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苗葯植物資源分類有哪些
擴展閱讀
物流企業成本構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費用怎麼分配 2025-05-18 04:12:06

苗葯植物資源分類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7-29 12:46:45

1. 葯用植物資源開發具體分幾個層次

(一)葯用植物資源的一級開發一級開發是指不斷增加中葯資源的數量和提高中葯資源的質量。當前應重點解決市場緊缺、貴重、稀有中葯材的引種、馴化、栽培與養殖,以及使用先進的組織培養和遺傳工程技術等手段來發展中葯資源。如南葯是我國長期依賴進口的葯材,20世紀70年代開始採用一級開發的引種手段,在我國海南、雲南、廣東等省引種成功了爪哇白豆蔻、大風子、馬錢子、大葉清化桂、檀香等。對人參、西洋參、蟲草等名貴中葯材,通過組織培養和工廠化生產來提高產量和質量,目前在國內外均有成功的報道。

(二)葯用植物資源的二級開發,級開發是把一級開發提供的資源或粗製品,變成優質高效的制劑葯品或其他產品。當前應重點解決常用葯、滋補強壯的保健葯品、保健食品等。如利用野生資源多種小檗和十大功勞及馬尾黃連等,加工提取黃連素,再由黃連素加工成黃連素片。矮地茶資源,在民間用來治療慢性氣管炎,通過分類、化學成分、葯理與臨床的綜合研究,發現種子去油後的殘留物中含有鎮咳岩白菜素等十多種成分,經對慢性氣管炎患者的臨床應用,有效率達60%~80%,現開發成鎮咳、祛痰的岩白菜素片新葯。又在虎耳草科落新婦屬和岩白菜屬中發現有岩白菜素成分,又擴大了岩白菜片的新資源。又如引種成功的玫瑰茄和西番蓮,由於它們的果實和花萼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其他營養物質,已被加工成各種保健飲料。

(三)葯用植物資源的三級開發,三級開發是應用綜合研究的手段尋找新葯和新資源。當前應重點從傳統醫葯中發現線索開辟新葯和新資源。例如從葯用植物中直接提取天然成分並製成新葯用於臨床的有青蒿素、石杉鹼甲、丁公藤鹼、毛冬青甲素、3-乙酸烏頭鹼、芫花酯甲及天花粉蛋白等。上述三方面,既有相對的層次性,又是相互聯系的。一個新葯的開發成功(三級開發),最終是以葯品及商品的形式出現(二級開發),同時又要求有更多的葯材和原料供應(一級開發),綜合研究的方法與手段,在各個層次的開發中均是必不可少的。

2. 中國主要栽培的葯用植物有哪些種類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氣候和土壤類型差異很大,從海南到黑龍江有熱帶、亞熱帶、溫帶到寒溫帶,從東邊沿海逐漸向西有平原、丘陵山地至西部的青藏高原,還有河流、湖泊等等,有紅壤、黃壤、黑鈣土、草甸土等等,有黏土、壤土還有砂土等等。

從而蘊藏著豐富的中草葯資源,據統計,我國可供葯用的植物有11000多種,其中較常用的約500多種,而需要量較大,主要依靠栽培的約有250多種。依「中國葯用植物栽培學」記載主要栽培的230多種葯用植物(包括真菌葯材)進行分類統計,它們共分布在88個科201個屬,其中菊科有15屬18種,常用的有菊花、款冬花等;唇形科有14屬11種,常用的有黃芩、丹參等;豆科有10屬13種,常用的有甘草、黃芪等;傘形科有9屬11種,常用的有當歸、北沙參等;百合科有8屬13種,常用的有百合、貝母等;茄科有7屬7種,常用的有枸杞、曼陀羅等;毛茛科有6屬7種,常用的有黃連,烏頭;姜科有5屬7種,常用的有砂仁、姜等;蘭科有4屬4種,常用的有石斛、天麻;天南星科有2屬4種,常用的有天南星、半夏;此外,還有木蘭科、薔薇科、大戟科、葫蘆科、遠志科、龍膽科、桔梗科、鳶尾科、靈芝菌科和多孔菌科等等,有些屬中有許多種,有的多達10多種,其用途和栽培方法比較相近的只統計其中栽培較多的1種,由於種屬的不同,它們的植物學和生物學特性都有很大差異。

它們當中有木本(銀杏、杜仲),草本(遠志、桔梗),藤本(栝樓、五味子),喬木(厚朴、檳榔),灌木(枸杞子、刺五茄);有一年生(紫蘇、草紅花),也有多年生(麥冬、菊花);有喜歡溫暖(砂仁、薄荷),有喜歡冷涼(秦艽、龍膽),有喜歡潮濕(石斛、黃連),有喜歡乾旱(甘草、麻黃),有喜歡陽光(多數植物),有喜歡陰涼(人參、黃連),有旱生(多數植物),有水生(芡實、蓮);還有寄生(肉蓯蓉、菟絲子)和共生(天麻);葯材的性味,有甘、有甜、有苦、有酸、有澀,有的還有毒;葯用部位有用根、花、果,有用種子和全草,還有用皮的。由於它們的植物學和生物學特徵有很大差異,其栽培繁殖技術也不相同。

3. 植物葯材有哪些

葯用植物是指醫學上用於防病、治病的植物,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分供葯用或作為制葯工業的原料。廣義而言,可包括用作營養劑、某些嗜好品、調味品、色素添加劑,及農葯和獸醫用葯的植物資源。葯用植物種類繁多,常見的葯用植物有:卜芥,兒茶,八角,丁香,刀豆,三七,三棱,乾薑,大黃,大棗,大蒜,大薊,山奈,山姜,山葯,山楂,川烏,川芎,馬寶,馬勃,天冬,天麻,元胡,元參,木瓜,木耳,木香,木通,木賊,牛黃,牛膝,升麻,丹皮,丹參,烏韭,烏葯,烏桕,烏梅,水蛭,巴豆,玉竹,甘松,甘草,甘遂,艾葉,石韋,石斛,石膏,石燕,龍膽,龍齒,龍骨,龍葵,生地,生薑,仙茅,白芨,白術,白芍,白芷,白礬,白果,白前,白薇,瓜萎,玄參,半夏,地龍,地榆,芒硝,朴硝,百合,百部,當歸,肉桂,硃砂,竹葉,竹瀝,竹茹,竹黃,血餘,血竭,全蠍,冰片,防己,防風,紅花,紅粉,麥冬,麥芽,赤芍,芫花,砂仁,花椒,蒼術,芡實,蘆薈,蘆根,蘇子,蘇木,蘇葉,杏仁,杜仲,崗梅,牡蠣,佛手,龜板,羌活,遠志,連翹,沙參,沉香,沒葯,訶子,阿膠,阿魏,陳皮,附子,青皮,青蒿,青黛,苦參,鬱金,虎杖,虎骨,昆布,知母,乳香,佩蘭,狗脊,澤蘭,澤瀉,降香,細辛,玳瑁,珍珠,荊芥,茜草,篳撥,草烏,草果,茵陳,茯苓,枯礬,枳殼,枳實,梔子,杞子,柿蒂,厚朴,砂仁,輕粉,虻蟲,鉤藤,香附,香薷,重樓,膽木,膽礬,獨活,炮姜,姜黃,前胡,首烏,神曲,秦艽,秦皮,蓮子,蓮房,蓮須,莪術,荷葉,桂枝,桔梗,桃仁,鹽蛇,柴胡,黨參,鐵屑,射干,豹骨,狼毒,益智,海馬,海龍,海藻,浮萍,通草,桑葉,桑枝,黃芩,黃芪,黃連,黃柏,黃精,黃藤,菖蒲,菊花,雪膽,常山,蛇蛻,豬苓,麻黃,鹿角,鹿茸,商陸,續斷,琥珀,斑蟊,葫蘆,葛根,扁蓄,硫黃,雄黃,紫草,紫菀,貫眾,蛤殼,蛤蚧,黑丑,鎖陽,滑石,犀角,蒺藜,蒲黃,椿皮,槐米,槐花,槐角,雷丸,蜀椒,蜈蚣,蜂房,蜂蠟,蜂蜜,榧子,檳榔,磁石,蟬蛻,辣蓼,熊膽,赭石,蕤仁,蘄蛇,樟腦,稻芽,僵蠶,熟地,漏蘆,鶴虱,薤白,薯莨,薄荷,橘紅,橘核,紫蘇,檀香,蒿本,爵床,藕節,礞石,瞿麥,藿香,蟾酥,麝香,一點紅,丁公藤,九里明,九香蟲,了哥王,二母寧,土茯苓,土鱉蟲,大頭陳,大腹皮,山芝麻,山萸肉,千斤拔,千年健,千里光,女貞子,山豆根,小飛揚,小茴,馬齒莧,馬錢子,馬兜鈴,馬鞭草,天花粉,天竺黃,天南星,木棉花,木蝴蝶,木患子,五加皮,五靈脂,五味子,五倍子,車前子,車前草,瓦楞子,牛大力,牛蒡子,毛冬青,月季花,烏梢蛇,鳳尾草,六月雪,火炭母,火麻仁,水蜈蚣,巴戟天,玉米須,石決

4. 夯吾苗寨苗葯有哪些分類

夯吾苗寨苗葯的分類特色表現為:按性味分為熱葯和冷葯。按功效分為:清、消、汗、吐、下、補六大類,其中補類葯物又分為熱補、清補、溫補。。還有不明白的,歡迎隨時提問

5. 苗葯有哪些

  1. 苗葯是指在苗族聚居的苗嶺山脈、烏蒙山脈、武陵山脈、鄂西山地、大苗山脈及海南山地等地區種植、生長的中草葯材。同時也指苗族醫葯文化。

  2. 苗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活動與疾病、傷害作斗爭的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的醫療經驗。他們對致病因,素、疾病診斷、治療及預防等都有較深刻的認識,在疾病分類和命名上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臨證處方用葯方面,有著許多的獨到之處,積累了豐富的醫療經驗,成為我國傳統醫葯寶庫的一部分。

  3. (5)苗葯植物資源分類有哪些擴展閱讀:

  4. 苗醫簡介:

  5. 苗醫對病因的認知和對疾病的命名、分類等,皆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並體現了一定的規范性。

  6. 鳳凰的苗族,稱苗醫為「匠嘎」,苗葯為「嘎雄」,分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四種。在苗族語言中,沒有與漢族中詞義完全相同的「病」字,只有相近的「么」和「母」。「么」的本意為勞累,「母」即「疼痛」,病的意思是引申出來的。

  7. 如果一個人身體某部位、或心理或精神抵禦不住過量的負荷,必然會導致氣血、經絡的運動不正常,產生疼痛難受的現象,而治病就是要採取種種手段使氣血、經絡疏通,恢復正常,達到疼痛消除,各個器官發揮正常功能的目的。

  8. 基於此,除了醫葯之外,苗醫還採用其它許多治療的手段:如刮痧散氣、彈筋活血、刺活散淤、燈火止痛、油針挑濃、蒸酒祛風、火罐撥氣等。

6. 植物資源有哪些分類

植物資源是指能提供物質原料以滿足人們生產和生活需要的可利用植物。植物資源從廣義上說,也可包括農林栽培和利用的植物在內,但通常所指的是野生的原料植物。植物資源的分類方法有很多種,按用途分類,大致可劃分為食用、葯用、工業用、改造保護環境類和種質資源5大類。

食用類植物資源包括直接和間接食用的植物,間接食用植物是指飼料、餌料和蜜源植物。最重要的食用植物有8類,即澱粉植物、含糖及甜味劑植物、蛋白質植物、油脂植物、維生素植物、食用色素植物、飼料植物和蜜源植物。

葯用植物包括中草葯和植物性農葯兩類。葯用植物自古以來在人類與疾病的斗爭和保健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如生津安神大補元氣的人參,治療小兒麻痹症的特效葯石蒜鹼,用於製造可的松的薯芋皂甙元,用於治療冠心病的蘿芙木鹼,抗白血病的有效葯物三尖杉脂鹼和高三尖杉脂鹼等。至今為止,植物萃取物在治療腫瘤、艾滋病、心血管病與精神病等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另外,從植物中尋找和研製能高效殺蟲、殺菌的低濃度農葯的工作正在加緊進行之中。

工業用植物資源包括木材、纖維、鞣料、芳香油、膠脂、工業油脂及植物性染料等資源。工業用植物資源可用以紡織、造紙、編織、印染、制葯、化工原料等方面。

這部分植物包括5類。一為防風固沙植物,如木麻黃、大米黃、多種桉樹、銀合歡、楊樹等。二為保持水土、改造荒山荒地植物,如銀合歡、金合歡、雨樹、牛油樹、洋槐及多種木本油料植物。三為固氮增肥、改良土壤植物,如鹼蓬、紫蘇、紫雲英、紅萍等。四為監測和抗污染植物,如鹼蓬、鳳眼藍、大多數綠色植物和許多水藻。五為綠化美化、保護環境植物,包括各類草皮、行道樹、觀賞花卉、盆景等。

每一種植物物種具有不同的遺傳特性,都應視為不同的種質。每一種具有不同特徵的植物都是我們的寶貴財富。然而由於人們對於天然植被的不合理開發和破壞,以及局部地區環境的嚴重污染,一些植物種類已瀕危或滅絕。而種質的丟失是不可再生的。因此,必須建立有用植物的「種質庫」。植物園和自然保護區應擔負起保護種質資源的重大任務。

7. 植物資源分類的分類方法

植物資源類型多樣。以其在自然界存在的不同形式分為:植被資源、物種資源、種質資源;
以其在植物界所處的系統位置分為:微生物、藻類、地衣、真菌、蕨類、種子植物資源。以其目前利用的狀況可分為:栽培植物資源與野生植物資源;以其性質與用途區分,則有一些不同的分類體系。
1983年,中國學者吳征鎰、周俊、裴盛基提出一個新的分類體系,首先區分為栽培與野生植物資源兩大類,其下再區分為5大類26小類。為了便於敘述,將植物資源按植物系統區分為微生物、藻類、地衣、真菌、蕨類和種子植物。在種子植物中按用途的區分,分為8大類23小類:
(1)食用植物資源: 澱粉糖料、食用油脂、維生素植物、食用色素植物、甜味劑、 蜜源植物、野生果樹;
(2)工業用植物資源: 鞣料植物、香料植物、工業用油脂、樹脂、樹膠、纖維類、經濟昆蟲寄主、木材類;
(3)葯用植物資源;
(4)保護和改造環境植物資源: 花卉植物,防風固沙、固氮植物; (5)有毒植物資源;
(6)牧草及飼用植物資源;
(7)種質資源: 特有植物、農作物品種;
(8)栽培植物資源: 糧食作物資源、蔬菜作物資源、果樹資源。
資源植物的特點之一是多宜性,即某種植物的果實可食,而花則可用於觀賞,或者是優良的防風固沙植物。因此,任何資源植物的分類均是相對的,在利用時必須權衡得失,綜合利用。

8. 中葯材的分類和種類有哪些

一、根據成分不同分類:

1、有效成分:即具有生物活性,發揮主要葯效的物質,如生物鹼、甙類、揮發油。

2、輔助成分:本身沒有特殊療效,但能增強或緩和有效成分葯效作用的物質。如洋地黃中的皂甙可幫助洋地黃甙溶解或促進其吸收。

3、無效成分:指本身無效甚至有害的物質,往往會影響浸出效果、制劑穩定性、葯效等。

4、組織物質:構成細胞的不溶物,如纖維質、栓皮等。

二、按加工等級分類:

初加工分級方面有統貨、選貨、大選、小選、特選、一級、二級、三級、四五混級、級外投料,其中統貨就是大小貨混在一起的一種規格。

三、按加工方法分類:

有清水、鹽水、生統、熟統、凈貨、水洗等。

四、按產地不同來分類:

就是以產地名來區別同一種葯材,如白術有亳統和浙統,甘草有新統和內蒙統,防風有關統、西統和祁統等。

五、按生長採收期不同來分類

三七因採收季節不同常分為"春七"和"冬七"二種規格。前者選生三年以下,在開花前打挖的,質地飽滿、品質優;後者為秋冬季結籽後採收,體大質松品質次。連翹根據採摘早、晚不同時間的果實,將色黃老者稱"老翹",色青嫩者稱"青翹"

六、按顏色不同來分類

連翹有青黃、丹皮分黑丹(沒去外皮)和白丹(也稱刮丹,就是颳去外皮),常見顏色規格有黃統、青統、黑統、白統、紅統等

七、按包裝不同分類

包裝有機包、編織袋、散把、柳條把等。如袋裝半枝蓮和機器捆半枝蓮,散把黨參、柳條把當歸等。

八、按質量不同分類

質量上的規格大致分為家種和野生、國產和進口、柴質和粉質,如野生丹參和家種丹參,進口西洋參和國產西洋參,粉乾薑和柴乾薑等等。

(8)苗葯植物資源分類有哪些擴展閱讀:

葯材鑒別法

1、水試鑒別法

水試鑒別法,是一種簡單的、傳統的經驗鑒別方法。有部分葯商在利益的驅使下,不擇手段對中葯摻假,甚至造假,而且手段高明,僅憑肉眼根本無法辨認其真假,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買到假劣葯品。在沒有高科技設備和技術的情況下,採用水試法,可使部分摻假或造假的中葯原形畢露。

水試法是葯材客根據某些中葯材在水中或遇水後產生的特殊理化現象(如沉浮、膨脹、溶解、透甲、顏色等),以鑒別其品種真偽和質量優劣的一種快速、簡便、有效的方法。

2、口試鑒別法

根據口嘗中葯材來體會其特殊味道和口感,從而衡量和鑒別葯材真偽優劣的方法,稱口試法。該法簡便易行,對鑒別根皮類、果實種子類等中葯材有較大適用價值。如:黃連、苦參等葯材具有鮮明純正而恆久的苦、酸、甜、咸、辣等味,且一般味道越濃,質量越好。但口試鑒別法需注意:取樣要有代表性,對強烈刺激性和劇毒葯材,要小心取樣,以防中毒。

9. 植物資源的分類

根據吳征鎰(1983)提出的植物資源分類系統,我國的植物資源可以分為:
食用植物資源
包括直接和間接(飼料、鉺料)的食用植物,有澱粉糖料、蛋白質、油脂、維生素、飲料、食用香料、色素、甜味劑、植食性飼料、鉺料及蜜源植物;
葯用植物資源:
包括中葯、草葯、化學葯品原料植物、獸用葯等;
工業用植物資源:
包括木材、纖維、鞣料、芳香油、植物膠、工業用油資源(如黃芪膠在印刷上用作增稠劑)、經濟昆蟲的寄生植物以及工業用植物性染料;
防護和改造環境的植物資源:
包括防風固沙植物,改良環境植物,固氮增肥、改善土壤植物,綠化美化保護環境植物,監測和抗污染植物;
植物種質資源:
含各種有用植物的近緣屬種的種質資源,如野生稻、野大豆。