稀缺資源本身就享有溢價,鋰礦成為全球熱搶的“香餑餑”這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E. 中國的鋰資源儲量僅佔全球的20%是真的嗎

報道稱,中國被認為消費了全球超過40%的鋰,但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數據顯示,中國的鋰資源儲量僅佔全球的20%,而智利的儲量佔到全球一半,全球三分之二的鋰都集中在南美。想確保鋰供應的中國企業自然瞄準了這里。

調查數據顯示,作為鋰交易指標的中國國內碳酸鋰價格在11月中旬漲至每噸15.9萬元。超過因投機資金流入而暴漲的2016年4月的峰值,刷新歷史最高紀錄。

報道稱,雖然取代鋰電池的新一代電池的開發不斷推進,但其被認為要到2020年以後才能實用化。在一舉向純電動汽車過渡的最近幾年,鋰資源爭奪戰會始終持續。

F. 據報道,全球將出現約50%的鋰需求缺口,為何會有這么大的缺口

一方面是因為鋰資源本來就非常少,主要集中在南美國家。一方面也跟目前的鋰資源需求有關,電動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催生出了鋰資源的需求。

我先講一下關於目前的大宗商品的基本問題,目前多類大宗商品的漲價幅度非常高,有些大宗商品的價格甚至在兩年之內上漲了200%以上。我們知道大宗商品是很多商品的必要成本,當大宗商品漲價的時候,會帶來隨之而來的物價上漲。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才會如此關注大宗商品的價格問題,鋰資源正是其中之一。

一、鋰資源本來就非常少。

我在網上看了相關的資料,目前全世界范圍內的鋰資源主要集中在南美國家,多數集中在阿根廷和智利這樣的國家。因為這些南美國家的生產力本來就不高,鋰資源的火熱需求也引發了很多勞務糾紛,鋰資源的開采成本再進一步提高,這就導致很多行業進口不到鋰資源。

G. 智利鋰礦禁私後 大眾、戴姆勒或成境外最大開采商

智利鋰礦開采「禁私」後,德國發展機構向智利遞交由大眾、戴姆勒推動的鋰開采可行性研究報告,在電動化資源爭奪戰中,大眾、戴姆勒或成智利最大境外鋰開采商,把控電池鏈生產源頭。

作者?|李響?????編輯?|王鑫

●?●?●

2月11日,有報道稱,大眾和戴姆勒呼籲智利可持續開采鋰礦,並委託機構游說智利政府採取措施,進行「可行性研究」。據悉,可行性研究包括和當地政府、社區和開發商進行磋商,希望共同開發可行性計劃,保證鋰礦可持續開采。

在電動汽車大潮到來之前,各跨國車企對於供應鏈的擔憂日益加劇。鋰作為動力電池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元素,已經成為汽車產業中炙手可熱的原材料。資料顯示,2019年新能源車全球銷量增長6%至221萬輛,鋰電測算總裝機量達112GWh,同比增長20%。隨著汽車產業向電氣化轉型的腳步不斷加快,相關機構預測,預計到2023年,全球鋰需求將增加一倍以上。

此前,有汽車企業已布局鋰資源,在行業人士眼中,車企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只顧整車與效益,若不想在發展電動化時制約,就必須從鋰源頭入手,誰越早下手越能在這場「大戰」中享有主動權。

1

智利鋰儲量大、產量低

據礦業機構Roskil推算,全球76%鋰資源分布於鹽湖,24%為礦石。鹽湖資源主要集中在智利、美國、玻利維亞、阿根廷、俄羅斯和中國,已探明重要的含鋰鹽湖有智利的阿塔卡瑪、玻利維亞的烏尤尼、阿根廷的霍姆布雷托、中東的死海、中國西藏扎布耶和青海鹽湖等。

智利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鋰儲量,根據此前公布的數據智利鋰儲量佔全球52%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智利的鋰產量幾乎沒有變化,在2017年澳大利亞超越智利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鋰生產國。

經過梳理發現,智利僅有的兩家生產商SQM和美國雅寶公司一直難以提高產量。資料顯示,SQM目前的年生產能力為70000噸碳酸鋰和13500噸氫氧化鋰。不過,SQM希望到2021年下半年將碳酸鋰產量增至12萬噸,氫氧化鋰產量增至近3萬噸,到2023年底將產量增至16萬噸。

雖然智利在法律上也表示「允許任何人(任何當地或國外的個人或公司)獲取或申請采礦權」,但由於鋰開采帶來的環境影響,當地人和活動人士反對鋰開採的新項目落地,原有礦業企業的產量也難以提升,鋰資源開采商業化程度低。在意識到這些問題的時候,2019年7月智利眾議院擬將發展鋰產業列為國策,依託便利的海洋運輸發展鋰。

2

大眾、戴姆勒推動「可行性研究」

游說記錄顯示,德國發展機構GIZ,以及公私合營組織智利基金會所組成的一個團隊,在今年1月與智利最高環境監管機構SMA的負責人會面,並正式提交了「可行性研究」計劃。其中包括和當地政府、社區和開發商進行磋商,希望共同開發可行性計劃,保證鋰礦可持續開采。

分析人士認為:「這時候,大眾和戴姆勒通過GIZ以「德國政府」的名義向智利提交鋰礦可持續開采可行性研究,表明這已經不再是企業間的行為。」根據GIZ官方網站所示,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是一家致力於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國際合作企業,作為雙邊合作的工具代表德國政府行事。

除此外,隨著全球汽車電動車浪潮加劇,大眾集團與戴姆勒集團已開始布局自身電動化。根據大眾此前的相關規劃將在2025年實現電動汽車占總體銷量四分之一的目標,戴姆勒同樣做出至2030年電動車型將占據新車銷量一半以上份額的規劃。在電動車平台上,大眾與戴姆勒分別開發MQB與EQ平台,與此同時,兩家企業的電池工廠都在積極擴充產能。

當電動供應商出現產能斷供的情況時,汽車製造商意識到僅僅只靠電池供應商是不能完全滿足未來的電動汽車發展狀態。但在發展初期,為了保證電池的供應充足只能選擇多家電池供應商。如今,隨著布局逐漸完善,汽車製造企業能夠在產業鏈中實現更深層次的探入。

3

汽車企業開啟資源爭奪戰

近期有報道稱,由於LG化學的動力電池短缺,捷豹宣布將從2月17日開始關閉奧地利格拉茨的I-PACE生產線一周時間。由於I-PACE在歐洲銷量占據捷豹歐洲銷量的16%,停產一周勢必會對捷豹造成負面影響。雖然捷豹早在2018年就與三星SDI簽署了合作協議,擴展供應商,但目前LG化學仍然是捷豹的主要電池供應商。

要知道,大眾汽車已選擇LG化學、三星SDI以及SKInnovation等公司作為歐洲的電池供應商,早在2019年5月,三星與大眾汽車就有了無法提供既定數量的電池的情況發生。這一次,除了捷豹,奧迪、賓士也因為LG化學的電池供應問題變更了e-teon和EQC的生產計劃,EQC生產目標從6萬輛削減至3萬輛,而奧迪e-tron延遲了投產時間。

動力電池的產量不足已成為制約車企發展電動汽車的關鍵難題,為了應對這個難題,大眾、豐田、通用、特斯拉等車企都已經開始進行動力電池的研發與生產。在行業人士看來,電動車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使得車企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只顧整車產品生產製造即可,車企若想發展新能源不被制約掣肘,則必須從原材料源頭入手。寶馬也曾表示將從2020年開始直接采購鈷和鋰。可以預見,這場世界規模的鋰資源搶奪大戰會愈演愈烈,畢竟鋰資源屬於非可再生資源,誰越早下手越能在這場「大戰」中享有主動權,把控自己的生產節奏。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H. 世界上鋰有幾噸

世界上鋰礦儲量約1600萬噸。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鋰礦儲量約1600萬噸。其中智利儲量高達750萬噸,佔全球總儲量的51.8%。此外,中國(320萬噸,20.00%)、阿根廷(200萬噸,12.5%)、澳大利亞(270萬噸,16.88%)等國儲量也較豐富。

I. 電動車產量激增引發材料危機 鋰鈷鎳等資源如何合理利用

一直以來,全球汽車行業普遍認為,電動化意味著從化石燃料到電的能源革命,不過日前有研究報告指出,隨著全球主要汽車製造商紛紛提高電動汽車的產量,勢必將會引發一場新的資源危機:部分製造動力電池的金屬將會在未來數年內出現較為嚴重的供應短缺。

2025年,電動汽車在乘用車銷量種的佔比將達到7%,而到2040年,這一比例將達到38%。目前電動汽車僅佔全球汽車總量的0.5%。但是,Montgomery預計「大多數汽車製造商計劃到2050年實現完全電動化。」

J. 全球鋰資源夠用多少年

全球鋰資源夠用10年。

國際上鋰的儲備已經只能用10年,回收循環體系定是未來,資源有限,循環無限。電動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拉升了市場對動力電池的需求。

動力電池所需的鋰、鈷、鎳等原材料主要依賴進口,且長期來看已出現供應不足風險。我國雖在這些資源的開采和回收技術上處世界領先水平,但產能利用率偏低;廢舊電池回收利用雖被認為是降低供應風險的有效途徑,但行業發展仍待規范。

鋰礦分布:

如果把鋰礦資源完全開發出來,南美窮國玻利維亞將富可匹敵中東巨頭沙烏地阿拉伯。中國鋰礦資源按基礎儲量計,佔全世界的13.7%;按儲量計,佔全世界的25.7%。

值得指出的是,應用最廣泛因而更重要的碳酸鋰,是生產二次鋰鹽和金屬鋰的基礎材料,因而是鋰工業中最關鍵的產品,其它工業鋰產品則基本上都是碳酸鋰的下游產品。

截至2007年底,全球碳酸鋰需求量約為9.3萬噸,比上年增長7.4%。近10年來年平均年增長率達7%以上。智利、中國和阿根廷是碳酸鋰產能最大的3個國家,2007年,該3國滿足了全球94%的碳酸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