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什麼是能源資源生物化工
擴展閱讀
如何養一隻雞的成本 2025-05-14 15:54:21
報關單運輸工具怎麼填寫 2025-05-14 15:48:36

什麼是能源資源生物化工

發布時間: 2022-08-12 11:06:41

❶ 生物能源包括哪些內容

  • 生物質包括植物、動物及其排泄物、垃圾及有機廢水等幾大類。

  • 廣義上講,生物質是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機物,它的能量最初來源於太陽能,所以生物質能是太陽能的一種,它的生成過程如下:

    葉綠素

    CO2+H2O+太陽能(CH2O)+O2

  • 生物能源既不同於常規的礦物能源,又有別於其他新能源,兼有兩者的特點和優勢,是人類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生物能源是指通過生物的活動,將生物質、水或其他無機物轉化為沼氣、氫氣等可燃氣體或乙醇、油脂類可燃液體為載體的可再生能源。

❷ 什麼是能源化工

能源說白了那就是,跟石油、煤炭、風能、水能有關的化工工藝過程,就是後續加工

❸ 生物化工包含哪幾個方面

生物化工是一門研究和解決有關生物物系參與的化工生產或化工技術的工藝和工程問題的
科學,也是生物技術與化學工程相結合而形
成的科學。其技術實質是以具有生物活性的
酶為催化劑代替傳統化工使用的一般化學催
化劑。由於酶催化劑具有反應條件溫和、能
耗低、效率高、選擇性強、三廢少、可利用
再生資源及能合成復雜有機化合物等優點,
所以藉助酶或微生物可合成種類繁多、范圍
極廣的有機化合物,如大噸位的有機溶劑、氨
基酸、精細化工產品、醫葯產品、生物農葯
等。它不僅能生產化學結構簡單的小分子化
合物,而且能製造出用傳統方法極難合成的
復雜結構化合物,還可選擇性地產生具有光
學旋光性的立體結構產品。生物化工還廣泛
地用於工業廢水處理。生物化工是生物學、化學、工程學等多學科組成的交叉學科,研究有生物體或生物活性物質參與的過程中的基本理論和工程技術。它是一級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和重點發展的二級學科,在生物技術產業化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生物能源一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它是僅次於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而居於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第四位的能源,在整個能源系統中佔有重要地位。有關專家估計,生物質能極有可能成為未來可持續能源系統的組成部分,到下世紀中葉,採用新技術生產的各種生物質替代燃料將佔全球總能耗的40%以上。
當前,能源緊張和環保問題日益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迫切需要建構一個穩定、經濟、清潔和安全的能源供應體系。因此,補充替代能源的選擇勢在必行。

❹ 什麼是能源 能源和資源有何不同

一般來說能源指的是能夠產生能量供人類使用的的資源,譬如煤和天然氣,石油,還有一些生物燃料。
資源的范圍很廣,能源,土地,空氣,都屬於資源。
明白了沒有

❺ 什麼是生物能源

生物能源,又稱綠色能源,它是指從生物質中得到的能源,是人類最早利用的能源。生物能源是由太陽能轉化而來的,只要有太陽,生物能源就會取之不盡。其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生物質,生物能的在使用過程中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形成一個物質的循環過程,從理論上看二氧化碳的凈排放其實為零。生物能源是一種可再生的綠色環保能源,是可以不斷開發和使用的生物能源,其符合可持續科學發展觀和循環經濟的理念。因此,利用高科技技術手段開發生物能源,已成為當今世界發達國家在能源戰略方面的重要部分。

生物能一直與太陽能、風能、水能以及地熱能等一起作為新能源的代表,現在它受關注的程度卻直線上升。據科學家們提供的資料顯示,全球每年由光合作用產生的生物質為1440億噸~11800億噸。從理論上講,在自然光照的條件下,太陽光能轉化率為18.7%~28%,而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光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只有10%~18%,有此可以看出,生物能挖掘的潛力還非常大。而對於風能和太陽能來講,它們都還存在一定的技術問題和成本問題,所以普及推廣相當不易。

目前,由於全球油價高走,因此各國都在努力開發可再生的替代能源,其中乙醇是最被看好的能源之一。乙醇的近期市場是用於車輛的燃料,由於乙醇無污染、可再生,又比石油價格低廉,因此乙醇將順理成章地進入以石化為基礎原料的領域。同時,乙醇還可以廣泛適用於食品、飲料、醫葯、香精、香料等加工領域,是一種優良的日用化工基本原料。

由於人類對乙醇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而乙醇的主要原料是以玉米、小麥等為主的糧食作物,如果長此下去的話,將對人類的溫飽問題帶來一定的威脅,所以這時,「非糧」乙醇被推上了科技前沿,人類將迎來非糧生物能源的新時代。目前,廣西已成為中國首個推廣使用非糧原料生產乙醇汽油的省份,使用的乙醇燃料是以非糧作物木薯為原料生產的。這標志著中國生物能源的發展向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今後中國將逐步走向「非糧化」。

生物質可以很好的把太陽能吸收和儲存起來。太陽能照射到地球上後,其能量一部分轉化為熱能,一部分則被植物所吸收,轉化為了生物質能。由於轉化為熱能的太陽能能量密度非常低,從而不容易被人類所收集,只有利用很少的一部分,其他大部分就儲存於大氣和地球中的其他物質中;生物質在光合作用下,能夠把太陽能收集起來,儲存在有機物中,這些能量就是人類發展所需能源的源泉和基礎。基於這種獨特的形成過程,生物質能既不同於常規的礦物能源,又有別於其他的新能源,從而具有兩者的特點和優勢,成為了人類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研究人員還指出,隨著以基因技術為代表的現代科技的推廣和應用,以纖維質為原料生產乙醇正在逐步成為現實。纖維質可以說是地球上資源儲存量最為豐富的可再生資源,它主要包括草、紅薯、甘蔗、土豆等不與口糧爭地、爭水的高產、高糖或耐旱、耐鹼經濟作物,還包括秸稈、農作物殼皮、樹枝、落葉、果殼林業邊腳余料和城鄉固體垃圾,這些原料可謂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據科學家測算,中國每年只要把農作物秸稈資源的一半轉化為乙醇,就將超過中國每年汽油消耗量的1.2倍以上。因此,專家指出,只有用纖維質作為乙醇的生產原料,才能滿足於人類在未來石油時代對液體能源的大量需求。

21世紀是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新世紀,可持續發展也是當前經濟發展的趨勢所在。面對化石能源的枯竭和環境的污染,生物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光明。生物能源作為可再生、非常環保的新能源,具有無法超越的優越性,必將推動21世紀的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工作更上新台階。

❻ 急需化學能源的概念

二十世紀的化學發展歷程化學是一門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科學,實驗與理論一直是化學研究中相互依賴、彼此促進的兩個方面。進入20世紀以後,由於受到自然科學其他學科發展的影響,並廣泛地應用了當代科學的理論、技術和方法,化學在認識物質的組成、結構、合成和測試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展,而且在理論方面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在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和物理化學四大分支學科的基礎上產生了新的化學分支學科。近代物理的理論和技術、數學方法及計算機技術在化學中的應用,對現代化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19世紀末,電子、X射現和放射性的發現為化學在20世紀的重大進展創造了條件。

在結構化學方面,由於電子的發現開始並確立的現代的有核原子模型,不僅豐富和深化了對元素周期表的認識,而且發展了分子理論。應用量子力學研究分子結構,產生了量子化學。

從氫分子結構的研究開始,逐步揭示了化學鍵的本質,先後創立了價鍵理論、分子軌道理論和佩位場理論。化學反應理論也隨著深入到微觀境界。應用X射現作為研究物質結構的新分析手段,可以洞察物質的晶體化學結構。測定化學立體結構的衍射方法,有X射線衍射、電子衍射和中子衍射等方法。其中以X射線衍射法的應用所積累的精密分子立體結構信息最多。

研究物質結構的譜學方法也由可見光譜、紫外光譜、紅外光譜擴展到核磁共振譜、電子自選共振譜、光電子能譜、射線共振光譜、穆斯堡爾譜等,與計算機聯用後,積累大量物質結構與性能相關的資料,正由經驗向理論發展。電子顯微鏡放大倍數不斷提高,人們以可直接觀察分子的結構。

經典的元素學說由於放射性的發現而產生深刻的變革。從放射性衰變理論的創立、同位素的發現到人工核反應和核裂變的實現、氘的發現、中子和正電子及其它基本粒子的發現,不僅是人類的認識深入到亞原子層次,而且創立了相應的實驗方法和理論;不僅實現了古代煉丹家轉變元素的思想,而且改變了人的宇宙觀。

作為20世紀的時代標志,人類開始掌握和使用核能。放射化學和核化學等分支學科相繼產生,並迅速發展;同位素地質學、同位素宇宙化學等交叉學科接踵誕生。元素周期表擴充了,以有109號元素,並且正在探索超重元素以驗證元素「穩定島假說」。與現代宇宙學相依存的元素起源學說和與演化學說密切相關的核素年齡測定等工作,都在不斷補充和更新元素的觀念。

在化學反應理論方面,由於對分子結構和化學鍵的認識的提高,經典的、統計的反應理論以進一步深化,在過渡態理論建立後,逐漸向微觀的反應理論發展,用分子軌道理論研究微觀的反應機理,並逐漸建立了分子軌道對稱守恆定律和前線軌道理論。分子束、激光和等離子技術的應用,使得對不穩定化學物種的檢測和研究成為現實,從而化學動力學已有可能從經典的、統計的宏觀動力學深入到單個分子或原子水平的微觀反應動力學。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得分子、電子結構和化學反映的量子化學計算、化學統計、化學模式識別,以及大規模術技的處理和綜合等方面,都得到較大的進展,有的已經逐步進入化學教育之中。關於催化作用的研究,以提出了各種模型和理論,從無機催化進入有機催化和僧物催化,開始從分子微觀結構和尺寸的角度核生物物理有機化學的角度,來研究酶類的作用和酶類的結構與其功能的關系。

分析方法和手段是化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一方面,經典的成分和組成分析方法仍在不斷改進,分析靈敏度從常量發展到微量、超微量、痕量;另一方面,發展初許多新的分析方法,可深入到進行結構分析,構象測定,同位素測定,各種活潑中間體如自由基、離子基、卡賓、氮賓、卡拜等的直接測定,以及對短壽命亞穩態分子的檢測等。分離技術也不斷革新,離子交換、膜技術、色譜法等等。

合成各種物質,是化學研究的目的之一。在無機合成方面,首先合成的是氨。氨的合成不僅開創了無機合成工業,而且帶動了催化化學,發展了化學熱力學和反應動力學。後來相繼合成的有紅寶石、人造水晶、硼氫化合物、金剛石、半導體、超導材料和二茂鐵等配位化合物。

在電子技術、核工業、航天技術等現代工業技術的推動下,各種超純物質、新型化合物和特殊需要的材料的生產技術都得到了較大發展。稀有氣體化合物的合成成功又向化學家提出了新的挑戰,需要對零族元素的化學性質重新加以研究。無機化學在與有機化學、生物化學、物理化學等學科相互滲透中產生了有
機金屬化學、生物無機化學、無機固體化學等新興學科。

酚醛樹脂的合成,開辟了高分子科學領域。20世紀30年代聚醯胺纖維的合成,使高分子的概念得到廣泛的確認。後來,高分子的合成、結構和性能研究、應用三方面保持互相配合和促進,使高分子化學得以迅速發展。

各種高分子材料合成和應用,為現代工農業、交通運輸、醫療衛生、軍事技術,以及人們衣食住行各方面,提供了多種性能優異而成本較低的重要材料,成為現代物質文明的重要標志。高分子工業發展為化學工業的重要支柱。

20世紀是有機合成的黃金時代。化學的分離手段和結構分析方法已經有了很大發展,許多天然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問題紛紛獲得圓滿解決,還發現了許多新的重要的有機反應和專一性有機試劑,在此基礎上,精細有機合成,特別是在不對稱合成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

一方面,合成了各種有特種結構和特種性能的有機化合物;另一方面,合成了從不穩定的自由基到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核酸等生命基礎物質。有機化學家還合成了有復雜結構的天然有機化合物和有特效的葯物。這些成就對促進科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為合成有高度生物活性的物質,並與其他學科協同解決有生命物質的合成問題及解決前生命物質的化學問題等,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0世紀以來,化學發展的趨勢可以歸納為:有宏觀向微觀、有定性向定量、有穩定態向亞穩定態發展,由經驗逐漸上升到理論,再用於指導設計和開創新的研究。一方面,為生產和技術部門提供盡可能多的新物質、新材料;另一方面,在與其它自然科學相互滲透的進程中不斷產生新學科,並向探索生命科學和宇宙起源的方向發展。

化學的學科分類

化學在發展過程中,依照所研究的分子類別和研究手段、目的、任務的不同,派生出不同層次的許多分支。在20世紀20年代以前,化學傳統地分為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和分析化學四個分支。20年代以後,由於世界經濟的高速發展,化學鍵的電子理論和量子力學的誕生、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興起,化學研究在理論上和實驗技術上都獲得了新的手段,導致這門學科從30年代以來飛躍發展,出現了嶄新的面貌。現在把化學內容一般分為生物化學、有機化學、高分子化學、應用化學和化學工程學、物理化學、無機化學等五大類共80項,實際包括了七大分支學科。

根據當今化學學科的發展以及它與天文學、物理學、數學、生物學、醫學、地學等學科相互滲透的情況,化學可作如下分類:

無機化學:元素化學、無機合成化學、無機固體化學、配位化學、生物無機化學、有機金屬化學等

有機化學:天有機化學、一般有機化學、有機合成化學、金屬和非金屬有機化學、物力有機化學、生物有
機化學、有機分析化學。

物理化學:化學熱力學、結構化學、化學動力學、分門物理化學。

分析化學:化學分析、儀器和新技術分析。

高分子化學:天然高分子化學、高分子合成化學、高分子物理化學、高聚物應用、高分子物力。

核化學核放射性化學:放射性元素化學、放射分析化學、輻射化學、同位素化學、核化學。

生物化學:一般生物化學、酶類、微生物化學、植物化學、免疫化學、發酵和生物工程、食品化學等。

其它與化學有關的邊緣學科還有:地球化學、海洋化學、大氣化學、環境化學、宇宙化學、星際化學等

❼ 什麼是生物能源,生物能源能不能替代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

地球上每年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達2×1011t,含能量達3×1021J,因此每年通過光合作用貯存在植物的枝、莖、葉中的太陽能,相當於全世界每年耗能量的10倍。生物質遍布世界各地,其蘊藏量極大,僅地球上的植物,每年生產量就像當於現階段人類消耗礦物能的20倍,或相當於世界現有人口食物能量的160倍。雖然不同國家單位面積生物質的產量差異很大,但地球上每個國家都有某種形式的生物質,生物質能是熱能的來源,為人類提供了基本燃料。
開發「綠色能源」已成為當今世界上工業化國家開源節流、化害為利和保護環境的重要手段。至少有14個工業化國家在開發「綠色能源」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績,其中有些國家通過實施「綠色能源」政策,在相當大程度上緩解了本國能源不足的矛盾,而且顯著改善了環境。
我國擁有豐富的生物質能資源,我國理論生物質能資源50億噸左右。現階段可供利用開發的資源主要為生物質廢棄物,包括農作物秸稈、薪柴、禽畜糞便、工業有機廢棄物和城市固體有機垃圾等。然而,由於農業、林業、工業及生活方面的生物質資源狀況非常復雜,缺乏相關的統計資料和數據,以及各類生物質能資源間以各種復雜的方式相互影響,因此,生物質的消耗量是最難確定或估計的。
近年來,我國在生物質能利用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特別是沼氣技術,每年所生產能源己達115萬噸油當量,占農村能源的0.24%;由節柴炕灶每年所節約的能量己達52.5萬噸油當量。
我國政府及有關部門對生物質能源利用也極為重視,己連續在四個國家五年計劃將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列為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開展了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如戶用沼氣池、節柴炕灶、薪炭林、大中型沼氣工程、生物質壓塊成型、氣化與氣化發電、生物質液體燃料等,取得了多項優秀成果。政策方面,2005年2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1月1日起已經正式實施,並於2006年陸續出台了相應的配套措施。這表明我國政府已在法律上明確了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質能在現代能源中的地位,並在政策上給予了巨大優惠支持,因此,我國生物質能發展前景和投資前景極為廣闊。

<生物能源>(中國投資咨詢網)

第一章 生物質能概述
1.1 生物質能的概念與形態
1.1.1 生物質能的含義
1.1.2 生物質能的種類與形態
1.1.3 生物質能的優缺點
1.2 生物質能的性質與用途
1.2.1 生物質的重要性
1.2.2 與常規能源的相似性及可獲得性
1.2.3 生物質能源的可再生性及潔凈性
1.3 生物能源的開發范圍
1.3.1 植物酒精成為綠色石油
1.3.2 利用甲醇的植物發電
1.3.3 生產石油的草木
1.3.4 藻類生物能源的利用
1.3.5 海中藻菌能源開發
1.3.6 薪柴與「能源林」推廣
1.3.7 變垃圾為寶的沼氣池
1.3.8 人體生物發電的開發利用
1.3.9 細菌采礦技術的研究
第二章 全球生物質能的開發和利用
2.1 國際生物質能開發利用綜述
2.1.1 全球生物質能開發與利用回顧
2.1.2 歐洲各國生物能源研究機構簡介
2.1.3 歐盟國家生物質能發展政策分析
2.2 美國
2.2.1 美國生物質能研發概況
2.2.2 美國生物質能的研究領域
2.2.3 美國將大力開發燃料乙醇和生物燃油
2.3 德國
2.3.1 德國生物質能的研發和應用狀況
2.3.2 德國積極發展生物質能替代石油
2.3.3 德國生物柴油生產和銷售狀況
2.4 日本
2.4.1 日本生物質能的研究計劃
2.4.2 日本生物質能發電應用狀況
2.4.3 日本生物質能源綜合戰略分析
2.5 其它國家
2.5.1 英國大力發展生物質能產業
2.5.2 瑞典生物質能發展概述
2.5.3 巴西大力開發生物質能源
2.5.4 農業為法國發展生物燃料奠定基礎
2.5.5 印度生物質能開發與利用概況
2.5.6 泰國積極拓展生物能源領域
第三章 中國生物質能開發和利用狀況
3.1 中國生物質能發展概述
3.1.1 我國生物質能的資源概況
3.1.2 解析我國發展生物質能的動因
3.1.3 我國對生物質能的應用狀況
3.1.4 我國生物質能發展的示範工程
3.1.5 我國發展生物質能的主要成就
3.2 全國各地生物質能利用情況
3.2.1 四川省生物質能資源及利用狀況
3.2.2 內蒙古生物質能源發展狀況及開發建議
3.2.3 湖北省生物質能集約化應用方向與途徑
3.2.4 上海生物質能發展環境與建議
3.3 開發與利用生物質能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3.3.1 生物質能利用尚存三大瓶頸
3.3.2 消極因素阻礙生物質能的發展
3.3.3 生物質能開發與國外相比存在的差距
3.3.4 我國發展生物質能的主要策略
3.3.5 未來生物質能發展的基本方向
第四章 中國農村生物質能的開發與利用
4.1 農村生物質能的資源狀況
4.1.1 我國農村農作物秸稈資源豐富
4.1.2 農村畜禽養殖場糞便資源狀況
4.1.3 林業及其加工廢棄物資源狀況
4.2 農村生物質能源利用狀況
4.2.1 我國農村生物質能利用狀況回顧
4.2.2 發展農村生物質能對能源農業的意義
4.2.3 我國農村生物質能開發的主要策略
4.2.4 未來農村生物質能發展戰略目標
4.3 主要地區農村生物能源利用狀況
4.3.1 江蘇農村的生物質能利用狀況
4.3.2 北京加速農村生物質能源推廣
4.3.3 吉林生物質能源項目的使用概況
第五章 生物質能開發與應用技術分析
5.1 生物質能技術的相關介紹
5.1.1 生物質液化技術
5.1.2 生物質氣化技術
5.1.3 生物質發電技術
5.1.4 生物質熱解綜合技術
5.1.5 生物質固化成型技術
5.2 世界生物質能開發技術分析
5.2.1 國外生物質能技術的發展狀況
5.2.2 世界種植「石油」作物技術概況
5.2.3 歐洲生物質能開發與利用技術分析
5.3 中國生物質能技術的發展
5.3.1 我國生物質能技術的主要類別
5.3.2 中國生物質熱解液化技術概要
5.3.3 我國生物質能技術存在的主要問題
5.3.4 發展我國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的策略
5.3.5 我國生物質能利用技術開發建議
第六章 生物柴油
6.1 生物柴油簡介
6.1.1 生物柴油的概念
6.1.2 生物柴油的特性
6.1.3 生物柴油的生產工藝
6.1.4 生物柴油的優勢與效益
6.2 生物柴油生產的原料來源
6.2.1 油菜成為生物柴油的首選原料
6.2.2 用廉價廢舊原料生產生物柴油
6.2.3 花生油下腳廢料開發出生物柴油
6.2.4 潲水油可以成為生物柴油原料
6.3 國際生物柴油行業分析
6.3.1 世界生物柴油發展迅速的原因
6.3.2 歐盟生物柴油行業發展現狀
6.3.3 美國生物柴油行業發展狀況
6.3.4 巴西將提前實現生物柴油發展目標
6.3.5 2007年德國將是生物柴油凈出口國
6.3.6 2007年馬來西亞將提高生物柴油產量
6.4 我國生物柴油產業發展概述
6.4.1 發展生物柴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6.4.2 我國生物柴油產業尚在初級階段
6.4.3 我國生物柴油技術發展的成就
6.5 2005-2007年生物柴油產業發展分析
6.5.1 2005年「生物柴油」植物栽培獲突破
6.5.2 2006年生物柴油產業迎來投資高潮
6.5.3 2007年環保生物柴油試產成功
6.6 生物柴油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
6.6.1 我國生物柴油商業化應用的障礙
6.6.2 突破生物柴油產業發展瓶頸的對策
6.6.3 價格和原料供應問題的解決途徑
6.6.4 解析生物柴油發展中的法律欠缺
6.6.5 推動中國生物柴油發展的政策建議
6.7 生物柴油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6.7.1 生物柴油在國內的商業化未來
6.7.2 我國生物柴油的市場前景廣闊
第七章 燃料乙醇
7.1 燃料乙醇簡介
7.1.1 燃料乙醇含義
7.1.2 燃料乙醇的重要作用
7.1.3 變性燃料乙醇簡介
7.1.4 變性燃料乙醇國家標准
7.2 燃料乙醇生產原料分析
7.2.1 甘蔗是理想的燃料酒精作物
7.2.2 玉米生產燃料乙醇潛力巨大
7.2.3 不同類型原料的綜合比選
7.2.4 發展燃料乙醇原料產業的建議
7.3 國際燃料乙醇產業分析
7.3.1 世界燃料乙醇工業發展回顧
7.3.2 歐洲國家推廣應用燃料乙醇概況
7.3.3 乙醇燃料在美國的應用推廣過程
7.3.4 巴西政府大力發展燃料乙醇工業
7.3.5 全球燃料乙醇替代汽油展望
7.4 中國燃料乙醇產業分析
7.4.1 中國燃料乙醇的生產與應用回顧
7.4.2 中國燃料乙醇推廣的實踐經驗
7.4.3 我國發展燃料乙醇工業的基本原則
7.4.4 燃料乙醇企業面臨成本高的難題
7.4.5 發展國內燃料乙醇工業的若干建議
7.5 中國燃料乙醇市場分析
7.5.1 我國燃料乙醇市場簡況
7.5.2 燃料乙醇定價與經濟性分析
7.5.3 燃料乙醇需求增加使玉米供應出現缺口
7.5.4 推廣應用燃料乙醇的經驗策略
7.6 燃料乙醇的發展前景和趨勢
7.6.1 未來燃料乙醇工業發展前景展望
7.6.2 我國燃料乙醇工業市場前景廣闊
7.6.3 木薯製造燃料乙醇的市場前景廣闊
第八章 生物質能發電
8.1 國際生物質能發電情況
8.1.1 世界生物質能發電技術日趨成熟
8.1.2 北美地區生物質能發電發展概況
8.1.3 歐盟地區生物質能發電發展分析
8.1.4 生物質能發電未來的前景預測
8.2 中國生物質能發電產業分析
8.2.1 加快生物質發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8.2.2 內地主要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情況
8.2.3 發展生物質發電對新農村建設意義重大
8.3 沼氣發電
8.3.1 發展我國農村沼氣發電的意義重大
8.3.2 我國農村沼氣發電的應用技術分析
8.3.3 沼氣綜合利用發電的經濟效益分析
8.3.4 沼氣發電商業化發展的障礙與對策
8.3.5 未來我國農村沼氣發電的發展前景
8.4 2004-2006年沼氣發電項目運行狀況
8.4.1 2004年無錫市的沼氣發電電量大增
8.4.2 2005年浙江省最大的沼氣發電項目成功運行
8.4.3 2006年四川首個沼氣發電站在雙流建成
8.4.4 2006年徐州建成首家沼氣發電工程
8.4.5 2006年蘭州大型沼氣發電機組試車成功
8.5 秸稈發電
8.5.1 中國秸稈發電發展概況
8.5.2 中國應著力推進秸稈發電事業
8.5.3 國內秸稈發電的技術分析
8.6 生物質氣化發電
8.6.1 發展生物質氣化發電技術的意義
8.6.2 中國生物質氣化發電技術的現狀
8.6.3 中小型氣化發電技術的現狀和問題
8.6.4 生物質氣化發電技術的經濟性分析
8.6.5 生物質氣化發電技術應用市場分析
8.6.6 生物質氣化發電技術的發展策略
8.6.7 國家對生物質氣化發電的政策支持
第九章 生物質能產業投資分析
9.1 投資生物質能產業的政策環境
9.1.1 我國開發生物質能的有利政策
9.1.2 發展生物質能的財政政策解讀
9.1.3 農村能源發展的政策保障與戰略思考
9.1.4 我國燃料乙醇工業的相關政策剖析
9.2 投資機會與投資成本分析
9.2.1 中國優先發展的生物能源項目
9.2.2 燃料乙醇行業已成投資熱點
9.2.3 國內推廣生物柴油的時機成熟
9.2.4 投資生物柴油的經濟成本分析
9.3 投資生物質能產業的若干建議
9.3.1 生物質能利用應考慮的幾個因素
9.3.2 投資生物質能發電項目亟需謹慎
9.3.3 開發燃料乙醇應關注三大問題
第十章 生物質能利用的發展前景
10.1 全球生物質能的發展前景分析
10.1.1 未來全球將面臨能源危機的挑戰
10.1.2 全球生物能源利用潛力預測
10.1.3 全球生物質能的發展前景廣闊
10.2 中國生物質能的利用前景
10.2.1 我國開發利用生物質能具有廣闊前景
10.2.2 我國生物質能資源潛力巨大
10.2.3 中國林業發展生物質能源潛力巨大
10.3 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的未來展望
10.3.1 生物質能源技術市場前景廣闊
10.3.2 未來生物質能應用技術的發展方向
10.3.3 我國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發展目標

❽ 什麼叫化工能源

能源可以分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系指從自然界獲得、而且可以直接應用的熱能或動力,通常包括煤、 石油、 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以及水能、核能等。消耗量十分巨大的世界能源,主要是化石燃料。1985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費量達10590Mt標准煤,其中石油37.9%、煤30.7%、天然氣20.1%、水電6.7%、核電4.6%;中國一次能源消費量達764Mt標准煤,其中煤75.9%、石油17.1%、水電4.8%、天然氣2.2%。二次能源(除電外)通常是指從一次能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經過各種化工過程加工製得的、使用價值更高的燃料。例如:由石油煉制獲得的汽油、噴氣燃料、 柴油、 重油等液體燃料,它們廣泛用於汽車、飛機、輪船等,是現代交通運輸和軍事的重要物資;還有煤加工所製成的工業煤氣、民用煤氣等重要的氣體燃料;此外,也包括從煤和油頁岩製取的人造石油。
化工與能源的關系非常密切,還表現在化石燃料及其衍生的產品不僅是能源,而且還是化學工業的重要原料。以石油為基礎,形成了現代化的強大的石油化學工業,生產出成千上萬種石油化工產品。在化工生產中,有些物料既是某種加工過程(如合成氣生產)中的燃料,同時又是原料,兩者合而為一。所以化工生產既是生產二次能源的部門,本身又往往是耗能的大戶。
化石燃料特別是煤的加工和應用常常產生污水、固體廢料和有害的氣體,導致環境的污染。對於污染的防治,也有賴於多種化工技術的應用。 中國的能源生產自1949年以來有了很大的發展,但能源(尤其是石油)仍是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能源的增產和節約有很重要的意義。改進化工生產工藝,減少能耗,既能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也有利於能源緊張程度的緩解。這也是近年來,世界各國都很重視的問題。
長遠來看,在全世界范圍內,預計至21世紀上半葉,化石燃料仍將占能源的主要地位。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化石燃料資源的限制,除上述常規能源外,若干非常規能源的發展將越來越受到重視。非常規能源指核能和新能源,後者包括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波浪能、海洋能和生物能(如沼氣)等。在太陽能、核能利用的研究開發和大規模應用的漫長過程中,化學工程和化工生產技術也大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