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天水有什麼民俗文化
1、上九朝觀
每年農歷正月初九,天水的市民都會傾城而出,去玉泉觀「朝觀」,朝觀是天水最大的群眾文化活動之一。
每年從正月初八晚上開始,市民像潮水般湧向玉泉觀。到零點,人流幾乎水泄不通,鍾聲、鼓聲、人們的歡呼聲相融相和,直到次日凌晨,人流漸歇。
2、伏羲廟會
每逢農歷正月十六,相傳是伏羲誕辰,這一天,是天水有名的伏羲廟「人祖」廟會。對天水人來說 ,每年這一天都要祭祀人文始祖伏羲,緬懷始祖恩澤,弘揚伏羲文化,促進社會團結進步。
3、天水浴佛節
天水的佛事活動歷史悠久,尤以每年農歷四月初八的「浴佛節」最為有名。四月初八這一天,麥積山石窟、甘谷大像山石窟、華蓋寺古石窟、武山水簾洞石窟、木梯寺石窟、秦州區的南郭寺、麥積區的凈土寺,都會迎來成千上萬的遊人,組成了天水傳統廟會的一大人文景觀。
4、社火
社火,也叫「天水秧歌」,是民間各種歌舞形式的總稱,廣泛流行於天水城鄉。每年春節期間,村村鎮鎮、城裡城外,形成秧歌匯演的大陣勢,熱鬧非凡。
5、小曲
小曲俗稱地攤秧歌,在天水各地流行十分廣泛,以秦安小曲最有代表性。秦安小曲相傳形成於明代,興盛於清代,分為花腔與老腔兩大類型。小曲用當地民間方言演唱,只唱無白;器樂主要以塞子敲擊節奏,以三弦隨腔伴奏,或以鑼鼓、鑔、四片瓦等器樂伴奏。
㈡ 家鄉甘谷的春節作文500字
一年一度的春節是中國最古老、最盛大的節日。各地有各種春節的民風民俗,我家也不例外。下面我就帶你領略我家春節的「春節紅」吧。
春節期間,奶奶為了把家裡裝扮熱熱鬧鬧的,就把家裡全都噴上了紅漆、掛上了燈籠,把家裡的東西全都換成了紅色。我看到了家裡到處布滿了紅色,於是問奶奶:「奶奶,您為什麼要把家裡的東西全都換成紅的,還掛上了燈籠?」奶奶說:「因為過春節要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才好,你看這紅的就表示合家歡。」我說:「那我要紅棗。」奶奶問我說:「為什麼?」我說:「因為紅棗是紅色的。」我接著問奶奶:「吃紅棗代表什麼呢?」奶奶想了一會兒說:「我想起來了,吃棗代表春天來得早。」我問奶奶:「那吃年糕、湯圓、餃子會怎麼樣?」奶奶笑著說:「吃年糕代表一年會比一年高,吃湯圓代表全家團團圓圓。吃餃子的話,你的耳朵不會被凍爛的。」我說:「那這三個我今晚都要吃。」奶奶笑呵呵地說好。於是那天晚上我吃到了這些美味,更重要的是作文人網 你也可以投稿,這些食物寓意了春節的喜慶。
這個春節我不但很有口福,而且領略到了中國「春節紅」的魅力。
㈢ 甘谷的景色有哪些
甘谷縣歷史悠久,於公元前688年置縣,訖今已有2695年的歷史,是人文始祖伏羲氏、孔子七十二賢人之一石作蜀、蜀漢大將軍姜維、清初翰林院侍讀學士鞏建豐等名人先賢的生息之地。縣內文物古跡眾多,僅新石器時期的文物古跡就有11處,古墓葬18處,國家一級珍貴文物人面鯢魚瓶、唐三彩鳳首壺圖案分別搬上郵票煙標。遐爾聞名的大像山石窟位於縣城西2.5公里處,始建於北魏時期的石胎泥塑大佛高23.3米,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已被列為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此外,華蓋寺石窟、天門山、蔡家寺、姜維墓、鞏建豐紀念館、尖山寺森林公園等,已成為新的旅遊景點。
1.甘谷大像山,位於縣城西南2.5公里秦嶺西端的文旗山上。自山腳石級而上至巔,總長1.5公里,佔地面積約640畝,是古絲綢之路上甘肅東南部融石窟和古建為一體的重要文化遺存之一,二00一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像山之得名,因山巔修鑿大佛像而來。
2.蔡家寺位於渭河北岸的新興鎮蔡家寺村東。距縣城10公里。寺院北依黃土山坡,南臨滔滔渭河。山下隴海鐵路橫貫東西。據清乾隆34年《伏羌縣志•周志》載:「蔡家寺創建於元順帝至正年間」。該寺重修碑記載:時萬曆15年(1578年限重建大雄寶殿,清康熙37年(1698年)再次修繕。
3. 古坡風景區位於甘谷縣南部藉河上游,總面積132.8平方公里。 風景區以草原風景為主,草原面積占總面積的34.2%,並有石鼓山、黑潭寺、石門峰、龍台峰、花園崖、老虛崖等幾十處景點。古坡景區內有14萬畝的天然牧場,這里森林茂密,山甜草茂,物產豐富,牛羊滿坡,是現代旅遊「回歸自然、享受自然」的理想勝地。
4.尖山寺,又稱靈鳳山。位於甘谷西南25公里的尖山之上,最早古跡建於漢魏六朝時期。全山有森林5000多畝,1995年1月被甘肅省林業廳命名為尖山寺省級森林公園。青山、綠水、怪石、雄峰、人文古剎、神奇傳說、奇花異草,構成了尖山寺森林公園獨特景色。
5.姜維墓距甘谷縣城10里,便是姜維故里姜家莊。沿著彎彎曲曲的小石子道,上得山坡,姜公祠便近在眼前,只見祠大院,松柏林立,院西屹立著「姜維故里」的石碑。祠內姜公塑像,身材魁梧,雙眼疑視渭川。穿過姜公祠,馬溝兩旁,山峰層巒疊嶂,將軍嶺氣勢磅礴。
6.華蓋寺石窟,位於甘谷縣城西十里,渭河南岸的二十村東。因山頂綠草如茵,恰似一頂紅教僧帽,戴在狀如圓柱的紅色懸崖之上,故當地人叫它喇嘛帽頂。又因山勢奇特,一峰突起,似刀削斧劈,直入雲端,如一把紅縵綠頂的華蓋依山亭立,山崖以上「之」字形排列的洞窟參差錯落,狀如蜂房故稱華蓋洞。
7. 天門山位於甘谷縣城南,海拔1500米,是甘谷縣名勝風景旅遊區之一,自古以來有「天門春曉」的美譽。山巔有始建於秦漢、重建於宋仁宗天聖年間(公元1023年—公元1031年)的東岳廟,有泰山之神東岳天君的塑像,蒼柏環抱的古廟是採伐本山原始松木所建。塑像壁畫,庄嚴肅穆;殿宇樓閣,巧匠精工;楹聯匾額,出於名家。廟院內兩株紅白牡丹植於北宋,系珍貴的文物樹木。天門山山勢巍峨連峰聳峙,古木成林,山花似錦。
......
歡迎到甘谷縣看一看,走一走。
㈣ 甘肅有哪些文化遺產
甘肅有哪些文化遺產
最佳答案
甘肅7處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是我國和世界聞名的珍貴歷史文化遺產之一,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是融建築、雕塑、壁畫三者於一體立體藝術,是中國古代藝術史的網路全書。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鎖陽城又名「苦峪城」、「瓜州故城」等,位於酒泉市鎖陽城鎮,是一座保存較為完整的隋唐時期古城址,是集古城址、古河道、古寺院、古墓葬、古墾區等為一體的古文化遺存地。2014年作為中哈吉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嘉峪關長城,位於嘉峪關最狹窄的山谷中部,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也是明代萬里長城沿線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壯觀的古代軍事城堡,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玉門關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灘上,是長城西端重要關口。始置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置河西四郡之時,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2014年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麥積山石窟,因山狀如堆積的麥垛而得名,位於天水東南約30公里。據記載,後秦時開窟造像,創建佛寺。在中國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麥積山為最佳。2014年作為中哈吉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懸泉置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巴黎藏敦煌遺書(沙州都督府閣經)有記佛龕之文日「右在縣東(壽昌縣)六十里,香舊圖雲,漢(闕)佛龕百姓更營造。」2014年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炳靈寺石窟位於甘肅省永靖縣西南35千米的小積石山中。炳靈寺在北魏之前稱唐述窟,唐代稱靈岩寺,明代始稱炳靈寺。同樣作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2014年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㈤ 甘谷縣在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方面有什麼特色
甘谷山川秀美,歷史悠久,崇文尚武,重教興學,氣候溫和,物產豐富。為全國縣...距離火車站有8公里。在車站有直達甘谷的汽車,也可乘火車直接從甘谷車站下車...
㈥ 甘谷的民俗為內容的作文
元宵節,可熱鬧了!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傍晚七點多,我剛剛吃完飯,天空中響起了炸雷一般的響聲,嘭!嘭!嘭!每一家接二連三的放起了煙火!我趕忙停下手中的筷子,沖出飯廳和爸爸、弟弟跑到樓上觀賞起煙火來!因為我家在這一帶是屬比較高的樓房!我站在樓頂上一切景物盡收眼底!煙火升起來了!有的像一朵盛開的菊花!有的像螢火蟲般滿天飛舞,有的像一座雪山炸開了一般!最好看的要數「大禮花」,朵朵猶如火山爆發,嫣紅、翠綠、金黃,「一座山」連「一座山」爆發出來!如流星般四散,襯著漆黑的夜幕,艷麗奪目!把漆黑的夜晚照成了明亮的白天!我們看後無一人不發出贊嘆聲!最使人耐人尋味的要屬「導彈」了,先是一束白色的煙火串上天空,而後便在空中爆炸,最後銷聲匿跡……
看完了別人的煙火,我和弟弟也把自己的煙火拿出來放了!我拿出了「沖天炮」,點燃後,像流星般射了出去,後面還拖著長長的「尾巴」!五彩繽紛!弟弟拿出了「聖誕樹」,發出了強烈的火花!顏色各種個樣!像噴泉一樣,時高時矮,時亮時暗!火花從「天」而降,像無數條珍珠掛在天空!落下時像天上的銀河一樣!閃閃發光!還放了「雨花」就像仙女散花一樣,從空中落下來,時而「花」心中還綻開「小花」,如花蕊一般。還有的像「UFO」一樣閃過去,速度快的眼睛跟不上,有的像陀螺一般「瘋狂旋轉」……在夜幕中,家家戶戶的煙火就好象在比「美」,一家比一家壯觀,一家比一家希奇……
終於放完了煙花,四周也靜下來了,看到這美麗的煙花,讓我想起了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元宵晚會這是太精彩了
㈦ 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世界級、國家級和省級。
一,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藏戲 青海的黃南藏戲、甘肅的甘南藏戲、四川的色達藏戲等 甘肅甘南
甘肅花兒
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間文學類——
第一批擴展項目:
13 Ⅰ-13 寶卷 河西寶卷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酒泉市肅州區
第二批:
555 Ⅰ-68 米拉尕黑 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
傳統音樂(民間音樂)類——
第一批:
50 Ⅱ-19 裕固族民歌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51 Ⅱ-20 花兒(蓮花山花兒會、松鳴岩花兒會、二郎山花兒會)
甘肅省康樂縣、和政縣、岷縣
68 Ⅱ-37 嗩吶藝術 甘肅省慶陽市
第二批:
614 Ⅱ-115 藏族民歌 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族民歌
637 Ⅱ-138 佛教音樂 拉卜楞寺 甘肅省夏河縣
638 Ⅱ-139 道教音樂 清水道教音樂 甘肅省清水縣
民間舞蹈類——
第一批:
118 Ⅲ-15 蘭州太平鼓 甘肅省蘭州市
第一批擴展項目:
110 Ⅲ-7 儺舞 文縣池哥晝、永靖七月跳會 甘肅省文縣、永靖縣
第二批:
639 Ⅲ-42 鼓舞 涼州攻鼓子
武山旋鼓舞 甘肅省武威市、武山縣
687 Ⅲ-90 多地舞 甘肅省舟曲縣
688 Ⅲ-91 巴郎鼓舞 甘肅省卓尼縣
傳統戲劇類——
第一批:
213 Ⅳ-69 曲子戲(敦煌曲子戲、華亭曲子戲) 甘肅省敦煌市、華亭縣
215 Ⅳ-71 道情戲 隴劇 甘肅省
235 Ⅳ-91 皮影戲 甘肅省環縣
第二批:
735 Ⅳ-134 武都高山戲 甘肅省隴南市
曲藝類——
第一批:
255 Ⅴ-19 賢孝(涼州賢孝、河州賢孝) 甘肅省武威市、臨夏市
260 Ⅴ-24 蘭州鼓子 甘肅省蘭州市
第一批擴展項目:
281 Ⅴ-45 哈薩克族阿依特斯 甘肅省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
第二批:
765 Ⅴ-72 秦安小曲 甘肅省秦安縣
傳統(手工)技藝類——
第一批:
392 Ⅷ-42 保安族腰刀鍛制技藝 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
398 Ⅷ-48 蘭州黃河大水車製作技藝 甘肅省蘭州市
第一批擴展項目:
400 Ⅷ-50 雕漆技藝 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
第二批:
884 Ⅷ-101 毛紡織及擀制技藝 東鄉族擀氈技藝 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
916 Ⅷ-133 硯台製作技藝 洮硯製作技藝 甘肅省卓尼縣、岷縣
963 Ⅷ-180 窯洞營造技藝 甘肅省慶陽市
民俗類——
第一批:
485 Ⅸ-37 太昊伏羲祭典 甘肅省天水市
第一批擴展項目:
452 Ⅹ-4 七夕節 甘肅省西和縣(乞巧節)
第二批:
978 Ⅹ-71 元宵節 永昌縣卍字燈俗 甘肅省永昌縣
992 Ⅹ-85 民間信俗 西王母信俗 甘肅省涇川縣
994 Ⅹ-87 抬閣(芯子、鐵枝、飄色) 庄浪縣高抬 甘肅省庄浪縣
1015 Ⅹ-108 蒙古族服飾 甘肅省肅北蒙古族自治縣
1021 Ⅹ-114 裕固族服飾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傳統美術類——
第一批:
325 Ⅶ-26 慶陽香包綉制 甘肅省慶陽市
330 Ⅶ-31 夜光杯雕 甘肅省酒泉市
337 Ⅶ-38 臨夏磚雕 甘肅省臨夏縣
第一批擴展項目:
313 Ⅶ-14 藏族唐卡 甘南藏族唐卡 甘肅省夏河縣
315 Ⅶ-16 剪紙 慶陽剪紙 甘肅省鎮原縣
傳統醫葯類——
第一批擴展項目:
448 Ⅸ-9 藏醫葯 甘南藏醫葯 甘肅省碌曲縣
三,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一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共計85項)
一、民間文學(共計7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Ⅰ-1 天祝土族《格薩爾》 西北民族大學
2 Ⅰ-2 隴東紅色歌謠 慶陽市
3 Ⅰ-3 肅南裕固族口頭文學與語言 張掖市肅南縣
4 Ⅰ-4 東鄉族口頭文學與語言 臨夏州東鄉縣
5 Ⅰ-5 保安族口頭文學與語言 臨夏州積石山縣
6 Ⅰ-6 河西寶卷(武威寶卷張掖寶卷酒泉寶卷) 武威市張掖市酒泉市
7 Ⅰ-7 東鄉族小經文與民間敘事長詩 《米拉尕黑》 西北民族大學
二、民間音樂(共計8項)
8 Ⅱ-1 敦煌藝術-音樂技藝研承 敦煌研究院
9 Ⅱ-2 花兒 (蓮花山花兒會 松鳴岩花兒會 二郎山花兒會 新城花兒會 張家川花兒會) 臨夏州康樂縣臨夏州和政縣定西市岷縣甘南州臨潭縣天水市張家川縣
10 Ⅱ-3 佛宮音樂"道得爾" 甘南州
11 Ⅱ-4 清水縣道教音樂縣 天水市清水縣
12 Ⅱ-5 嗩吶藝術 慶陽市西峰區、環縣
13 Ⅱ-6 裕固族民歌 張掖市肅南縣
14 Ⅱ-7 天祝藏族華銳民歌 武威市天祝縣
15 Ⅱ-8 甘南藏族民歌 甘南州
三、民間舞蹈(共計13項)
16 Ⅲ-1 敦煌藝術-舞蹈技藝研承 敦煌研究院
17 Ⅲ-2 高高蹺 蘭州市永登縣
18 Ⅲ-3 蘭州太平鼓舞 蘭州市
19 Ⅲ-4 攻鼓子舞 武威市
20 Ⅲ-5 旋鼓舞 天水市武山縣
21 Ⅲ-6 荷花舞 慶陽市西峰區
22 Ⅲ-7 巴當舞 定西市岷縣
23 Ⅲ-8 甘地蹦子 酒泉市
24 Ⅲ-9 多地舞 甘南州舟曲縣
25 Ⅲ-10 尕巴舞 甘南州迭部縣
26 Ⅲ-11 巴郎鼓舞 甘南州卓尼縣
27 Ⅲ-12 儺舞(文縣儺舞-池歌晝 永靖縣儺舞 西固軍儺) 隴南市文縣臨夏州永靖縣蘭州市西固區
28 Ⅲ-13 鍋庄舞 甘南州
四、傳統戲劇(共計8項)
29 Ⅳ-1 道情戲 省隴劇院、慶陽市
30 Ⅳ-2 皮影戲 (環縣道情皮影戲 隴南影子腔 永登皮影戲 天水皮影戲) 慶陽市環縣隴南市蘭州市永登縣天水市
31 Ⅳ-3 曲子戲 (敦煌曲子戲 華亭縣曲子戲 秦安老調 通渭縣小曲) 酒泉敦煌市平涼市華亭縣天水市秦安縣定西市通渭縣
32 Ⅳ-4 秦腔 省秦劇團
33 Ⅳ-5 燈盞頭戲 平涼市靈台縣
34 Ⅳ-6 "南木特"藏戲 甘南州
35 Ⅳ-7 高山戲 隴南市武都區
36 Ⅳ-8 玉壘花燈戲 隴南市文縣
五、曲藝(共計8項)
37 Ⅴ-1 蘭州鼓子 蘭州市
38 Ⅴ-2 賢孝(涼州賢孝 河州賢孝) 武威市涼州區臨夏州臨夏市
39 Ⅴ-3 回族宴席曲 臨夏州
40 Ⅴ-4 春官歌演唱 (平涼崆峒春官歌演唱西和縣春官歌演唱) 平涼市崆峒區隴南市西和縣
41 Ⅴ-5 阿肯彈唱 酒泉市阿克塞縣
42 Ⅴ-6 藏族民間彈唱 甘南州瑪曲縣
43 Ⅴ-7 南梁說唱 慶陽市華池縣
44 Ⅴ-8 甘南"則肉"演唱 甘南州
六、民間雜技與競技(共計2項)
45 Ⅵ-1 高抬 平涼市庄浪縣
46 Ⅵ-2 萬人扯繩賽 甘南州臨潭縣
七、民間美術(共計8項)
47 Ⅶ-1 敦煌藝術-美術技藝研承 敦煌研究院
48 Ⅶ-2 夜光杯雕 (酒泉夜光杯雕 武山夜光杯雕) 酒泉市天水市武山縣
49 Ⅶ-3 藏族唐卡 甘南州
50 Ⅶ-4 磚雕 臨夏州臨夏縣
51 Ⅶ-5 慶陽香包綉制 慶陽市
52 Ⅶ-6 木版窗花年畫 定西市岷縣
53 Ⅶ-7 剪紙 慶陽市、平涼市、 定西市、天水市、 白銀市、張掖市、蘭州市
54 Ⅶ-8 馬尾編荷包 平涼市庄浪縣
八、傳統手工技藝(共計13項)
55 Ⅷ-1 敦煌古樂器製作技藝研承 敦煌研究院
56 Ⅷ-2 天水雕漆製作技藝 天水市秦州區
57 Ⅷ-3 洮硯製作技藝 (岷縣洮硯製作技藝 卓尼縣洮硯製作技藝 臨潭縣洮硯製作技藝) 定西市岷縣甘南州卓尼縣甘南州臨潭縣
58 Ⅷ-4 保安族腰刀鍛制技藝 臨夏州積石山縣
59 Ⅷ-5 東鄉族擀氈技藝 臨夏州東鄉縣
60 Ⅷ-6 刻葫蘆(臨夏刻葫蘆 蘭州刻葫蘆) 臨夏州臨夏市蘭州市
61 Ⅷ-7 甘谷脊獸製作技藝 天水市甘谷縣
62 Ⅷ-8 肅北縣蒙古族馬頭琴製作技藝 酒泉市肅北縣
63 Ⅷ-9 肅北雪山蒙古族馬上用具製作技藝 酒泉市肅北縣
64 Ⅷ-10 舟曲縣織錦帶 甘南州舟曲縣
65 Ⅷ-11 夏河金屬飾品製作技藝 甘南州夏河縣
66 Ⅷ-12 蘭州青城水煙製作技藝 蘭州市榆中縣青城鎮
67 Ⅷ-13 蘭州黃河大水車製作技藝 蘭州市
九、傳統醫葯(共計2項)
68 Ⅸ-1 靈台縣皇甫謐針灸術 平涼市靈台縣
69 Ⅸ-2 藏醫葯 甘南州
十、民俗(共計16項)
70 Ⅹ-1 博峪採花節 甘南州舟曲縣
71 Ⅹ-2 夏河縣香浪節 甘南州夏河縣
72 Ⅹ-3 乞巧節 隴南市西和縣
73 Ⅹ-4 合水麵塑風俗 慶陽市合水縣
74 Ⅹ-5 蘭州羊皮筏子 蘭州市
75 Ⅹ-6 隴東窯洞民居文化 慶陽市
76 Ⅹ-7 肅北雪山蒙古族服飾 酒泉市肅北縣
77 Ⅹ-8 裕固族人生禮儀 張掖市肅南縣
78 Ⅹ-9 太昊伏羲祭典 天水市
79 Ⅹ-10 十八路湫神祭典 定西市岷縣
80 Ⅹ-11 西王母祭典 平涼市涇川縣
81 Ⅹ-12 公劉祭典 慶陽市西峰區
82 Ⅹ-13 插箭節 甘南州
83 Ⅹ-14 "※"字燈會 金昌市
84 Ⅹ-15 周祖祭典 慶陽市慶城縣
85 Ⅹ-16 拉扎節 定西市臨洮縣
㈧ 甘肅省甘谷縣有哪些少數民族
甘肅省甘谷縣的少數民族有:回族、滿族、蒙古族、藏族、錫伯族、土家族、壯族、朝鮮族、苗族、布依族、瑤族、達斡爾族、東鄉族、羌族、土族、裕固族、畲族、白族、維吾爾族、保安族、黎族、侗族、彝族、佤族、僳僳族、傣族、拉祜族等27個少數民族
百人以上的有回族、滿族、藏族。
這些少數民族大多數都是外地娶來的女人以及繁衍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