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有用的行情資料,學習更多百科知識
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如何對待日益枯竭的石油資源
擴展閱讀
如何設計一個資源池 2025-07-23 21:48:20
石油釆集工是做什麼的 2025-07-23 21:41:00

如何對待日益枯竭的石油資源

發布時間: 2022-07-31 06:50:56

1. 如何保護不可再生的油氣資源

要想了解什麼是不可再生性礦產資源,先要知道礦物是怎樣形成的。
礦物的形成首先必須具有形成礦物的物質來源,其次要有一定的空間,最後需經歷一定的時間。另外,有的礦物的形成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例如水晶晶簇,地下深處有二氧化硅的溶液,在岩石中佔有一定的空間,一定的時間內二氧化硅溶液逐漸變濃(具備一定的溫度和壓力),這樣晶瑩剔透的水晶晶簇才能最終形成。
科學家們通常把礦物分為原生的、次生的和表生的三類。原生礦物一般是內生條件下在造岩作用和成礦作用過程中同時形成的礦物,如花崗岩中的石英和長石等。次生礦物是指在岩石和礦石形成之後,其中的礦物遭受化學變化而改造成的新礦物。如正長石經風化分解而形成的高嶺石等。表生礦物是指在地表和地表附近范圍內,由於水、大氣和生物的作用而形成的礦物,主要包括湖泊海洋中的各種沉積礦物(例如石鹽、硅藻土等)以及原生礦物在地表條件下遭受破壞而轉變形成的部分次生礦物,如鐵礦床中的褐鐵礦、針鐵礦,鉛鋅礦床中的鉛礬等礦物。不管是原生礦物還是次生礦物或表生礦物,它們的形成必須經歷漫長的地質時間。
人類賴以生存的能源也是如此,有關石油礦藏的形成已在前文說明,我們通常把石油、天然氣和煤稱做「化石能源」,這就是承認了時間在它們生成過程中的必要性。最早的煤形成於石炭紀,人們開採的最年輕的石油是第三紀的(形成於2300~6500萬年前),天然氣是第四紀的(200萬年前),發現的最老的石油和天然氣是震旦紀的,距今約6億5千萬年。
人類大規模發現和使用礦產資源不過是最近幾百年的事,而許多礦產資源的形成卻至少需要經歷幾百萬年甚至幾千萬年。就這點而言,許多礦產資源都是不可再生的,用掉一點就會少一點,大規模地開發和利用就會造成礦物原料的枯竭。
目前,石油天然氣等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正在日益減少,淺部礦藏、易找礦藏越來越少,許多礦物原料面臨短缺。經過科學論證,中國第二輪礦產資源探明儲量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保證程度,在45種主要礦產中,有、1/2不能滿足需要。除煤炭、稀土、岩鹽、鉬、鎢、錫、銻以外,其餘礦種都難以滿足國家需求,特別是石油和天然氣這一優質能源已遠遠滿足不了國內需求,進口逐漸增加。近期油氣資源評價的總資源量估算量為中國原油剩餘可采資源量還有122億噸,天然氣開采則可延續到22世紀。但從長遠看,解決資源與能源問題迫在眉睫。
探索地球奧秘,尋找各種礦產資源,開發新的資源與能源的重任已落在青年一代的身上。認識和了解地球資源與能源的種類、分布,珍惜資源將有利於合理開發和利用我國的資源與能源,為拯救地球、保護地球提供一把智慧的鑰匙。

2. 石油枯竭人類怎麼辦

石油枯竭人類會尋求海底乾冰,煤氣層,風力,水利,太陽,地熱能等資源來統一轉換為電能服務人類,汽車以後都可以用電能的。

3. 如果枯竭了石油,請你想想沒有石油是什麼樣子人類將如何應對石油枯竭的危機

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如果沒有石油,將直接導致各種以石油為原材料加工而成的能源枯
竭,進而導致依賴石油的交通體系癱瘓。如果沒有石油,所有與石油有關產品也將很快從這個
世界上消失,包括塑料、塗料、天然氣發電等。如果沒有石油,國家間的政治關系會從能源爭
奪轉向合作開發新能源。

應對危機的辦法:人類應對石油枯竭危機的辦法:開源節流、開發新能源等。

4. 防止石油枯竭的措施

石油屬於不可再生資源。防止枯竭最好的方式是做好二次開發和利用。目前技術水平下,石油的開采率很低,大部分不成規模的石油無法被開采,但以後相信隨著科技進步石油的采出率會繼續攀升的。

5. 怎麼樣保護煤炭、石油等礦廣資源

1 號召大家減少能源消耗。舉個簡單的例子,目前汽車數量急劇上升,所消耗的油氣也是大幅度增加。政府下達的各種文件,比如限號通行,就從一定程度上節省了能源。2 尋找開發新的能源。就比如之前主導能源從木柴到煤炭再到石油的轉變,在石油也枯竭的今天,大家勢必會去尋找新型可替代能源,比如天然氣,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地熱之類。另外,還拿汽車來說,汽車數量的增加,就要求著相應的油氣資源與之對應。若油氣資源枯竭,目前此種類型的汽車估計也會被別的能利用新型能源的交通工具來取代吧。ls有不少朋友不贊同石油枯竭,我只能呵呵了。國內石油目前基本處於三次開發階段,也就是說,容易被開採的那部分基本都已經被開采利用完畢,只能採用各種方法去儲層里尋找殘余油(費時費力)。這就是油價的上漲的原因之一。大災難這個不好預測,除非人無節制地去毀滅自然。如果人們能真正意識到跟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具備節能環保的意識,並能從日常生活點滴小事中規范自己的行為,那麼,大災難就真的算是杞人憂天了。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當今世界是個高能耗的社會,為此,「能源倫理學」的概念被提出。它倡導的是一種與個人需要及社會現實相適應的能源消費方式,既以人為本,又與自然和諧相處。

6. 面對日益枯竭的礦物能源問題,人們尋找解決的辦法有哪些

一方面要加以節約資源的利用,一方面要尋找新資源維持人們的日常需求!

礦物能源賦存於地表或者地下的,由地質作用形成的,呈固態、氣態和液態的,具有提供現實意義或潛在意義能源價值的天然富集物。

能源礦產是中國礦產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煤、石油、天然氣在世界和中國的一次性能源消費構成中,分別佔93%和95%左右。中國能源礦產資源種類齊全、資源豐富,分布廣泛。



(6)如何對待日益枯竭的石油資源擴展閱讀:

中國已發現的能源礦產資源有12種,固態的有煤、石煤、油頁岩、鈾、釷、油砂、天然瀝青;液態的有石油;氣態的有天然氣、煤層氣、頁岩氣。地熱資源有呈液態、氣態的。中國國民經濟生活中92%的一次能源取自礦物能源。

石油、天然氣和煤等能源礦產資源,又是工業的重要原料。能源礦產中人類通常使用且歷史較為長久的是煤、石油、天然氣和油頁岩,新開發的有煤層氣、油砂、天然瀝青等一次能源。

7. 人類面臨石油天然氣煤炭等礦物資源枯竭,要如何應對會面臨人類大災難么

對於這個問題有人是這樣回答的:
現存的能源總是有限的,所以才會出現所謂的能源危機。這個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解決。
1 號召大家減少能源消耗。舉個簡單的例子,目前汽車數量急劇上升,所消耗的油氣也是大幅度增加。政府下達的各種文件,比如限號通行,就從一定程度上節省了能源。
2 尋找開發新的能源。就比如之前主導能源從木柴到煤炭再到石油的轉變,在石油也枯竭的今天,大家勢必會去尋找新型可替代能源,比如天然氣,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地熱之類。另外,還拿汽車來說,汽車數量的增加,就要求著相應的油氣資源與之對應。若油氣資源枯竭,目前此種類型的汽車估計也會被別的能利用新型能源的交通工具來取代吧。
ls有不少朋友不贊同石油枯竭,我只能呵呵了。國內石油目前基本處於三次開發階段,也就是說,容易被開採的那部分基本都已經被開采利用完畢,只能採用各種方法去儲層里尋找殘余油(費時費力)。這就是油價的上漲的原因之一。
大災難這個不好預測,除非人無節制地去毀滅自然。如果人們能真正意識到跟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具備節能環保的意識,並能從日常生活點滴小事中規范自己的行為,那麼,大災難就真的算是杞人憂天了。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當今世界是個高能耗的社會,為此,「能源倫理學」的概念被提出。它倡導的是一種與個人需要及社會現實相適應的能源消費方式,既以人為本,又與自然和諧相處。
去年去一個美國好友家裡住了一段時間,真的為他們節能環保的行為折服:出門必定關燈;早上起床離開卧室後,卧室的暖氣也會馬上被停掉(天然氣);每天的垃圾都會專門分類,比如塑料(大部分屬於石油副產品),廢紙(樹木),玻璃,廚房垃圾等等,用於回收。不過不得不承認,這跟地區有關。比如美國也有的地方,徹夜無人卻依舊燈火通明。
最後希望國內的大家都能秉著節能環保的意識、從自身做起?人類只是自然中的一部分而並非主宰,只有與之和諧相處,才會獲得長遠的發展。

8. 如果石油資源枯竭了,又沒有能替代了,人類該怎麼辦

首先是石油生成機制就很有爭議,分有機生成和無機生成。有機生成就是課本里講的。最近大家更是相信無機生成,也就是碳元素在地底與氫氧元素和部分水,在高壓高溫的狀態下,演變形成的。如果這個理論成立。那麼石油就不會枯竭。因為地球每時每刻都在產生石油。

再說了,隨著光伏和風電的發展,恐怕再有二十年,成本的急劇下降就差不多逐步替代了化石能源了,以現在的科技發展速度我估計石油在耗盡之前,人類逐步擺脫化石能源的步伐可能已經走向正規了,石油作為化工原料的作用會大於其作為燃料的作用的,石油消耗量在達到一個使用頂峰以後會是一個逐步下降的過程,在工業中的重要性應該不如現在。

9. 面對各種資源的臨近枯竭我們人類應該怎樣去做

第一個辦法很粗暴,那就是挖、挖、不擇手段地挖。可以發現,我們前幾天所說的即將枯竭的資源,其實只停留在地殼表層,鑒於此,如果我們比現在再深挖2-3千米,也許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除了在陸地上實現極度鑽探以外,很多人也把目光投向了廣闊的海底。事實上,塊狀硫化物、多金屬結核、富鈷結殼、可燃冰等等大量資源,都靜靜地躺在海底。當然了,需要清醒的是,我們對如此深度的地層的情況並不十分了解,所以對那裡的礦藏潛力也不能確定,很有可能白挖了。
那麼如果方案一行之不通,礦源埋藏太深或過於分散導致無法開采,又該如何是好呢?最明顯的辦法,應該就是對現有的金屬加以循環利用了。也就是說,任何一座城市、一座建築、一根海底電纜,甚至一輛自行車,都有可能成為未來的礦源。當然了,事情肯定沒有這么簡單,因為電子元件的日益微型化,大大增加了對它們所使用的珍惜金屬進行回收利用的難度。雖然說這並非完全不可能,但至少現在我們的技術還做不到。更何況,還有那麼多珍惜的金屬,像是鋅、鈷等等,被化為齏粉應用在墨水、洗滌劑、殺蟲劑、牙膏之中。對人類來說,它們在使用過後就等於是消失了。對這些支離破碎甚至隨風飄零的金屬材料加以回收,無疑是一項無比艱巨的挑戰。好在事情總有兩面性,難確實是難,但也正是未來的希望所在。就比如說汽車中使用的鉑催化劑,也許從尾氣中直接回收,現在還比較困難,但研究發現,除了車流量最大的主幹道之外,馬路山的排水渠中鉑含量也很豐富,因為雨水把鉑帶到了那裡,回收那裡的鉑,總要比回收尾氣中的鉑容易許多,雖然看起來也很難,但這可能只是第一步,技術不斷發展,問題總會解決,看來,未來的下水道一定更得是國有的了,個人承包是不可能了。
第三種方案可能更可以解千愁,這就是研究替代物。也就是研究如何用另一種屬性相似的材料來取代情況危急的材料。其實,這一策略的有效性已經被證實。早在19世紀中期,當用於照明的鯨油的產量開始下降時,人們便轉而開發地下的石油。同樣的,當南美洲富含磷質的鳥糞被過度開發之時,人們就通過開采磷礦加以替代。不過,如果你認為人類總能找到替代品的話,恐怕這一想法是比較naive的,其根本原因在於大自然並不具有無窮的變通性。也就是說,與過去相比,找到完美替代物的可能性已經大大縮小了。那麼可不可以人工合成替代材料呢?就像通過石化工業生產人造橡膠那樣?這種可能也是非常有限的,因為從根本上說,化學元素本身是不可能人工合成的,比如說我們就不能製造出銅。

10. 面對日益枯竭的礦產資源,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